APP下载

如何组织编纂工业类史志图书

2022-05-07王青

全国新书目 2022年3期
关键词:核工业

王青

摘要:《中国工业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工业发展从无到有的史书,这是一部国史,意义重大。笔者有幸参与到这项国家工程中,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史志类图书编纂的重要性和难度。尤其是工业类史志图书,受限于专业特性,难度更高,本文就以国家工程《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的编纂为例,梳理了工业类史志图书的特点和意义,结合编纂过程,总结了组织实施经验,以期能为同类图书的编纂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业类史志图书;组织编纂;中国工业史;核工业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创造历史、不断学习历史中进步。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历史可以 “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们应认真回顾走过的路,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历史中探索规律性和必然性,从而指导未来的路。

史志类图书的编纂和出版,在历史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史志类图书的编纂就是系统梳理历史,客观呈现历史的过程,通过图书的形式,为后世留下学习材料,方便后人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以史为鉴,从而开拓未来之路,在前进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中国工业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中国工业的发展一步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长河中,工业文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日起,70余年筚路蓝缕,中国工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历程,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同时是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唯一国家。[1]这巨大的历史成就,创造了世界奇迹,也让中国发展备受关注;这巨大的历史成就,是值得认真梳理、总结、回顾,值得载入史册的宝贵工业遗产。中国工业史的编纂是工业界共同的期盼。

《中国工业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工业发展从无到有的史书,这是一部国史,它的编纂出版是一项国家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重大。作为一名编辑,笔者有幸参与了这项国家工程,承担《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的组织编纂工作。当集团承接这项任务并选定我们作为具体实施人的时候,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是一项载入史册的作品,准确性马虎不得;这是一项为建党百年献礼之作,时效性耽误不得;这是一项宣传行业弘扬精神之作,可读性缺失不得。

《核工业卷》编纂工作于2018年初正式启动,历时四年,于2021年底正式出版。四年来,全过程参与这项史志图书的编纂工作使笔者对此类图书的编纂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此类项目的组织编纂实施积累了经验。

一、工业类史志图书的编纂特点

1.出版时间紧

图书的策划出版从有想法,经过策划、拟定方案、完善方案、组织实施,到最后出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论证和完善。对于图书项目而言,一方面要考虑内容的完善性,尤其是史志类图书,追求的就是全面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还要谋划好图书的上市时间,以期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任何一方面的差池都会导致选题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时间紧张是个常见的困难。《中国工业史》是一部多卷本丛书,虽然在2012年便启动项目,但要完成这样一部全面反映全国工业历史的巨著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策劃阶段就需要详细的调研和周全的考虑,同时还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难度不言而喻。因此,当明确《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作为其中一卷,并确定由中核集团组织编纂时,时间已经是2018年2月,距离确定的出版上市时间,只有三年。三年的时间要写出一部全面准确的行业史,时间确实紧张。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大困难。

2.编纂任务重

史志类图书的编纂要求确保全面性、权威性、准确性。发展脉络的厘清、史料的真实性、数据等材料的准确性都需要认真核对,才能确保以上三性,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很大的投入。史书不仅是记录历史,更需要交代清楚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总结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这更增加了编纂的重任。

以中国核工业为例,从历史进程方面来说,其发展正式起步于1955年,但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而且在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起伏伏、分分合合,可谓历经曲折和艰难,波澜壮阔。要想全面反映中国核工业从萌芽阶段到现在的历史进程与成就,理清历史脉络,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历史背景方面来说,中国核工业创建,具有深刻的历史大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为了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面对国力孱弱、科技基础和工业基础薄弱、人才缺乏的困境,中国毅然决然作出研制两弹的决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起,随着国家的发展,核电发展登上历史舞台;十八大以来,核能综合利用明显增强。每一步的发展都有对应的历史背景,交代清楚背景,才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核工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意义方面来说,“两弹一星”的研制为巩固人民政权、确立大国地位、维护民族尊严提供了坚强后盾,同时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这个过程孕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为国奉献。随着我国核工业产业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核技术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将国家的发展融入世界的发展,意义重大。

3.实施困难大

困难不仅体现在时间紧和任务重上,而且体现在队伍组建、组织实施、能力建设等各个方面。继续以《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的组织编纂为例。

困难一:史志人才少。《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定位为高标准的国史,编纂要求极高,因此选择撰稿人颇为艰难。核工业的从业人员多为理工科出身,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也一直以理工科的思维方式为主,这就导致核工业的人很难用文科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加上核工业的产业链长,涉及的领域非常专业,能全面了解核工业产业链上各个领域发展情况的人很少。“懂行业的不会写史,懂历史的不熟悉核行业,能两者兼顾且文笔又好的人寥寥无几。”这就是我们在人才方面面临的最大困境。

困难二:协作难度大。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管理体制的分分合合,这样一部国家级的行业史的编纂必须全面反映行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是跨集团的协作。《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的编纂涉及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及与核相关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需要大家全面参与到这项工程中,共同为中国核工业书写历史。因涉及面广,无论是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各自的角度上都需要充分协调,协调难度之大显而易见。

困难三:保密限制多。核工业非常突出的一个行业特点,就是与国防建设、国家安全密不可分。而且中国核工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会涉及高新尖技术的突破。如何既能把历史说清楚,把核工业宣传好,把经验总结好,把精神传承好,又能妥善保护国家秘密,确实给编写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采取的实施方法

1.组织建设

为了保证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编纂工作领导小组,中核集团董事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部门领导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调配力量,给予保障。此外我们迅速搭建了编纂人员、专家、行政领导三方面力量参与,老中青“三结合”的编辑部,负责日常组织和编纂工作。经过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充分沟通,我们很快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整体方案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项目成功的坚实后盾。

2.大力协同

著史是一项纷繁庞杂的工程,尤其是行业史,需要集全行业力量来共同完成。因此,本项目采用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密切配合、大力协同的模式,共同为核工业历史的书写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为了解决史志类人才缺乏的问题,弥补全能型人才不足的缺点,我们解放思想,放宽眼界,在史学领域寻找合适的专家资源,在行业领域内寻找合适的专家人员,从而集结了史学专家、行业专家、编纂专务等专家队伍,从大纲阶段开始便全程参与,从史学的角度和行业的角度分别把关,再进行统筹,保证编纂过程不发生大的偏离。

3.落实责任

除了组织层面和专家层面的组建,我们进一步落实责任,组建了合适的撰稿人团队和统稿人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采用“联合作战”模式,推进项目实施。在这种“联合作战”的工作模式中,科学分工尤为必要。为了保障项目的稳步推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制定科学的分工计划,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上的同志承担不同的责任,给具体工作人员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定任务、定进度、定节点,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4.培训在前

为提高撰稿人的编纂能力,针对项目要求和特点,编辑部专门举办了史志工作培训班,请专业的老师授课,从历史该怎么写、编纂方法和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使撰稿人编纂出的内容,既能准确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又能满足史志类图书的要求,同时还具有行业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培训工作一直没有停止,遇到共性问题就组织培训,不仅为项目的完成提供了保障,更是通过这个项目培养了行业的史志类人才,借此机会为人才储备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5.精心统稿

统稿是编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项目复杂,涉及撰稿人多,所以将统稿组的工作贯穿于整个编纂过程。在制定大纲阶段,统稿组人员就确定下来,并参与大纲的制定和部分稿件的编纂,以便其了解整体情况,把握全局。《核工业卷》先后进行了三轮统稿,每一轮都非常深入细致,统稿与改稿交替进行,反复迭代,稿件就这样在一次次打磨中逐渐成熟完善。

6.集聚智慧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呈现核工业史,我们聘请了许多权威专家参与本次编纂工作。专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核行业专家指导我们全面、准确地反映行业发展历程;史学专家则从历史的角度、从丛书的整体要求角度指导我们准确书写历史。各方面专家相结合,反复对书稿进行审查,对修改进行指导,共同成就本书。

三、结语

学史明理、学史知责、学史力行。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全面深化巩固阶段的到来,《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全面展现了党的百年奋斗中核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一部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能组织并参与这一项国家级史书的编纂是一件幸事。四年多的时间完成本项目所积累的经验是笔者一生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作为组织者,作为作者之一,作为统稿人之一,作为编辑之一,将自己的工作经验融入到项目推进中,将自己的所长运用到项目中。经历了最初起步时的迷茫,摸索中的痛苦,过程中的曲折,成功时的喜悦,收获了技能,收获了经验,收获了成长。面对艰巨的任务,我们虽然责任很大、起步较晚、困难重重,但在“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以及“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指引下,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终成正果,实现了突破,成为丛书中首个面市的分卷,为建党百年獻上了一份厚礼。

《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的编纂是出版社在编研领域发挥抓总能力的一次成功实践,对于培养编辑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编辑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靖.一项全面反映工业历程的宏大工程[N].中国工业报,2021-06-25.

猜你喜欢

核工业
从精神传承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
The Nuclear Option
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核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石墨烯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分析
中核集团发布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
科创板机遇下核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铀矿地质勘探退役治理环境修复策略
核用锆合金的起源、发展和前景
核工业基础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