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标记“你看”的语用功能

2022-05-06朱磨虎曹祝兵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权势语篇话语

朱磨虎,曹祝兵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你看”常用作话语标记。如:

①我只是为我自己感到遗憾。你看,我尽管有了一点钱,按说可以潇洒一些,但是不行。今天你看见了我弟弟,他竟是这种东西;我还有贫穷的父母,还有失业的姐姐和不懂事的妹妹,还有离了婚的前妻和女儿……(池莉《你以为你是谁》)

②你看,我们把大家找回来参加“五反”,应该不应该?(老舍《春华秋实》)

例①中的“你看”起提醒听话者注意的作用;例②中的“你看”含征询听话者意见的功能。二者都是典型的话语标记用法。

目前,学者多从共时角度对话语标记“你看”进行研究。一般认为,现代汉语中“你看”主要有三种用法:一是表示观察的“你看1”;二是表示提醒的“你看2”;三是表示征询的“你看3”。有学者对这三者做了细致的区分。王媛媛从“你看”能否重叠和扩展以及“你看”带宾语的情况等七个方面对三种“你看”进行了区分和鉴别[1]67-71。陈振宇、朴珉秀进一步指出“你看2”是表示提请注意的现实标记,“你看3”是表示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的非现实标记[2]。

还有学者聚焦于话语标记“你看”功能的研究。张旺熹、姚京晶认为话语标记“你看”具有话题认知、话语提示、言者移情及话语引导四个功能[3]。曹秀玲指出“你看”的功能主要有:征询意见、寻求认同、劝慰说服、责备抱怨、解释开脱、欣羡赞誉等[4]。李君、殷树林分别讨论了话语标记“你看”的提醒功能和征询功能[5-6]。刘雪莹主要分析了话语标记“你看”的句法表现和言谈组织功能[7]。

也有学者从历时角度对话语标记“你看”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一般认为“你看”的话语标记用法是语法化的结果。曾立英、魏兴、司罗红等认为“你看”经历了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语法化过程,即从表观察的动作义到表认为的认知义再到作为话语标记的篇章义的演变过程[8-10]。而王媛媛[1]67-71、周振峰[11]的看法则有所不同,他们认为话语标记“你看”是直接从“行域”发展到“言域”的,并未经历“知域”的过渡。

笔者认为,话语标记“你看”除上述功能外,还有更为丰富的用法。本文采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观作为分析的基本框架,对话语标记“你看”的多重话语功能进行分析。本文语料主要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MLC)中的口语会话类电视节目、CCL语料库中的电视节目及小说中的对话部分,部分语料转引自其他学者,使用时均表明出处。

二、“你看”作为话语标记的认定

关于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的界定,笔者参考了Schiffrin、方梅、李宗江、王慧兰、Heine、陈家隽的研究,总结出六方面的判定标准:一是句法上,话语标记独立于句法结构之外,不作为前后言语结构中的语法成分,删除后不影响前后句的结构;二是语义上,话语标记有引导话语理解作用的程序意义,但不具备概念意义,删除后不影响句子真值语义的表达;三是语用上,话语标记可以具有多种语用功能,语用功能的隐现主要受语境的制约;四是结构上,话语标记内部结构固定,不灵活可变;五是语音上,话语标记与其前后言语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间隔;六是语体上,话语标记主要出现于自然口语对话中[12-16]。

学界一致认为表提醒的“你看2”是典型的话语标记用法,但对于表征询的“你看3”是否为话语标记用法,尚存分歧。笔者赞同陈振宇、朴珉秀等的观点,认为“你看3”是表示询问功能的话语标记,用来询问听话人的认识、预测和提议,其后接疑问句。如:

③文博士并不认识一位这样的人,可是话不能不这么说;为是免得她往下钉他,他改了话:“你看,笛耳,这个事值得一作吗?”(老舍《文博士》)

④前些日子,我要求军政大学——我是军政大学预科毕业——调我去受训,现在已经得到指示,教我到中南去集合。你看,我去不去?(老舍《西望长安》)

例③和例④中都是表征询功能的“你看3”,二者都是独立的句法成分,且都表达引导话语理解作用的程序义,删除后不影响句子原先的结构和真值语义的表达;“你看”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但“你看”作为你一个整体可以移动位置,如例③中的“你看”可以移到句末变换成“笛耳,这个事值得一作吗,你看?”。“你看”前后存在语言间隔,如例④中“你看”前后出现的表示语音停顿的句号和逗号。因此,笔者认为“你看3”也是话语标记。为行文方便,下文将“你看2”和“你看3”合称为话语标记“你看”。

三、话语标记“你看”的功能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假定,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由于话语标记不具备概念意义,下文主要从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两方面分析话语标记“你看”的功能。

(一)人际功能

话语标记的人际功能指话语标记传递说话者言说意图以及体现说话双方交际角色的功能。话语标记“你看”的人际功能较为复杂,我们主要从态度提示功能、权势凸显功能以及交际互动功能三个角度进行探究。

1.态度提示功能

说话者在对事件做出评价、判断、期望时,有时也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态度提示功能即指话语标记指示说话者态度的功能。在不同话语情境中,受交际双方关系亲疏以及权势强弱等人际关系的影响,话语标记“你看”显现出不同情绪强度,提示不同程度的否定态度。按否定程度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四类:嗔怪<抱怨<责怪<斥责。

(1) 嗔怪

嗔怪在表面上是责怪,其实是一种亲昵且友爱的表达,否定强度很低,多用于关系亲近的人之间,如好友、恋人、家人等交际主体之间。如:

⑤“你看,一定是你刚才揿了铃,把佣人叫上来了!”戈珊吃吃地笑着。“没有没有,我没有!”(张爱玲《赤地之恋》)

⑥师孟兴奋地拿着一封信,跑进来。顾师孟:“你猜谁来的信?你猜?”秦伯仁:“你看,五十多了,还是这么哇啦哇啦,小孩子似的!”(老舍《秦氏三兄弟》)

例⑤戈珊调侃男友别按错了“叫人铃”,结果男友一按开关立即有人敲门,戈珊嗔怪男友按错铃。例⑥伯仁兴奋地叫嚷着让伯仁猜寄信人,伯仁则嗔怪他孩子气。

(2) 埋怨

埋怨通常用来表达不满,否定强度不高,大多是口头发泄一下心中的小情绪,诉说心中的不痛快,较少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既可以当着听话者的面说,也可以是背后抱怨。如:

⑦“你看,我早告诉过你不是”,密探抱怨地望了他姐姐一眼,“我要是出了事就是你害的。”(狄更斯《双城记》)

⑧金太太道:“你们拿去看罢!你父亲在日,我就常对他说,他是到过欧美的人,应该用一夫一妻的制度,不能讨姨太太,讨一个也就够了,何必再讨第二个?他倒说得好,欧美的人,何尝不讨姨太太?不过是外室罢了。有钱的人,讨三个四个外室的也很多呀。与其讨外室,就不如名正言顺地娶姨太太。你看,他倒有这一篇大道理。他就不明白金钱买来的爱情,势力夺来的爱情,总是靠不住的。如今怎么样呢?”金太太说着说着,马上就掉下两行眼泪来了。(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⑦密探抱怨姐姐没弄清楚状况,是当面埋怨。例⑧金太太埋怨丈夫不听劝执意要娶姨太太,是事后对丈夫行为的抱怨。

(3) 责怪

责怪是指说话者认为听话者言行不合理并且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时,说话者用“你看”批评听话者,否定程度较高,常伴随生气、不屑等负面情感。如:

⑨一个熟悉她的医生见她一身泥浆的样子,责怪说:“你看,谁叫你非嫁个当兵的不可,这不是自找罪受?”她却说:“嫁个当兵的,虽不能朝夕相处,但我心甘情愿。”(1998年《人民日报》)

例⑨中熟悉的医生责怪她嫁给了当兵的,以致于要独自一人照顾一双儿女,弄得满身疲惫。

(4) 斥责

斥责常用表达说话者对某人行为的严厉批评,通常说话者极度愤怒,还可能会大吼大叫、咬牙切齿等,否定程度极高。如:

⑩傅老:“啊?!你怎么可以乱卖我家的东西?”

春生:“不是乱卖,我只卖那空的,就是满的我也是先把它喝空了才卖的……”

傅老:(吼)“二混子!你简直无法无天了!”

春生:“哟!你又要点我?来来来,你点你点你点……”

志新;(咬牙切齿)“二混子!你看你有点儿活腻歪了你要气死我你……”(找家伙)

例⑩中志新咬牙切齿,并且在找家伙,可以看出他极度愤怒,是对春生的斥责。

2.权势凸显功能

权势关系是指交际双方在社会角色方面的上下等级关系。权势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上对下,如老师对学生,领导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二是平等关系,如同学、同事、兄弟姐妹、夫妻等;三是下对上,与上对下正好相反[17]。以提示说话者态度功能的“你看”为例,讨论“你看”所凸显的权势关系,调查的语料有《我爱我家》和《编辑部的故事》。

由表1可知,“你看”在提示“嗔怪”“埋怨”“责怪”态度时,主要用于平等关系中,少数用在上对下关系中,很少用在下对上关系中,“你看”在提示“斥责”态度时,只发现用在上对下关系中。当交际双方处于平等关系时,他们在说话中顾虑要少很多,有时可能会以埋怨甚至责怪的方式来表达关切,因此“你看”大多出现在平等关系中,如夫妻、同学、同事、兄妹等。而“你看”出现于上对下关系中表否定态度,权势强者违反礼貌原则去批评权势弱者,正是交际双方不平等的权势关系体现。至于少数“你看”出现于下对上的关系中,是因为会话双方的关系亲密,抵消了权势关系的距离。

表1 “你看”权势关系分布

3.交际互动功能

交际互动功能指话语标记在听说双方交际过程中起到肯定对方观点、表达理解、请求对方肯定、表达观点差异、表示礼貌等功能[16]59。话语标记“你看”的交际互动功能除了学者们提到的寻求认同、征询意见、提醒注意、解释说明外,笔者发现“你看”还具有话语强调和提出质疑的功能。

(1) 话语强调

[11]窦文涛:“这个真是,你看文化不同,所以什么样的公众,就有什么样的总统。你知道最近南非选出来的那个叫什么祖玛,还是祖鲁啊,祖鲁玛,他现在你知道问题,第一夫人成问题了。”(《锵锵三人行》 2009-05-31)

例[11]讨论文化对公众形象的影响,“你看”引出窦文涛所强调的观点——“文化造就公众”。

(2) 提出质疑

[12]窦文涛:“那么你像你刚才讲,说这个张贤亮到七十岁就感觉拉满了帆,甚至用了肆意这么一个词,要展示,那我的问题是,他为什么要展示呢?”

王春元:“你想一想,人活到了七十岁了,你还不让他绽放一次吗?”

窦文涛:“你看我觉得我要有钱,我偷偷摸摸的享受,我干嘛要到处给人看呢?”(《锵锵三人行》2009-02-03)

例[12]王元春认为张贤亮已是古稀之年就该肆意展示旺盛生命力,窦文涛表示质疑,“你看”引出质疑内容。

(二)语篇功能

话语标记的语篇功能是指话语标记在语篇范围内的话语衔接功能,用于提示听话人交际过程中的转变、打断或修正,帮助说话人更好的控制语篇结构及内容[18]。话语标记“你看”的语篇功能主要包括话题功能、话轮功能和语篇修正功能。

1.话题功能

话题功能指话语标记实现话题前景化与话题切换的功能。话题功能使得话题间的衔接更加连贯,对话语理解起引导作用。

(1) 话题前景化

话题前景化是把一个不在当前状态的话题激活,并放到当前状态的话题处理过程,分设立话题和找回话题两种情况。设立话题是把认识网络里已经存在的一个谈论对象确立为言谈话题。这个话题虽在前文当中并没有出现过,但在人们的认知领域里,它和语境中的已有话题存在某种连带关系[13]459-470。如:

[13]和平:“不是说这个,是说你爸这个稿。”

圆圆:“那不怎么样,我觉得我爸应该再深沉一点,别那么随随便便的。”

和平:“哎……你别说,圆圆说得真对嘿。你看我们演员团队队长。人家还是个副科级,特深沉,没事老挨那想问题,轻易不说话,这两只眼睛嘿,透着那么忧郁!没事嘿就这么看着你,看着你,看着你……弄不好就好你给弄毛了,前两天,要送精神病院了。” (《我爱我家》)

例[13]中“你看”前后的两个话题都和“深沉”有关,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你看”前讨论的话题是“志国的稿子应该深沉一点”,而在“你看”之后原话题被撤出,关于“演员团队队长深沉”的话题被前景化,成为与原话题相关联的新话题。

找回话题是借助话语标记把谈话重新引回到原来的话题上。如:

[14]窦文涛:“这个真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所以咱们中国人,永远提出一个永远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对艺人的最高评价是什么?就是去世之后,给你挂的那个牌子,“德艺双馨”,太难了。”

……

窦文涛:“所以我就感觉到,像这种真是存在着一个矛盾。就是说个人的东西,和跟你周围的适应环境的适应问题。你看你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造成什么影响?”

梁文道:“是,所以你看,你刚才说的德艺双馨,这个话,其实是分两方面看。艺是给大家的看,德是给行内人的。”(《锵锵三人行》)

例[14]中关于“德艺双馨”之前有过相关讨论,随着谈话的进行逐渐被背景化。梁文道采用话语标记“你看”作为语言手段,又把话题拉回到“德艺双馨”上,将其前景化。

(2) 切换话题

切换话题是将当前话题撤换为一个不具备明显关联的新谈论对象。如:

[15]和平:“真羡慕你,人民送你上大学,你上大学为人民,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多光荣啊!”

志国:“那是工农兵学员。不对,是光荣,呵呵,是光荣。和平啊,你看,你中午就没吃饭,你是不是饿了,你想吃什么,我现在就给你做去。”(《我爱我家》)

例[15]中“你看”前在讨论志国上大学的话题,而在“你看”后则讨论吃饭的话题。从语篇范畴来看,“你看”关联的是两个不同的话题,“你看”具有转变话题的功能。

2.话轮功能

话轮功能,主要包括延续话轮和转接话轮。

(1) 延续话轮

延续话轮指说话人在思考、迟疑等情境下依靠话语标记维持与控制话轮。如:

[16]F:“对啊,跑来跑去那对他来说都没有什么……还重游意大利,他可能想到都已经,喔,下次来到这里的时候然后要讲什么干嘛,嗯,稿子都背得一清二楚。”

M:“没有,你看……对他来说,那是他的工作。” (NCCU-TM025-CN-FM)

例[16]中,M先以“没有”对F的观点进行否定,然后稍做思考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思考过程中以话语标记“你看”来维持并掌控话轮。

(2) 转接话轮

话语标记可以位于新话轮起始处帮助听说双方顺利交接话轮,或者有助于听话人抢夺话论。如:

[17]和平:“哎哟,尤主编,这位大妈她弄错了,我们不是找您算账的,我们是找您领奖的。”

尤主编:“领奖?还不如找我算账的呢……”

老大妈:“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就你们倒腾这个缺德的手纸啊,早晚得有人把你们告到法院去,还送我两卷让我回家用去,我们那老头儿啊害的都……患痔疮了……孩子吧一不小心吧,真棘手!”(《我爱我家》)

例[17]中和平与尤主编在讨论“领奖”的话题,老大妈突然以“你看”打断对话进而对抢夺话题,引出关于“倒腾手纸”的话题。

3.语篇修正功能

语篇修正功能,指说话人凭借话语标记修正自身或听话人的话语内容、话题发展方向等要素,常伴随着补充背景的功能。如:

[18]可是这帮小青年儿,你不是越卡么,你越卡,说实在的,现在我们合着上几个小时,比方说两点去,上中班儿,你看上早班儿行了,六点去,两点下班儿现在,一般的你看我们这个要上中班儿的话,要是十一、十二点到那儿吧,也就干到五点,那几个小时就等着,待着了,八点钟就回家了,中班儿八点钟回家了,谁给他干满点出满勤呀?出满勤干满点他更受不了了!(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例[18]中“你看”引出的“上早班”这句话前后,说话者重复了“上中班”,表示“你看”引出的“上早班”这句话是对前面话语的自我修正,同时也是前面话语的补充,为话语添加了背景信息。

四、结语

文章从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两个角度分析了话语标记“你看”的多重语用功能。在人际功能方面,话语标记“你看”具有态度提示功能、权势凸显功能和交际互动功能。在语篇功能方面,讨论了“你看”的话题功能、话轮功能以及语篇修正功能。可以看出,话语标记“你看”的功能较为复杂:“你看”在不同语境下往往凸显不同功能,如例⑤提示嗔怪态度、例⑦提示埋怨态度等;即使在同一语境下,“你看”也可以兼具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如例[12]同时具有提出质疑、抢夺话论、设立话题的功能。

猜你喜欢

权势语篇话语
画与理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骄傲与谦卑
雷人话语
动物的“恨”
雷人话语
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