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汉创业的新疆小伙 为疆湖儿女搭一座交流的桥

2022-05-06陈紫云

民族大家庭 2022年2期
关键词:党徽大叔新疆

文/陈紫云

(作者单位:长江日报社)

“他露出党徽那一刻,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2022 新年伊始,这句新疆党员大叔的话语传遍全网感动了无数人。这位新疆大叔的党徽如今在距离新疆6000 多公里外的武汉,微梦传媒创始人张培文的办公室里。原来今年1 月4 日,微梦传媒的“疆湖儿女”团队远赴新疆边境线探访这位新疆大叔阿布都加帕尔·锰德,大叔与张培文交换了党徽。

张培文个人工作照

疆湖儿女,地远情长,“我们都是一家人”

张培文是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他20 岁离开新疆,如今在武汉生活已有13 年之久,人在武汉,根在新疆,他说:“我就是新一代的疆湖人。”

十余年的武汉生活让张培文结识了更多的朋友,“特别是也在武汉的新疆人”。

闲暇之时,张培文和同在武汉的新疆老乡一起聊天谈心、吃新疆的特色美食,交往越深,张培文越意识到,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同为新疆人,因为不同的原因相遇在千里外的武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就是一个绝好的影像创作对象。“加上自己也是搞摄影的,各方面条件都很成熟,我就想,那就这么干吧。”《疆湖儿女》这一特色IP 矩阵就此诞生。

《疆湖儿女》第一期的主人公是来自新疆和田的维吾尔族姑娘麦尔哈巴·吾拉木。2014 年,麦尔哈巴·吾拉木大学毕业后,作为少数民族选调生被分配到紫阳街办事处党群工作部,负责绩效管理、人事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随后这一系列视频的主角还有在汉大学生、生意人、务工者等各类群体,随着关注人群的不断扩大,张培文意识到“疆”不仅仅是新疆的“疆”,也是疆域的“疆”,于是,他镜头下的人物也从新疆人扩大到了各民族的典型代表。

“每次回家,我都会把我的作品整理好给家乡的同胞看,就想让他们知道我们在新疆以外的生活很充实、很丰富、也很快乐,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来湖北、来武汉看看。”

公司刚刚小有成绩,经营压力很大,张培文坦言,此类公益性质的视频不会带来多少利益增量,但他一定会坚持下去。

“疆湖”间总有着特别的缘分

色彩幻化的湖面上倒映着深远的高空和沉寂的雪山,在山丘上一眼望去是无垠的原野,偶而有马匹穿梭而过,马蹄踏响几乎是唯一声响。这便是镜头下的阿克陶县木吉乡,阿布都加帕尔大叔生活的地方。

2022 年元旦,阿布都加帕尔大叔给车辆陷入泥潭的游客帮忙后拒绝了酬谢,亮出了胸前的党徽的视频感动了无数人。张培文看到视频后,立刻意识到,这便是“疆湖儿女”拍摄的天然好素材。

1 月3 日,张培文的拍摄团队从武汉出发,跨越6000 多公里,辗转38 个小时,更换了4 种交通工具,来到雪山之下的木吉乡,见到了阿布都加帕尔大叔。

阿布都加帕尔大叔今年53 岁,已经入党24 年了。“他身材精干,脸上泛着点点高原红,一双眼睛尤为明亮”。“我们在这里相处了两天,他带我们看当地有名的火山口,品尝了美味的高山羊肉,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民族风俗,还讲了许多过去的故事。”这些素材都被记录下来,将被制作成张培文《疆湖儿女》系列的第14 集。

临走时,阿布都加帕尔大叔同张培文交换了党徽,并接受了来武汉的邀请。阿布都加帕尔大叔表示自己将在武汉讲一堂特殊的党课,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在带领摄影团队领略家乡风光的时候,他也说,希望能借影像记录下这些美景,让武汉人民能看到这边境线上的无限魅力,让更多的人看到新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幸福生活。

“他做到了他该做的,我也要做到我该做的。”张培文望着交换回来的党徽这么说。作为一个影像行业从业者,张培文表示用镜头记录下生活中更多的故事,让更多的美好被看到,让更多的感动被铭记,是职责,也是荣幸。

跨越2600公里,他在武汉拍摄城市故事

除了记录“疆湖”故事,张培文的镜头也对准了自己奋斗了十余年的城市——武汉。

高考后,张培文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怀揣着对陌生城市的好奇和向往,拖着行李箱来到武汉。大二那年,他在校园社团里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从此爱上了摄影,坚持用镜头记录了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那时的他似乎也没想到摄影会成为他的终生事业。

2016 年,张培文(中)发起成立疆岸学子助学金,资助新疆在汉读书的学生

张培文(左一)向全省城市民族工作现场会与会人员介绍微梦传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情况

武汉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被命名为2021 年度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在2020 年武汉江汉路改造完成的开街仪式上,一段五分钟的影片《钟情百年,爱在江汉路》讲述了江汉路的百年历史。伴随着威斯敏斯特钟声一次次敲响,影片的时间从1930 年讲到1980 年、2000 年最后定格在2020年,江汉路的百年风华被一一呈现,亨达利钟表、汪玉霞糕点、江汉关、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民众乐园、新华书店等老字号老建筑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城市的百年记忆被一一唤醒。现场掌声久久不绝,张培文说:“作为这部影片的创作者,观众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就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候。”

这部微电影是张培文和自己的微梦团队策划的《汉口往事》系列微电影的第二部,2021 年,他们又创作了《巴公房子纪录片》。

三年来,他们将镜头聚焦老汉口老街区、老建筑,用影视还原百年前的城市风貌和历史人文。闲暇时,张培文总爱回顾这些作品:“每一部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帧一秒都被细细打磨,总想做到最好。”

十余年的坚守背后,是张培文对武汉文化的钟情和热爱。他说,现在很多外地人谈起武汉就是黄鹤楼、东湖,百年的江汉路似乎也只是一个单纯的消费区,巴公房子或许都没有听说过,甚至许多本地人都不了解那些老建筑、小巷子里曾发生过的精彩故事。“这就是我们坚持要拍老汉口、拍江汉路、拍巴公房子的初衷,用更直观的影像画面去展示一段历史,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变迁过程。

张培文接下来的创作将关注武汉的市井文化、民俗文化、里份文化等,“城市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尽一份力”。

中华民族拥有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在漫长奋斗中积累了无比充盈的文化养分,广阔的地域也造就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各式沟通的桥梁和渠道也在社会漫长的进化中逐步出现。无论时代的车轮走到何处,需要始终铭记的是,56 个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对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是民族大团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放眼当代,筑桥者,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党徽大叔新疆
大英农商银行全面推进“擦亮党徽”工作
党徽激励我奋斗
党徽戴在胸前
党徽闪烁
失眠的熊大叔
梨大叔说错了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我可以变得很富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