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刘飞鹏:爱让回家的路更短更温暖

2022-05-06民生周刊于海军

民生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管理站滨州市老汉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有这样一些人,繁华喧嚣的街头是他们的白天,潮湿阴冷的桥洞是他们的夜晚。他们蓬头垢面、居无定所、生活艰难,成为城市救助管理工作的对象。

对于流浪乞讨人员,普通人可以对他们“敬而远之”,但是作为山东省滨州市救助管理站的一员,刘飞鹏却以家人般的温暖和爱心,关心、帮助、救助他们。

除了万里送人还乡的劳苦奔波、寒冬送暖的顶风冒雪,刘飞鹏的工作还有常人眼里的苦、累、脏、臭,有时还会被救助对象猜疑打骂。

这些对于刘飞鹏来说,都算不得什么,他只想让被救助人吃上一顿热饭,有一床温暖的棉被,让游子回归、亲人团聚,让无依无靠的人有一个庇护的港湾。

真情救助

个子不高,微胖,皮肤较白,戴眼镜,平时喜欢看书,与人交谈时常有些羞涩,这是刘飞鹏给人的第一印象。

救助工作没有春秋冬夏,不分黑夜白天,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时刻都保持待命状态。

封老汉是刘飞鹏救助工作的“常客”,在樊家市场露宿已有八九年,白天靠热心人提供食物,晚上就睡在街角旮旯。家人来接过封老汉几次,但都被他指着鼻子骂走了,久而久之,家人失去了耐心。

对于封老汉,刘飞鹏一直记挂在心。除了日常的街面巡逻,遇到极端天气时刘飞鹏一定会到他露宿的地方看一看,给他送些必要的物资和衣食。即便封老汉恶语相向,他也始终笑脸以对。

2016年1月24日,滨州夜间气温降到零下22.6摄氏度。刘飞鹏和同事又去做封老汉的思想工作。就在刘飞鹏上前劝说时,封老汉突然大喊:“我的手榴弹呢?”随即顺手拿起空酒瓶,狠狠砸在刘飞鹏脚边,玻璃碎了一地。

这一幕让刘飞鹏和同事吓了一跳。“这可咋办,这么冷在外边肯定不行!”刘飞鹏紧急联系了封老汉的家人,并积极联系公安、医院等部门。最终,在各方的共同配合下,封老汉住进了医院。

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户外一站就是5个小时,刘飞鹏回到家时,双脚都冻麻了。

与封老汉境遇相似的李淑芬,患有精神疾病,常年在徐家市场露宿。刘飞鹏一遍遍地跑社区、居委会,做她家人的思想工作,帮忙联系医院。刘飞鹏的执着和爱心感动了李淑芬的家人,经过一年努力,李淑芬终于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顾得了工作,就顾不上家庭。刘飞鹏好几次答应陪女儿出去旅游,但都因为外勤出差而泡汤,女儿为此哭闹过,妻子为此埋怨过。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刘飞鹏(左),在救助管理站找到了施展拳脚的平台。

在刘飞鹏心里,有一个笔记本,救助过的人员,他都一清二楚。

刘飞鹏说:“救助管理工作就是在帮流浪乞讨人员搭建回归幸福生活的桥梁,看到失散多年的家人得以相聚,离家多年的游子得以重逢,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为爱寻家

2018年11月14日,刘飞鹏前往济南市商河县龙桑寺镇贾家村,对回家后的王秀俊进行回访。看到可爱的小孙子依偎在王秀俊怀里,刘飞鹏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

2014年6月,滨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了一名女性流浪乞讨人员,患有精神疾病,说话含混不清。刘飞鹏多次尝试与她交流,每次都选择她心情较好的时候,渐渐熟络后,她含混地说出“王秀俊”的名字。刘飞鹏立即联系公安机关,进行信息筛查。

刘飞鹏与同事们根据筛查的信息一一核实。最终确认王秀俊是商河县龙桑寺镇贾家村人。此时,王秀俊已离家13年。第二天王秀俊的儿子和外甥女就赶到救助站,看到王秀俊时,儿子扑到母亲怀里失声痛哭,“娘啊,13年没见你一面,今天终于找着了。娘啊,你可甭再跑出去了。”

高一时就失去母亲的刘飞鹏,对“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感触真切,他对家人团聚有着深刻的理解:救助站的滞站人员或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谁不希望家人团圆。

帮滞留人员寻亲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每周四,刘飞鹏都会跟同事们对滞留人员进行回访。为此,他们不知打了多少个电话,反复到派出所户籍科核查信息。

河南平顶山的吴根、山东莱芜的陈玉梅、陕西汉中的陈菊兰……刘飞鹏已帮助50多名长期滞留的受助人员找到了家。

每每看到家人团聚,带着欢笑、带着温暖、带着团圆,刘飞鹏心怀坚定,因为只有家才是流浪乞讨人员最好的归宿,只有家才是他们的根。

让爱回家

“说走就走”“在路上”“以车为家”,是刘飞鹏和同事们的工作常态。

这些年,为了送滞留人员回家,刘飞鹏陪着受助者去过河南、辽宁、云南、贵州、四川、黑龙江等地。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程,是从滨州到云南昆明。那次,刘飞鹏和同事在火车上整整坐了50多个小时。

在火车上,他们还要时刻打起精神,因为在护送受助人员返乡的路上时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

2016 年6月,在护送云南籍受助人员肖金凤返乡的火车上,受助人突发癫痫,口吐白沫。刘飞鹏和同事们立即拿出准备好的药物,在热心乘客和乘务人员的帮助下,受助人才渐渐恢复正常。

做救助管理,不仅要“以车为家”,还要常常“以站为家”。因为人员紧张和值班需要,刘飞鹏时常住在单位。

2020年10月的一天,派出所民警将一名威海籍人员送到了救助站。在等待其家人的过程中,受助者突然精神病发作,还声称要跳楼。

刘飞鹏耐心地陪他拉家常,安抚他的情绪。受助人员情绪稳定后,刘飞鹏仍寸步不离,一直陪同到凌晨3点多。

当受助人员的父亲赶来,看到阔别数月的孩子得到家人般的照顾时,执意要留下几百元钱表示感谢,刘飞鹏婉言拒绝。

为爱铺路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刘飞鹏,在救助管理站找到了一个施展拳脚的平台。

当今,救助管理工作正处在转型期,需要专业的人才,这让爱学习爱钻研的他充满动力,考取了中级社会工作师。

在工作中,刘飞鹏运用倾听、认同、同感、尊重等专业技巧与滞留人员沟通,并针对有智力和精神疾病障碍的滞留人员,总结出“一看、二听、三问、四查”的四步寻亲工作法,得到了民政部和山东省民政厅的认可,推广了他的这一方法。

当前,新媒体传播更有优势,刘飞鹏意识到,只靠传统的办法,远远不能满足救助工作的需求。

刘飞鹏带领同事将原有寻亲工作提档升级,形成“社会化寻亲”的工作理念,跳出救助管理机构单打独斗的固有思维,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和部门配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参与寻亲工作。

通过探索社会化寻亲、理顺落户安置流程,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已连续4年实现“零滞站”。

救助工作中无数个感人的瞬间,也引起电影人的注意。2020年7月,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参与拍摄了国内首部关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现实题材电影《归路》。当年11月30日,电影《归路》在滨州举行首映式。

流浪乞讨人员回家的路或短或长,或风雨或阳光,在刘飞鹏眼中,只有爱,这条路才会更短、更温暖。

刘飞鹏说,他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脚踏实地,坚定地走向远方,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民生保障与服务的最前沿。

猜你喜欢

管理站滨州市老汉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刘老汉笑了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试论加强农村水利管理站管理的措施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