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为适合的“教育温度”

2022-05-06苏玉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1期

苏玉霞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培育花朵的园丁。教师有温度,花朵才能美丽绽放。可什么是教育适合的“温度”呢?笔者认为,教育需要和风细雨的滋润,也需要风霜雨雪的挫折历练。要适时地降温,与学校教育一致的社会温度。

【关键词】教育的温度;适时降温;社会的温度

在我们的认知中,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尤其是花朵的培养和开放,更需适宜的气候和温度。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成健康成长也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美丽绽放。笔者认为,养花和育人有本质的区别。对植物而言,可以采取温室手段,人为地设计适宜的温度,培植出各种各样的盆栽,长成后即使不放在室外,也可放在室内供人欣赏,同样可创造出它的价值。但育人却不一样,我们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育人的最终目标是让要他们成为能搏击长空的“雄鹰”。那教育需要怎样的温度呢?

一、教育需要微风细雨的滋润,也需要风霜雨雪的挫折历练

学生成长路上的微风细雨,是指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夸赞和鼓励,这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近年来,社会也大力推崇赏识教育,愉快教学法让教育没有了大声批评和呵斥,甚至没有了应有的惩戒,而是充满称赞和表扬,学生的成长环境里充满了爱的暖色。这种使人快乐的赏识教育显然更能让学生接受。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学生受不了一丁点儿的委屈,听不得善意的批评,甚至容不下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他们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承受不了学习的困难或生活的挫折,有的甚至会出现因为一丁点儿事情,如被没收手机、被批评等,而受到刺激,出现极端行为,最严重者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每每听到这样的事例,都让我们这些教育者感受到:教育正面臨着“温度”的尴尬。

正如谚语所说:“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环境影响人才成长,什么样的环境培育什么样的人。花盆里的土壤再好,也培育不出苍松;鸟笼里的小鸟没有搏击长空的能力,永远成不了真正的雄鹰。由此观之,若要学生成为“苍松”和“雄鹰”,就必须要让他们接受锻炼。在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中,要摒弃一味地给予“营养”,而忽略了风吹雨打的历炼,要让学生养成能够承受人生挫折的能力。

二、有“温度”的教育要适时降温

在学生为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教师要及时告诉他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学生遭遇学习与情感的不顺时,要让其真切体验失败的痛苦,告诉他们“人生本就是夹杂着各种滋味的。”“降温”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有甘甜,也有酸、苦和辣;在攀登人生高峰时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在犯错后要能够坦然地接受惩罚。教育不能只有春天的温暖,也要有夏天的酷暑和冬天的严寒。只有这样,才能教锻炼学生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让他们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及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

三、适宜的温度还需要与学校教育一致的社会温度

需要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例如,学生在学校出现了与教师教育不协调的问题,不能用固有的认知就断定学生就是受害者,不问青红皂白地“一边倒”,不管学生是否有错、行为是否有偏差,而只是批评教师的处理办法有失偏颇。而社会媒体对此类事件缺乏客观的评判也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温度”。自古以来,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惩罚分明的,而好的教师则必然是手拿戒尺、眼中有光的“严慈同体”。因此,社会应理性地看待教师对犯错学生的惩罚,让社会营造适宜的教育温度,与学校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让社会的暖流助力学生成长。

教育需要适宜的学校“温度”、家庭“温度”和社会“温度”,才能让祖国的花朵灿烂绽放,让一棵棵幼苗长成挺拔笔直的参天大树,有“温度”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学生的品德和人生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