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安全底线,自制食品才能行稳致远

2022-05-06郑智维

民生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底线商家食用

郑智维

从事土特产销售的王女士最近遭遇了一件烦心事:她销售给一位顾客的150份包括扣肉在内的土特产,被起诉为“三无产品”,法院二审判决其退还货款并给予10倍赔偿,赔偿金额近5万元。

王女士的遭遇,引起很多网友的同情,同情者主张应给予自制食品以包容性的发展空间。而笔者认为,同情当然算是一种美德,但法律是底线。只有守住安全的底线,自制食品才能行稳致远,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自制食品、药品在网络上热销。随着电商、微商、直播等渠道的发展,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买到各地特色的自制美食。兼具种类繁多、口味独特、价格低廉等特点,自制食品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从酱菜、腊肉、腐乳,到果酒、压片糖果、饼干和糕点,再到减肥酵素、中药茶饮等。根据《法制日报》的报道,除了自制食品外,甚至还有商家售卖起了自制的保健品、减肥药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果对于这些特色食品、药品、保健品缺乏有效监管,仅凭商家自我宣传的“纯天然”“无添加”“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并不能确保自制食品、药品的绝对安全。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在线销售的自制食品入市门槛较低,食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仍然缺乏有效监管。如果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的监管要求,不论是原料品质,还是加工工艺,抑或是食品存放、收贮、运输的环境,往往都难以达标。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由自制食品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件并不鲜见。2020年10月,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这个家庭9人食用之后全部死亡。

目前,“自制食品”的法律概念模糊,并没有清晰的法律界定。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只有米、面、鲜肉等自产农副产品在网络上销售时不需要登记,加工后的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则必须取得相关许可。从法律规定来看,对自制食品的监管并没有什么特殊优待。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对自制食品的监管也不容许网开一面或降低标准。试想,如果连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产商、检验合格证书等关键信息都不清楚,也没有相关的执行标准,消费者又如何敢放心购买和食用?

不可否认,自制食品的确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也可以让农民和从业者实现增收。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很多小微创业者凭借自制食品的交易实现了脱贫致富,自制食品还让餐桌与田间地头直接相连,并逐渐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正所谓“無规矩不方圆”,如果没有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作为约束,自制食品终究还是存在一定隐患的。

针对媒体曝出的商家无生产经营资质、无相关标签等问题,除了对违法者实施严格追责外,还要对商家做好引导和服务,确保规范经营。只有守住安全底线,自制食品才能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底线商家食用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易淘食进驻百度钱包中小商家盼低费率
食用芹菜六注意
ORS-ICP-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多种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