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镜像:“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图像研究

2022-05-05

关键词:宣传画中国梦图像

梁 冰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米歇尔(William J.T.Mitchell)认为,“可以将图像研究视作将艺术、语言和精神与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连接起来的一个释站”[1]192。作为面向大众的宣传画,其所蕴含的图像意义也对群众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尽管商业类宣传图像在当下的公共空间“无孔不入”,然而担负着“主旋律”任务的政治图像叙事,在新时代以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和公众关注,成为体现国家权威、愿景和价值观的重要宣传渠道。“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作为展示“中国梦”思想的典型创作图像,辐射面广,影响力大。“有水井处,皆有此画”,从一种政治宣传策略,成为了社会审美现实。“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之所以备受关注与认可,一方面是源于全国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梦”理念的广泛拥护,具有坚实的传播基础; 另一方面是该宣传画所呈现出极具“中国精神”的图像特征与“中国梦”理念的高度融合,对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梦”理念的宣教与传播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1 “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本质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此后,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内涵和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深切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3]因此,伴随着“中国梦”概念的提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主旋律宣传画开始接踵推出,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以迅速传播推广。目前,“中国梦”系列宣传画总类已达到三千多种。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五位一体,这也是我国当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最大的政治和时代特征。就中华民族复兴史的维度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宏大叙事背景和强劲理论支撑,也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阐扬新时代中国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忠实践行“中国梦”时代主题是“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创作基础与源头,同时也为其宣传画创作提供了理论土壤与内涵范畴。因此,“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必将紧扣“中国梦”的理念核心而展开创作,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渐丰富的精神需要,也要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更要深刻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风貌,进而对民众产生正确的宣传与引导作用。

2 “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图像特征

作为“中国梦”具体化的重要视觉载体,“中国梦”系列宣传画进一步激发了民众内心的民族认同感与使命感,潜移默化地纠正了民众的认识,规范了民众的行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加符合核心价值观的标准。“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在表现内容与形式等多个层面发生了嬗变,突破了长期以来以英雄劳模为图像主体的表现内容,将图像主体转向代表普通民众的“平民化典型形象”。例如,在中央电视台频繁播出的“梦娃”形象,就是以百姓生活中常见的儿童形象,来指代儿童和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大量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进行图像创作,例如年画、剪纸、泥塑、提线木偶等,以极具“中国风”的图像形式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时代宣传画图像特征。

2.1 图像主体构建的“大众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宣传画的图像主体伴随着不同时期的政治宣传导向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宣传画的主体人物形象作为首要元素,被创作者精心刻画。其图像主体多数表现为高大伟岸、强壮健硕、目光如炬的英雄人物或劳动模范人物。多数宣传画以“高大全” “三突出”为特点对主体人物形象进行刻画,“高大全”是指被描绘的人物具有高大的形象、宽广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人物的外貌形象主要归纳为“三大五粗”,所谓“三大”,即眼大、嘴大、鼻大,“五粗”即手粗、脚粗、膀粗、腿粗和腰粗。[5]18“三大五粗”特征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当时苏联及西方艺术创作传统的影响,强调人体的力量之美; 另一方面则是延续了中国民间的审美趣味,即推崇象征富裕生活与社会地位的“胖与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吃饱且胖是一种富人才有的特权。[6]可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画已经包含了民间化和大众化的创作倾向。除此之外,画面多数采用仰视角度,其目的是为了凸显主体人物魁梧高大、英姿伟岸的整体形象。例如图 1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该宣传画创作于1972年,画面主体为一位身材健硕的码头工人,他身穿工装,神色坚定,高举右手向起吊员示意。工人胸前戴着安全生产字样的像章,左手正提起一件标有中国制造的货箱。画面运用仰视视角,塑造了一个高大伟岸的劳动模范人物形象,展现了特定时期“高大全”与“三突出”的人物特点。图 2《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榜样——黄继光》,同样运用仰视角度,对英雄人物黄继光进行深入刻画,人物形象依旧呈现出“高大全”和“三突出”的特点。总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宣传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主要聚焦于对英雄人物或劳动模范人物的塑造。通过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刻画来传达人物形象精神,让受众在感受到人物形象精神的同时,激发起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贡献自我力量的热情。

图 1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 2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榜样——黄继光》(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图像主体构建继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图像特点,并进一步呈现出“大众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之前,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人物在主体构建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普通大众少有提及。相较于强壮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人物形象,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朴素的愿望是填饱肚子,他们心目中的大众偶像,只要看一看逢年过节时张贴在家中的年画就可明了,那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手里抱着一条同样体重超标的鲤鱼。[6]“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出现,可以看出主体构建的重心由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人物已经向普通大众转移,这实际上是宣传画赋予了普通大众更高的形象与地位。“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图像“大众化”的主体构建已经成为一种视觉隐喻,暗示了党和国家以普通大众为首要地位的政治构想,以及不忘初心、心系百姓的情怀。

《中国梦,我的梦》宣传画的创作者在主体构建上另辟蹊径,竭力塑造一位儿童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形象——“梦娃”。“梦娃”取材于天津泥人张创作的泥塑作品,如图 3 所示,采用六七岁小女孩的模样,有着红彤彤、胖乎乎的面庞,面带含蓄的微笑,身穿红色小棉袄,纯真而友善。可以明显看出,胖墩墩的“梦娃”代表了新时代下富裕、健康、幸福与阳光的普通民众形象。“她”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画中“壮硕”的人物形象具有某种承继性,而在审美趣味的民间化与大众化方面则体现得更为显著。作者根据“梦娃”的形象,分别创作出“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主题,它们张贴在全国各地的街头巷尾,吸引了数亿人民的目光,画面生动灵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据调查,“梦娃”是最具知名度和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人物形象。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是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儿童能够茁壮成长,国家就有灿烂的明天。[7]

图 3 《中国梦,我的梦》(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以儿童为主体的 “梦娃”形象外,“中国梦”系列宣传画还出现了许多具有新时代风貌的劳动妇女形象,例如图 4 《火红时代,圆梦人》,刻画了一群劳动妇女结伴而行的场景,她们身体健康,穿着朴素,肩挑扁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通过辛勤劳作实现她们的“中国梦”。“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对劳动妇女的多角度刻画和精心描绘,侧面反映出新时代下女性地位的提高,在给予女性肯定和赞美的同时,又宣扬了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 4 《火红时代,圆梦人》(作者:沈英霞)

“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对主体构建的观念变化极大,人物塑造不再刻意凸显“高大全”和“三突出”,神态表情也不再是模式化的激情亢奋,更多呈现出一种自然、质朴的“生活化”人物形象。新时代背景下“大众化”的主体形象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彰显人性光辉,深得民心,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更好地起到有效宣传。

2.2 图像表现形式的“民俗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受当时政治形式以及主流艺术品类等方面的影响,宣传画更多以“油画” “版画” “水粉”等西方创作技法作为主要的图像表现形式。当时的宣传延续了民国时期月份牌广告的表现技法,主要借鉴了西方立体主义和光影关系的造型手法,画面饱满、夸张,能够将国家的治国理念真实、准确、快速地传递给群众。例如图 5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该宣传画创作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这个时期的中国刚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不断下降,严重打击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热情。国家需要塑造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来传达积极、乐观的精神,以此来鼓舞劳动人民的生产热情,雷锋就是其中之一。画面中雷锋身穿军装,手里拿着《共产党宣言》,向日葵环绕着雷锋。该宣传画通过油画技法对人物立体结构和光影关系进行描绘,画面整体上结构清晰、色彩鲜明,准确地展现出雷锋阳光且富有朝气的革命精神。

图 5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在图像主体构建“大众化”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同步汲取了民间传统艺术的养分,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作宗旨。为了更好地迎合群众审美,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宣扬“中国梦”概念,“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艺术创作表现手法以农民画为主,杂糅了年画、剪纸、泥塑、提线木偶等各种手法特征,图像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民俗化”的特点,是“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精髓所在,也丰富了宣传画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图 6 《社会主义好,百姓日子好》,采用传统年画的表现形式对民间家宴场景进行艺术塑造,刻画了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的画面,营造了温馨、祥和的氛围,是当下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的缩影,含蓄地表达了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好,百姓日子才会好的中国梦主题。图 7 《传中国梦圆,承传统文化》由当代艺术家青羊所创,将传统民间艺术提线木偶与中国梦相结合,直观地表达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

图 6 《社会主义好,百姓日子好》(作者:张青义)

图 7 《传中国梦圆,承传统文化》(作者:青羊)

“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汲取应用,反映出宣传画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同时,也更加聚焦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文化自信”理念的深入人心。

2.3 图像构成要素的“本土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宣传画在图像构成元素方面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图像主要以工业建设与农业生产场景为主,而基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图像元素较为少见。首先,在图像布局方面通常采用中心式构图,注重物理透视,强调图像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占比关系,追求画面饱满,属于典型的西方绘画构图方式。其次,在色彩应用方面也是以西方色彩体系为主,注重冷暖对比、强调色相差异与高饱和度,尤其是在塑造主体人物时,更加着重描绘主体人物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对比,以此来凸显主体人物在画面中的绝对地位。此外,在当时物质相对贫乏的社会条件下,色彩鲜艳的画面在实际推广宣传中也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最后,在文字元素应用方面,大量使用了国际主义风格的印刷美术字体来作为图像的重要文字说明,较少采用纯粹的传统书法。

知名画家章育青在1958年所创作的《农村远景图》(图 8),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当时农村机械化大生产的场景,隐喻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前途,以此来鼓舞民众的劳动热情。该宣传画以勤劳的劳动者为构图主体,农业机械设备、丰收田野等元素成为辅助的环境元素,整体画面体现出虚实对比强烈,空间感强的特点。画面前景是高饱和度的暖色主体(红色农业机械设备),画面远景则相对偏冷(绿色田野与远山),对比鲜明。图像的文字说明则采用常规的印刷宋体,中规中矩,点明主题。

相对而言,“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在图像构成元素方面则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的特点。该系列宣传画将更多带有中国味道的“本土化”元素引入到图像之中,例如大众较为熟悉的生肖图像、中国结、双喜等吉祥类图像与文字。与此同时,在构图方面也不再过度强调画面的透视感与饱满度,转而侧重于平面化与空间留白,体现了“本土化”的审美意识。在色彩应用方面,“中国梦”系列宣传画追求色彩的柔美和谐、温雅简朴,与之前的高饱和度、强对比度的色彩应用形成反差。在文字元素应用方面,则大量出现了以中国传统书法为主的图像说明,电脑美术字体则更多出现在辅助性位置。

“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中国梦,牛精神》(图 9),选取了国画中常见的生肖牛图形,生动刻画了一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中国牛”。在构图上与之呼应的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意识,而不再强调画面的饱满度。画面的色彩关系也体现出明显的“本土化”倾向,主要采用国画中的水墨之色以及代表“老黄牛精神”的土黄色,并没有出现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红色手写书法体的“梦”字,占据了画面的最大空间,巧妙点题。对于主题的解读部分,也采用了传统的书法字体,电脑黑体字则以副标题的形式呈现。整幅画面依托一头生动形象的国画老黄牛和一首古典诗词的加持,将“中国梦”背后的本土文化底蕴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导受众要脚踏实地、勤恳耐劳、甘于奉献,在真抓实干中实现美丽的“中国梦”。“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在图像元素组合上通过“本土化”的构建,体现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导向与价值体系,在塑造党、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形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重塑信仰信心、拒绝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等方面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 “中国梦”系列宣传画新特征的成因

如前文所述,“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图像特征表现为:主体构建的“大众化”、表现形式的“民俗化”与图像构成元素的“本土化”。每个艺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影响,“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图像出现的新特征正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稳定进步、人民地位不断提升的侧面映射。

首先,“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图像在主体构建上呈现出大众化的特点,主要源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这不仅是我国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更是因为党和国家对于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为寻常百姓形象走进宣传画提供了创作土壤。同时,寻常百姓形象也是大众在生活中的每天所见,相对于以往高大的英雄模范形象,普通民众形象则更具亲和力,也有利于宣传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有效传播。

其次,“中国梦”系列宣传画表现形式的民俗化,则是民俗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的具体反映。当国际化的现代设计发展到瓶颈的时候,民俗文化为现代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路径,也使得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表现力。另外,“中国梦”系列宣传画表现形式民俗化的特点与我国国情相融合。我国农民数量众多,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加之国家与政府的鼓励,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之下,民间手工艺发展迅速,不论在造型刻画上还是精神内涵上都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符合群众基础,富含亲和力,与时代相呼应。在创作手法上不受约束,色彩鲜亮,造型柔美,满足了受众的审美意识,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性,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

最后,“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在图像构成元素方面所呈现出的“本土化”特点,实际上也是基于“文化自信”理念具体化的图像显现。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自信”的广泛热议与响应。当代中国宣传画以其独特的图像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可持续发展、社会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等时代发展进程中的要求与精神,建构成多样化的图像视觉语言和符号信息,既传承和宣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又以承载着文化的现代性以及新时代的价值判断,引导着社会民众的精神与价值观、国家形象和社会文明秩序的构建。[8]

4 结 语

宣传画是时代镜像,是高效服务于社会需求的“时代艺术”[9]。尤其是对于政宣类宣传画而言,更是从视觉媒介的维度折射出时代意志与审美取向。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展现出全新的创作理念与审美取向,进一步丰富了宣传画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助力。若从艺术发展的维度来看,“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创作与传播也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宣传画就担负着阐宣国家政策、引导社会舆论以及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画更是成为政治宣传、凝聚人心的前沿阵地。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宣传画的创作风格与特征也随之发生嬗变,近年来广为传播的“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体现出更为“中国化”的新时代图像特征。“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之所以获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其根本原因是其在创作理念、表现内容与形式等方面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高度契合,才得以彰显出独有视觉魅力与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宣传画中国梦图像
摄像头连接器可提供360°视角图像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趣味数独等4则
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