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石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及对策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为例

2022-05-05薛舒爻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宝石珠宝国际化

张 妍,薛舒爻

(1.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法国 雷恩 35065)

宝石学是研究珠宝玉石,基于矿物学、岩石学和材料化学交叉的特色鲜明的地质学分支学科[1]。宝石学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较为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宝石学院、英国宝石协会等宝石教育组织。我国宝石学教育晚于西方几十年发展,所以宝石学人才培养从起步就和国际化紧密相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宝石学专业人才需求量变大,开设宝石学的院校越来越多,宝石学专业研究生规模也在日益扩大。面对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时代呼唤,响应国家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要求,主动拓展办学视野,提升宝石学教育的国际地位,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型宝石学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我国宝石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的相关研究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近十年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诠释。我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顾明远在其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将教育国际化定义为面向国内基础上注意面向世界的发展趋势。其表现主要为开展广泛的人员交流、设置国际化的课程、进行教育的跨国合作。这一研究结论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学硕士和博士学历教育,在国内具备最完备的珠宝教育体系,被誉为我国的“宝教摇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自成立起即与国际主流的珠宝机构建立和保持着密切的教学和研究合作。目前已与世界著名学府的珠宝教育机构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进修的学术交流。2021年两名宝石学专业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国家留学基金委按照选拔一流的学生高标准,严格选拔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疫情背景下,以往的宝石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和办法是否依旧奏效。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宝石学专业研究生开展出国交流意愿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围绕研究生对教育国际化中的人员交流、国际化课程的参与度进行研究,并对宝石学专业研究生成功获得公派资助的案例进行分析,梳理在疫情背景下宝石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1 研究生出国意愿数据分析

1.1 样本特征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学专业研究生群消息推送,宝石学专业研究生自愿匿名填写,但样本数量有限,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调查样本偏少。结果可能因学生参与调查的意愿情况而产生偏移,因为博士生在硕士阶段出国学习交流的时间段在疫情前,当时学生的跨境流动非常频繁。即本研究所调查的有出国学习经历的研究生比例和实际参加学院国际交流情况可能存在部分差异。

本次调研对象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学专业研究生。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与两位获得基金委资助的学生进行访谈。在线完成调查问卷70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访谈资料,分析宝石学研究生参加国际交流的意愿、出国交流的顾虑困难、对疫情下学院国际化办学的需求。

统计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女生占绝大多数,占总调研数的63.33%;年龄集中在25岁,超过总样本的一半比例,年龄过大或者过小的比例占比较少;多为硕士一、二年级,比例高达76%;政治面貌中共青团员占多数,为70%,预备党员比例最少为13.33%。因为疫情的影响以及大部分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低年级研究生,在有出国经历的被调研对象中,以出国旅游为目的占比为66.67%,短期出国交流的比例为23.33%。

1.2 研究生出国交流意愿

虽然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人员的跨国流动受阻,但绝大部分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都有出国学习的打算,出国意愿非常强烈。研究生向往的是较长时间段的出国交流。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去到美国和欧洲学习。调查显示,研究生出国交流意愿主要是受导师启发,比例高达43%。对两名成功攻博同学的个案研究发现:导师的留学背景可以帮助她们在出国申请时给于经验指导和精神鼓励。其次,出国学习受到同年级同伴和同门师兄的影响,研究生朋辈效应明显[4]。

1.3 出国学习交流经历对研究生的影响

结果(表1)显示,在有过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经历的研究生中,70%的学生是短期交流,时长并未超过半个月。交流时间在半年以上(即短期联合培养)的学生比例更低。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第一次出国学习交流后,希望可以继续出国学习交流。不管是从开阔学术视野、认识国外行业学术专家、近距离感受到国外的学术氛围等方面都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获。攻博成功的同学也反映,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国际交流活动开阔了她们的学术视野,感受到了国外不一样的学术氛围,产生了在国外长期开展相关学习和研究的想法。

表1 出国交流经历对研究生的影响Table 1 The influence of overseas experienceon graduate students

1.4 研究生出国交流的顾虑和困难

调研结果(表2)显示,研究生出国学习交流最担心的问题依次是疫情的影响、延期毕业、英语水平、科研能力不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各国入境、签证、航班等政策限制,研究生出国学习交流受到很大的阻碍,过半的学生都担忧整体的大环境。出国学习交流时间和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学生担心回国后可能面临延期毕业。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和科研能力会阻碍他们申请国外的一流高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宝石学专业研究生可申请的专业对口的国外学校较少。

表2 阻碍出国交流的因素Table 2 Factors hindering study abroad

1.5 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情况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一直重视对外交流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近年来引进国际化课程、请国际专家讲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研究生短期游学等措施提供了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广阔平台。调查结果(表3)显示,国际化课程因为国外专家的流动受阻,低年级研究生没有选修过国际化课程,但70%的研究生参加过国外专家的讲座和珠宝国际年会。

表3 参与学院国际交流活动的情况Table 3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ctivities of the institute

1.6 对学院国际化办学的新要求

疫情爆发以来,以往的教育国际化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外科研人员现场交流受到很大限制。研究生对国际化办学也有了新的要求,97%的被调查者认为要继续引进国际化课程,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当前国际学术交流的地理限制,特别是线上国际课程,开展国际连线的教学模式。

2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对调查数据和学生的反馈,发现学院和学生在宝石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

2.1 国际交流项目因疫情中断

学生跨境交流中止、国际化课程中断、海外珠宝交易中心学习、参加香港珠宝展等实习类项目停止。疫情前学院长期组织研究生奔赴泰国曼谷珠宝交易中心、尖竹汶珠宝交易市场实习,让学生了解国际宝石市场,提升对彩色宝石品质鉴别和交易的技巧。每年组织研究生参加香港珠宝展,让学生在会展期间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这些都因为疫情的关系终止。疫情前引进18门国际化课程,形成了珠宝管理教学研究的基础。合作院校有法国巴黎高商、INSEEC商学院、意大利博克尼大学等院校,授课教师是国际上排名靠前的商校优秀教师和奢侈品业界经验丰富的从业者。线下课程的受阻使得低年级的研究生未能有机会学习,而线上教学存在较大的建设难度和远程管理难度。

2.2 出国资助宣传不到位

为鼓励我校研究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使研究生能站在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学校设立“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制定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管理规定(修订)》,用于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其中包括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重点资助在线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大会的研究生;同时资助博士研究生因导师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而短期出国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发现,60%的研究生不了解学校对资助研究生出国交流的管理规定,33.67%的研究生不了解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在研究生入学典礼和日常教育环节,对出国资助的办法和管理规定宣讲有盲区。

2.3 研究生对专业没有明确的归属感

国外的宝石研究院大多没有本硕博的招生体系,想要申请长期出国学习交流的研究生需要跨专业进行申请,选择更偏向于材料学的研究方向。在国际化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即要突出特色专业课程的发展,也要考虑到交叉学科专业课程的开设,学院在国际化课程的开设上可以更多元。

2.4 研究生英语能力待提高

英语交流能力包括日常英语和学术英语的交流。学术英语听说能力不足将直接影响到学术交流能力。研究生的英语知识并未转化成较强学术语言的交流能力。有相当部分研究生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难以适应国外学习交流的需要。参加过国际会议的研究生在墙报展示环节偶尔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3 宝石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建议

学院致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采取各种举措助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在疫情前学生赴美国游学活动顺利推进,参与学生140多人次,本科生出境游学超过80%,在全校处于较高水平[5]。坚持每年组织学生参加香港国际珠宝展;每年主办国际珠宝学术年会,特邀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外专家到场做专题报告,开阔研究生的学术思维。积极引进优质课程体系,国外专家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这些都为宝石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造成了国际航线的严格管控和各国出入境政策的收紧,出现了人才培养国际化渠道和过程不顺畅的共性问题[6]。新冠疫情给国际合作与交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工作准备。

3.1 开设在线国际化课程

在疫情未结束前,采取集中时间线上学习、线下辅导教学为主的方式建设在线国际化课程,取代传统的邀请国外专家来校授课和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对运行时间较长,有长期合作协议的国际课程,有定期参与的国外老师,具备线上教学条件的可尝试开展线上国际课程[7]。考虑到宝石学是交叉学科,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更多元国际化课程。

充分掌握线上国际课程的进度和专家授课情况,加大课程信息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研究生上课。线上国际化课程的优点是可以将建设课程的经费开支降低。原先的国际差旅费不需要再支付,更多的研究生可以参与课程,获得直观反馈。为了保证课程质量,为在线国际化课程配备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强、有出国学习交流背景的教师介入课程的全程,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3.2 继续开展科技英语课程建设

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关系到参加线上国际化课程以及线上国际会议的参与质量。在目前的宝石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虽然有《科技英语写作与交流》的课程,但这是针对全校研究生的公选课,并且部分研究生的科技英语交流依然存在力不从心的困难。应开展行之有效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尝试具有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和英语教学背景的教师联合授课的师资模式,以模拟线上国际化课程和线上国际会议为教学情境,让研究生在各项模拟项目中身临其境地全面锻炼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提高学术英语交流的水平[8]。

3.3 线上国际学术会议举办常态化

珠宝学院举办的国际会议不仅是学术界和业界沟通的重要平台,也是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的重要平台。从2004年国际宝石学大会起,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在2020年疫情的冲击下,珠宝学院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举办珠宝年会,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互联网和现场交流互为补充的形式开展学术对话,每个研习分会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获得参会者一致好评[9]。总结举办线上国际学术会议的经验,优化和完善数字技术支持,增强师生线上参加国际会议的体验感。

3.4 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导师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和认知格局,其出国学习交流的人生阅历使他们更容易成为研究生信服和学习的榜样。学生申请出国学习交流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研究生导师能够在研究生申请出国阶段、海外学习阶段为他们解惑[10]。利用导师现有的国际合作资源,激发导师参与线上国际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导师积极参与在线国际化课程和在线会议的答疑和指导。

3.5 注重宣传工作

应该注重宣传院、校和国家出国学习交流的管理办法和资助政策。结合线下宣讲会与线上新媒体的推送,针对研究生参加在线国际会议资助进行讲解、政策解读与往届学生经验分享与交流。

4 结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自成立起就开始了国际化教学培养。在国内首次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宝石学教育培养体系和资源,开展宝石学国际证书的培训,开创我国珠宝教育的先河。学院十分重视面向国际办学,跟踪国外学术前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体系,包括引进国际化课程、请国际专家讲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研究生短期海外实习、资助学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等,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营造了国际化交流的氛围,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了学生出国学习交流的愿望,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宝石学专业研究生成功获得公派资助得益于学院国际化教学培养的思路和举措。国际化教学培养也促使学院在国际珠宝教育界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给以往的国际交流带来巨大的挑战,国际化课程、学生出国实习和参加国际会议不得不停止。面对新的困难和学生对国际化办学的新需求,应该发挥主动性,依托先进技术开展线上国际化课程,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成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新常态”,补充传统的国际交流模式;开展科技英语课程建设,为学生更好的参与线上学习做好准备;不断总结线上举办国际会议的经验,增加学生的线上学习体会感;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和新媒体的推送作用,更好地培养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宝石学人才。

猜你喜欢

宝石珠宝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丢珠宝的人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种”棵宝石树
活动预告
珠宝被劫案
宝石迷踪
珠宝鉴定师
珠宝的 YOUNG AND CHIC
宝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