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的探索与实践
——以《选择包装方式》一节课为例

2022-05-05侯丹

对外经贸 2022年4期
关键词:运输育人思政

侯丹

(上海商学院 交通路院区,上海 2003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阐释了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同时提出,高校的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做到全方位全程育人。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行动和先决保障。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意识,丰富课程思政素材和形式,积极探索课中有课、显隐并济,有利于贯彻“三圈三全十育人”理念,逐步形成初具特色的课程思政路径。

第一课堂是全面育人的主渠道,扎实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是落实全员育人的必要抓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选择包装方式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包装是国际贸易商品生产的终点和物流的起点,包装方式的选择不仅影响到包装成本,也影响着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商品和消费者的基本安全。通过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包装专业知识,也可以同步培养“绿色、环保、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诚信、专业、创新”的职业精神。

一、教学目标

根据中高贯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和企业真实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制定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能说出包装的含义、功能和种类;能记住常用的运输包装材料和外包装形式。

(二)技能目标

能根据商品特性合理选择外包装形式;能结合商品特性、包装材料性质和运输仓储要求等合理选择运输包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育爱国情怀和中国自信,培养“绿色、环保、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养成“诚信、专业、创新”的职业精神。

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一)“一带一路”的积极响应

在“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影响下,我国经贸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洪流,注重商品与包装的协调搭配,为国际贸易互利共赢、稳中提质做出贡献。

(二)守法合规的法律意识

包装条款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重要内容,卖方所交货物的包装必须符合包装条款规定,否则应当偿付违约金和赔偿金等法律责任。教师通过强调贸易合同中包装条款的法律约束力,融入诚信履约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依法履约的法律意识和优秀品质。

(三)合理包装的节约意识

教师提出运输包装和托盘都是承载货物的载具,存在一次性使用的现象,融入资源节约、环保节能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重视浪费现象,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并拓展包装合理化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的理念。

(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通过邀请企业专家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企业经验分享,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行业企业常见做法的窗,同时融入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发掘企业专家的工匠精神,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优秀职业品质。

三、教学方法与举措

(一)教法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分组讨论法,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对学习任务进行分组讨论,以任务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课程采用对比分析法,教师通过对比不同包装材料性质和包装方式特点,强调包装适配性,精炼核心知识点,突破重难点,为学生选择包装方式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引。

在教学过程中,以来源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领域真实的包装选择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掌握国际贸易货物的常用运输包装方法,有针对性地为商品做出运输包装选择。通过画龙点睛式、元素化合式和专题嵌入式等思政育人方式,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各环节,使学生在实际操练中提升专业归纳总结能力,厚植爱国情怀和中国自信,培养“绿色、环保、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养成“诚信、专业、创新”的职业精神。

(二)学法

课程采用合作学习法,将全体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将30 名学生平均分成5 个小组,每组6 名学生,由依赖型、感兴趣型和投入型学生组成,设1 名小组长。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改变以往一味被动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头脑风暴等多种方式,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作为辅助者和支持者,从旁把控学习过程的规范化和讨论内容的方向性,做好专业指引和答疑解惑。

(三)教学环节创设

教室安排在学校2 号楼6 楼的智慧教室,利于教学以小组讨论形式开展。综合运用希沃授课助手、surface电脑、视频和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多媒体方法和手段。教室布局如下图:

四、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自主预习,掌握基础知识

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导学单并发布包装微课视频和在线测试题目,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包装基础知识,完成自主在线测试,从而即时掌握学生整体预习情况及薄弱点。在科学分组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用视频展示常见包装的任务,各组通过视频方式展示收集到的包装材料说明包装对象,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课中——团队合作,突破重点难点

1.预习反馈,提出教学目标(4 分钟)

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首先,分析预习在线测试结果,指出主要问题的解决办法(①包装费用直接强调由卖方支付;②包装方式选择正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出课堂教学重点;随后,总结“生活中常见包装”展示视频的完成情况,请学生点评最佳视频的闪光点,号召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升能力;最后,指出学生们展示的包装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销售包装,请大家思考“如果一种商品需要经历国际贸易运输过程,其运输包装应该如何选择?”以此引出课堂学习任务。

2.提出任务,教授解决方法(4 分钟)

提出学习任务——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践,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频繁紧密。如果将某种商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它的运输包装应该如何选择?在小组讨论前强调选择包装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商品特性、包装材料性质、包装方式特点、运输仓储要求、合同包装条款等,为学生的分组讨论提供方向性指引。

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潜移默化地融入爱国情怀和中国自信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投入时代洪流,注重商品与包装的协调搭配,为国际贸易互利共赢、稳中提质做出贡献。

3.分组讨论,完成基础任务——普通商品运输包装选择(10 分钟)

通过分组讨论夯实教学重点——普通商品的运输包装选择。首先,布置学习任务1,为大豆、汽车、洗涤剂、螺栓和服装等五种普通商品选择合适的运输包装。随后,各组抽签确定商品并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各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出引导性建议并答疑解惑。随后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鼓励发表不同意见。最后,针对讨论结果和表现做出综合汇总点评,着重讲解错误选择,给出正确答案和理由。学习任务1 面对普通商品,讨论难度较低,旨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4.讨论升级,攻克难点任务——特殊商品运输包装选择(8 分钟)

通过分组讨论突破教学难点——特殊商品的运输包装选择。首先,布置学习任务2,请为汽油、布匹和玻璃等特殊商品选择合适的运输包装。随后,各组自由选择商品展开讨论,教师听取讨论内容并给出引导性建议,提醒学生注意商品特性和包装性质。采用小组抢答方式发表包装选择结果,鼓励发表不同意见。最后,教师做出综合解析,再次强调在选择包装时要注意商品特性和包装性质,关注包装适配性。学习任务2 面对特殊商品,讨论难度升级,旨在突破教学难点。

5.校企互动,企业经验分享(4.5 分钟)

邀请企业导师通过视频形式分享国际贸易货物运输包装材料的选择经验,提醒学生关注国际贸易货物对于运输包装的更高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企业专家的优秀职业品质。企业专家经验分享作为对教师教授知识的有力补充和支撑,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专业度和需求契合度,同时潜移默化地融入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6.精炼解析,突破重点难点(5.5 分钟)

结合8 种商品的实际操练和企业专家的讲解,将学习重难点进行精炼解析;再次强调包装方式选择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避免的做法;同时,通过强调贸易合同中包装条款的法律约束力,融入诚信履约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依法履约的法律意识和优秀品质。

7.在线测试,即时教学评价(2 分钟)

通过学习通平台在线发布课堂测试题,第一时间收集学生答题结果和成绩分布,衡量整体学习掌握程度,快速捕捉学习薄弱点,及时解决疑难强化理解。在线测试帮助快速掌握课堂学习效果,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学习效果的难题,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真实、高效。

8.总结反思,培养环保意识(1 分钟)

本环节重温课堂教学内容,夯实学习成果。随后,教师提出国际贸易商品包装普遍存在一次性浪费现象,融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思政元素,引发思考,培养学生树立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的理念。

9.分层作业,激发自主探究(1 分钟)

根据学情特点布置分层作业。必选作业包括观看拓展视频、完成书后习题和在线测试。自选作业为思考“运输包装如何做到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通过布置分层作业,既能巩固基础知识技能,又能满足兴趣点的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五、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创新点

1.分组讨论,激发热情,任务驱动助力实现“做中学”

通过两次分组讨论,讨论内容由浅入深,解决问题由易到难,在满足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同时,又给学生以挑战升级的刺激感,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和头脑风暴等形式,提升了学习兴趣、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线测试,即时反馈,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客观化

通过在线测试即时测量和反馈学生成绩,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并在线提交批改作业,使课程向课前、课后延伸,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多样任务,自主探究,课程延展助力开阔专业思维

通过布置多样化学习任务,使专业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延伸到网络上,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有效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逐步扩展国际视野,养成批判性思维。

4.专业教学,思政同步,有温度的课堂助力发展核心素养

专业教师有意识地“穿针引线”,将课程思政元素或隐或显地融入到专业课堂,使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相辅相成,使课堂拥有专业的理性和思政的温度。通过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厚植职业精神、爱国情怀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改进方向

1.教学评价需要进一步向客观化、数字化过渡。目前的教学在线测试评价主要用于测试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思政素养提升无法做到准确测量,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

2.企业专家经验分享如果可以做到即时连线效果会更好。目前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微课录制的方式,希望今后可以采用课堂即时连线方式,请专家针对学生在上课中遇到的问题来做点评,以此提升校企互动成效。

选择包装方式以一节课的视角分享展示课程思政实践活动,既是专业课程思政的积极行动,也留下了尚待优化的可能。专业课程思政势在必行,专业教师为使课程思政常态化且入脑入心,不断进行着各种探索与实践。炼就金课、铸魂育人成为专业教师的更高育人追求。

猜你喜欢

运输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