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外教育活动中儿童主体性的研究

2022-05-05黄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3期
关键词:湛江音乐剧儿童

黄霞

[摘           要]  校外教育活動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校内教育的延展和补充,又是家庭教育的拓展和发展。一段时间以来,在校外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因对儿童主体性的漠视,导致校外教育活动的实施成效不容乐观。只有重视对儿童主体性这一根本原则的贴合,于理念、内容及方法上不断地谋取改革和突破,才能将校外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就校外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立足于校外教育的发展对活动当中儿童主体性体现的必要性及其应用价值进行了总结。以湛江校外教育活动中的儿童音乐剧为例,对校外教育活动中突显儿童主体性的路径进行了深度的理论和实践反思,为校外教育活动的深度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  校外教育;儿童;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3-0019-03

教育是国之重器,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弱则国弱。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当中,不应将教育的时空锁于院墙之中,单纯地由教师在校内来进行,而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将校内和校外教育协调统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驱动教育的发展[1]。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及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力下,校外活动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彩的样式、深刻的意义成为教育的新宠。它兼具思想性、教育性及群众性的多重属性,深受广大青少年群体的追捧。本研究将以湛江校外教育为例,以儿童主体性研究为视角就校外活动的开展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这一研究的实践丰富和理论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校外教育发展回顾

校外教育的发展起源于欧美,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2]。广义上的校外教育是指学校之外的其他教育样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它往往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实施教育,以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个体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相对于国外,我国的校外教育发展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从儿童未来的发展出发,成立了一大批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儿童文化站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祖国的大地。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发展较为缓慢,直至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之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校外教育才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一阶段,校外教育有着两个十分明确的定位。一是将校外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和扩展。二是校外教育作为居民家庭教育的弥补和延展,其作为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但这样的实践仅停留在了一二线城市,在此之外的广大地区未能够成形。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应试的高压之下导致学生及家长将目光锁定在了校园之内和课本当中。校外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相对的“寒潮期”,甚至出现了校外教育的萎缩[3]。纵观这一发展历程,我们也可以看到,教育的发展中校内和校外未能够实现并行,校外教育发展方面远远落后于校内教育的发展。针对儿童的思想教育、人文教育、技能教育等由校内这一单一主体来完成。孱弱的发展成因是多方面的,投入的不足、关注的不够都直接导致了这一结果。而孱弱发展的现实也造成了校外教育在价值发挥上的损伤。校外教育主体发育的不足直接造成其沦为素质教育的点缀,变革成为现实之下的必然选择。

二、校外教育中突出儿童主体性的必要性

主体性是儿童教育当中的本质特征[4]。受教育的儿童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生物个体,而是一个有智慧的鲜活生命。在教育的进程当中,他们不仅有感受的能力,更有归纳、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因此,他们可以主动地去实现自己的意识,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与周围事物发生响应,以此来达成教育。教育的主体性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总体而言,儿童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和调动起儿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求充分地尊重儿童教育的个体发展,使其成为独立自主、自觉能动、善于学习的人。在校外教育儿童主体性的突显当中,一方面要能够实现儿童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自觉能动认知的激活;另一方面要能够推动儿童自觉能动地创新和发展。在校外儿童教育当中,要既能够从儿童的主体意识出发来完成设计,又能够从儿童发展出发来统筹能力,这样才能够在科学的架构之下实现对儿童发展的赋能。以主体性为突出特征的校外教育方式将给儿童教育带来四个方面的改变。

首先,突显主体性的校外教育将能够使儿童获得快乐。校外教育虽有着明确的主体,但这与儿童所应获得的快乐之间不相违背。卢梭认为,所有针对儿童的教育都要以儿童能够获得快乐作为先决的条件。只有当校外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时,儿童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而获得应有的教育。在校外教育的过程中,主体性的突显能够让儿童在一种更加自由的状态下来完成主动的探索,没有外化的压力、没有显性的渗透,这样的教育必然会是快乐的。

其次,突显主体性的校外教育将能够激发儿童的自主性。校外教育的实施从儿童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出发,充分地尊重他们的看法和思想,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既强调儿童在接受校外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和自由,又突出儿童在接受校外教育之后的行为主动及思想深化。它打破了传统的对校外教育的功利追求,也实现了儿童对校外教育活动的自主支配。这样的方式使儿童更愿意参与、接受。因此,相比于传统的方式,它往往能够从本源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自主性[5]。

再次,突显主体性的校外教育将能够发挥儿童的创造性。在儿童教育的进程中发现,儿童往往对既定的知识和内容未能表现出太多的欲望,反而对随机、突然、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深度的求知欲。儿童校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为儿童打开了一扇窗,让儿童能够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自由探索、获得。校外教育活动中通过对儿童这一心理需求的充分激活,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儿童创造力的赋能。这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所不能相比的,它剔除了儿童创造性发挥当中的影响因素,让这一过程变得更为自然、顺畅。54293A7A-491A-470E-A889-AFC10F1B0AC2

最后,突显主体性的校外教育将能够推动儿童的自我实现。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在助推儿童自我实现上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实现儿童自我的教育和造就他们独立的思想和能力是校内外儿童教育矢志不渝的共同追求。二者作为同一目标的两面,对儿童的发展同样重要。无论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教育,只有牢牢地把握好主体性这一核心,才能够使儿童的自我实现进程变得科学而有效。从深层次上讲,校外教育活动在这一方面更胜一筹,它在合理的教育情境中使儿童暂时离开外援的支持而获得内生动力的滋长。

三、儿童主体性视角下湛江校外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湛江所在的雷州半岛,文化教育氛围浓厚。湛江历来重视校外教育,在长达数十年的发展中给予了校外教育充分支持。现阶段已形成了以青少年活动中心牵头,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及科普基地共同参与的体系化校外教育模式。教育的内容有效地涵盖了自然科学、文体艺术等多个方面,成为湛江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在校外教育的探索与反思中,湛江校外教育活动以主体性体现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理念、内容及方法上的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次研究中,从儿童主体性视角出发,以校外教育中儿童音乐剧活动实践为切口,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

(一)植入以生为本的理念

正确的理念是活动组织实施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校外教育活动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活动的设计到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活动的效果评价都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6]。湛江在校外教育儿童音乐剧工作中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儿童工作发展的需要出发来开展这一工作,着力实现音乐剧在教育性、思想性、人文性的统一,以儿童喜不喜欢和能不能受到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以推动。在对儿童观影的量化评价中发现,这样的儿童音乐剧能够能让儿童获得持久性的快乐并保持良好的参与状态。

(二)多方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校外儿童教育若想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就需要全方面地提升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校外教育工作者而言,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任重而道远。湛江校外教育儿童音乐剧工作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两个维度的发力。一是以优质节目的供给来实现对主体的盘活。举全团之力打造品牌儿童音乐剧。优质的节目极大地增加了儿童音乐剧的观看人数,很多儿童都在同伴的推荐下走进剧场。二是以广泛的宣传作为发展的重要路径。儿童的背后是家長,儿童教育的背后有着极其浓重的家长选择的影子。因此,湛江校外教育儿童音乐剧的工作者以多元的营销为路径,在宣传中侧重于对儿童家长及儿童的双向打动。同时,为更好地吸引更多的儿童参与进来,湛江校外儿童音乐剧的工作者积极地走进校园,借校园之力来驱动校外文化教育的更大发展。主体激活、多元营销外加体系合力的共同驱动下,最终使校外儿童音乐剧得到较高的覆盖率。

(三)从儿童发展的需求出发编排剧目

在前期校外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多数剧目在上演之后反响不是特别热烈,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文化供给成了“一头热”。这对校外教育儿童音乐剧工作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经过了深度的反思之后一致认为,在儿童音乐剧的编排中,要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充分尊重儿童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够使教育供给实现有的放矢,而这也将成为湛江校外教育供给能力提升的一把“金钥匙”。湛江校外教育儿童音乐剧的编导中,应从需求端发起,想儿童教育之所想,急儿童校外教育发展之所需,以湛江本地的特色文化歌舞、傩戏为支撑,创新编排新需求剧目。从儿童视角出发,去讲述儿童世界的故事,并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植入,传承湛江当地的特色文化,让儿童在行为的参与和价值的反思中受到教育。

(四)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突破

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及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媒体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供给途径。校外教育的工作人员需要用自己的专业视角去改变艺术的传达方式,为校外教育活动的传播打开网络之门[7]。这一方式能够实现校外教育活动服务供给中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伸。湛江在儿童音乐剧的展演过程中,创新性地开启了剧院和网络的同步播出。一些因时间原因未能到场的家长及儿童,可以用网络方式参与进来,并且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进行现场互动交流。在通过网络平台播放的同时,湛江的校外教育工作者还开发了小游戏,将内容和人物进行了改造,儿童可借助这一平台更好地理解剧目本身的故事情节,获得更多的关于情节的深度理解,进而提升教育的实效。

四、结语

在校外教育活动中,针对儿童的校外教育有着一定的敏感性,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往往过于注重儿童思想性的教育,以单一的解读和宣讲为主,忽视了儿童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这就造成在主体性未能获得尊重的前提之下,活动的价值被打了折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和新时代教育的深度发展,需求端的变化倒逼校外教育活动中主体性方面的改革。校外活动要能够因时而动、因势而动,谋求在理念上的改革及方法上的突破,要能够以培养儿童的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理能力等为导向,使其借力校外教育这一通道在独立的人格、成就的动机、竞争的意识、广泛的爱好等方面获得点醒和提升。湛江校外教育中儿童音乐剧活动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通过植入以生为本的理念、多方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从儿童发展的需求出发编排剧目等策略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校外教育活动的儿童主体性探索和研究提供了范本。

参考文献:

[1]李路路,王元超.减负与校外教育不平等的扩大:基于意外性后果的理论视角[J].学海,2021(5):135-145.

[2]张芳.浅谈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性[J].中外交流,2021,28(6):525.

[3]金淑梅.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刍论[J].成才之路,2021(24):60-61.

[4]高幸.对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探析[J].科学咨询,2021(12):163.

[5]赖坤.浅谈新时代校外教育中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设计[J].神州,2021(8):291-292.

[6]高明.基于青少年宫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中外交流,2021,28(5):1454.

[7]连旭明.关于青少年宫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中外交流,2021,28(2):1073.

[8]郭佳.浅议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7):1718-1719.

◎编辑 马燕萍54293A7A-491A-470E-A889-AFC10F1B0AC2

猜你喜欢

湛江音乐剧儿童
漆盒欣赏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2021湛江海洋诗会启动
East Side Story
看音乐剧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