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换句式 一“鱼”多吃

2022-05-05黄卿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感叹句原句陈述句

黄卿

同学们平时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说得比写得精彩:跟人说话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声情并茂,但写出来的作文,且不说布局谋篇、选材立意如何,单是语言就让人感觉寡淡无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书面表达不如口头表达形式多样。

语言表达就像我们吃鱼,蒸煮炖烧焖炸,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味道。今天,我就和同学们聊一聊写作文时如何“一鱼多吃”。

首先,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句式有哪些。现代汉语常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陈述句。描述一个事实,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其中,否定句又细分为一般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2.疑问句。表示疑问。

3.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

4.祈使句。表达请求、劝告、命令等。通常省略主语。

现在,我们摘取《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做个小练习,将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比较一下哪一种更能充分表达情感。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否定陈述句)

这句话属于陈述句中的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可以表达强烈的肯定,“没有一个不”突出强调了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一例外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表达出作者对白求恩强烈的赞美和敬佩之情。朗读时一字一顿,如同重锤有力地敲击在读者的耳边和心上,久久回响,令人深受感动。

变换句式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很佩服他,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動。(肯定陈述句)

这句话的意思虽然和原句没有什么不同,但语气上却弱了许多。这样的表达显得轻描淡写,让人感觉说话者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客观地陈述事实,像没有融入感情一样。读时更是无滋无味,无法在读者心中留下点滴痕迹。

变换句式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多么佩服他,多么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啊!(感叹句)

这样的表达抒情意味浓厚,使人不禁联想到人们赞美白求恩时那种无限敬佩的神情。朗读时也可以很好地调动读者的情绪,产生深深的共鸣。

如果单独看这个句子,它很充分地表达了感情,但如果把这个句子放到课文中去,我们就需要考虑文章的体裁。《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带有议论性质的文章,写作目的是要剖析、赞美白求恩同志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发扬这种精神,所以整篇文章的基调是严肃庄重的,带有强烈抒情意味的感叹句放在这里就不如原句恰当。

变换句式3: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有不佩服他的吗?有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的吗?(疑问句)

如果和下文“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一句联系在一起读,有自问自答之效,能比较鲜明地表达出对白求恩的赞美之情。但这个句子本身的独立性被大大削弱,反而不如原句斩钉截铁,铿锵有力。

同学们,通过这个小练习,你应该已经领会到不同句式的不同特点,也知道如何变换句式让你的作文“亮”起来了吧!

当你完成一篇作文的初稿后,可以找出其中某些句子,尝试变换句式读一读,感受一下哪种句式更能充分表达你的感情。经过这样的精心打磨,相信你的作文语言一定会变得更加精彩。

打铁要趁热,同学们,快来试试如何做这条“鱼”才更好吃吧!BB7D4E62-6762-4BC7-8E81-78BB1F00AD10

猜你喜欢

感叹句原句陈述句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我有话要说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感叹句
中考英语陈述句和疑问句专项强化训练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名师教你一招鲜(16)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小技巧
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