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学校发展实践

2022-05-05吴静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质量监测学校发展义务教育

吴静

[摘   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中小学改革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和参照系。结合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湖南省长沙市数学、体育与健康的监测结果,岳麓区实验小学初步构建起行政督导的“处方式”制度改革、协同联动的“打靶式”行动改进和团队共创的“手牵手式”行为参与三种校本化应用范式,为推进质量监测结果在学校发展中的常态化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校发展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我國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与“体检仪”,既能为义务教育的发展牵引方向,又能及时监控其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1]。国家教育政策与义务教育实践的新局面表明,为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学校要有效整合学校建设中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既立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聚焦当前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各方面问题,开拓学校发展新路向。在实践中,学校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应用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使其服务于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积极探索有效运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路径与范式,不断深化监测工作,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一、系统思考,推进基于数据的精准施策

学校是一个具有时间性、空间性的复杂动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有机整体[2]。因此,实现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在学校层面的应用要分别着眼宏观、中观和微观,基于对学校发展建设的系统思考推动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施策。

1.宏观层面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董奇指出:“监测不是目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负担才是目的。”这启示教育质量监测绝非“为监测而监测”,而是要以监测数据为入口,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感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由此,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明确教育系统内外的职能部门以及学校等不同层面的职责,形成贯穿始终、合理持久的“闭环”是关键。因此,在宏观层面要着重思考如何形成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闭环”。

2.中观层面

在“大数据+”时代,仅仅依靠庞大的数据资料和堆积如山的报告恐怕无法确保学校教育的高质量。为了打通数据监测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充分尊重教育活动本身的“人文性”,从测量评价中窥见人的发展的独特性与可能性[3]。这要求学校要“过程性”地审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将其“人文性”地转化为学校的育人实践。因此,在中观层面要着重思考如何实现从“工具性测量”向“人文性实践”的转化。

3.微观层面

作为以育人为根本宗旨与核心使命的学校,因社会的不断变迁和人性回归的强烈诉求,在其上升的、进步的、趋向教育内核的发展历程中,同时不断进行着新的价值选择和范式转换[4]。基于质量监测的学校发展实践要从学校现阶段建设的基本成就与问题存量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对原有育人模式进行改良创新,并指导学校精准施策。因此,在微观层面要着重思考如何对区域教育问题展开校本化的精准施策,进而优化校本化监测结果应用范式。

二、顶层设计,构建基于数据的自我改进系统

基于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系统思考,岳麓区实验小学充分研究《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数学监测分析报告》《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体育与健康监测分析报告》,并比照本校办学实际,自上而下地开展中高层干部“责任上肩、研读归因”,教研组“专业共商、形成策略”,以及全校教师“通识培训、人人参与”等环节,形成了本校监测结果应用行动轨迹轴。

从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学校明确:立足于“改”,着眼于“变”,本着遵循“树立高境界的监测目标—获取高信度的监测数据—解读高质量的监测报告—开展高效能的结果运用”的工作思路,参照“研读数据、精准诊断、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后测验证”的“福田经验”,形成反映学校特质的校本化应用三范式,从而构建“多措并举、多维研析、多方聚焦”的“三多式”自我改进系统。

三、全面实践,形成基于数据的校本化应用范式

1.行政督导的“处方式”制度变革范式

如同医生将检验报告中的数据与症状对应起来进行诊断,只有将量化数据与现实世界的质性证据结合起来,才能使质量监测真正起到“把脉问诊”的作用。为此,岳麓区实验小学探索出三类制度变革进行对标管理。

(1)组织制度变革

通过扁平化管理,形成“一个中心、统一指挥、多方联动、协同推进”的组织模式。在监测结果应用的督导工作中心里,由校长、督导室主任组成核心团队,主攻监测结果应用的决策、专业指导和思想引领;由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及其他行政人员组成主力团队,负责做好数据应用的推进、落实工作;由督导室成员组成项目团队,负责分析数据,形成学校督学评估报告,梳理监测问题清单,研究制订结果应用方案,督促指导,使问题整改落地生效;由信息中心、教研组、年级组全体成员组成服务团队,辅助学校用好监测数据,支持教育教学改进创新。

(2)教学机制变革

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学校改进教学常规工作细则,在教学计划要求中提出了“融合资源”栏目,旨在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等各类资源,充实课堂容量,丰富课堂内涵,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在教案设计要求中增加了“教学导图”栏目,帮助教师在课前缜密梳理教学重难点,对教学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校修改教学常规工作细则中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细则,实施“灵作业”“零作业”,倡导教师们创新作业形式,布置趣味作业、生活实践类作业,并将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四作为“零作业日”(不布置书面作业),提倡进行亲子阅读、亲子活动、劳动实践,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增进亲子关系。

(3)评价体系变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学校改变单纯的学业测评,明确提出从“明德”“博学”“弘毅”“至善”四个模块,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建立自信。针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学校要求参加评优评先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成绩必须达到良好以上,且必须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以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针对学生的视力问题,学校专门制定了《视力健康管理工作制度》,对学生的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协同联动的“打靶式”行动改进范式

岳麓区实验小学通过多部门、多维度协同联动,探索出了一条“深研数据,锁定问题”—“团队共创,精准分析”—“行动研讨,靶向推进”的行动改进路径。

(1)深研数据,锁定问题

学校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反馈的《2018年度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数学监测分析报告》《2018年度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体育与健康监测分析报告》以及《岳麓区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分析报告》,组织全体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各教研组教师召开专题分析会议,认真分析各项数据,并结合本校教学质量情况,分级分类列出“区域问题校本化”问题清单:一是紧迫性问题,即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较低,对数学教师的喜爱程度不高;二是实质性问题,即数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和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规范度有待提高;三是综合性问题,即学生的视力不佳、睡眠不足。

(2)团队共创,精准分析

学校中层干部采用“世界咖啡”这一探讨共创模式,通过文件共读、小组共创、分组“采蜜”、成果分享,合理归因,拆解紧迫性问题、实质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形成了立足学校办学实际的《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校本分析报告》。随后,学校数学组和体育组积极解读数据、共商良策,并和教导处、教研室一同制定了《关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策略》,分别就数学与体育学科的教学进行科学规划,并进一步拟定了教师配套培训方案。监测结果必须转化成区域和学校自我改进的动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为此,学校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国测数据分析培训,力求达到人人知晓、人人思考、人人讨论、人人参与,最终使学业质量监测落脚于区域、学校学业质量的提升,并由此展开学校发展模式创新实践。

(3)行动研讨,靶向推进

一是推进教师课堂管理和课堂优化。学校进一步规范课堂常规管理,组织师生拍摄了五集课堂常规视频,让年轻教师和全体学生直观明了地知晓课堂常规要求。同时,以“晨诵、课前、课堂、午练、暮习”五个模块的学生表现评定五星班级,并形成了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行政评价课堂的“三维课堂”评价体系,多维度、高效率地规范课堂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学校构建了“口味调查、菜单制定、名师掌厨、众口自调”的菜单培训模式,根据教师们的需要,邀请区级名师、国家知名校长、教育部专家等到校讲学。此外,创新教研内容与形式,开展从学科年级组研讨到教研组探讨再到专题工作坊的深入研究;引进“易教研”网络教研云平台,建立“追踪式”教研组织形态,让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研,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实效。

二是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较低问题。学校优化期末测评方式,除卷面测试外,增加了以体验、协作解决问题为主旨的多元测评活动,如“闯关动物城”“智斗小黄人”“时间王国的秘密”等情景化的多学科融合测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合作闯关,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更让学生收获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此外,引进并开设数学趣味校本课程,如在低年段开设数学绘本课程,在中年段开设数学游戏课程,在高年段开设超脑麦斯思维课程,让学生充分体味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校将游泳课、击剑课正式纳入校本课程,保证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都会有共计40课时进行这两项体育专题课的学习,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会游泳和击剑。同时,通过丰富的大课间活动、体育课、班级晨练等落实每日体育锻炼一小时,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借助体育学科测试、国家体质测试等测试,以及足球联赛、运动会等赛事活动,结合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数据,评价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情况,利用人人通后台数据整理,形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网状发展图。此外,健全学校心理健康评估体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四是改善学生视力。学校每学期邀请眼科医生到校监测学生的视力并建档,邀请眼科医院专家为学生开展“眼健康”专题讲座。此外,还开展爱眼绘画活动、眼保健操比赛、视力健康班队课等,让爱眼护眼的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3.团队共创的“手牵手式”行为参与范式

在结果应用中,学校进行了组织制度改革,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一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每年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问卷题目包括:课堂中你经常参与哪种形式的学习?教师用什么方式上课,你接受知识最快?你觉得班级课堂纪律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二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评价。在《班级日志》中开辟学生评价栏目,允许学生对自己、对同学、对老师、对课程进行评价,为改进课堂管理提供意见与建议。

三是鼓励学生参与作业布置与设计。每班设立作业协调员,负责监督每日作业布置并给出合理化建议,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成效显现,推进数据应用常态化

岳麓区实验小学在2018年6月作为样本校参加了数学和体育国测之后,又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聚焦教师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你最喜欢的学科、课堂中你经常参与哪种形式的学习、课堂中你是否常常举手发言”这三类问题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程度由2018年的37.04%上升至2019年的56.38%、2020年的71.08%,对体育学科的喜爱程度由2018年的50.62%上升至2019年的65.96%、2020年的69.69%;在课堂中能够自信表达、常常举手发言的学生比例由2018年的32.10%上升至2019年的51.06%、2020年的66.90%,能够积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生比例由2018年的67.78%上升至2019年的76.17%、2020年的80.10%。可见,学生对数学和体育学科的喜爱程度明显提高,课堂学习也更积极主动,展现了对数学和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依托数据驱动,为教育发展全面把脉;依托目标驱动,为学生快乐成长护航;依托技术驱动,为评价机制创新奠基。在推进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学校认识到:从厘清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路径,到明确监测结果应用的范畴、机制和制度保障,再到发挥教育质量监测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监测的价值,这一过程道阻且长,更要驰而不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实践、改进、再实践、再改进”的行动步伐,努力推动监测结果的常态化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勉,刘春晖.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素质教育实施的制度突破口[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19-22+28.

[2]谷力.結构治理:学校变革的系统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3(6):66-68.

[3]阴露华.批判与超越:警惕标准化测验对好教育的误读——基于比斯塔教育测量思想的省思[J].当代教育科学,2021(4):30-39+71.

[4]孙玉丽,张永久.学校发展范式转换及文化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3):24-28.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质量监测学校发展义务教育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全过程”控制的策略选择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学习支持服务”第三方质量监测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