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为不教”: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2-05-05唐敏

江苏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学改革

【摘 要】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旨在通过教育者的“教”和“导”,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教”与“不教”的辩证统一,达成对象是学生,关键支撑是教师,实现途径在实践。要实现“不教”的价值目标,就需要建设教师队伍,改革课堂教学,进行课程开发,开展课题研究。

【关键词】教为不教;教育思想;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6-0057-03

【作者简介】唐敏,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5)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在其长期的教育实践、思考和对教育理论的研究、探索中,以大格局、大智慧和大情怀的视野,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其中,“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常被简称为“教为不教”,这一思想的根本要旨在于教育者通过“教”和“导”,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以下简称“苏州一中”)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教为不教”,旨在实现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教为不教”的理论内涵

1.“教为不教”的要义在“教”与“不教”的辩证统一。

矛盾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师生共存,教学相长,蕴含着“教”与“不教”的辩证统一关系。叶圣陶认为,现代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培养善于自学、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现代人,这就决定了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和发展。

高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教”,更需要教师的“导”。教师的“教”主要不在于传授既有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处理好“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将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

2.“教为不教”的达成目标是实现学生成长。

叶圣陶“教为不教”教育思想的提出建立在承认人能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前提之上。叶圣陶指出,儿童作为现实社会中处于个体生长初始阶段的人,是自身学习和成长的生命主体。儿童自有求知求行、活动创造的本能、欲望和兴趣。这是对儿童主体性的肯定,同时又把儿童主体性与教育的使命紧密联系起来。

叶圣陶“教为不教”教育思想又以实践为基础。“教”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教”是学生通过学而实现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乃至创新的能力境界,也是实践的过程。这与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高度吻合,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主阵地就在课堂。

3.“教为不教”的关键支撑是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现代学校中和学生关系最为亲近的教育主体和重要他人,是学生成长的扶携者和引路人。学生从需要教师的“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变,是在学校教师的引导、帮助、启发和熏陶下达成的。因此,要十分重视教师在“教”与实现“不教”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认为,在教育系统的所有要素中,教师是促进生命价值实现与育人实效提升的最重要的主体要素之一。而教师主体地位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是崇高的职业道德。叶圣陶“教为不教”的教育价值与我国新时代教师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相契合。在崇高教育理想的驅动下,教师应自觉提升专业素养,改善教育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精设计、巧实施。教师应通过“教”和“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价值目标。

4.“教为不教”的实现途径是教学改革实践。

实现“教为不教”的价值追求,归根到底要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进行善教重导的教学实践,让学习真正发生。课堂教学追求“教为不教”的价值目标和现代有效教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追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本质特性,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考量方向,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学生发展为趋向界定的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力学习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掌握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一趋向的有效教学理论与叶圣陶“教为不教”的教育思想最为相似,而不管是哪一种思路的有效教学,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教为不教”的实践路径

1.建设教师梯队,为“教为不教”提供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苏州一中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让教师做到心中有国家、眼中有学生。宏观上始终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意识,微观上着眼于“为和谐发展而教育”的理念,增强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除了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外,还要有出色的专业能力。学校结合时代特点和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开展了“圣陶育人团队”建设;根据教师目前已有的发展基础,开启教师队伍的分层培养计划,着力开展“名师成长梯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青年教师新秀成长梯队”“新入职教师新苗成长梯队”的分层培养方略;针对教师深度发展及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解剖名师示范课、开展微格研析、实验教学重构、案例论文撰写等四个方面,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发展路径的流程化;从教师思想力、发展力、影响力出发,整合并优化教师个人与学校整体发展的目标;建构“圣陶教师团队职业素养九条修炼”的培养机制,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提供前瞻性辅助工具。

2.改革课堂教学,为“教为不教”提供实施常模。

叶圣陶认为,现代教师教育学生,一个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围绕“主动学习”这一核心素养,为学生梳理出预习、倾听、思考、表达、作业和复习六大学习习惯养成重点,并细化养成目标,进行分级引导,让每个学生实现进阶式提升。

苏州一中为师生“双主体”课堂研发并推广了“教为不教”教学的课堂常模。学校结合当下学生思维窄化的现状,建构了“不教之教”教学的课堂常模,并且提出了构建“不教之教”教学课堂变式创新的思维模式,从实践操作的视角进行样态研究,为培养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提供可操作性、可借鉴的价值。

3.进行课程开发,为“教为不教”提供实践高地。

如果说国家课程能让学生“吃饱”的话,那么校本课程能让学生“吃好”。叶圣陶认为:“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益更多,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叶圣陶“教为不教”的教育思想是以肯定人具有“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自觉发展”的本真能力为前提的。为此,苏州一中优化并完善了“教育为人生”系列课程的架构与实施。学校以“教育為人生”为核心,以“生本·多元·灵动·创新”为课程理念,开设了30多门综合研究课程,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该课程体系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立足学科特点,旨在夯实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和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要,从而发展学科特长、培养创新潜质,实现学校课程适切而丰富的供给,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开展课题研究,为“教为不教”提供理论风帆。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科研工作做宏观规划和指导,提出“像做科研一样办教育”的办学思路,聚焦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引下“以研促教”的实践研究。学校注重教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形成学习、研究和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开展教科研工作,推动教育教学转型创新,形成了一大批精品课题,并获得教学成果奖。

叶圣陶指出,学生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够格的成员。这里所说的“人”或“社会够格的成员”应当是能够迎接科技革命挑战,主动探究新知,善于举一反三的人;应当是能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不断自学、终身学习的人;应当是能够全面发展,善于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的人。叶圣陶教育思想能够呼应时代的使命,苏州一中的研究和实践过程,注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叶圣陶教育思想更具时代魅力,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教学改革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