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让老油田焕发活力

2022-05-05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驱油胜利油田采收率

 “新技术立大功!原油产量一个月翻两番,让人振奋。”

  4月18日,站在位于渤海南部的埕岛油田“埕北22FB-4”油井上,中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经理元福卿显得信心满怀。埕岛油田是国内建成的第一个年产300万吨级的极浅海大油田,在这样的油田实施化学驱油是首次探索实践,将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一年前,胜利油田在海上开展化学驱油先导试验,包括“埕北22FB-4”在内的20口油井见到明显效果,整体日产油从833吨上升到956吨。

 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在经历了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和注水驱油两个重要阶段后,到上世纪80年代末,胜利油田主力区块进入高含水期,采出程度不到30%,这意味着有近七成的资源沉睡地下。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他们不断挑战勘探禁区,从构造油气藏到隐蔽油气藏,从浅层到深层,迎来一次次突破。至今,胜利油田已为国家贡献原油12.7亿多吨。

 加快化学驱油研究的同时,另一把提高采收率的利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被推上热搜。

去年7月,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胜利油田启动建设,预计未来15年,可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068万吨,实现增油近300万吨。

 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资源量丰富,探明地质储量达5亿多吨。

  从2007年起,他们先后在特低渗透油藏高89-1块、樊142-7-X4井组开展二氧化碳驱油先导试验,创新发展的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为特低渗透油藏补充了地层能量,提高了开发效率。 “十三五”以来,依靠二氧化碳驱油已增产10万吨。

(摘自《科技日報》)

猜你喜欢

驱油胜利油田采收率
注空气驱油过程中N80钢的腐蚀规律研究
Q井区标定采收率及计算可采储量研究与应用
基于Entropy—Topsis模型的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油田污水中聚丙烯酰(HPAM)的降解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