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汤亭亭作品在华译介看美国华裔文学汉译

2022-05-05付芬

文教资料 2022年3期

付芬

摘 要:汤亭亭是最早被译介至中国的美国华裔作家之一,其作品汉译体现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汉译特点和伦理规范。本文介绍了汤亭亭作品在华译介情况,总结了美国华裔文学在华译介和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国内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多侧重于文学研究,对汉译研究的高度和深度不够。最后,本文以翻译伦理为指导,从译者伦理、中间人伦理、读者伦理的角度对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进行了分析。在新世纪,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要多方面考虑翻译伦理因素,加大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译介,使人们了解美国华裔文学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

关键词:汤亭亭 美国华裔文学汉译 翻译伦理

汤亭亭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屡获美国文学大奖,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她的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汉译版本,其中《女勇士》一书在新世纪也有重译。其作品在中国大陆译介的过程反映了美国华裔文学在中国的逐渐被接受与认可。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再加工和改写,使得汉译这些作品时充满挑战,更进一步体现了汉译这些作品时翻译伦理的重要性。

一、汤亭亭作品在华译介及研究现状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的作品获奖无数,在世界文坛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内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中,她和她的作品都是必然要被提到的。目前她有三部小说被汉译,分别是The Woman Warrior(1976)、China Men(1980)和Tripmaster Monkey:His Fake Book(1989)。其中The Woman Warrior有两个汉译本,分别出版于1998年(简称1998译本)和2018年(简称2018译本),中文标题都为“女勇士”,国内对该书的研究多数是基于1997年的汉译本。China Men(1980)有三个汉译本,分别出版于1980年(中文译名《金山勇士》)、1985年(中文译名《金山华人》)和2000年(中文译名《中国佬》)。目前在中国大陆能较容易购买的是2000年肖锁章译本。Tripmaster Monkey: His Fake Book(1989)的汉译本由漓江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中文译名为《孙行者》)。

值得注意的是,汤亭亭这三部小说在中国大陆的汉译都离不开张子清先生的努力。张先生注意到华裔文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乃至世纪文坛声誉日隆,蓬勃发展,便有意将代表性的作品介绍给国人。因此,他和友人屈夫(Jeff Twither,又译杰夫·特威切尔)主持了系列工作。首先主编了《美国华裔文学丛书》,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并以汤亭亭的小说The Woman Warrior和Tripmaster Monkey:His Fake Book为起始。而后又在译林出版社的支持下主编了“华裔美国文学译丛”,China Men则属于这一个系列,此系列共八本华裔美国文学作品,除《中国佬》以外,还有《华女阿五》《骨》《甘加丁之路》《爱的痛苦》《支那崽》《典型的美国佬》和《荣誉与责任》。这八部小说汉译本的出版从2000年持续到2004年,是当时国内第一次大規模地集中译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

汤亭亭并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截至目前,除上述的三部小说外,她另有两部小说,分别是出版于2004年的The Fifth Book of Peace(《第五和平书》)和出版于2006年的Veterans of War, Veterans of Peace(《战争的老兵,和平的老兵》)。这两部小说目前都没有汉译本。

由此可见,汤亭亭本人对美国华裔文学史的贡献、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是她的作品在华译介的主要动力。此外她作品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对中华文化和文学的弘扬也是在华译介的重要因素。

二、美国华裔文学在华译介与研究现状

(一)美国华裔文学在华译介

据肖丽[1]的研究统计,美国华裔文学在中国大陆的译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发轫期,90年代的译介小高潮和新世纪译介繁荣期。本文第二部分提到的汤亭亭作品的汉译,贯穿了整个美国华裔文学在华译介的三个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只是被零星译介,汉译单行本仅3部,其中就有汤亭亭的《金山华人》。相关研究基本是介绍和评论性的文章。90年代开始,译本大量增多。被译介到中国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除了小说,还有诗歌。翻译的作家是美国华裔文学史早期的一些作家,如任璧莲、赵健秀、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等,其中汤亭亭和谭恩美的作品被译介最多。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在1992就出现了三个全译本,第二部小说《灶神之妻》90年代也有两个汉译本,第三部小说《灵感女孩》也在90年代初得以在华出版。但华裔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张子清先生主持的“美国华裔文学丛书”汉译工作从1991年约稿,直到1998年《女勇士》的汉译本才得以出版。21世纪开始,美国华裔文学在华译介规模壮大,汉译单本量增多,更多美国华裔文学家如哈金、裘小龙、李立扬、黄哲伦等的作品被汉译至中国,涵盖了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

谭恩美的作品在21世纪一直都有被重译,如《喜福会》在21世纪被程乃珊再译,又由李俊与章力重译,并于2017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她的《接骨师之女》由张坤翻译,于2006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又于2017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她2013年出版的新作品The Valley of Amazement汉译本由王蕙林翻译,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可以说,谭恩美的作品是所有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在华被汉译和重译最多的。

整体而言,国内对美国华裔小说的译介对象主要集中在少数知名华裔作家,译介的作品也多是长篇小说。一些作品,如上文提到的《喜福会》,被多次重译,而一些华裔作家的作品只有一个汉译本,或者根本就没有被汉译。因此,美国华裔文学在国内的译介是不平衡的。同时,由于多度的译介集中在上述作家和作品之上,对新生代或者21世纪后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译介相对不足,也造成国内美国华裔文学乃至亚裔文学研究滞后。[2]

(二)美国华裔文学汉译研究现状

由以上美国华裔文学在中国大陆的译介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美国华裔文学的重点是译介相关作品至中国,相关研究以文学研究为主。相应的汉译研究相对较少,并且汉译研究与作品的译介研究有一定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汉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作家的代表作上,即汤亭亭和谭恩美的作品。在中国知网(CNKI)以“美国华裔文学”为主题搜索,得到1351条结果,再以“翻译”为主题在结果中搜索,得到105条结果。其中和谭恩美作品相关的有18篇论文,和汤亭亭作品相关的有15篇。这些论文研究多以《喜福会》或者《女勇士》的汉译为研究对象。这个结果不尽严谨,但是可由此看出国内对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研究与作品的译介是紧密联系的。

汉译的研究内容逐渐丰富,从早期的研究美国华裔文学家名字的翻译,到汉译本中翻译技巧的分析、回译、文化翻译,到结合相关理论如翻译伦理、读者接受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等对一些代表性作品的汉译进行分析或者对比分析。

整体而言,相较于丰富多样的文学研究,美国华裔文学汉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国内对美国华裔文学新的译介不够,很多新生代的作家和更多体裁的作品没有被译介到中国。另一方面在于美国华裔文学的特殊性,即涉及具有中国文化的元素,使得很多汉译研究集中在了文化翻译或者回译研究上,并少有从更宏观或者理论的高度去进行汉译研究。

三、翻译伦理研究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人们认识到翻译不仅有翻译水平层面的好坏高低,更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准则和规范,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从1984年法国翻译家贝尔曼(Antoine Berman)正式提出“翻译伦理”(ethics of translation)这一概念,到诸多学者如韦努蒂(Lawrance Venuti)、皮姆(Pym)和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等人的推动,翻译伦理已经在理论发展和翻译批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翻译伦理研究突出了译者的身份,成为伦理抉择的主体;使得翻译研究伦理化,拓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使翻译批评政治化,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外延。[3]

翻译伦理研究的发展也伴随着各种争论。在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4]看来,贝尔曼的异化主义是一种胆怯的直译主义,而韦努蒂的理论思维狭窄,视野局限在西方精英文化阶层,并不能真正拥抱差异。科斯基宁(Kaisa Koskinen)[5]认为韦努蒂的翻译伦理理论忽视了翻译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皮姆则忽略了翻译背后的权力关系。

国内的翻译伦理研究虽晚于西方的相关研究,但目前在国内翻译研究界已成关注焦点。在中国知网以“翻译伦理”为主题关键词搜索,得到1055个结果,时间跨度从2004年3月至2022年1月。相关讨论大约以2005年申迎丽和仝亚辉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发表的文章《翻译伦理问题的回归——由〈译者〉特刊之〈回归到伦理问题〉出发》为起点。而在中国知网的搜索显示,2004年已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硕士论文从翻译伦理角度研究英汉文学翻译。而早在2001年,吕俊[6]就提出将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或交往行为理论引入到翻译研究中,许钧[7]在2002年也提到了翻译伦理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随着国内翻译伦理研究的不断发展,國内一些研究者们在西方翻译伦理研究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中国传统伦理和道德思考。彭萍[8]在梳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对伦理的关注之后,指出中国伦理思想中的“善”“信”“仁义”“孝悌”等思想都影响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和翻译行为的实施,并提倡应在有效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申连云[9]则建议在全球化背景下将翻译伦理模式与生活伦理模式相结合,提出了融合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学理论和“向里用力”的中国伦理的“利他性”翻译伦理主张。

整体而言,翻译伦理研究在不断地前进,虽有诸多争论,却显示了该理论的蓬勃生机。国内翻译伦理研究也在融合中西方翻译理论和伦理的道路上,正在开拓拥有中国特色的新领域。

四、翻译伦理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汉译研究

(一)译者伦理与美国华裔文学汉译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其翻译行为是自我行为规范、行业规范和伦理规范的统一。译者伦理包含了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操作问题,也包含了译者的伦理素质、在翻译活动全过程中的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标准。[10]

译者的语言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对待翻译的态度、对待酬劳的态度、对批评的态度和保守客户秘密是译者的基本职业伦理。后三者并不容易为大众所知,但是前三者可以在译作中得到体现。如美国华裔作家的名字和作品中人物名字是汉译难点之一。Amy Tan多被译为谭恩美,也有音译为“艾米·谭”,而汤亭亭曾被译为“汤婷婷”。如果说前者是译者对美国华裔作家英文名音译和中文名的取舍,那后者就是译者不经考证的翻译,是翻译态度的体现。美国华裔文学汉译中也存在知识性错误,如将Burlingame Treaty译为“柏林盖姆条约”(实为“蒲安臣条约”)。随着现代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交流渠道的多样性,类似的误译大大减少。学者们如张子清和吴冰在规范美国华裔作家姓名汉译方面的努力也为美国华裔文学汉译做出了贡献,体现了译者对翻译求真的态度。

译者的翻译动机、文本选择、翻译策略选择等同样包含道德目的,受到伦理的影响和制约,如林纾以翻译求救国图存、富国强民,我国佛经翻译对民族文化形成巨大影响等。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则体现了他们在忠实于原作或读者之间的伦理选择。从语言层面看,译作忠实于原作是翻译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翻译中,译者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译者的个人选择,同时受到其他因素,诸如赞助人、意识形态、诗学的影响。

《女勇士》的1998译本肩负着向国内读者介绍美国华裔文学及优秀作品的任务,因此,译者必须以读者的认可和接受,促进作品和美国华裔文学在国内的传播为主要目的,但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写作风格和特色,才能使读者意识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的区别。周文革[11]从语言、风格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女勇士》1998译本进行翻译伦理的解读之后,认为两位译者翻译伦理观念正确。译文语言表达流畅,句式和词汇符合英汉翻译特点,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译文贴近原著行文风格,使读者体会到汤亭亭作品的独特魅力;明晰化文化负载词,但同时也出于时代的变化对一些敏感词进行了灵活处理。《女勇士》的2018译本整体以归化翻译为主,异化翻译为辅,在语言层面更符合中文的使用原则和表述习惯。

例 “Do you really think I can be a mother of sons? Dont you think theyll be loyal to her, since she gave birth to them?”[12]

1998译本:“你真认为我能成为那两个儿子的母亲?难道他们不会仍然对她亲,因为他们都是她生的。”[13]

2018译本:“你真认为我能当那俩儿子的母亲?你不觉得,他们是她生的,会跟她亲?”[14]

从两个译本对原句的翻译处理来看,1998译本的句式结构和词汇上更接近于原作,因而从中文表述看来,显得冗长并不地道,但是保留了原作的句式风格和特色,提示读者们,这是华裔文学作品,而不是中国文学作品。2018译本的表述更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是一种忠实于读者的伦理选择,但是却牺牲了原作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二)中间人伦理对美国华裔文学的操控

彭萍[15]认为,“中间人”是介于译者和读者之间的角色,是对翻译产生影响的个人或团体。这些个人或者团体可以选择文本、译者、出版等,操控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译作的接受程度等。因此,中间人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选择能操控作品的翻译。

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汤亭亭作品的汉译离不开张子清先生的努力。在看到汤亭亭的文学成就,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坛不断提高的影响力,张子清先生促成了《女勇士》等作品版权的购进和汉译等工作。漓江出版社作为出版商,在1991年联系张子清先生,获得他的同意,由张子清先生组织译家着手翻译“美国华裔文学精品”。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中间人在促进美国华裔文学汉译的行为选择和操控。

(三)读者伦理与美国华裔文学译本的接受和传播

读者的需求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对翻译活动形成引导。[16]读者的需求影响着文本选择、翻译策略选择等,也决定译本的接受。译入语读者的阅读喜好和伦理倾向影响他们对译作的选择。美国华裔文学汉译以汤亭亭和谭恩美的作品为主,既是源于她们的文学成就和在文坛的影响,同时也是读者对作者的选擇。和汤亭亭相比,谭恩美拥有更多的普通读者群,此外,谭恩美作品中对母女关系的描写和探讨更能在中国读者中引起共鸣,在其作品中,中国文化传统通过母女关系得以体现和发展。[17]

五、结语

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改写与应用,因而在汉译这些作品的时候,译者会有一种亲切的熟悉感。但是正如汤亭亭所言,虽然她的故事形式受中国故事形式的影响,她作品讲述的是美国的故事。早期的美国华裔文学更多关注族裔身份的定位和建构,而新生代作品则打破这一藩篱,呈现出世界主义的意识。因此,在汉译美国华裔文学作品时,应结合译者伦理、中间人伦理和读者伦理等,同时也应扩大译介范围,使人们了解美国华裔文学的最新动态,思考美国华裔文学的世界性。

参考文献:

[1] 肖丽. 美国华裔文学在中国的译介[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8-132.

[2] 郭英剑. 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选[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 杨镇源. 翻译伦理研究[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4] Robinson, D. What is Translation? Centrifugal Theories, Critical Intervention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5] Koskinen, K. Beyond Ambivalence: Postmodernity and the Ethics of Translation[D]. Tampere: University of Tampere, 2000.

[6] 吕俊. 跨越文化障碍——巴别塔的重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7] 许钧. 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M]//张柏然,许钧.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 [10] [15]彭萍.翻译伦理学[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05,178,235.

[9] 申连云. 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伦理模式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11] 周文革. 《女勇士》汉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其伦理选择[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7(5):72-78.

[12] Kingston, M. H. The Woman Warrior: 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Edition, 1977:126.

[13] [美]汤亭亭. 女勇士[M]. 李剑波,陆承毅,译.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113.

[14] [美]汤亭亭. 女勇士[M]. 王爱燕,译.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138-139.

[16] Lefevere, A. Translation Practice(s) and the Circulation of Cultural Capital: Some Aeneids in English[M]//Bassnett, S., Lefevere, A. Constructing Culture: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6] 程爱民. 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07-113.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翻译伦理视域下汤亭亭小说汉译研究”(19C163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