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共青团:让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2022-05-05韩春丽

中国共青团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运会成都社区

韩春丽

四月的成都,万木峥嵘。

四月的采访,也让记者收获了满满的生动和喜悦。最令人鼓舞的是采访期间,团中央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围绕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这鼓点,正敲在成都青年人的心尖上。

说起自己居住的城市成都,成都青年充满认同感和归属感:成都是2020年4月在全国首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提出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副省级城市;成都推进“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作为唯一的市级案例刊入《青年发展规划工作指导手册(2021版)》;成都近年来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已连续6年蝉联第一财经《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新一线城市榜首,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成都常住人口已突破2119万,激增青年占重要成分,成都成为青年人的“向往之城”。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成都迎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的叠加,这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发展机遇和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也为成都青年的成长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团成都市委书记李佳林说:“城市因青年而兴盛,青年与城市共成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的新征程中,全市广大青年既是见证者、受益者,又是参与者、贡献者。团市委作为市委青年工作的重要助手,应尽力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的作用,帮助和动员全市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在城市发展大局和国家战略全局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事业坐标,主动担当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如何让这个联结更紧密、循环更顺畅?如何让青年人更好地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共进?成都共青团积极发挥引领凝聚、组织动员、联系服务等多方面作用,致力于让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记者先后采访了20多名成都青年,他们中既有基层团干部、社会工作者,也有青年企业家、在校大学生等。在宜人的成都,他们都拥有出彩的人生,城市也因他们而变得更具活力、更加精彩。

他们,在路上,正青春,引你为“蓉”。

总有那么多不期而遇的惊喜,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读大四的李艺轩同学没有想到,她上“蓉耀青年·成都青年说”录了4期节目,她的朋友圈以及他们学校,就有一些同学按时等着收看这个节目。

“蓉耀青年·成都青年说”是团成都市委打造的短视频栏目,由成都青年自己来分享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的体会和思考。眼下正在热播的是“成都青年说全会”,聚焦的是成都青年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解读。

回想最初被选上录节目,李奕譞兴奋地说她感到“很惊喜”,毕竟是在全市大学生面前展示自己,在同学中荣誉感拉满。至于现在节目成为同学们的“期待”,李奕譞分析说:“按照传统的做法,全会召开后同学们会发表一些文字感悟,但读者可能不多。做成视频就不同了,我们用青年人的表达方式让政治变得不那么枯燥,同学们就愿意去看,也愿意去听。”

对此,成都青少年融媒体联创中心的编导朱笑彤进一步证实,“蓉耀青年·成都青年说” 自2021年12月首期推出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浏览量就达1.3万人次。截至3月,“蓉耀青年·成都青年说”覆盖成都青年16万人次,在青年群体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

朱笑彤进而解释说,“本土化”解读和“主人翁”视角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她清楚记得有一期内容是讲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一些新变化,在文案策划过程中,他们就努力把语言进行成都化转换,拍摄时选择了成都著名的交子公园,那天天气挺好,成都生态环境的变化得以真实展现。朱笑彤说:“希望我们精心挑选的同学,能把现在成都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受到的变化,通过视频传递给更多的青年人,让大家体会到我们随着成都的变化与这座城市共同在成长。”

让节目组颇感惊喜的是,“蓉耀青年·成都青年说全会”的形式已经被有些高校借鉴使用,还有一些高校的老师则直接来替学生争取上节目出镜“说”的机会,大有霸屏之势。

“成都青年说”只是“蓉耀青年”成都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的一个分支和延伸。“蓉耀青年”成都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是由团成都市委联合成都市委宣传部组建的全国首个联动属地高校、聚合优秀青年大学生的新思想宣讲团。“从青年到青年”,宣讲团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优势,从自身专业和个人经历出发,与成都践行新思想的生动实践相结合,以青年人习惯的表达方式面向广大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天府文化、成都未来,发出青春之音。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团委的张永青,读大学前曾在火箭军服役过两年,作为2021届“蓉耀青年”成都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的成员,她这样描述自己第一次去一个先进社区作宣讲:“当社区里的老人、孩子、青年听到我是当过兵的一个‘小姐姐’时,听得特别认真,这唤起了我当兵时的使命感,感到了自己的价值。走进社会让我对社区建设、城市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是一次成长。”

还有一个惊喜特别值得交待,“蓉耀青年”成都大學生新思想宣讲团被中宣部表彰为2021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双向奔赴成为时下热词。

无论是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还是社区青春行动,都凸显出成都团干部、团务工作者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在成华区,记者就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采访了团区委书记郑丽。2021年6月,成华区被确定为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区(县)之一。近一年来,成华共青团首创打造成华团团young宣模式,提炼形成18篇基层团建课题报告、20余项特色亮点工作,部分经验做法获团省委研究课题立项,被团中央和省委市委登载推广。

怎样理解青年和城市共成长?如何把这个命题贯穿到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中?郑丽表示:“用一句话来理解,就是要在基层落地实现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对城市更有为的双赢效果。具体表现为城市对青年吸引力持续增强,共青团做好青年工作助力城市竞争力倍增,青年参与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试点以来,成华区累计出台创业就业、住房安居、交通出行等青年人才政策22条,落户青年人才6万余名。

2022年4月,张启作为成华区青年代表,在团中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县级试点总结交流会上作了交流发言。3年前,张启从甘肃兰州来到成华区求职,先申请入住了“蓉漂”计划青年人才驿站14天免费住宿,入职后又住上了成华区打造的首个大型人才公寓“梧桐栖”。在团成华区委的大力支持和推荐下,张启先后发表论文3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荣获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在成华幸福地安家落户。张启的成长和发展,充分证明了青年和成华的双赢效果。

在锦江区书院街街道庆云社区,记者随青少年事务社工黄冬旭参观了美丽的社区。黄冬旭是成都人,2020年被团锦江区委招募为社工。令记者感兴趣的不只是黄冬旭怎样学习出第一期宣传板报、怎样教小朋友养不死花以鼓舞士气、怎样与100多名青年因工作建立密切关系、怎样做到对青少年朋友的提问件件有回音,而是她由内而外透出的对自己工作的那份热情。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老舊院落翻新过程中,他们组织社区青年和大学生,把地面翻新,给石墩、井盖、配电箱画上彩绘,让老旧院落穿上了新衣裳。黄冬旭说,工作两年来,她由一个语慢言讷的人变得会与人沟通爱与人沟通,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每天都一脸欢欣地来上班。

团锦江区委以庆云社区成功入选团中央社区青春行动试点社区为契机,探索团员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新路径,形成了独有的“青春社区”庆云品牌,让社区青年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社区的主人翁。

温江区万春镇春江路社区针对拥有青少年3000余人之众,引入成都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搭建起社区青春行动下青年与社区“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主渠道,为乡村振兴、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注入充沛动力。

成都共青团在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和社区青春行动中,坚持将城市对青年更友好和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相结合,以场景营城理念创新青年社区参与项目,联合市场主体共建共营青年之家1064个,“15分钟青年社交圈”逐步成形;搭建成都各类青年社群182个,开展青年社交活动近1.5万场。围绕社区和青年实际需求,开发10大类133小类青年社区参与项目,引导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服务好广大青年。

从城市到社区到乡村,双向奔赴画风热烈。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

一天上午,记者采访了4位颇有建树的“蓉漂”青年,他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了融入成都、“蓉漂”不漂的切身感受,令人信服。

刘洋是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雅安人,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并于2009年开始创业,后主攻无人机无人航空运营。十几年来,从无到有,刘洋拥有了自己的高科技团队,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在刘洋看来,成都的本土人口并不多。他读大学时,成都仅有1200万人口,十几年间人口暴增,成都一跃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刘洋特别自豪。在刘洋眼中,成都是个开放又包容的城市,他们作为成都市无人机行业的领军企业,经常会受邀出席成都各种级别的会议和场合,这保证了他们的研发方向、服务领域紧紧围绕政府政策展开。“比如成都开大运会,我们用无人机为大运会做安保服务等。再有之前在成都举办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我们公司都参与过服务。成都给了我们一个世界级的舞台,让我们去展示自己,把自己的研发技术融入到这个城市的发展中。”刘洋诚恳地说。

王珩懿是四川天府新区青年人才驿站管理员。近3年来,他所负责的天府新区青年人才驿站年入住量居全市区市县第一或前三。王珩懿分享秘诀说,自己刚从重庆到成都时也住过青年人才驿站,同理心和共情力让他在管理青年人才驿站时做到了服务周全:有家的温暖、有交际场所、有就业指导等。当然,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成都考察,在天府新区首提建设公园城市,青年人纷纷涌来,这也是入住量大幅提升的重要因素。其实王珩懿干什么都唯旗是夺,特别是在成都两次疫情严重时期,他除负责组织了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前往疫情一线展开服务,本人也主动下到疫情防控一线社区去做防控工作,曾经连续30个小时无睡眠。他说:“成都是我的家,为家人服务多累都不累。”

刘克锦来自甘肃,2017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5个小伙伴决定一起创业,他们在双流区成立了成都木语青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面对创业艰难,小伙伴们很快选择了退出。关键时刻,团双流区委积极介入,帮助木语青禾解决了办公场地、启动资金、创业导师、客户渠道等困难,呵护刘克锦将触角拓展到了街区改造和社区场景营造中,为双流打造了30多个叫得响的社区平台,贡献了一个又一个网红打卡地。刘克锦现已拥有20余人团队和300余万元年销售额,其作品先后荣获20余项国内外设计大奖。壮大起来的刘克锦为建设公园城市挥洒着不竭的才华。

张秀才是四川三思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人。他的公司是成立于2013年5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今年预计年产值1.5亿元,正准备在北交所上市。张秀才夸成都是“成事之都”,是万事都成的“幸福之都”,他回忆说:“我在创业之初遇到波折和困难时,经常是一群同事朋友吃着火锅喝着啤酒就把解决办法探讨了出来。在成都这种随性自在的人文环境下,城市融入不是难事。”张秀才还加入了成都市青联,认识了很多优秀青年,融入更加快马加鞭。目前张秀才正在团市委指导下,筹备成立一个公益基金,去推进一些公益活动。

刘洋、王珩懿、刘克锦、张秀才作为“蓉漂”青年的代表,他们跟成都已经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在积极融入和友好接纳中,他们完成了从异乡人到城市主人翁的蜕变,感受到了心与心的碰杯,做到了与城市共成长同奋斗。

“蓉漂”已经成为青年新风尚。2017年成都“人才新政”以来新落户青年超过50万,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约9成。2021年成都新增市场主体达62.7万户,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其中由18-45岁青年担任法人代表的占比约75%。成都共青团大力引进发现培养青年人才,积极运营24个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提供床位826个,为外地来蓉求职应聘青年大学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2021年累计服务“蓉漂”青年1.5余万人次,推送岗位17万余个。

成都大运会的口号是:“成都成就梦想。”

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办,这是成都的梦想和荣耀,也是成都青年志愿者传递温暖、展示风采的机会。

涓涓成海,众木成林。

23岁的张子翼站在成都大运会场区,满身光环。他曾以青春宣讲员的身份参与了成都大运会青春宣讲团进校园首站——成都大学站的活动;以成都市大学生代表的身份参与了成都大运会火种交接欢迎仪式;以志愿者代表身份在成都大学大运会倒计时100天志愿者誓师大会领誓……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一名年轻的老志愿者,张子翼是无数成都青年学子的梦想。2018年,正在读高中的张子翼获知成都申办大运会成功时,就立志要做一名大运会志愿者。现经过几轮考试和选拔,张子翼梦想成真。为了做好大运会志愿者,他做了很多准备,比如熟知中国历史、成都文化、大运知识,加强英文听说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实战经验等。张子翼满怀期待地说:“大运会一定会给成都发展带来强力推动,作为成都人,我非常自豪和开心。我荣幸能参与这场国际赛事做志愿服务,一定谨慎细致不出错,尽心尽力做奉献。我相信我的志愿服务能力和英语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谭莉在一池碧蓝的成都大运会游泳馆里向我们挥手,她是成都大运会志愿者管理人员,目前主要在进行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人岗匹配等筹备工作。虽然志愿者多数都是各高校选派的骨干,可考虑到疫情防控,谭莉仍然觉得风险挺大,为此他们已经制定了19个风险预案,来应对管理团龙泉驿区委负责的3个竞赛场馆的志愿者,可谓把保险系数推到了天花板。谭莉说:“能够参与大运会,这是我活了30年来的最大荣幸,作为一名团干部,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件事情做好,这是政治任务。”

除了服务好赛事举办外,志愿服务往往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风尚。团成都市委联合20个市级部门,启动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V”笑行动,广泛引导青年参与城市志愿服务,在社会中广泛营造“爱成都·迎大运”的浓厚氛围,同时通过志愿服务传递城市温暖,彰显城市文明。截至目前,已开展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8067场,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超过110万人。

可以想见,到六七月大运会如期举办时,千年古都成都必将以崭新的模样向世人展翅亮相,那么多如张子翼这般“最靓的仔”,将乘着城市的翅膀,一起奔向梦想的天际线。

创新是创业的灵魂。

这群创业青年,有“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的气魄,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其中,石蕤锋和李林军两位青年才俊,不仅自己投身创新创业,还与共青团密切配合,做了很多团结引领社会组织、新兴领域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艰巨事。

石蕤锋是个拓荒者。这位团属社会组织蓉欧青年贸易协会会长、成都青白江亚蓉欧国家馆法国馆馆长,曾经留学法国学习葡萄酒市场管理,回国后从事葡萄酒进口贸易。2016年,石蕤锋瞅准了青白江中欧班列的快速便捷,来到青白江保税区落户创业。6年里,法国馆已发展到年产值几千万元。石蕤锋记得刚来时,100多亩地的保税区只有两家馆,显得空空荡荡,现在却已拥有30家不同的国家馆,青白江区也从仅有保税区变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石蕤锋感叹说自己的成长伴着青白江的成长和发展。在团青白江区委的指导下,石蕤锋成为社会组织蓉欧青年贸易协会会长,团区委在此设立了青年之家,成立了日常有500人的进口团,经常搞活动做交流,把全区从前比较松散的社会组织凝聚到一起,携手共成长。

李林军是新兴领域的耕耘者。李林军现任博拉青聚数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成都市青联常委和新兴领域界别主任、新兴领域青年联谊会会长等职。作为有10年职业经历的建筑设计师,李林军曾参与大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兵团城市建设。现响应号召投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今年计划在蓉投资2亿元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目前第一期已在青羊区落地。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李林军接触了大量新兴领域青年。他说:“成都有600多万个青年群体,应该善用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成都新兴领域联谊会自成立以来,团结所有新兴领域青年,不管他们是阳春白雪的设计师、互联网从业者、艺术工作者群体,还是接地气为城市服务的群体,我们都想方设法对这些新兴青年进行帮扶和支持,鼓励他们为城市建设、社会进步发挥自身才能,发出应有声音。”

浙江人叶镇珲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创业,尝试过各行各业的锤炼,均以失败告终。2015年他来到成都,随家人种植草莓。2018年,他独立种植草莓重新创业,虽然受疫情影响有亏有赚,但毕竟渐渐有了起色,这让叶镇珲信心大增。2021年,叶镇珲在温江永宁八角社区租了80亩地做起了草莓部落,这是目前温江区最大的草莓基地,目前已经收获了4茬果,叶镇珲以屡败屡战的创业韧劲迎来了最终破局。更可贵的是他勇于尝试创新,可能父辈们种植草莓就是为了卖出去赚钱,但他却以新思路新方法种植无土栽培绿色草莓,以后可能还会种植有机草莓。越过父辈的肩膀,他的目光看得更远。

成都花仙境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邬晶,采访这天接待了6拨各级领导来调研产业项目。邬晶最早在家乡重庆创业,2020年被团温江区委招商引资过来落地发展,麾下现有十几家公司,年产值过亿,样样做得风生水起,比如她的培训学校孵化了很多网红达人,花木产业做到了全国的头部。邬晶说:“我们公司主打新经济,新经济最核心的机制是创新,我们不再因循传统的老板雇佣员工的旧模式,而是全新打造合伙人模式,把合作团队都变成了合伙人。像我们孵化的主播都是我们的合伙人和股东,他们自己给自己打工,而不是给我们打工,所以这个公司孵化得就比较快。我们公司实际变成了一个孵化器。”邬晶作为成都市青年创业导师,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做了不少贡献。她本人非常感恩共青团发掘重视人才的好眼力,以及对她手把手的扶持,让她在这宜居宜业的地方展叶开花结果,感恩温江,感恩这个城市。

成都大力實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青年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指数居全国第五位,根据《青年创业城市活力报告(2021)》,成都在青年创业者期望创业的城市中排名第二。很多创业青年在成都开启他们的事业。服务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是共青团的职责。为深入实施成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团成都市委联合发布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2.0版,梳理上线孵化载体800家,链接资金超过200亿元,累计为4128个项目提供孵化服务,在全市布点建设400家“泛存在”孵化空间。借助第十七届“挑战杯”在蓉举办契机,组织开展双创活动1140场,展示成都双创优渥政策环境,吸引青年来蓉在蓉创新创业。

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踔厉奋发的石蕤锋们还在继续。

猜你喜欢

大运会成都社区
璀璨大运
大运会中国队收获颇丰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