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破并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2-05-05陆铭钟辉勇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市场经济

陆铭 钟辉勇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公布,《意见》开宗明义讲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这也意味着打破这个关键堵点的点睛之笔已经画下。

自从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来,相关工作一直稳步推进,但目前制约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堵点仍在,全国亟须建立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统一商品和要素市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重回计划经济。《意见》出台本身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国内大市场的发展。有些人将其理解为重回计划经济,是由于没有完全理解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功能。市场经济并不是不需要政府干预,相反,政府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以使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保证全国的市场经济规则是统一的,不能让每个地方有自己独立的市场经济规则。

如果每個地方在市场监管、产业进入负面清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则,就需要中央政府出台标准把全国的市场规则统一起来,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市场经济的普遍特征本身就包含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意见》相关举措是要进一步打破计划经济遗留下的体制制约,促进国内大市场发展,使中国经济从大变强。

统一大市场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一个大国要发挥大国优势,就要让资源(尤其是人口)动起来,正所谓“树动死,人动活”。按照经济发展中的规模效应,当生产要素集中在少数地区时,生产率要比将其平均分配在不同地方的生产率高得多。在规模经济的吸引力下,如果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他们自然会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比如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周围,从而实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当前,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劳动力人口已经呈缓慢下降趋势,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促进劳动力跨地区自由流动,既可有效提高个人收入,又可促进地区间的分工,使每个地方按自己的特色发展当地产业,“各司其职”,这也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应有之义。

是否需担心劳动力自由流动会加剧人口流出地“空心化”?对人口流出地来说,未来的产业会逐渐集中在农业、旅游、自然资源等,这些产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不多,从业人口逐步减少,有利于这些产业提高人均资源使用量和人均收入。在生产要素国内大循环的过程中,地区之间将走向人均意义上的平衡。从目前的数据看,中国已经出现经济和人口向少数地区同步集中,但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缩小的趋势。当然,即使实现了劳动力的完全自由流动,地区间的人均GDP差距也不会完全消失,实现绝对均等。此时,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就需要加强对一些人口流出地转移支付和推进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促进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的相对均等化。

也就是说: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当地规模经济效应;发展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提高流出人口的收入;人口流出的农村和小城市发展农业、旅游和自然资源等产业,提高人均资源使用量和人均收入,同时,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实现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的相对均等化。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突破? 首先,需要取消阻碍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其中最重要的是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阻碍,以此来推动劳动力跨地区的完全自由流动。近年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长期看,户籍制度未来会与人们享受到的公共服务逐步脱钩,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将逐渐弱化,最终转化为常住地人口登记制度。

其次,全国范围内相关的财税政策要统一。比如,目前不同地区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一,有些地方希望通过税收减免招商引资,由于地区间竞争最终会成为“逐底竞争”,导致生产要素的配置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效率最大化。

最后,全国的市场准入标准也需要统一。《意见》强调一定要实现全国“一张清单”,不能各自为政。如果市场准入标准不统一,就容易引发地方保护主义,产生各种“以邻为壑”的现象,扭曲市场经济的功能。

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这是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都难以比拟的优势。只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实现国内商品和生产要素大循环,才能真正发挥“大市场”优势,引领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力流动市场经济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流动的画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