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主要构成、生成逻辑及实现路径

2022-05-05杨超赵诗雨

决策与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红色文化

杨超 赵诗雨

[摘    要] 习近平关于革命精神的概括与阐述,意蕴深刻、内容丰富,既包含着对已有革命精神的赓续与弘扬,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时代自觉对革命精神进行了新的凝练、提升与总结。这些重要论述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必然结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是系统研究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根本遵循,是满足现实需求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可从动力、价值、主体、法治、舆论等多重维度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具体要求,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关键词] 习近平;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红色文化;革命文化

[中图分类号] D616;F2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2)05-0040-08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形成的独特精神风貌与精神成果。革命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出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与时代特征,在继承弘扬前人科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围绕革命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阐释、新发展、新内容,为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开展新时代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引领。

一、相关研究回顾

当前学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展开深入探讨,既有直接将革命精神作为一种整体思想谱系进行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也有从具体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微观维度进行的具体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作为整体的革命精神时,不仅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的精神形态进行创造性演绎,还突出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以来的时代精神,大大拓展了革命精神的内涵与意蕴。钟天娥(2017)认为通过拓展以歷史人物为载体的革命精神,解决了该如何向革命先辈学习、学习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时玉柱(2018)认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主导思想进行了新发展、价值目标进行了新阐释、精神形态进行了新补充;詹红菊(2020)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神谱系、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弘扬传承进行了新的理论发展;曹甜甜(2021)认为革命精神具有先进性、人民性、斗争性和创新性等特征。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专题性研究。学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几十种不同革命精神的论述展开了专题性研究,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具体如下: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时,更加强调保护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特别是部队官兵、中小学生、革命老区群众是教育重点对象(强卫,2014;叶桉,2019;靳诺,2021);在谈及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时,侧重于用独立自主、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确保其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能力(刘兴平,2018;陈坤,刘佳鹤,2020;丁留宝,2020);在谈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抗洪精神、北京奥运精神、工匠精神、斗争精神等时,侧重于强调其在党的建设、专业技术领域和重大社会事件处置中的积极作用,进而实现增强领导、凝聚民心、振奋士气的作用(董杰,2016;华宝元,2016;刘建军,2016;朱继东,2019;傅守祥,2020;曲青山,2020)。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在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时,主要就革命精神本身的全新时代内涵、生成逻辑、主要特性等展开研究,而尚未开展历时性的纵向比较和共时性的横向比较研究,也就是针对同一种革命精神的不同时代演绎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新时代革命精神与历史上其他阶段的革命精神进行比较分析,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习近平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十分丰富,既包含着对已有革命精神理论的赓续与弘扬,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时代自觉对历史进程与时代发展中的革命精神因素进行了新的凝练与提升,充分挖掘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对革命精神的历史传承

第一,对重要历史时间节点革命精神的继承弘扬,如五四精神、八一精神等。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谈到,“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1]。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对五四精神论述的基础上,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时代意义,从明确人生定位,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奋发、图强,拓展国际视野等方面对五四精神进行了集中阐释[2],尤其注重五四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对青年一代、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深刻影响,注重将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这既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当下的激励、对未来的憧憬。

第二,对重要红色基地革命精神的继承弘扬,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亲临井冈山,数次深情讲述井冈山的故事,“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锻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成为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宝贵的精神财富”[3],强调“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4]。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到西柏坡考察,第一次把西柏坡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并列,强调其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重要性。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也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5]。

第三,对重要历史事件革命精神的继承弘扬,如抗战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西迁精神等。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诠释了长征精神,讲到“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6]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等重大政治活动中,也多次强调长征精神在党员干部、部队官兵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新命题“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借此勉励全党全国民众不懈奋斗。

(二)对革命精神的当代创新

第一,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的革命精神内涵进行了高度凝练,如红船精神、苏区精神等。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的起点,蕴含着中国新生的力量与希望。2005年,习近平同志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7],赋予了红船精神全新的内涵。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由此可看出“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立于时代潮头、敢为人先的中流砥柱形象。对“红船精神”进行明确和凝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航向、风雨同舟的自信豪迈形象,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建党宗旨。

第二,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精神内涵进行了全新概括,如焦裕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2009年习近平同志赴兰考考察时,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知难而进之风、敬业奉献之风。焦裕禄精神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其主要内容包括为人民服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后又调整为密切联系群众、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对焦裕禄精神的认识和凝练,并没有一成不变,反而主动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更新迭代,以更好地反映和满足社会发展现实和民众精神需求。

第三,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要的革命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阐释,如抗疫精神、“两路”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右玉精神、东风精神等。2011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全国都应该大力弘扬右玉精神,用实干恢复生态、服务人民。右玉精神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的长期历史中,党带领右玉人民在坚持绿色道路的艰苦奋斗中所逐渐形成的,体现了该历史阶段中国人民普遍的艰苦奋斗实践和顽强不屈意志,特别是在新时代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战略布局背景下坚持弘扬与传承,就具有深刻的政治意蕴和实践价值。

(三)对革命精神的系統总结

第一,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精神谱系毫无疑问是众多伟大精神的集合,仅目前公开讨论的就有90余种,主要由中央领导人论述或提及社会各界跟进予以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精神谱系仍处于拓展和扩展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说,在20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则对该概念进一步强调,并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一说。特别是2021年9月,党中央公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个伟大精神,即以建党精神为牵引,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主线展开,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

第二,明确了不同革命精神的层次关系。以第一批公布的46种伟大精神为线索,可看出精神谱系之内的伟大精神并不是随意生发,也不是随意组合或拼凑,而是基于一定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围绕特定的历史主题所凝练、培育而成的。由此可借鉴书刊目录的篇次编码方法,依据精神样态所反映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尝试将建党精神作为一级精神样态;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作为二级精神样态;而红楼精神、古田会议精神、三湾改编精神、雷锋精神、工匠精神等作为三级精神样态。将不同伟大精神进行分层归类,非但不会损坏这些伟大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相反还能够促进精神谱系的系统性认识、层次性记忆,方便精神谱系的社会化推广传播,并推动新时代伟大精神的自觉创造与凝练。

三、习近平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革命精神所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必然结果,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现,是系统研究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根本遵循,是解决当下中国现实问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具有严密科学的生成逻辑。

(一)文化源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精神作为革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要不断推动“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后在多个场合中引经据典阐释以革命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大同”与“小康”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思想等,在革命精神谱系中体现为以人为本的群众思想、勇攀高峰的远大理想、胸怀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迎难而上的自强品格、实事求是的探索本领等。革命精神要深入人心、广泛践行,不仅要从政治地位和历史地位上讲清楚其意义,更要让有意义变得有意思,也就是从情感上打动、从心理上共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具有这一天然优势,能够让革命精神贴近社会的风俗传统和人们的思维习惯,更具有亲和力、说服力。

(二)理论基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鲜明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就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成熟。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社会深刻转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而引发社会思潮的变动,因此不断革新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批判继承革命精神,对革命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使革命精神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让革命精神的传承主体——人民在遵循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准革命精神的创新本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动伟大事业,不断推进伟大梦想的实现进程。

(三)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8]。革命精神产生并熔铸于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实践历程。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其目的在于教育广大党员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中汲取精神养分,把握时局态势,深谙历史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围绕党在新时代的中心任务,不断推陈出新,推动党的理论水平迈向新时代的阶梯。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理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注重党的自我教育与自我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革命精神的时代化,促使革命精神谱系不断地丰富发展。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增强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赋予革命精神以新的理论价值与时代价值,推动革命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中来。

(四)现实需求: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精神支撑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阐释了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具体内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包括革命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精神是推动革命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革命精神同样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革命精神具有整党强军价值,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让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使部队官兵保持老红军本色,推动我国新时期强军目标的实现;革命精神具有铸魂育人价值,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与民族血脉之中,成为促进新时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健康成长的精神养料;革命精神具有兴国富民价值,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疫精神等为核心的革命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对革命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将革命文化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将革命精神转化为调动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丰富人民的精神财富,筑牢文化自信的坚强堡垒。

四、习近平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如何继续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系到红色江山的巩固、关系到民族的文化延续、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实力。在习近平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内容中,可着力从强化革命精神发展的内在动力、丰富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抓住革命精神的受众群体、加强革命精神的载体建设、优化革命精神的舆论环境等方面深入挖掘,为革命精神的践行提供行动遵循。

(一)以中国梦增强革命精神发展的内在动力

革命精神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顺应历史大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靠坚定意志和踏实工作干出来的,是在追逐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总结凝练出来的。以中国梦推动革命精神发展,主要作用方式有:规定革命精神的主要任务,即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通过精神武装使人们具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并且提振人们的普遍精神状态,由散漫消极转向团结奋进;明确革命精神的现实基础,即中国梦贯穿于革命精神发展的始终,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到新时代阶段,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奋斗主题,在实现这个主题中革命精神应运而生。革命精神从来不只是革命战争年代所独有的,而是在一切伟大社会革命中顺其自然产生的,伟大革命必然产生革命精神,无论是武装革命还是生产革命、无论是体制革命还是制度革命,其根本指向都是一致的。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革命精神的价值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凝聚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革命精神的价值方向,就要明确革命精神的价值立场,即始终以人民為中心,在解决人民普遍诉求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革命精神必须是符合人们基本诉求的、是满足人们利益需要的,才能在动员群众、鼓舞群众、团结群众中发挥实效,这也是衡量和评价革命精神的根本标准;就是要明确革命精神的逻辑结构,革命精神不只是革命者的精神,而是在国家发展、社会建设、人民奋斗过程中所创造的群体性精神、时代性精神、整体性精神,反映着一个群体、一个阶段的总体性精神,是这一阶段或事件上最为典型、最为突出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社会最广泛的价值共识,是衡量各种社会活动或事物的价值判断标准,毫无疑问亦可作为革命精神完善优化的基本标准。

(三)聚焦重点人群,重视革命精神的作用对象

革命精神教育既要强调其受众的广泛性,也要聚焦重点人群以提升革命精神教育的实效性。革命精神教育应聚焦于以下群体:第一,青年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扣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粒扣子,把理想信念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青少年从小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树立爱国主义情怀,逐步形成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推动革命事业的持续开展。第二,党员干部。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发挥好党纪党规的约束作用,用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改进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使其能够不忘初心,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第三,部队官兵。要建立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强军目标,就必须把红色基因深深植入人民军队的血脉中去,重视对官兵的革命传统教育,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老红军本色。同时对于其他关系到国运民生的重要群体,如企业家、知识分子、留学人员等。这些群体往往在无形中也承担着塑造中国形象、推动社会发展的任务,绝对不能忽视对他们的革命精神教育。

(四)加强革命资源保护,丰富革命精神的载体建设

革命精神的载体建设与革命精神的传播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良好的载体建设能够使革命精神的宣传弘扬事半功倍。第一,建立健全传承保护革命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革命资源的安全保护责任。由于革命资源分布于全国各地,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必须要严格落实革命资源的安全责任,明确各属地政府的主体责任、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和管理使用单位的直接责任。第二,完善革命物质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时修复破损革命文物,多元开发革命文创产品。各地政府机构应设立独立的机构部门、专人负责革命物质资源的日常管理和保养维护,注重革命圣地的环境建设,组织实施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保护利用项目。第三,加强对革命非物质资源的研究保护力度,在妥善保存的基础上進行深度研究和创新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等的调查征集工作,设立革命资源数据库,推动建立全国和地域性的革命文化研究机构,推进革命资源信息的开放共享。

(五)注重不断优化舆论环境,筑牢革命精神宣传阵地

舆论环境的建设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在互联网时代尤为凸显。第一,稳定适应舆论传播的社会环境。需从社会实际出发、从人民需求出发宣传革命精神,使人民真切感受到革命精神的意义和魅力,推动革命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真正作用于社会的发展。第二,发挥好主流媒体的牵引作用。党的主流媒体是传播党的声音、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媒介,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具有与生俱来的“党性”。因此主流媒体绝不能故步自封,应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洪流,积极自我革新,升级优化宣传体制,提高主流媒体宣传的效率和魅力。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要讲好革命故事、传递革命情怀,加快推进革命精神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街道、进社区等工作。创新革命精神的宣传手段,利用动画、短视频、流行音乐、快闪活动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宣传,善于讲大人物的小故事、小人物的大情怀,从细微之处感动人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2]  侯震,张洪玮. 习近平关于五四精神重要论述探析[J].桂海论丛,2019,(9).

[3]  习近平.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促进浙江又快又好发展[N].浙江日报,2006-03-30.

[4]  东风送暖入赣鄱———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江西看望慰问干部群众纪实[N].江西日报,2015-02-04.

[5]  刘致福.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N].临沂日报,2015-12-09.

[6]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7]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8]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

[责任编辑:甘小梅 胡   梁]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红色文化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