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03印祥民

新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农作物

印祥民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商业土地面积的利用率逐渐扩大,用于农业耕作的土地面积陆续减少,因此,不断发展新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提升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从实际出发,列举了常见农作物栽培技术,而后阐述了影响农作物高产的各种因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给农业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技术; 高产因素

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保障居民粮食安全,为居民提供足够粮食配给,减少粮食进口依赖,是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在有限农业土地资源的情况下,研究农作物栽培技术,提升单位面积农作物质量和产量,成为广大农业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文章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多角度分析和阐述了现代农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影响农作物高产的各种因素,旨在进一步探究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推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常用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包括合理密植、合理灌溉、优种优育、病虫防害、配方施肥等。这些技术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已经与现代化农业生产密不可分。此外,为了提升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农民经济收益,农民及相关技术推广人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可选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其自身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在选择合适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技术实施,最大限度发挥当地自然环境优势。二是降低农业消耗,提高农业产出。将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以降低传统农业生产消耗,提升农作物产出为主要目标。如滴灌技术减少水资源消耗、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消耗、现代化农机使用降低人工劳力消耗等。三是提升土地和农机利用率。农作物栽培技术应该进行全方位考量,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地提升土地、农机等有限的农业生产资料利用率。如选择合适的农作品品种,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搭配一定的养地作物(如豆科作物、绿肥作物),保持土地肥力;合理安排熟制和轮作,使耕、种、管、收季节不同的作物,以及同一类作物的早、中、晚熟品种,尽量参差搭配,以提高光照时间利用率;尽量做到不同作物的耕、种、管、收作业方法相似而时间相异,以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

2.1 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是否优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前提。基于以往经验,优质种子应具备萌发率高、易于成活、耐病虫害、具有较强抗倒伏能力以及最为重要的高产量等特质。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作物品种的质量,研究人员还应该将多种生物技术应用到育种上,例如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技术等,不断对本地优质农作物品种进行研究,培育更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农作物,从而为提升农作物产量打好基础。

2.2 播种时间

在实际生产中,合适的播种时间既可以能保证农作物快速、健康地生长,也能保证种子在适当温度、环境下生长发芽,提升种子的萌发率和抗病能力,保证作农物作始终处于生长的最佳状态。在不适宜时候进行播种,很有可能遇到各种极端天气,最终导致种子萌芽率以及幼苗成活率严重降低。所以,只有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种子的潜能,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2.3 种植密度

不同农作物需要的生存环境是不同的,因此,控制农作物种植密度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密度主要会影响农作物光照强度、养分汲取、水分摄取、根系必要的生长空间等因素。一方面,如果农作物种植密度过低,虽然可以满足植株生长的各项要素,保证单个植株的粮食产出,但容易造成了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不能保证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如果农作物种植密度过大,不仅浪费珍贵的水肥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成本,还不利于农作物自身生长,最终降低农作物粮食产出比。因此,在进行播种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农作物生存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以此来提升农作物产量。

2.4 田间管理

实施严格田间管理,保证农作物顺利成熟。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主要指对已播种的土壤进行疏松、压实、补苗、定苗、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基础工作。农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管理工作,人为地提升农作物的抗干扰能力。这一系列管理措施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具体操作人员还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农民及技术人员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高田间管理效率,完善田间管理制度,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

3.1 树立先进的栽培技术运用观念

思维观念决定了行为方式,所以,想要提升农作物产量,首先应该帮助农民树立先进的栽培技术运用观念。一是转变传统“轻有机肥、重化肥”“轻综合防治、重除害治理”等种植观念,避免农户走上高消耗、低产出的农业生产道路。二是当地政府应该定期组织农户学习先进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投资建立各种栽培实验基地,通过直观的对比展示,让农户认识到先进栽培技术在提升农作物产量上的重要性。三是农业技术研究人员应该根据当地实际环境,不间断地进行栽培技术改良,让当地农作物始终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为农作物高产打好基础。

3.2 利用基因技术加速农作物产能提升

随着现代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人们已经可以定向选择种子特性进行优化育种,从而全面提升农作物生长特性。例如通过基因技术,可根据当地实际环境,针对性选择提升农作物抗虫、抗灾、抗旱、抗倒伏等能力,最终实现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因此,我国农业发展应大力推进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根据当地实际环境,不断优化农作物自身特性,为实现农作物高产提供最为直接的保障。

3.3 注重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结合实际生产经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当地农耕用地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首先,因地制宜的选择符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避免种植一些高消耗且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经济作物,从经济性和环保持续性之间取中间值。其次,科学地进行农田管理,在采取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式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农业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灌溉、施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合理进行土地使用,不断提升土壤肥力。最后,农民应该积极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点进行交流沟通,采取更为科学的方式處理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4 全面规范农作物管理方式

想要提升农作物产量,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作物管理方式,改变农民落后的管理观念。首先,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线农户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农户可以进行科学田间管理,提升农户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其次,要积极进行先进农技推广工作,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拉近农民与专业农业研究之间的距离。最后,在当地设立农作物种植示范田,直观地向农户展示先进、科学的农作物管理方式,以此来调动农户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整体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实际农业生产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农户以及相关农业研究人员应不断创新农作物栽培技术,改善农民生产观念,完善农作物管理制度,以此来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的。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持续高温农作物也需“避暑”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