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2-05-01杨旭陈俊林郭冠欣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抗疫思政育人

杨旭 陈俊林 郭冠欣

[摘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新时代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体现。在高校层面通过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阐发,抗疫精神与思想引领的拓展,探索伟大抗疫精神结合党建党务、融入思政课程、融合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政活动等创新路径。总结实现结合网络思政、关怀资助育人、注重心理健康、保障日常管理服务的有效利用方法,以提升现阶段高校思政工作质量。

[关键词]抗疫精神;高校思政教育

抗疫斗争在以全国人民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下,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抗疫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深刻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1]”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与时代内涵,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时代新貌,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新时代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体现。

一、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阐发

抗疫精神是现阶段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导向。以抗疫精神为指引增进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作用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点。“抗疫精神根植于中国抗疫伟大实践,具有清晰的现实逻辑与时代实践特点,能够为爱国主义理论教育提供时代价值支持[2]”。疫情防控下思政育人工作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更需要分析和把握当前防控工作面临的优势、机遇、问题,发掘伟大抗疫精神的根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开拓高校思政工作的思想空间,充分利用思想能力,在增强思想引领的同时,实现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思政工作程序的建设,包括建立日常思维模式、提升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建设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的方案。加强抗疫精神的宣传,促进其在高校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要讲好抗疫背后更深层的故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3]”。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育和巩固大学生的斗争精神,有利于高校青年坚定“四个自信”。“抗疫精神承载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先进思想和制度实践,是爱国、团结、奋斗和创新的完美阐释,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4]”抗疫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疫情防控重要指示、总结疫情防控中国经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疫精神与思想引领的拓展

抗疫精神结合疫情防控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运行机制上采取有效革新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通过内容突破、话语切入、环境植培等三个环节坚定大学生信念、激发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5]”具体做法可通过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校园文化活动、访谈战疫榜样人物等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抗疫精神教育价值,讲好抗疫故事,构建现阶段融合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格局。

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为突破口,研究抗疫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为中心,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创新性和操作性的指引。以抗疫精神的视角,探寻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健全思政长效机制、合理反馈机制。突出实践活动、日常心理预防干预咨询服务、打造网络思政平台保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适用性和实效性,提高现阶段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三、伟大抗疫精神与思想引领的创新路径

(一)伟大抗疫精神结合党建党务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党支部应积极发挥自身特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到防疫抗疫之中。响应学校党委、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号召,积极落实党总支“共同抗疫,青年艺起来”抗疫主题作品征集的活动部署。创新开展“云”主题党日活动,倾心创作抗击疫情的艺术作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特殊期间,党支部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投身到伟大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学生党员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运用自己的艺术进行的创作,讴歌在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疫情防控阻击战并涌现出来的时代英雄。抗击新冠肺炎作品征集主题党日活动等特色党员活动,体现学生党员们积极参与此次防控疫情人民战争,以艺抗疫,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二)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程

抗疫精神与课程相结合,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建构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应当遵循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与指导性原则,注重发挥评价体系的诊断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激励功能[6]”。首先需要调研不同学院不同院系课程思政实施状况,形成以抗疫精神融入课堂过程性与实效性反馈,继而分析思政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结合状况,达到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校思政教育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效果进行综合性反馈的检验。从而可以将伟大抗疫精神全方位、多领域、高效益地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最终实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的目标。

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转化传统教学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通过创新课堂形式、创设课堂范式。强化教师责任,重点抓实教学品质,推动一线典范案例进课堂,探寻特色“思政品牌”等路径创新教学的形式、内容和载体。利用课程讲好抗疫故事,强化学生潜能,感悟敬畏的力量,以独特的课程思政方式抗“疫”,建设“新冠防疫知识课堂、抗疫精神课堂”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增强抗疫精神感悟,将抗疫精神与疫情防控下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有效对接。

(三)伟大抗疫精神融合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物质载体。校园文化结合抗疫精神,在学校环境内引导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可潜移默化激励、影响青年。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路径,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结合校园景观制作展示展板,内容上注重引导,以青年受众视角来表达抗疫精神,形式上引起青年共鸣。将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融入校园文化育人,阐发优秀抗疫作品,升华文化育人理念,使之转化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力量,贯穿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可创作词曲表达乐观向上的心境,或创作艺术图画在学校公共展示区域,表达对疫情防控中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的赞美,通过艺术创作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对高校爱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之中,通过点滴日常教育把“抗疫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去,重視教育主体的互动参与与教育客体的辅助支撑,形成思政教育主观与客观双向助力相互统一。

(四)伟大抗疫精神创新思政活动

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观察维度,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以抗疫精神引领日常思政的效能反馈、抗疫精神结合思政活动状况两个方面为观察目标。通过建立育人工作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形成比较健全的育人体系,在现阶段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日常思政作为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相依托相结合,有效弥补单纯课程思政的短板与不足。第二课堂方面开展特色活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情况,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建设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方面取得的实效。学校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如医院导医志愿者、交通志愿者、博物馆志愿者等,让学生用实际行动体验抗疫精神的内涵,在实践中践行服务精神[7]。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医院、企业、社区、农村等抗疫一线开展实地调查,感悟一线抗疫人员的无畏艰险、勇于奉献的责任和担当。

邀请战“疫”英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校园,进一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致敬抗疫英雄。如广东二师邀请援疆、援鄂医疗队队员,主题为“抗击疫情义不容辞”的援鄂经历分享。医护人员发表了援汉感想:“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疫情防控期间,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战疫一线人员不惧风险、坚守一线,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积极配合,才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线医护人员的觉悟和抗疫精神同样深深地震撼了在线观看的各院系同学,使同学们受益颇多。青年要秉承抗疫精神中不畏艰辛、攻克时艰、敢斗敢勇的精神。

四、疫情防控下的思政工作提升

(一)伟大抗疫精神结合网络思政

网络思政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抗疫精神与立德树人的关系,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感受性,力求找准学生需求点。充分利用“融媒体”教育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活动载体开展思政教育,“加强网络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相互融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度、速度、温度,切实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成效[8]”。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形式,有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形成师生黏合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网络平台,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情况。“通过网络育人,既可以提升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时效性,提升学校思政教育的质量[9]”。促进学生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抗疫感想,培育学生尊重生命、尊重科学的精神,更好地适应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发展。

(二)抗疫精神与关怀资助育人

疫情期间社会救助对于青年学子感悟伟大抗疫精神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层层设防,联防联控”的局面,中华儿女用实际行动汇聚起了战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强大合力,诠释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团结协作精神[10]。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生资助,把握疫区生源学生特有现实状况,以资助育人,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运用青春抗疫故事和人文精神开展“朋辈”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自我管理习惯,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如何将资助工作与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与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相融合,形成具有较大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资助活动或资助育人载体,使抗疫精神在广大高校学子心中和脑中深深扎根。

(三)疫情防控下的抗疫心理健康

疫情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现恐慌、焦虑、不安等情绪。“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都有可能出现不良情绪。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来说,由于缺乏阅历的积累和必要的心理准备,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少数学生甚至会出现心理失衡、极度焦虑、过度恐慌等负面情绪,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11]”。由于疫情防控客观原因,学生心理问题面临高危突发态势。疫情之中全国人民团结协作,守望相助。医护人员主动加入医疗支援队伍,奔赴一线,全力救治,他们所向披靡,表现出了极大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必胜的决心。

鲜活的案例为新时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生动且具有说服力的参照。在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备战考研的武汉大三学生,虽然环境受到病毒的入侵,内心却以乐观的态度对抗病毒,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学生们,不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乐观面对,坚定必胜信念[12]”。高校利用好这些活生生的案例,以抗疫精神中的责任担当与人文关怀为媒介,探寻融入心理辅导全新方式,创新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传导鲜明特色抗疫精神,规范构建心理咨询服务。活动后定期开展测评筛查,以此健全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机制。

(四)抗疫精神与管理服务相融通

高校加强防疫工作,提升防疫服务意识,同时应积极培育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引导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传承抗疫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在人力供给、信息流通、服务递送、社会调节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也是抗疫精神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13]”。阐发抗疫精神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新模式,融入后勤保障、图书资料、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服务工作,调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痛点难点,为后续优化统筹工作提供借鉴模式与经验。

中华民族在战“疫”过程中呈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传承,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全新迸发,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持续丰富立德树人的方式途径,引导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基金资助:2021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工作专项科研项目“疫情防控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研究——以抗疫精神融入思政工作为例”(2021XKY002)。

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史学习教育研究专项)“新时代广东高校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研究”(DSYJ039)。

广东省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广东高校思想”(2021GXSZ078)。

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课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JX15ZD006)中“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新时代岭南文化的演进提升路径研究”(2021GZYB30)。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02).

[2]张子越.“抗疫精神”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43-50.

[3]張万秋.抗疫精神的文化基因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150-152.

[4]刘进,冷志明,刘建平.抗疫精神的内涵及对青年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西部学刊,2020(15):51-54.

[5]贺学琴.抗疫精神融入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思考[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0(05):1-5.

[6]肖香龙,岑朝阳.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21,37(04):58-62.

[7]杨澜,耿步健.抗疫精神内涵及融入学校思政教育研究[J].理论建设,2020,36(05):7-14.

[8]王冰洁,赵宁.“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5):1-5.

[9]岑朝阳.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J].决策探索(下),2018(11):30.

[10]向涵.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32-34.

[11]毕少飞.互联网时代高职辅导员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魅力中国,2020(29):191.

[12]苑素梅,亓萌雪.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路径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107-114+124.

[13]郭丽娜.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重维度[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6):27-33.

猜你喜欢

抗疫思政育人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画”说抗疫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抗疫之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