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典型实例探讨审读与编辑加工工作

2022-05-01江玉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出版流程

摘要:审读与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决定出版物质量的重要步骤。无论是新手编辑还是资深编辑,都应当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按照出版物的质量标准、组稿要求、编辑规范,踏踏实实做好审读与编辑加工工作,在实践中获得感悟,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审读与编辑加工水平。文章结合大型重点图书《1917—191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启蒙》的初审实例,按照了解出版背景浏览书稿、逐字逐句审读加工、撰写审稿意见的初审工作流程,对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原则、内容、要点、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编辑应具备的相应素养。书稿审读与编辑加工有统一的原则、要求和规范,也有因书制宜而采取的灵活方法。通过踏踏实实做好审读与编辑加工工作,编辑将不断积累专业经验,获得多方面的提升。

关键词:出版;典型实例;审读;编辑加工;流程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221-03

审读与编辑加工,是编辑的日常性工作。对于初入出版行业的编辑而言,这是一项必须修炼的基本功,而对从业多年的编辑来说,仍然是一种值得反复锤炼、不断精进的技能。审读与编辑加工,是按照出版物的质量标准和组稿要求,对出版物内容进行审读、评估,形成取舍意见,并对可用稿件的内容文字和版面格式进行规范化处理,使之符合出版要求的活动。

做好审读与编辑加工,是确保出版物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出版单位向社会传递优秀出版物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出版单位实行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这是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在这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编审模式中,三个审级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基于专业能力,履行各自的职责,实现对稿件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编辑加工的质量。其中,初审的职责主要是审读稿件全文,评估其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实事求是地描述和分析其特点、质量,把好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最后形成初审意见[1]。初审作为基础性工作,是出版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无论是新手编辑还是资深编辑,都应当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踏踏实实做好审读与编辑加工工作,把好初审这一关。

笔者担任责任编辑的《1917—191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启蒙》(以下简称《传播启蒙》)一书荣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这部巨著分上、中、下3卷,洋洋洒洒327万字,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这样一部大型重点图书,审稿加工的难度和要求可想而知,对编辑的财经专业水平、出版专业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态度和方法而言都意味着多重考验。笔者于2014年11月拿到书稿,初审工作历时大半年,于次年8月完成,之后与作者沟通解决初审中遗留的问题,再交复审、终审,然后发稿、排版、校对、印前质检、印刷装订,直至2016年11月正式出版,整个出版流程历时两年。以下笔者结合《传播启蒙》一书的初审实例,谈谈从中获得的感悟和經验。

一、从了解出版背景开始

编辑拿到一部书稿,首先应该怎么做?答案是:了解出版背景,了解得越全面、透彻,后续工作越能得心应手。出版背景主要包括作者的基本情况、学术能力、写作水平、已出版作品等信息,查阅选题策划及组稿意见、著作背景、约稿及著作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以《传播启蒙》为例,这本书是上海财经大学原校长谈敏教授历经6年、查阅近70种报刊约500篇文章而完成的三卷本巨著。谈敏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时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是经济思想史领域的学术权威。他的另一部于2011年出版的巨著《回溯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前史》(以下简称《传播前史》)也是笔者担任责任编辑的,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后在学术方面荣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在出版方面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这两本书是姊妹篇,《传播启蒙》是《传播前史》的延续。作者当时还计划在这两本书之后对20世纪20年代的传播情况进行持续研究,最终以三部巨著,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内,梳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有了前一本书的出版经验,编辑自然多了几分把握。谈敏教授写作的书稿主旨鲜明、脉络清晰、逻辑严谨、文句考究。毋庸置疑,这是一部优质书稿。将优质书稿出版为优秀图书,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浏览书稿,掌握相关信息

多年的从业实践告诉笔者,对书稿的审读加工须有充足的前期准备,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方能精准到位、事半功倍。如果编辑缺乏对书稿的全局把握,一拿到书稿就开始逐页细读,看似效率颇高,其实容易走弯路。

浏览书稿,有助于编辑从宏观上对书稿的价值、质量、特点等作出大致的评估,并为编辑加工做好准备。编辑在浏览书稿时,可以从阅读辅文开始。辅文包括内容提要、作者简介、序、前言、目录、后记等。读完辅文后,再把正文大致翻阅一遍。浏览书稿这一步骤,能为编辑提供诸多信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水平、书稿基本内容和观点、框架结构及展开方式、同类图书的出版情况、相关问题的说明,等等。而这些信息是编辑依据相关规则对以下事项作出判断或形成意见的基础资料:书稿是否符合约稿要求,书稿是否“齐、清、定”,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是否正确,结构安排是否妥当,编辑加工需要哪些参考性、查验性资料,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是否进入审稿程序,以及如何结合书稿的特点开展编辑加工工作。

在《传播启蒙》一书的前言中,作者就该书与《传播前史》一书的关系作了说明:这两本书在“内容上前后传承,时间上相互衔接,可谓姊妹篇”[2]。这一说明使编辑能够借鉴前一部书稿的经验,快速把握现有书稿的特点。通过阅读前言、目录、后记,翻阅正文,编辑对书稿的整体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一是政治方向。书稿研究的中心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政治立场正确,舆论导向正确。二是社会价值。该书的研究成果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和现实意义。三是学术价值。作者对1917—1919年所有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关的文献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并进行整理考证、诠释判断、分析评价,既还原了历史面貌,又梳理了演变线索,做到了史料翔实、史论结合。四是“齐、清、定”情况。根据前言和目录所述,经检查,可知书稿达到“齐、清、定”要求。五是写作特点。书稿篇幅大,史料多,条理清晰,文字通达,标题层级简单,全稿未见图表。由以上信息,编辑得出结论:该书稿符合相关要求,可以进入后续的编辑加工阶段;结合书稿写作特点,在编辑加工时,要特别注意引文的核查和规范,人名、文献名、版本及其他相关表述的全书统一。

三、逐字逐句审读加工

在决定采用稿件后,编辑要做的就是逐字逐句审读加工全稿。具体工作包括:消灭文字差错和语病等,将表述、格式等规范统一,核对引文等相关资料,润饰和优化表达,说到底就是纠错与提升。其目的是使加工过的稿件文字使用正确,表述恰当,格式规范,语法通顺。

(一)编辑的相应素养

审读加工的要求是把好“三关”: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相应地,编辑必须具备这样几方面的素养:首先,应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政治敏锐性,手头常备《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文件汇编》(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编写,目前最新版本为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年5月版),尤其要熟知《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以及《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对稿件中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宗教等问题的观点和言论进行准确的判断,把好政治关。其次,要增强质量意识,增强责任心,锻造工匠精神。再次,尽管各出版单位的出版范围有所侧重,编辑也有自身本来的专业,但书稿内容涉及多学科交叉,跨界写作是较普遍的事情,因此,编辑要勤于学习,广泛阅读,拥有广博的知识,把好书稿的知识关。语言文字能力是编辑的基本功,编辑应熟知出版物常用标准规范(包括《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以及新华社发布的禁用词和正确表述等),规范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好文字关。同时,编辑应将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始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充实刷新知识储备,提高发现问题、修正错误的能力,培养与作者商榷探讨、达成一致的能力[3]。

(二)审读加工的原则

对于书稿的审读加工,结合多年实践,笔者认为应坚持贯彻以下五点原则。

第一,坚信真正可以一字不改的书稿几乎是不存在的,哪怕是著名专家、学者的书稿。这是因为作者写稿,会因习惯使然或粗心失误而造成各种差错。所有的书稿,都必须经由编辑审读把关[4]。《传播启蒙》的作者谈敏教授可称为经济思想史学界的权威,学术造诣深厚,其大学时期在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所以文字表达亦颇具水准。即便如此,编辑对这部书稿的审读加工工作仍丝毫不敢懈怠,发现并改正了书稿中一些既有差错,有人名、文献名、版本等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有个别标题层级错位,还有少许高频错别字、打字输入错误、习惯性错误用法等。

第二,始终将把好政治关作为第一要务。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把好政治关应贯穿书稿审读加工的整个过程。书稿的政治问题有时是整体性的,如作者的主要观点本身就有倾向性错误;有时是局部性的,如在行文中个别表述不当,此时须作技术性处理。应特别注意的是,对政治和舆论导向问题的判别须有权威的依据。

第三,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审稿与编辑加工,不将自己的喜恶强加于作者的书稿,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对非必须改动的文字,不要改动。切记编辑所做的是加工书稿使之符合出版要求的工作,不是创作活动。

第四,没有确凿的把握,不作自以为是的妄改。编辑不可能是各领域的专家,对许多专业知识不了解是正常的,加工书稿时不能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惯常认知去修改,而应查核相关资料或是请教作者本人。如《传播启蒙》一书所涉史料中对“Marx”的译法有多种,如“马克斯”“马格斯”“马克司”等,这都是当时的译法,不是笔误,所以不能将其统一为“马克思”。

第五,除不符合出版规范之处必须修改外,其他存疑、润饰、调整之处宜与作者达成共识,经作者认可,以保证出版流程顺利进行。此处不符合出版规范之处具体指文字差错、语法错误、格式不规范、知识型错误等,这些是编辑根据出版规范必须修改的。

(三)编辑加工的方法举例

《传播启蒙》一书的特点之一,是以一手资料还原历史,书中涉及资料相当丰富,共计70种报刊、约500篇文章及若干著作、250多个历史人物,所以统一表述、规范注释、核查引文就成了编辑加工时的重要工作。就拿统一表述来说,该书篇幅大,审读加工时间长,给表述统一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笔者的做法是,将第一次出现的人名、文献名、版本、其他相关表述等记录下来,并注明页码,以后文中再出现时便可与之核对。虽然在记录时有点麻烦,但能确保表述统一,且能避免因记不清而前后翻找,那样耗时会更长。这种记录不同于审稿记录,这是编辑记下来提示自己用的,是为了更方便发现错误、规范统一,是结合具体情况在审稿加工时适用的一种方法。

四、认真撰写审稿意见

审稿意见是编辑在完成书稿审读与编辑加工后,就书稿的出版背景进行介绍,对书稿的出版价值作出判断,就书稿的内容和文字质量等进行评价,对审读和编辑加工中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疑难问题提请复决审解决而形成的书面报告。编辑在书稿审读与编辑加工过程中要做好审稿记录,随时记下书稿的特点、对书稿的修改之处、存在的疑问,并标明页码。审稿记录将作为审稿意见的附件。

审稿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辑的水平和态度。只有在审读书稿时不仅入眼,而且入脑,方能写出高質量的审稿意见。陈昕在《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一书中谈到,审读书稿后必须认真撰写审读意见。审读意见一般要详细介绍书稿的组稿过程,评价书稿的创新之处以及有待改进之处,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图书出版后,可考虑将审稿意见改写成书评发表[5]。前辈出版家认真踏实的作风和有效可行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五、结语

一部书稿审读下来,编辑应有所收获,可能是了解了某一理论前沿,可能是有了编辑出版方面的一些体会,也可能是感知到作者独有的文字表达之美。笔者在审读加工《传播启蒙》书稿时,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这一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传播的背景、思路、资料、方法等有所了解之余,深深叹服于作者文笔畅达、文采斐然,因而随时摘录语句或词语,在该书稿的审读意见中也特别描述了书稿的文字特色。编辑出版知识、编辑出版以外的其他专业知识、语言文字功夫,都是编辑需要源源不断汲取的养分。踏踏实实做好审读与编辑加工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点滴积累,终会汇聚成河。

参考文献:

[1] 李长惠,刘颖果.浅谈三审制中的初审审稿[J].编辑之友,2008(1):77.

[2] 谈敏. 1917—191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启蒙[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前言,1.

[3] 张瑾.对审稿编辑工作的两点认识[J].出版广角,2013(11):58.

[4] 陈昕.理想在潮头: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编辑[EB/OL].出版人,https://www.epuber.com/2021/08/25/13129/,2021-08-25.

[5] 陈昕.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226.

作者简介?江玉,本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法学。

猜你喜欢

出版流程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流程的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