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研修共同体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2-04-29郭永志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修外语共同体

郭永志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一、在线研修共同体概述

在线研修共同体是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网络环境中,由教育专家学者、学校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等构成的学习型组织或团体。他们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相互交流、彼此协作,共同探讨或解决问题[1]。在线研修共同体能够容纳并传播海量的学习资源,拥有特殊的内部约束机制,促进情境交互和意义共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多维发展路径。在线研修共同体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新路径[2]。

目前,各级政府、企业及学校等纷纷构建在线研修共同体,促进各级各类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部和财政部全面实施“国培计划”,打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共同体(平台网址:www.teacher.com.cn),由顾明远、胡玲、王海燕、程郁华、戈向宏等教学名师担任授课专家。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参与在线研修,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大幅提高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创建20 年来,该共同体成功实施了多个远程培训项目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惠及10 万余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中外教育界人士倾力打造了外语教师智慧研修共同体(平台网址:http://ucourse.unipus.cn),涵盖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小学教师发展部分包括教育治理与发展、职业素养与师德、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理念与实践、科研方法与能力、信息技术与应用等六大领域。目前,该平台用户已达8000 万人,覆盖全国1700 多所学校。正如上海市教育研究院顾泠沅教授所说:“在共同研修中,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再也不是单打独斗的过程,而是在长期的共同行动中逐渐实现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发展。”[3]

二、在线研修共同体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实践

(一)研究对象选择

2020 年8 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利用钉钉云端平台组织了全国规模的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暑期研修班。超过4 万名大中小学外语教师同聚“外研社·U 讲堂社区”,聆听专家讲座,并与专家互动交流,与其他教师分享学习心得和个人见解,共享研修智慧。在这次有温度、有思想、有情怀的暑期线上研修中,笔者有幸结识了多位来自其他高校的外语界同人。本研究邀请了上述研修活动中结识的六位志同道合的外语教师和本课题组的四位教师,通过微信和QQ 构建了一个在线研修共同体,命名为“我们一起研修”。研究参与者情况详见表1。

表1 研究参与者背景信息及信息来源汇总表

(二)研究活动设计

1.研修资源。本研究学习资源主要来自“外研社·U 讲堂社区”的在线课程,涉及师德教育、教学方法、科研方法、科研专题、测试评估和教育技术六大主题。课程主讲专家有孙有中、文秋芳、韩宝成、杨鲁昕、戴曼纯等国内教育界名师,还有Patricia Duff(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Michael Byram(Durham University)和Gerry Connelly(York University)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除此以外,所有成员可以在QQ 群或微信群上传各种有价值的文字、音视频资源。

2.研修模式。本研究主要采用“U 讲堂课程学习+在线研讨”的方式。所有成员协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登录“U 讲堂”学习相关课程。课程学习结束后,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经验。在线上,所有成员可以通过微信或QQ 交流学习心得、个人感想与反思;在线下,主要是课题组的四位教师召开小组会议,交流学习心得,进行集体教研,开展观课等活动。

3.研修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在线研修活动,所有成员针对某一教学或科研主题进行研讨或学习。本研究选取持续一个月的四次在线研修(包括主题讨论、课程学习、主题研讨和协同教研四个环节)作为研究样本。

第一周:主题讨论。每名成员可以提出当前某一教育热点话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集体协商,选取大家有共鸣的一个主题,决定接下来要在“U 讲堂”中学习的在线课程。

第二周:主题学习。根据协商的主题,每名成员自行登录外研社“U 讲堂”,选择相关的一门或多门课程(由于经费问题,通常以免费课程为主)进行在线学习。

第三周:主题研讨。所有成员登录QQ,进入群课堂或群直播,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时长、学习心得、学习困惑和学习反思等,然后大家开展集体讨论,相互交流经验。

第四周:协同教研。根据前面学习与研讨的主题,集体开展实践教学或科学研究。如果近期在线研修的主题是教学的相关课程,那么协同的内容就是教学。大家根据所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开展集体备课,提出学习或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共同寻找可行的解决途径。大家也会分享个人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视频,其他成员提出自己的见解、意见或鼓励。如果近期研修的目标是科学研究,那么协同的内容就是科研。大家在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展开探索研究,查找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尝试申报相关课题。

(三)研究发现

从2020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笔者全程参与了共同体所有活动,与所有成员一起进行线上研修。这期间,笔者利用问卷调查、面对面或电话访谈、反思日志和课堂观察等方式,记录了共同体成员研修过程中的真实声音和鲜活体验。研究发现,在线研修共同体在思政理念、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层面对教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在线研修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在思政素养层面,教师坚定了思政理念,传承了奉献精神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4],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每位教师提出的思政要求。在一年的研修中,所有成员一起聆听思政课,坚定了课程思政理念。我们聆听、学习、讨论了文秋芳教授主讲的“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实施建议”、韩震教授主讲的“做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好教师”、王定华教授主讲的“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与策略”、杨鲁新教授主讲的“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大家理解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要求,明确了要在培养什么人上下功夫,深刻意识到外语课程思政需要注意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另外,所有成员在研修中发扬、传承了奉献精神。共同体成员一直奉行以老带新、互帮互助的原则,资深的年长教师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在此过程中,所有人都深深地理解了“支持与奉献”的含义。在被问及“如果能力所及,你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时,10 位教师全部表示“十分愿意”,其中年纪较小的唯一老师这样说:“在过去一年的研修中,我是一个受益者,得到了各位老师的巨大帮助,获得了家一样的感觉。我应该把这种获得跟所有成员共享。我愿意尽我的努力来帮助其他人。”

(二)在科研素养层面,教师增强了对研究者身份的认同,提升了研究能力

北京大学孙有中教授曾经说过,大力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是广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5]。为提升共同体成员的科研素养,我们一方面聆听和学习“U 讲堂”中的相关课程,从教育专家的讲座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认真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积极寻找可行的科研方向,设计科研方案,开展科学研究。“我们一起研修”的成员中,青年教师较多,他们的科研经验还需要积累,距离成为研究者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参加研修以来,所有成员共同聆听、学习了徐浩研究员主讲的“实验研究入门:‘是什么’与‘怎么做’”、何伟教授主讲的“科研项目选题、设计与申报”、张威教授主讲的“人文社科项目申报:问题与反思”、杨鲁新教授主讲的“外语教学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案例”等15 门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大家感觉收获颇多。在研修的一年时间内,所有成员共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12 篇,获批科研课题6 项。在共同体成员中,小毓老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1年成功获批3 项科研课题(详见表2)。她对此深有体会:“我之前觉得科学研究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我也从来不敢申报各种课题,但是通过这一年的共同研修,我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科研方法,积累了一些研究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

表2 研究参与者获批科研课题情况表

(三)在教学素养层面,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提升了教学能力

在一年时间里,共同体成员在线聆听和学习了与教学相关的14 门课程,如“产出导向法驱动、促成、评价环节的教学设计”“大学英语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人机合作与写作教学设计——学术英语教学案例分享”等,涵盖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案例等层面。所有成员在微信群和QQ 群上传课件、教案、补充材料、反思日志等20 万余字,共集体备课12 次,开展全员教学研讨8 次,积极分享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在调查访谈中,海会老师告诉笔者:“过去,我主要利用PPT讲课,根本不懂其他信息技术手段。现在,经过这一年来的努力学习以及各位成员的帮助,我熟悉了‘学堂在线’,学会了使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APP,掌握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我的外语课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我很自豪。”2020 年11 月,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的绵绵老师获得了省级高校教学大赛三等奖。她这样总结自己的在线研修经历:“名师讲座和示范课更接地气,名师如何组织教学,怎么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都可以借鉴。专家们纯理论的讲座,时间长了容易忘记,需要经常温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协同备课时其他成员的思路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交流讨论帮助我形成了最优备课方案。让我最难忘的是,在参加教学大赛过程中其他成员给予我的鼓励与支持。”

(四)在信息素养层面,教师树立了信息意识,提升了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素养是21 世纪教师的必备素养。为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认真学习了“U讲堂”中的“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智慧教育”“大数据驱动下的新型学习生态系统构建”“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与学术能力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技术创新助力开放教育质量提升”“混合式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等12 门课程。全体成员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发展趋势,接受了新的教育观念,自觉树立了信息化教学意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在实践中体验、反思和总结。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展开了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课堂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内课外翻转课堂模式、“云课堂+PBL”智慧教学模式。得益于一年多的共同研修,团队成员的信息化教学素养获得了极大提升:大智若愚老师主讲的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获评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示范课”;远山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申请了全国社科基金课题“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课程深度融合研究”,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元老师原本是一个不熟悉电脑操作的生手,在共同研修后一下子蝶变为专家,在学校礼堂做了一场题为《智慧教育时代大学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的学术报告,其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掌握令我们深感震撼。

四、不足与反思

本研究以一个由10 位外语教师构成的在线研修共同体为例,探讨了在线研修共同体对教师思政素养、科研素养、教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的积极影响。由于时间、精力、经费、资源等多方面限制,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第一,研究深度不够。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心理、情感、道德、知识、科研、教学、生活等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在历时一年的研究中,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显性层面(如知识和技能),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隐性层面(如道德和情感)关注不够。第二,研究对象不够广泛。本课题研究原打算在外研社“U 会员”中选取有代表性(不同地域、年龄、学历、职称)的教师会员为研究对象,突破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同一教研室或同一院系的状况,利用“U 会员”这个智慧研修平台,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由线下延伸至线上,从院系区域扩展至全国范围。但由于涉及教师个人信息及个人意愿等原因,最后只选取了来自三所高校的10 位外语教师,研修共同体成员的普遍性与异质性未能得以充分体现。第三,研修资源不够理想。我们原本计划让所有研究人员加入外研社的“U 会员”,全程参与“U 会员”在线研修,但由于研究经费的不足,我们只参与了“U 讲堂”中的免费课程。未能与外语教育界专家大咖进行线上“零距离”接触,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核心参与研修共同体的机会。

我们坚信研修共同体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U 会员”的在线研修共同体是培养和促进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脚手架”。我们期待早日成为“U 会员”,一起开展智慧研修,进一步探索在线研修共同视域下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研修外语共同体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爱的共同体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