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会自己解大便了

2022-04-29顾婷婷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宝儿马桶幼儿园

顾婷婷

小班孩子在入园适应期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哭闹,食欲不振,多梦,把大小便解在身上,生病,甚至产生幻想。当然,这些对于小班的教师们来说都是挺平常的事。发生在小二班的一件事让教师和家长对如何引导孩子排便开展了长达数月的研究。

“我都不知道,它就出来了”

宝儿是班里月龄较大的孩子,无论是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还是数理逻辑,都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可是开学后的第一周,他几乎每天都把大便解在身上,而且他不会主动跟教师说,所以直到教师闻到臭味才能发现。教师认为,尽管宝儿看起来每天都笑眯眯地来上幼儿园,但也许这就是他分离焦虑的一种表现。于是,每次帮他清洗时,教师非但不会批评他,还安慰他:“宝儿,没关系的,下次想解大便的时候要告诉老师哦!如果解在身上,你自己也会觉得不舒服的,对吗?”宝儿答:“每次我都不知道,它就出来了。”教师回应道:“看来下次宝儿要注意一下,只要感觉到肚子疼了,或者好像有大便要往外冒了,就赶紧告诉老师,老师会陪你去解大便。”“嗯,好的。我知道了。”宝儿答应着。

与宝儿的沟通很顺利,可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宝儿排便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善,他还是会把大便解在身上。教师每天会向宝儿的家长反馈当天何时发现宝儿把大便解在身上的以及宝儿的排便量和大便形态等,提醒家长关注。宝儿的家长总是饱含歉意地说:“老师,不好意思,太麻烦你们了。”考虑到不同孩子的入园适应期有长有短,教师决定再观察几天。

很快,两周过去了,班里大多数孩子已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可宝儿的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鉴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决定请宝儿的爸爸妈妈专程来园面对面地聊一聊,以便家园配合,给予孩子适宜的指导。教师给家长分析了孩子现阶段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可能是分离焦虑的一种表现,告诉家长不要为此心焦,更不能责备孩子。同时,教师询问了孩子在家是否使用尿不湿,是否习惯去厕所排便,会不会有意识地向家长表达排便的意愿等。宝儿的妈妈反映,孩子在家早已不用尿不湿了,也没有把大便解在身上的情况。她不断表达歉意,并表示回去后一定会好好教孩子。教师也表示会继续追踪观察孩子的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流。

“媽妈不让我上幼儿园”

开学后的第三周,教师收到了宝儿妈妈给宝儿提交的请假申请。宝儿妈妈表示宝儿生病了,需要在家中休养。一周过去了,宝儿仍然没有来园。教师联系宝儿妈妈,宝儿妈妈表示,宝儿的身体状况尚在恢复中,所以宝儿还需要在家休养一阵子。教师提出想去宝儿家里看望宝儿,遭到了宝儿妈妈的婉拒,她表示宝儿很快会去上幼儿园的。教师心生疑虑,孩子真的是因为生病才不来幼儿园的吗?还是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妥,令孩子和家长不满意了?教师在反思的同时不忘与宝儿妈妈保持联系,还时不时地发一些幼儿园活动的照片给她。

直至临近国庆节假期,宝儿也没有来幼儿园。教师再次联系宝儿妈妈,宝儿妈妈说,宝儿的身体已经康复,全家人提前外出旅行了。可是,国庆节假期后的第一天,教师发现宝儿仍然没来上幼儿园。教师给宝儿妈妈打电话,宝儿妈妈表示,孩子出游回来太累了,需要在家休息调整一周。教师对此是有疑虑的,不知道宝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他那么久都不来上幼儿园,不知道他现在排便情况怎么样了,外出旅行时能否保证有规律地作息,隔了那么长时间回到幼儿园会不会感到不适应……10月中旬,宝儿终于“回归”了,班里几位教师纷纷上前拥抱宝儿,表达思念,而宝儿的一句话让教师愣在原地:“我也很想你们的,但是妈妈不让我上幼儿园。”“为什么呀?”教师问。“妈妈说太麻烦老师了!”宝儿的语气“云淡风轻”,教师听了却感到无比沉重。看到宝儿从包里拿出妈妈给他准备的一次性内裤交给教师,教师明白了,宝儿妈妈是不想给教师添麻烦。那么,教师就要欣然接受家长的“好意”吗?让孩子穿一次性内裤固然方便清理,但教师这样做就错失了促进孩子成长的机会,错失了家园之间建立信赖、合作关系的机会。教师决定再和宝儿的妈妈面对面聊一聊。这一次的交流才真正让教师与家长携起手来。

原来,宝儿在入园前一直是奶奶带的,奶奶给予的照料很细致,在吃喝拉撒方面,宝儿的爸爸妈妈几乎从不过问。宝儿上幼儿园后,奶奶回老家了,宝儿的爸爸妈妈才开始自己养育孩子,可以说,一切都从头开始摸索。他们不清楚孩子有怎样的饮食习惯,摸不清孩子每天排便是什么时间、有多少量、是否有规律。于是,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破了,排便也变得不正常了。听到教师连续几天反映宝儿在园时把大便解在了身上,宝儿妈妈着急了,教了宝儿几次都没教好,就动手揍了宝儿,宝儿便更紧张了,排便问题始终没能解决。

了解了宝儿的家庭生活情况,教师十分理解宝儿妈妈当前焦急的心情。年轻家长一边工作一边独立养育孩子,挺不容易的,何况宝儿妈妈与“新手”无异,出状况再正常不过了。其实,“分离焦虑”从来不是孩子独有的,家长同样也有。宝儿入园后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家长始料未及的,对此,家长很焦虑,既为宝儿出现这种“行为倒退”而着急,又担心教师因此嫌弃宝儿。当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教师应与家长站在一起,给予家长及时的支持和指导。于是,教师耐心地帮家长分析宝儿为什么会把大便解在身上,这其实不是单纯的排便问题,也反映了孩子入园适应的问题。熟悉宝儿生活规律的奶奶回老家了,而宝儿的爸爸妈妈尚在探索宝儿的生活规律,宝儿和他的爸爸妈妈之间在生活上有一个互相适应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正好撞上了宝儿入园适应的关键时期,所以宝儿的入园适应过程拉长了。接下来,教师和宝儿妈妈一起商量制定了应对孩子排便问题的策略。第一,与宝儿的奶奶保持沟通,让奶奶也加入进来一起引导孩子,从奶奶那里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重新形成生活规律。第二,充分理解孩子,不能因为孩子把大便解在身上而打骂孩子。第三,每天吃早饭前后,家长引导孩子试着排便,并在来园时将孩子在家排便的情况告诉教师;同时,教师也会观察孩子的饮食及排便情况,逐步引导孩子每天定时排便。第四,周末在家时,家长按照孩子在园的几天里形成的规律的排便时间提醒和引导孩子排便。

“我解在小马桶里了”

家园间做了充分沟通后,对宝儿排便的引导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常常会提醒宝儿去蹲一蹲,有时宝儿能顺利排便,但隔了一天宝儿可能又不在前一天的那个时间点排便了。在不停地进出厕所三天后,宝儿的情绪又出现了变化。一听到教师提醒他去“蹲一蹲”,宝儿就会红着眼圈,委屈地说:“我没有,真的没有!”宝儿开始拒绝排便,教师立刻意识到需要改变思路和方法。这几天教师和家长不断提醒孩子排便,让孩子产生了心理负担,甚至一听到“解大便”几个字就紧张,进而产生抵触情绪,这更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其实,排便与吃饭、睡觉一样,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更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一项外加的任务,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应是引导孩子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这一生理需求,享受生活,健康成长。

于是,教师和宝儿谈心,了解宝儿的感受和想法。原来,宝儿在家时是坐在他专用的小马桶上解大便的,而幼儿园的卫生间是蹲位,宝儿感到很不习惯,再加上这些日子教师常常会提醒他去“蹲一蹲”,他有时蹲了很久都解不出,就觉得很累,然后就更不乐意甚至有点害怕去厕所了。

了解了宝儿的感受,教师对之前的策略做了反思,觉得自己还是操之过急了。在排便这件事上,想要孩子放松心情、“习惯成自然”,教师和家长要先放平心态。生活习惯的建立需要时间,尤其是排便在很大程度上受季节更替、喝水、饮食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调整好的。如果因为急着解决孩子的排便问题而不时地催逼孩子,使得孩子精神紧张,进而害怕排便、害怕上幼儿园甚至害怕教师和家长,那就得不偿失了。想明白了这一点,班里几位教师商量,购买一个小马桶放在班里,让宝儿可以舒舒服服地坐着排便。教师认为,给孩子提供小马桶是看到了孩子的“特殊需要”,而非给予某个孩子“特权”。

自从有了小马桶,宝儿排便时情绪好了很多,有时还哼起了歌。教师也渐渐摸索到宝儿最有可能排便的时间——用完晨间点心后或用完午餐后,由此,教师便知道该在什么時候提醒宝儿排便了。被提醒的次数少了,有时第一次被提醒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宝儿心情也很好。到了10月底,宝儿基本上每天都能坐在小马桶上排便了,把大便解在身上的情况几乎再也没发生过。每次在宝儿顺利排便后,教师都给予鼓励。离园时,宝儿常常昂着头,自豪地对来接他的外公说:“我今天又解在小马桶里了,没有解在身上!”外公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直夸宝儿能干……能从家长的脸上看到笑容,教师倍感欣慰,这是对教师工作最大的肯定。

“老师,我去解大便了哦”

11月中旬,教师再次和宝儿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分享了逐步引导孩子有规律排便的心得,同时了解宝儿家中目前的教养情况。家长对宝儿能顺利排便感到十分欣慰:“他现在已经不紧张了,能比较轻松地和我们聊解大便的事了。前段时间他只要一听到我们提醒他解大便,立刻就不高兴了。”教师在与家长共同总结经验的同时,也确立了下一步的教育目标:帮助宝儿学习使用蹲坑,并从需要在成人提醒下排便向自主排便迈进。教师进一步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定时排便、自主表达排便的意愿。到了12月初,宝儿已经较好地建立起有规律排便的习惯。教师观察到,有时宝儿看到同伴都已习惯于使用班级厕所的蹲坑,只有他一个人在用小马桶,他的脸上流露出向往的神情。一天,教师抓住机会,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鼓励他:“宝儿,你想不想再试试看,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用蹲坑?我觉得你行的!”“好,那我试试吧。”那天,没费多少工夫,宝儿就顺利地解完了大便。终于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行动,再也不是特殊的那一个了,宝儿的眼里闪着光。自此,宝儿渐渐地不再依赖小马桶了,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他体验到满满的成就感。到了寒假前,宝儿已经比较习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排便了,有时不用教师提醒,他就会主动说:“老师,我去解大便了哦!”解完还不忘回头挥挥手说:“粑粑,再见!”

寒假里,教师仍然和宝儿的家长保持联系,继续关注宝儿在家的排便情况及生活作息是否规律,肯定宝儿的家长和幼儿园配合所作出的努力。宝儿的排便问题解决了,教师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宝儿排便问题的解决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第一,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宝儿是班里月龄较大的孩子,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方面都超前发展,却在自我服务上出现了困难,这就是孩子的个体差异。教师不能给大月龄的孩子贴上“你就该样样都行”的标签,这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表现在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对此,教师需要给予理解与关注。

第二,关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固然重要,但不能无视孩子的内心感受,更不能孤立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排便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孩子在让他感到安全、安心的环境中,在熟悉、信赖的成人的悉心照顾和耐心引导下,自然会逐渐形成排便规律。而如果因为孩子把大便解在身上而责骂孩子,一遍遍地提醒孩子甚至逼迫孩子,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而且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不仅关乎孩子当前的入园适应问题,更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第三,教师和家长需要形成合力。小班孩子刚入园,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信任感尚待建立,教师能否赢得家长的信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家园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年轻的家长在工作之余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了,但他们缺乏实际的养育经验。家园合作不仅指家长要努力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也指教师要在育儿方面给予家长科学的指导。以心换心,方能共情。教师应坚持关注与追踪、调整与反馈,让家长看到教师对孩子的爱与关怀,也看到教师的专业性。

猜你喜欢

宝儿马桶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便便哪去了
那不是我吗?
糖皮狼是糖做的
捉迷藏
床到马桶的距离
想念幼儿园
你家马桶省水么?
幼儿园私家菜
金鱼缸音乐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