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重构

2022-04-29李佳欢张茂林

学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异化重构师生关系

李佳欢 张茂林

摘 要:随着智能化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环境的优化,师生交往逐渐复杂,高校师生关系出现异化。为了保障师生的良性互动,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以树立教师威信,创设互动环境以拉近师生距离,重塑价值观念以扭转功利取向,从而建构智能化时代师生交往的新生态。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师生关系;异化;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5-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5.003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砖墙大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被打破,‘点击大学成为高校师生关系建构的崭新场域,互联网成为师生交互的中介和桥梁”[1]。教育环境的变化在促进高校师生共同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因此,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势在必行。

一、智能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内涵与特点

(一)智能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内涵

高校师生关系是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外因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需求而向教师讨教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多重关系,是贯穿于高校教书育人过程始终并起重要作用的持久关系[2]。智能化时代,高校师生的交往不仅存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中,还延伸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师生关系因网络的虚拟性、人工智能的开放性不可避免地发生异化。因此,智能化时代的高校师生关系应是在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教师以服务学生为导向,学生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师生以平等对话为前提,在共同提高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活动中形成的新型人际关系。高校师生关系是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折射,最直接地反映了高校的价值取向和管理水平。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重建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发展的理论体系,建构智能化时代师生交往的新生态有重要意义。

(二)智能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智能化时代的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与特点。首先,智能化时代知识的呈现方式实现了较大程度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师生双方的地位逐渐平衡,走向平等。其次,智能化学习环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师生不用面对面就能交流探讨,减轻了人际交往的压力,师生交往的场景出现异时空的特点。再次,腾讯课堂、慕课等网络教学形式的出现,使传统的人与人的交往向人与机的方式转变,师生交往的形式呈现间接性的特点。

二、智能化時代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表现

(一)知识获取便捷化冲击教师地位的权威性

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师生之间信息获取不对等,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局限于固定的教材和教师指定的参考书目中。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所倡导的融合思想,改变了知识传播的传统路径,由原来的从教师到学生的点对点直线型传播转变为多个知识点的互相传播[3]。知识来源点的多样性及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使学生能够独立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空,增强学生自主性,削弱教师的知识话语权,教师的权威地位降低。智能化时代对教师职业产生更高要求,而部分教师在使用智能工具检索新信息时所具备的能力不足,对多元价值观的接受能力有限,就可能出现难以驾驭课堂、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状况。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反哺”现象,冲击了“尊师重道”的社会传统,动摇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二)学习时空虚拟化消弭师生交往的人文性

虚拟的时空交互场景可使教师和学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校师生的互动由单一的线下转移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场景的虚实结合为师生交往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也彻底改变了对传统师生关系的认知。智能化时代使师生的语言沟通转变为数据与数据、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机械互动,群体性的互动活动转变为单向的、间接的交往,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联结,导致人文性降低。在虚拟平台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语言随意、自由,教师则正式、严肃,语言体系的差异使师生互动尴尬,出现明显的交流障碍。学习时空虚拟化导致师生情感的缺失与沟通障碍,使师生沟通减少、距离扩大,逐渐消解师生的人文性,造成师生关系的疏离。

(三)价值观念多元化加剧师生互动的功利性

智能化时代,意识形态领域价值观念多元,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比教师更具超前性、异质性、多元性,追求“自我”个性的发展[4],因此,学生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情感的迷茫、道德的混乱,甚至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

三、智能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路径

(一)转变职业角色以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要转变职业角色,更新职业定位,重新树立教师威信。首先,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建构,以“授”为基础,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专业知识的探究者。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依托网络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重拾教师权威。其次,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知识库,教师要做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者。教师要帮助学生辨别和筛选有益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精神。教师也要主动了解网络文化,清除与学生的代沟,增加师生互动。再次,教师要做学生情感的聆听者。因为“情感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特质之一,教师应以真情实感的生发和表达,扭转师生交往被降格为物与物交往的状态,通过师生双主体之间充满生命活力的交流对话,增加师生的生命体验,彰显师生交往的生命之维。通过情感的互动,实现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二)创设互动环境以拉近师生距离

学习环境的变化使高校师生沟通形式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虚实空间的真正结合才能有效缓解师生矛盾,拉近师生距离。因此需要各主体积极创设师生互动环境,增加和扩大师生交往的时间和空间。首先,高校应在校园官网中建立解决师生矛盾的平台和机制,密切关注师生交往动态,切实解决师生问题;利用学校官微、官博等媒体构建多元化师生交流平台,搭建包括管理人员、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沟通交流体系。其次,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感,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学术沙龙和例会,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师生团建”,适当减轻学生压力,丰富师生生活,在平等对话中增进信任,加强理解。再次,学生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沟通交流,走出屏幕,在面对面的互动中与教师分享学习心得或求助教师以解决情感困惑。

(三)重塑价值观念以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发展

在智能化时代,价值观念也出现了一些多元化的倾向,因此,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师生,都应对价值观念问题高度重视。首先,社会对高校师生关系应该给予合理的期望和定位,摒弃理想化和污名化,为高校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高校应营造尊师的校园文化氛围,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宣传尊师重道的价值观念,同时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再次,高校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师德和素养,注重言传与身教,以崇高的品质与精神感染学生,发挥良好的典范作用,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精神灯塔”。再次,学生应尊重教师职业,理解教师职责,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看待与教师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之,为了正确处理智能化时代的高校师生关系,需密切结合智能化时代背景,通过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的相互配合,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对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与优化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争一,曲铁华.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高校在线教学场域中师生关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20(7):82.

[2] 陆林召.高校师生关系功利化倾向及矫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8):47.

[3] 朱乐平.异化与重构:“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师生关系[J].重庆高教研究,2017(1):39.

[4] 王向阳.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疏离与重构[J].創新教育研究,2020(1): 78.

作者简介:李佳欢(1995—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智能教育研究。

张茂林(1964— ),男,汉族,湖北赤壁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智能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智能化时代教育革命新趋势及其政策研究》(编号:BFA18006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异化重构师生关系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