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纹细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展

2022-04-28简成志乔宪凤张晓赫方森森陈茂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成虫幼虫害虫

简成志,乔宪凤,苏 莎,张晓赫,方森森,陈茂华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图书馆,陕西 杨凌 712100)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ringoniellaMats),属鳞翅目Lepidoptera,细蛾科Gracilariidae,其寄主包括苹果、海棠、山定子、山楂等蔷薇科植物[1],是一种常见的苹果潜叶害虫,为东亚独有的昆虫物种[2],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辽宁以及河南等地区[3]。金纹细蛾幼虫潜叶危害苹果叶片,其成虫单粒散产在叶片侧脉上,幼虫孵化后从卵底直接钻入叶片内取食叶肉,2~3 d后即可形成白色膜层,造成叶肉与叶表皮的分离[4~5],3龄以后可在叶片背面看见皱缩虫疤,外观呈囊泡状,透过叶片可见到幼虫以及黑色虫粪[6],发生严重时一张叶片甚至可见10余个虫斑[7]。

1 生物学特性

金纹细蛾危害可导致苹果叶片提前脱落,而果树叶片减少会降低叶果比,使果树的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进而导致果实大小、产量和果品的下降,严重的叶片损失还会影响次年的花芽分化[8]。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纹细蛾危害逐渐加重,1993年金纹细蛾在中国大暴发,虫叶率高达70%~80%,之后一直严重危害,由过去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4,9~10]。

杨军玉等[11]分析认为,我国黄土高原、黄河故道、西南冷凉地及渤海湾四大苹果产区58%的观测点都有金纹细蛾的危害发生。金纹细蛾在我国一般发生3~6代(表1),虫龄共5个龄期,田间调查表明3龄幼虫的数量显著高于其它龄期[19]。任兰田等[12]研究发现,金纹细蛾幼虫虫态与虫斑形状有一定关系,一级虫斑叶面无网眼,叶背呈淡白色时95.49%的虫疤内为初孵幼虫;叶面出现白色网眼,叶背斑变黄时为三级虫斑,此时已羽化的成虫数量占总虫量的21.4%;该虫前三龄幼虫吸食汁液,以海绵状薄壁细胞的汁液为食,4至5龄幼虫食叶危害,以栅栏组织为食[20]。幼虫死亡率随每片叶中幼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5]。曹春玲[21]的低温试验表明,冬季低温不是影响金纹细蛾越冬蛹存活率的最大原因,而是2月份气温逐渐回升,原本生理抗寒力降低的越冬蛹受到气温波动的影响,导致死亡率升高。

表1 金纹细蛾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

孟芳等[4]观察发现,金纹细蛾羽化有严格的日夜节律,61.3%的金纹细蛾集中在上午8:00-11:00进行羽化,羽化时成虫头先钻出并将蛹拖出虫疤一半,再将腹部“拉出”。成虫羽化后集中在次日5:00-6:00交配,平均每头雌虫产卵40余粒[7]。雌虫一生交配1次,雄虫一般交配2次[4]。Sekita[22]对野外金纹细蛾成虫进行连续一个月观察发现,雄成虫常在日出后半小时内在枝条周围聚集,进行上下垂直的飞行,该行为求偶及交配有关。

2 影响金纹细蛾发生的因素

2.1 苹果品种

研究表明金纹细蛾对苹果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有明显的趋性,特别是健康的叶片更能吸引金纹细蛾[23]。窦连登等[24]对八个常见的苹果品种进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苹果品种对金纹细蛾的抗性具有显著差异,国光、富士、红星对其高度易感,发生危害时叶片受害率达26%以上,而金冠、青香蕉的叶片受害率仅为3%,低于苹果金纹细蛾经济防治阈值。秦玉川和杨书林[2]研究发现,富士受金纹细蛾危害程度显著高于金冠、秦冠及王林等品种;在对国光、富士和王林三个品种的叶片进行15个氨基酸含量测试后发现,富士品种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而很多研究表明,植食性昆虫取食偏向于氮含量高的作物。Stoeckli等[25]研究了几种常见的苹果害虫和苹果品种的关系,发现病虫害危害程度和果实硬度或含糖量等品质呈正相关。张玉琴[26]在对甘肃苹果园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时发现,陇东产区的主栽品种是秦冠、嘎拉和金冠,在1980-1990年间金纹细蛾发生较轻,而在90年代后富士品种的推广导致该虫危害的虫叶率高达30.7%。

2.2 温湿度

果园内的湿度与金纹细蛾的数量呈极显著关系[10],一些果园高度密闭导致其内小环境潮湿郁闭;透光和通风不良也极利于金纹细蛾的发生[2]。温度也与金纹细蛾的发生期有关,温度高则越冬代危害早,反之则发生期晚[10]。因此,果园内湿度大、通风差、温度高时有利于金纹细蛾发生。

2.3 天敌

金纹细蛾幼虫田间自然寄生率较高[27],寄生蜂的种类组成和寄生率的差异取决于寄主的种群密度、果园处理的类型和强度以及周围环境[28]。据氏家武[29]报道,日本有20种金纹细蛾寄生蜂。孙益知等[30]报道,陕西地区大概有八种金纹细蛾的寄生蜂,其中以金纹细蛾姬小蜂(SympiesisLaevifronsKamijo)、跳小蜂(AgeniaspispestacsipesRate)和绒茧蜂(ApantelestheivoraeMina)为优势种。在北京地区,7月份前以金纹细蛾绒茧蜂和姬小蜂为主,秋季主要优势种为跳小蜂[31]。据章宗江[32]报道,山东胶东地区至少有八种金纹细蛾寄生蜂,其中金纹细蛾跳小蜂发生最多,其次是金纹细蛾绒茧蜂。在陕西杨凌地区,寄生蜂于4月下旬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达到高峰,寄生率达89%,这和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大致吻合[33]。孟芳[34]研究发现,抗性品种红星上主要发生的寄生蜂是跳小蜂,表明不同的苹果品种会影响金纹细蛾对天敌的感虫性,并且由于金纹细蛾偏爱幼龄果树,这也导致了其天敌数量在不同树龄间的差异。

3 防治措施

金纹细蛾的防治应该做到“治早、治少”[35],由于金纹细蛾危害周期长,若在防治过程中不抓住重点,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影响果园的生态系统[36],因此结合影响金纹细蛾发生的因素及相关参考文献,总结防治措施如下。

3.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防治金纹细蛾最普遍方法。李鑫[37]防效试验表明,2.5%绿色功夫乳油2 000倍液和2 500倍液对金纹细蛾防效分别达97.1%和96.5%。魏传珍等[38]在不套袋苹果树上施用25%灭幼脲3号2 000倍液和80%敌敌畏1 500倍以及渗透剂2 000倍液混剂,10 d后校正防效达92.41%。

传统有机磷和菊酯类药剂对害虫天敌的杀伤作用较大,并且容易使害虫产生较高抗性[39]。目前防治金纹细蛾大多采用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其中包括果农常用的灭幼脲3号,这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可以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其死亡,但对哺乳动物的毒性极低[40]。孙瑞红等[7]在金纹细蛾第一代成虫发生盛期进行药剂田间试验,20 d后调查结果表明,灭多威100 mg/L、功夫菊酯12.5 mg/L和灭幼脲3号125 mg/L效果最好,防治效果皆在94.3%以上。灭幼脲3号持效期长,在金纹细蛾第一代成虫发生危害时喷洒一次,便可防治全年苹果金纹细蛾危害[41]。吴桂本等[42]的研究表明,在1~3代幼虫发生期喷施2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液,苹果保叶率可达90%左右。灭幼脲3号常用剂量对金纹细蛾主要天敌无直接杀伤作用,对其后期的发育也没有影响[43]。在金纹细蛾发生初期,使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均能起到防治作用,但杀虫持效期较短,下一代金纹细蛾仍可严重危害,而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可以保持长达4个月的持效期,适宜浓度为1 000~2 000倍液[35]。

氯虫苯甲酰胺属于苯甲二酰胺类杀虫剂,可抑制昆虫取食,低剂量即可产生效果防治效果。张勇等[39]在田间喷洒15 000和20 000倍液的35%氯虫苯甲酰胺,7 d后防效达88.89%。仇贵生等[40]分别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7 500倍液和25 000倍液进行田间处理,防效达91%以上。

室内生物测定能比较不同农药的毒性及药效差异。孙瑞红和李爱华[44]于1997-1998年用虫螨光进行毒力分析,5 d后对金纹细蛾的LC50和LC90分别为0.0423 mg/L 和 0.3381 mg/L。栾炳辉等[45]的室内试验表明,几种供试药剂对金纹细蛾的杀虫活性依次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溴氰菊酯,LC50分别为4.14 mg/L、5.86 mg/L和19.05 mg/L;而毒死蜱的毒力最低,LC50为157.53 mg/L。结合大田试验结果,建议在防治金纹细蛾时使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

长期施用单一杀虫剂很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不同类型农药合理混合施用,可以有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普及正确的农药知识,提倡不同类型药剂交替及混合使用[46]。郝宝锋和于丽辰[47]将阿维菌素和灭幼脲按照1∶129配置成26%阿维菌素·灭幼脲悬浮剂,稀释成2 000倍和2 500倍液,用药后1、5、10、15 d对金纹细蛾的防效分别为60%~67%、66.7%~82.4%、69.5%~88.8%、63.1%~81.9%,显著高于两种单剂单独使用时的防治效果。

3.2 农业防治

防治金纹细蛾应该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增加株行距,通过疏花疏果以及对比较密闭的果园采取每株果树保留4~6个主枝的办法,减小果树负载,改善果园通风条件,增加果树的生长空间,减少病虫害发生,且便于施药[36,43];秋末和冬季清扫果园落枝落叶,可消灭金纹细蛾等害虫的越冬虫蛹[15];在果园主栽抗性品种,增加果园的品种多样性,也可以降低害虫危害[48]。

3.3 生物防治

农药的大量及不合理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物防治对环境友好,开展苹果园内害虫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49]。金纹细蛾属于潜叶危害的害虫,农药不易直接接触到其虫体,目前生物防治主要以性诱剂防治和天敌引诱为主。通过果园内生草,不仅可以修复土壤结构,还可以以增加植被的多样性,创造适合天敌生存的环境[36]。性诱剂是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类似物,其在田间使用时能对害虫雄虫进行监测、诱杀或者干扰田间害虫正常交配[50]。在果园设置性金纹细蛾性诱剂诱捕器可以诱杀雄蛾,扰乱果园雌雄比例,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51],闫淼[52]试验表明每667 m2设置10个诱捕器效果最佳。性诱剂诱捕器还可以监测种群动态并确定防治适期,当确定第一代成虫的羽化盛期时立即施药,可减少全年果园中金纹细蛾的危害[43]。

3.4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具有简单便捷、经济、环保的优点,利用物理防治方法在金纹细蛾产卵盛期消灭成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下一代种群数量。利用金纹细蛾成虫的趋光性,进行黑光灯进行诱杀,黑光灯高度2 m左右,于晚6点至次日早上6点开灯12 h,不仅可以杀死一部分成虫,还能通过种群监测为金纹细蛾防治适期的确定提供依据[51,53]。利用金纹细蛾对黄板有较强的趋性,可以在果园悬挂黄板对其进行诱杀,该方法也具有较好的防效[54]。

4 结语

金纹细蛾在我国分布很广,一年发生多代,且世代重叠严重,已成为苹果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防治的要点在于早发现早防治,消灭越冬虫源可以减少其发生,压低第一代成虫数量是全年防治的关键。目前对于金纹细蛾的防治以化学手段为主,长期处于杀虫剂选择压力下会使昆虫产生适应性种群微进化,出现抗药性个体,故建议药剂应合理混用,多使用持效期长、低浓度致死率高且对环境友好的生物调节剂类杀虫剂。并且采用化学防治的同时还应加强果园管理,人工清除落叶,充分发挥果园生态调节的作用;种植蜜源植物吸引寄生蜂,利用性信息素干扰金纹细蛾交配;采用黑光灯诱杀等物理防治,既不污染环境,又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效,极大缓解金纹细蛾带来的危害,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成虫幼虫害虫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