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主要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山南河谷农区的表现分析

2022-04-28信惠君次仁白珍米玛次仁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京华油菜大地

杨 涛,拥 嘎,朱 霞,姜 英,信惠君,次仁白珍,米玛次仁

(1.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藏 山南 856000;2.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藏 拉萨 850000;3.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

油菜已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之后的第五大优势作物[1],也是第一大国产食用植物油来源[2]。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是有效应对我国大豆进口不确定性、维护国家食用油和饲用蛋白供给安全的战略举措[3]。我国油菜栽培利用历史十分悠久,但产量水平较低,品质较差,通过有效利用国内外优异油菜资源,不断培育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品质由“高芥酸和高硫苷”改良为“低芥酸和低硫苷”,营养品质可与橄榄油媲美,营养和利用价值显著提升[4]。按照油菜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特征,大体上把世界范围内栽培的油菜品种归为三大类型[5],即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目前甘蓝型油菜在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具有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油菜作为西藏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在为当地提供食用油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据统计,2019年西藏油菜播种面积2.41万hm2,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6]。而作为西藏油菜主产区之一的山南地区,其甘蓝型油菜主要集中在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农区一带。为研究当前西藏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山南河谷农区的表现差异,2020年通过将目前生产上主要运用的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小区品种比较试验与大田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比各品种在生育期、产量和品质上差异,为山南地区油菜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品种共6个(表1),为西藏当前生产上运用的主要甘蓝型油菜品种,以山油2号为对照。试验相关氮磷钾硼肥分别为尿素(N含量46%),过磷酸钙(P2O5含量12%),氯化钾(K2O含量60%),硼砂(B含量15%)。

表1 供试品种及来源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山南市乃东区,海拔3 560 m,年平均温度为5.8℃,全年无霜期130 d左右,降水量偏少,年均降水量370 mm左右,太阳辐射强度较大,空气相对湿度较小,蒸发强烈[7]。试验地为砂壤,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青稞。小区品种比较试验为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共6个品种,小区面积3 m×8 m=24 m2,3次重复。小区采用人工点播,11.25万株/hm2。大田示范各品种随机排列,采用小播种机播种,播量15 kg/hm2。两试验施肥水平均为N 120 kg/hm2,P2O560 kg/hm2,K2O 60 kg/hm2,B砂15 kg/hm2。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生长发育进程调查 按照油菜国家区域试验记载标准调查记载各处理的播种期、出苗期、抽薹期、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并计算全生育期。

1.3.2 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调查 成熟期各小区随机取样10株, 测定株高、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对各小区单独收割脱粒测产,统计小区实际产量。大田示范各品种单独脱粒统计品种实际产量,成熟期对各品种进行生物产量取样,风干至恒重后测定各品种收获指数。

1.3.3 籽粒品质测定 各品种取一定数量混合均匀的油菜籽粒样品,用近红外色谱仪对籽粒含油量、芥酸、硫甙及油酸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

1.3.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DPS7.05版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表现

由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的生育期137~145 d。其中年河18号、和大地95生育期较对照山油2号短,分别比对照早熟8 d和2 d。山油4号藏油5号和京华165生育期与对照一致,均为145 d。

表2 不同品种生育期表现

2.2 农艺性状表

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品种株高在102.2~139.8 cm之间。京华165最高,为139.8 cm;其次为山油2号127.3 cm。大地95和年河18号较矮,分别为102.2 cm和108.0 cm。分枝部位最高为藏油5号,分枝高度49.3 cm,最低为大地95,分枝高度32.8 cm。主序长度最长的是年河18号,长度为50.7 cm,最短的是藏油5号,长度为42.2 cm。一次分枝数最多的是年河18号,为7.2个,最少的是大地95,为4.8个。产量相关性状表现方面:单株有效角果数199.7~353.7个,以京华165最多,大地95最少;每角粒数21.0~25.4粒,以藏油5号最多,年河18号最少;千粒重在3.30~4.76 g,以大地95最重,藏油5号最轻。

表3 不同品种农艺性状表现

2.3 产量表现

2.3.1 小区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对参试的6个品种小区产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4),结果表明:6个参试品种产量1 585~2 924 kg/hm2。对照山油2号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为2 924 kg/hm2。京华165产量居第二位,为2 909 kg/hm2,较对照低0.5%,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藏油5号产量位居第三位,为2 846 kg/hm2,较对照低2.7%,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山油4号产量位居第四,为2 730 kg/hm2,较对照低6.6%,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大地95产量位居第五,为2 342 kg/hm2,较对照低19.9%,与对照产量差异达到显著(P<0.05)水平。年河18号产量位居第六,为1 585 kg/hm2,较对照低45.8%,与其它5个品种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

表4 不同品种小区产量表现

2.3.2 大田示范产量结果 由表5可以看出,参试的6个品种产量在1 027.5~2 152.5 kg/hm2。藏油5号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为2 152.5 kg/hm2,较对照增产8.2%。山油2号产量居第二位,为1 989 kg/hm2。山油4号产量位居第三位,为1 944 kg/hm2,较对照减产2.3%。大地95产量位居第四,为1 888.5 kg/hm2,较对照减产5.1%。京华165和年河18号分别出现40%和50%的倒伏,产量排在第五和第六,产量分别为1 383 kg/hm2和1 027.5 kg/hm2,分别比对照减产30.5%和48.3%。6个品种收获指数15.2%~23.6%,其中山油2号、大地95和年河18号相对较高,分别为23.6%、23.2%和22.1%,山油4号、藏油5号和京华165较低,分别为17.9%、16.3%和15.2%。

表5 不同品种大田示范产量表现

2.4 籽粒品质表现

含油量、芥酸和硫甙是衡量油菜籽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对油菜籽中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到不同品种的品质差异表现(表6)。参试的6个品种含油量40.15%~50.72%,山油4号最高,为50.72%,京华165最低,为40.15%。芥酸含量2.48%~14.36%,大地95最低,为2.48%,山油2号最高,为14.36%。饼柏硫甙含量24.14~115.87 μmol/g,大地95最低,为24.14 μmol/g,山油4号最高,为115.87 μmol/g。其它品质指标值方面:蛋白质、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是大地95,棕榈酸含量最高的是藏油5号,油酸含量最高的是山油4号。

表6 不同品种菜籽粒品质差异

3 结果与讨论

参试的6个品种中年河18号和大地95较其余品种早熟,其中年河18号早熟8 d,差异较明显。产量表现方面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为藏油5号和山油2号,其次为山油4号、大地95和京华165,年河18号表现较差。籽粒品质方面:山油2号、山油4号、藏油5号和大地95含油量均达到一级标准(≥43%),山油4号、藏油5号和大地95达到低芥酸水平(≤5%),大地95达到低硫甙水平(≤45μmol/g)。综合各项品质指标,大地95品质最优,符合国家双低油菜籽标准,且品质达到一级。

试验的6个品种各具特点。其中:年河18号具有早熟优势;山油2号作为全区甘蓝型油菜区试对照具有丰产稳产特性,山油4号和藏油5号作为西藏自主培育品种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和低芥酸的品质特点;大地95和京华165作为引进的品种具有一定的丰产性,且大地95具有优于自主培育品种的双低品质。综合各方面表现,山油2号、山油4号、藏油5号、大地95和京华165在山南河谷农区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适宜在山南河谷农区种植,且大地95作为引进优质油菜代表,对提升我区油菜品质,促进食用油健康和提供优质饲用蛋白具有积极作用。年河18号作为早熟甘蓝型品种建议向更高海拔区开展小面积引种试验,并结合综合表现替代当地白菜型农家品种,促进甘蓝型油菜种植区域向更高海拔地区扩展,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并提高产量水平。

猜你喜欢

京华油菜大地
大地之歌
红色京华
“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第二届百家诗会征稿启事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
京华清明记忆
裂开的大地
油菜花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张京华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