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课堂范例支架的有效性研究

2022-04-28罗晓杰冯心怡

英语学习 2022年4期

罗晓杰 冯心怡

摘   要: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和会话分析法,对50节高中英语课上教师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中英语教师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差异较大;预设范例支架有效性主要受“教师指导”“支架内容”因素的影响;生成范例支架有效性主要受“教师指导”因素的影响。本文建议教师强化范例支架的设计意识和使用能力,提升范例支架的使用效果,提高范例支架的生成意识和整合能力,增强范例支架的促学功能。

关键词:范例支架;预设范例支架;生成范例支架;多模态范例支架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2018)的“最近发展区”(ZPD)理论揭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现实水平和在成人指导或有能力的同伴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支架式教学能够有效减少甚至消除这一差距(鲁子问、康淑敏,2008),它基于学习者的现实水平,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习者主动完成知识技能的建构,从而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在各类学习支架中,范例支架是英语课堂中较为常用的一类支架(王心怡、罗晓杰,2019)。有效的范例支架有助于提升学生知识内化的水平。教师通过使用范例支架,为学生示范需要掌握的学习策略或技能,使之对相关学习任务有更加具象的理解(Grossman et al.,2013)。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缺乏预设和生成范例支架的意识和能力,支架内容不合理、清晰度不够、出现时机不当以及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参与度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范例支架难以发挥应有的促学功能。鉴于此,我们选取第十、十一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活动中的50节优质课例,通过反复观看教学录像和分析师生课堂话语,对教师使用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以期为英语教师有效使用范例支架提供参考。

范例支架及其有效性评估

范例支架是一种资源型学习支架(王心怡、罗晓杰,2019),在各学段及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普遍适用,具体包括生动形象的例子或明确清晰的示范。

根据形成时间,范例支架可被划分为预设范例支架和生成范例支架。预设范例支架指教师在课前完成设计并在课上使用的支架;生成范例支架指教师在课上根据教学需要临时设计并使用的支架。根据呈现形式,范例支架可被划分为口语范例支架、书面语范例支架和多模态范例支架(喻学明,2021)。口语范例支架指仅以口头形式呈现的范例支架;书面语范例支架是指仅以文字形式呈现在黑板、幻灯片或学习单上的范例支架;多模态范例支架指在提供了口语或书面语范例支架的同时,还运用音频、视频、实物教具、教学挂图、简笔画或体态语等多种形式呈现的范例支架。

崔允漷等(2013)认为,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可以从支架的设计与利用两个维度进行观察和评价,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支架内容、清晰度、教师指导、出现时机和学生参与状态等。支架内容指支架自身内容信息的完整性或合理性;支架清晰度指支架便于学生获取信息的程度;支架出现时机指抛出的支架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契合度;教师指导是指教师针对支架内容和使用方法所做的口头阐释;学生参与状态指学生利用支架时的兴趣水平和思维状态。

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可以通过统计和分析效度值进行评估。评估者通过对预设或生成范例支架内容、清晰度、教师指导、出现时机和学生参与状态的有效性程度进行评价和赋值,量化范例支架的使用效果。本研究运用效度值来标注支架的有效性的评估结果,将每个支架的效度总值设为15,根据五个评估指标的有效性程度将其效度值由高到低各设定为3、2、1 三个等级并进行累加,再将同类范例支架效度值求和后,除以教师使用该类范例支架的总次数,作为此类范例支架的平均效度值。这一评估方法能更加直观地呈现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将质性分析结果转化为量化数据,便于统计与分析。

高中英语教师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分析

1.教师预设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分析

本研究统计了50位高中英语教师课上使用的预设范例支架数量,结果发现3位教师未使用预设范例支架,其余47位教师共使用预设范例支架124次。用上文所述方法计算每一位教师使用范例支架的平均效度值,并按降序排序,选取效度值得分最高和最低的15位教师分别标注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比分析后计算两组教师使用口语范例支架、书面语范例支架和多模态范例支架的平均效度值。结果显示:预设范例支架高分组教师多使用多模态和书面语两类范例支架且整体效度较高;低分组教师主要预设口语范例支架,书面语和多模态两类范例支架相对较少。

为了探究教师预设范例支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我们从支架内容、清晰度、出现时机、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状态五个维度对两组教师预设范例支架的平均效度值做了进一步统计,如图1所示。

图1显示,高分组与低分组教师预设范例支架各维度平均效度值在“教师指导”和“支架内容”两个维度上差距较大。这表示,低分组教师在使用预设范例支架时存在补充阐释不到位、内容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两组教师所使用范例支架在另外三个维度上差异不大,主要受优秀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和反复磨课,范例支架清晰和出现时机设计合理,来自优质学校的学生在特殊的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等因素影响。

2.教师生成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分析

本研究对50位高中英语教师课上使用生成范例支架的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只有15位教师课上使用生成范例支架,总量为20次。计算每一位教师使用生成范例支架的平均效度值,并按照降序排序,选取效度值得分最高和最低的7位教师分别标注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比分析后发现:高分组和低分组教师生成范例支架的有效性下降趋势相近,组际和组内教师间差距均较为明显。这说明教师间生成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即便是生成范例支架高分组教师在支架设计与利用上也存在较多问题。

为了探究两组教师生成范例支架使用效度值出现差异的原因,我们对比分析了两组教师使用口语、书面语和多模态范例支架的平均效度值。结果显示:高分组教师多使用单一的口语生成范例支架且效度较高;低分组教师口語和多模态范例支架均有使用,但两类支架的有效性皆低于前者。两组教师均未使用书面语生成范例支架。

为了探究教师生成范例支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我们从支架内容、清晰度、出现时机、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状态五个维度对两组教师生成范例支架的平均效度值做了进一步统计,如图2所示。

图2显示,总体而言,低分组教师课上生成范例支架在各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高分组教师。结合课堂观察发现,该组教师在抛出生成范例支架时缺乏对学生充分、有效的指导;个别教师在抛出生成范例支架时未能精准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致使范例支架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另有部分教师对支架内容缺乏周密考虑,呈现也不够清晰,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对生成范例支架的兴趣水平不高,学习任务的完成效果不够理想。

教师范例支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典例分析

为了深入探究范例支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者选取四个典型教学片段分析师生互动的会话。

1.教师预设范例支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典例分析

(1)高分组教师预设范例支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典例分析

在T36(36号教师,下同)执教的标题为Waiting for Goldie的读写课的读中环节,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反映人物心理感受的语句。给出指令后,教师在幻灯片上呈现了预设范例支架,并进行了口头阐述,话语实录如下:

T: OK, now class, look at the screen, please. I’d like to give you an example. This is the whole story. When I read the words “Come on. Goldie. Come on.” In Paragraph 3, I can feel Danny is anxious. When I read Paragraph 5, the word “search” really catches my eyes… So from this word, I can know Danny is very worried, OK? Now, follow my example,read the story again to find the relevant sentences to know how Danny feels…

本案例中,范例支架包含了幻燈片上的图像和文字以及教师的口头讲解,属于多模态范例支架。从支架内容看,该范例支架内容充实合理,与阅读任务直接相关;从清晰度看,教师讲解时语速适中,逻辑和呈现形式清晰,支架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从出现时机看,由于该任务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高,教师进行了提前示范,支架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度吻合;从教师指导看,该教师的口头指导较为充分;从学生参与状态看,学生在教师提供支架时注意力集中,且利用该支架时思维较为活跃,在该范例支架的帮助下,在文中找出了相关语句,例如“get sick feeling in my stomach”“My face are all bunched up”“But the sky is blue and empty. Maybe she isn’t coming back”等,为学生在后续写作中描写人物心理作了铺垫。综上,该范例支架的有效性高。

(2)低分组教师预设范例支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典例分析

在T39执教的标题为Time to Take E-sports More Seriously的阅读课的读中环节,教师呈现了预设范例支架,用一些电子竞技游戏实例来解释什么是e-sports,话语实录如下:

T: OK, now let’s look at the screen. Can you recognize some of them?

Ss: (Silent)

T: Do you know their Chinese names? OK, the girl noticed that. Yes, please.

S: The fourth is “王者荣耀”.

T: The fourth one? Really? Have you ever played it?

S: No.

T: Alright. Sit down please. So let me give you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 So what about this time? Can you match the English names with the Chinese ones?

Ss: (Silent)

T: Have you ever played some of them?

Ss: (Silent)

T: Have you ever heard some of them?

Ss: (Silent)

本案例中,教师在幻灯片上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展示了一些电子竞技游戏的实例,并与学生互动识别游戏名称,旨在帮助学生理解e-sports的含义,属于多模态范例支架。从支架内容看,教师未考虑学生对该领域相关内容的熟悉度,学生无法将图片和电子竞技游戏的名称对应起来,支架内容不合理;从清晰度看,教师在幻灯片上清晰呈现了电子竞技游戏及其名称,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从出现时机看,教师在要求学生针对e-sports进行语言输出前,提供了范例支架,解释e-sports的含义,支架出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从教师指导看,在发现学生并不熟悉此类游戏后,教师未对e-sports进行释义,反而追问“Have you ever played some of them?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m?”(学生均未回应)。从学生参与状态看,教师指导欠缺导致学生未能理解e-sports的含义,因此对该支架展现出的兴趣水平不高,也未能利用这一范例支架就该话题进行成功的语言输出。综上,该范例支架有效性偏低。

2.教师生成范例支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典例分析

(1)高分组教师生成范例支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典例分析

在T41执教的标题为Making the News的阅读课的读中环节,教师生成了范例支架,具体话语实录如下:

T: What’s the meaning of “polish” (paused, waiting for students’ answer)? For example (took his glasses and a piece of cloth from the pocket of his shirt), if my glasses are dirty (stressed), and then I use a piece of cloth to polish it. And then it becomes clean (stressed).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polish”? But here in this passage, it tells us that the native speaker “polishes” the writing style. That means the native speaker improve (stressed) the writing style. Is that clear?

本案例中,该范例支架包含了教师的口头讲解和肢体语言,教师还利用身边实物(眼镜)辅助讲解“polish”的词义,属于多模态范例支架。从支架内容看,教师利用实物辅助口头讲解,通过擦眼镜这一学生熟悉的动作进行了生动演示,支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充实合理;从清晰度看,教师在讲解时语速适中,在关键词句处有停顿或重读,有助于学生获取相关信息,支架清晰度高;从出现时机看,教师发现学生不理解“polish”时,马上生成了该范例支架来帮助学生扫除这一语言障碍,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度契合;从教师指导看,为了说明“polish”的词义,教师通过肢体语言示范并进行口头阐释,形象生动地阐述该词的本义和语境中的含义,教师指导充分;从学生参与状态看,学生在教师提供范例支架时注意力集中,既理解了“polish”的本义,又理解了该词在语境中的含义。综上,该范例支架有效性高。

(2)低分组教师生成范例支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典例分析

在T37执教的标题为Breaking Records的阅读课的读中环节,教师生成了范例支架,举例说明“meditation”的词义,话语实录如下:

T: Do you know “meditation”? (Folded her hands with eyes closed) So, I’m meditating, right? So that’s meditation.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肢體语言和口头讲解相结合的形式来说明“meditation”的词义。从支架内容看,该教师只简单重复了“meditating”和“meditation”两个词,缺乏实质性的词汇释义;从清晰度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意义不明确,可以理解为“冥想”,也可以理解为“祈祷”和“许愿”,支架内容有歧义,清晰度不够;从出现时机看,教师在发现学生不理解“meditation”的含义时马上给出范例支架,解释词义,支架出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从教师指导看,教师缺乏对生词的口头释义,教师指导匮乏。从学生参与状态看,该支架未得到学生较多回应,未能辅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综上,该范例支架有效性低。

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范例支架的有效性受支架内容、清晰度、出现时机、教师指导等因素影响。首先,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范例支架,其有效性都会受教师指导和支架清晰度的影响。若教师在呈现范例支架后忽视了对其进行口头阐释,则其有效性明显降低。若支架内容逻辑不够清晰,不利于学生获取信息,不易被中等生或学困生所理解,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其使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其次,预设范例支架的效度易受支架内容的影响。当预设范例支架内容不合理或学生不熟悉时,其有效性明显降低。再次,生成范例支架的效度易受支架出现时机的影响。当生成范例支架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其有效性明显降低。

提升教师范例支架有效性的教学建议

1.强化范例支架的设计意识和使用能力,提升范例支架的使用效果

强化教师范例支架的设计意识是发挥预设范例支架促学功能、提高范例支架有效性的前提。研究发现,虽然优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预设范例支架的数量相对较多,但仍有少数教师课上未预设范例支架。常态课下教师范例支架的设计意识也不容乐观。因此,建议教师在备课环节设计学习活动时,更多关注范例支架的内容,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情精准设置支架内容,避免预设范例支架过易、过难等内容不合理问题;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范例支架内容呈现的逻辑顺序,简化范例支架的语言,确保中等生和学困生能够理解,避免预设范例支架清晰度不够。

提高范例支架的使用效果是发挥其促学功能、提高其有效性的关键。研究发现,虽然优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预设范例支架的有效性相对较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预设范例支架时指导不到位。常态课下教师范例支架的使用效果更是可想而知。因此,建议教师在抛出范例支架后适当进行口头阐释或示范表演,促进中等生或学困生的学习理解和实践应用。此外,教师在必要时还应邀请学生参与示范,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提升示范效果,避免教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发生。

2. 提高范例支架的生成意识和整合能力,增强范例支架的促学功能

提高教师范例支架的生成意识和整合能力是发挥生成范例支架促学功能、提高范例支架有效性的重中之重。研究发现,即使在优质的高中英语课堂上也存在着生成范例支架数量偏少和有效性较低的现象。多数教师课上未生成范例支架,或生成范例支架的出现时机不当,导致其促学功能大打折扣。因此,建议教师提高生成范例支架意识,在有效使用预设范例支架的同时洞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释疑解惑,灵活生成范例支架。针对教师生成范例支架时机不当和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建议教师依据学习内容难度,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适当地生成范例支架并提供清晰、充分的阐释,发挥生成范例支架的促学功能。针对教师生成范例支架整合运用能力偏低问题,建议教师依据学习任务难度,基于学情,组合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范例支架,或结合体态语、课堂真实情境、简笔画等多种形式生成多模态范例支架,发挥生成范例支架的促学功能。

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范例支架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提升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强化范例支架的设计意识和使用能力,改进低效的范例支架使用行为,提升范例支架的使用效果。提高范例支架的生成意识和整合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较强的课堂教学监控能力,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洞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与灵活使用范例支架,充分发挥其促学功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Grossman, P., Loeb, S., Cohen, J., et al. 2013. Measure for Meas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sures of Instructional Practic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Language Arts and Teachers’Value-Added Scor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3): 445—470

崔允漷, 沈毅, 吴江林, 等. 2013. 课堂观察Ⅱ:走进专业的听评课[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列夫·维果茨基. 2018. 社会中的心智: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M]. 麻彦坤,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鲁子问. 2010. 提升英语学习成效的有效策略探析[J]. 课程·教材·教法, 30(6): 68—72

鲁子问, 康淑敏. 2008.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心怡, 罗晓杰. 2019. 小学英语课堂资源型支架的使用情况及其有效性分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篇, (22): 7—13

喻学明. 2021. 初中英语新手和熟手教师范例支架的效度对比研究[D].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