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经历学习实践研究

2022-04-28王防刚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践核心素养研究

王防刚

【摘 要】本课题以促进学生成长的经历学习为主要研究内容,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经历课程体系,通过丰富的经历学习内容实施,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体验、感悟、反思等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心灵成长,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通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和行动研究路径,总结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校课程文化的重构。

【关键词】核心素养 经历学习 实践 研究

本文是在经历教育课题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在关注学生成长、学习行为的基础上,更关注“以生为本”的实践操作性问题,希望以此探索出具有校本化特色课程体系和带有教师个人教学主张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深化学校经历教育实践。此后,课题组根据专家指导意见,对本课题进行了调整与补充性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三年多的研究历程,课题组成员边探索实践,边反思总结,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着,在大家共同努力和创造性的工作下,现已基本达成预期的研究目标。

一、核心概念与界定

课题中“核心素养”主要指个体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经历学习”是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由学校组织或师生在共同生活中创造的,通过学校课程体系实施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展示交流平台、搭建的学习空间场所等,以丰富其体验、增强其感悟,从而促进其不断成长,形成“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正向循环。“行动研究”即指在自然、真实的课堂及教育环境中,将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多元地、全方位地研究学生经历学习的情态,设计经历学习模块,考量经历学习的成效,反思实践研究成果。

本课题以促进学生成长的经历学习为主要研究内容,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经历课程体系,通过丰富的经历学习内容实施,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心灵成长。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标有三个:①探析经历学习的内涵,尝试形成对经历学习的校本化表达;②积极探索经历学习的途径、方式,形成校本化经历学习的丰富样态;③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以“让每个人在这里快乐成长”为理念的校本化课程系统规划与整体设计,并逐步完善各子课程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明晰核心素养的学科表达;②经历学习内涵特质的思辨研究;③建构丰富的经历课程体系;④探索经历学习的实践策略。根据经历学习实施主体、选择内容、学习方式、组织形式的不同,开展多维度的案例研究,总结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类型的实施策略。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此课题是基于学校“给孩子一百种经历”理念下课程体系建构及实施的行动研究,属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探索性实践研究,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和质性研究方式。考虑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课题力求扎根实践,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按照实践探索过程的逻辑展开研究。

(一)准备阶段

①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状况,明确本课题研究的价值;②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论证报告,邀请专家论证修正方案;③完成课题的申报、开题论证工作。

(二)实施阶段

①建立课题组和子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规范;②确定实验班级和相关子课题组,进行师资培训,各课题小组按照计划设计活动方案并实施;③收集和记录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初步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反馈调整方案保证下一阶段研究顺利进行;④扩大实验班级,将前期研究成果推广到面上,全面展开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⑤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与交流专题研讨活动。

(三)总结鉴定阶段

①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明确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性研究;②总结过程性资料,物化相关成果,撰写结题报告;③完成有关部门组织的结题鉴定工作。

四、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通过多年的持续探索,进一步丰富经历教育理念,有效充实课题研究理论知识,学校各项经历活动已初成体系。本课题在课程建构的基础上,开展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课题组在研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内化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表达。各学科组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个性化理解。

(一)对经历学习内涵的再认识

结合已有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课题组成员对经历学习内涵进行充分研讨交流,以学校教科研月为契机,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我眼中的经历学习”主题沙龙活动,听取教师们不同的看法。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认为学生的“经历学习”是有结构、有梯度的,学校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要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经历,因而,对“经历学习”的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们认为,“经历学习”可以理解为“经历即学习”,是“基于经历的学习”“在经历中学习”,并“通过对经历的反思而进行学习”。经历不是走马观花式的经过,而是一种有情感、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方式和过程。通过经历学习的“做中学、悟中学、帮中学”,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习得带得走的核心素养,乃至形成能夠影响其一生的深刻的人生感悟。

(二)建构科学的经历课程体系

在开题论证阶段,结合专家论证建议,课题组提出了“1+X+Y”学校课程的整体建设框架,即形成“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拓展+社团课程”丰富课程样态。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经历教育”思想,以新的实践探索将“经历教育”理念推向深处,建构了五育并举的“经历课程”体系,在经历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教的方式和学的过程,促进指向核心素养的“经历学习”发生。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目标、意图,也是一种可实现的、多层级的教育目标体系。

按照指向素养的价值进行分级,建构学校“经历学习”课程层级:①国家课程实施层面,研究学科课程中的“经历学习”,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改变,使学习从课本走向现实,使知识具有现实的意义,重视加强学科课程中的实践活动,促进深度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养成;②国家课程拓展层面,研究拓展课程中的“经历学习”,实践乃素养之母,以探究体验、项目化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注重“以身体之,以心悟之”,指向核心素养形成;③社团活动课程层面,研究社团活动课中的“经历学习”,这类活动课程的开发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广度,使学生的体验更加丰富,学习经历更加多样化。

(三)形成丰富的实践案例

1.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经验

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优化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题引领下,许多教师结合自己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把握以及对经历学习的基本认知,选取较小的研究切入点,结合课例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通过课例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机智,提炼教学策略,形成校本化的课堂教学改革主张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的聚焦点。课题组成员始终坚持边实践边思考,勤于笔耕,围绕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发表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其中,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论文有19篇。教师初步形成了撰写经历学习研究论文和自我研究反思的习惯。

如有的教师以统编版教材中古诗文教学问题为切入口,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内容过于繁杂、随意拔高要求等问题,提出了古诗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朗读指导到位、适切理解含义、适当拓展延伸,并提出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完成保底要求、涵养孕育诗词情怀等具体建议,以此有效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涵养学生的诗词情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聚焦素养提升 优化课堂教学》一文,从精准把握教材、教学设计灵动新颖、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协同兼顾、学习过程自然生成、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学习评价适切有度等方面提出了语文好课的“准、新、兼、生、活、适”的几重标准。

2.学科拓展与融合课程实施策略

(1)自上而下统筹规划和自下而上开发实施相结合。自上而下规划和自下而上开发相结合,既明确了课程设置总体育人目标,保障了学校课程体系的统整性,又极大释放了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潜力,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凸显了各年级、各学段特点。

(2)以多种微行动助力微课程建设。一是以微研讨助推课程实施;二是以微创作物化研究成果;三是以微交流凸显研究价值;四是以微建议优化研究细节。

(3)优选课程资源,先试点后铺开,点面结合。首先,选择实验班尝试推进。其次,借助学科组力量整体推进。学校语文组安排了一至五年级整本书阅读赛课活动,以赛课活动推进课程实施和课题研究,让“一文一书”微课程推进更加有序。此外,其他学科组教师也能抱团进行师本课程的深度研究。

3.整合校内外资源,家校社联动

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学校还要注重开发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进行校内外资源整合。比如,在学习社团活动课的开发方面,除了从教师角度出发,还可以从家长角度考量,发掘“经历学习”资源,开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建立选课机制。特别是家长方面,学校就曾选择部分家长参与学生社团的教学工作,充分动用社会力量,让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多种选择的可能。如三年级“传统中医健康引导术”社团活动请来某学生的家长带学生们走进中医世界,开阔视野。在学校与社区的合作下,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经历角色转换与体验,丰富认知,积累经验。如在“我是小小志愿者”主题融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少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体会不同职业岗位特点,在亲身实践的志愿服务中,他们更加明白了志愿者精神的内涵。家校社联动,让更多的家长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让社区成为学校以外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主题展示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经历体验,又让他们在参与中不断发现自我。

此外,通过对典型活动案例的分析,课题组成员把每学期社团活动课的开展作为一个研究过程,要求负责教师在每学期活动结束后进行回顾,撰写教育叙事或总结,反思经历活动的成败得失,发掘活动独特的教育价值,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轮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五、研究反思与构想

(一)优化课堂学习方式

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校课程实施层面上关注到了学习的广度,但研究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对研究内容进一步聚焦,将研究重心转向学科教学,进一步研究促进高阶思维形成的课堂教学策略,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關注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生成评价表、评价单。从知识点教学到学科大概念教学,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从开展活动走向任务驱动,从结果检测走向过程评估等。

(三)凝练特色校本课程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在反思研究过程中,依然缺乏对资料的全面深入分析、加工和利用。后续研究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做精做深做优学校特色。

总之,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在课堂,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变革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发展。当前,学科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等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正促使教学方式的变革。聚焦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和科学,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深化经历学习实践研究依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注:本文系无锡市“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E/D/2018/011。

猜你喜欢

实践核心素养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