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效果观察

2022-04-28冯家波

婚育与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CT检查原发性诊断价值

冯家波

【摘 要】目的:考察原发性中枢神經系统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整群纳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共1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人,对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观察病人的影像表现,统计CT检查的诊断率。结果:CT检查结果提示150例病人中,发现弥漫性大B、小B和混合细胞淋巴瘤分别为65例、35例和4例,此外还发现胶质瘤22例,脑膜瘤19例,转移性肿瘤5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CT检查诊断率是69.33%(104/150)。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较高,通过研判其影像可准确诊断出病灶大小、位置和性质,可在临床上给予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诊断价值;CT检查

Observation of CT Diagnosis of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ENG Jiabo

Linyi Cim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Nanfang Clinic, Linyi, Shandong 27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diagnostic value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lignant lymphoma.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lignant lymphoma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8/01 to 2019/12 were included in the whole group. CT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all cases, the patient’s imaging manifest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T examination diagnoses were counted. Rate.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T examination indicated that among 150 patients, 65 cases of diffuse large B, small B, and mixed cell lymphoma were found in 65, 35 and 4 case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22 cases of glioma, 19 cases of meningiomas, and metastases were found. 5 cases of sex tumors. Based 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diagnosis rate of CT examination was 69.33% (104/150). Conclusion: The CT diagnosis value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lignant lymphoma is high. The size, location and nature of the lesion can be accurately diagnosed by studying and judging its images, and it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agnostic value; CT examination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是临床相对罕见的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为常见类型。该病发病部位往往是在脑部,但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往往会与脑部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相混淆,加之该疾病发病隐匿,影像特征不突出,因此会有漏诊、误诊现象[1]。虽其影像学成像特点不具典型性,但对该病的诊断通常还是依靠影像学手段进行。临床研究发现,CT可以比较清晰的显示出淋巴瘤的具体情况,准确判断其位置和大小,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2]。本研究回顾性纳入我院肿瘤科过往两年接收的上述病人共150例作为研究基础,考察CT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具体研究赘述如下。

1.1 基本资料

随机截选上述病人150例,均为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按住院顺序排列随机分组。所有纳入病人中男性抽取80例,女性抽取70例,年龄33岁~74岁,平均年龄(55.2±1.3)岁,病程1个月~8个月,平均病程(3.7±0.2)月。两组基线资料具均衡性(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伴有颅内高压者;(2)临床症状为恶心头痛、视乳头水肿等;(3)依从性良好者。

1.2.2 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系统疾病者;(2)伴有传染性疾病者;(3)不愿配合者[3]。

1.3 治疗方法

仔细询问病人疾病情况,并对病人进行各项身体检查和有关疾病诊断,观察病人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并对上述检查和询问信息保密[4]。所有纳入病例均接受CT检查。在行CT扫描的当天,病人需要在24h内禁食并取仰卧姿势。参数设置为:矩阵选择为512×512,视野设置为25cm,设置电压电流分别120kV,100mA,轴向扫描的厚度为10mm,冠状扫描的厚度为5mm。在静脉内注射碘佛醇约100 mL,动脉期扫描30s,静脉期扫描60s~80s。依据淋巴瘤显影状态,延迟扫描约20分钟。

1.4 观察指标

觀察病人的影像表现,以病理检查为诊断基准,统计CT检查的诊断率。

1.5 统计学方法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影像表现

所有纳入的150例病人共显示有208处病灶,其中单发性病灶85例,多发为65例,多发性病灶123个。病灶主要分布于丘脑、胼胝体以及第四脑室等。在150例病人中,有128例CT平扫中显示为等密度影,边缘不清楚;105例呈圆形高密度肿块;44例呈现蝶翼状,均匀增强为主;40例在增强后表现为毛状强化影。

2.2 诊断符合率

病理结果显示:150例病人中发现弥漫性大B、小B和混合细胞淋巴瘤分别为79例、45例和26例。CT检查结果提示150例病人中,发现弥漫性大B、小B和混合细胞淋巴瘤分别为65例、35例和4例,此外还发现胶质瘤22例,脑膜瘤19例,转移性肿瘤5例。CT检查诊断率是69.33%(104/15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高发于中老年人群体,是一种不太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非常低,仅为颅内肿瘤百分之二以下。该病可于中枢神经系统任意部位发病,而肿瘤发源地则为血管周围未分化多能间叶细胞,故于额叶、颞叶、基底节区更为多发。因淋巴瘤细胞大多以袖套状形式生长,围绕于血管周围,并逐渐浸润生长,但肿瘤发展中,明显的结节或肿块等情况并不会出现。这也使临床诊断难度大幅增加。而且该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也不太突出,因此很容易与其他类的颅内肿瘤相混淆,从而导致误诊、漏诊现象发生,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患者预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内有丰富网状纤维、瘤体富于细胞成分,前者纤维多分支较多且纤细,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含水量很少。电镜观察可见淋巴细胞为圆形,细胞核大、核糖体较为丰富,胞质少,细胞器缺乏。这也就决定了瘤体组织可对较多的X线予以吸收,显示于CT上则呈现为较高密度。此外,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微血管密度值与血供均较低,系乏血管肿瘤的一种。瘤体生长较为缓慢,囊变坏死的情况较为少见。当瘤细胞于血管壁侵犯,并破坏血脑屏障后,对比剂可经由血管内向组织细胞外间隙渗透,以至于肿瘤明显强化。因脑实质、软脑膜呈局部浸润,且有颅内压增高、肿瘤压迫、脑积水等,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缺乏特异性。MRI通常会用于临床放入辅助诊断,但该检测可诊断出较大的病灶,对较小的病灶诊断准确率难以保证[5]。因此,在该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病史,且需要结合更加精密的仪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CT诊断中,可见脑组织中有多发、单发高密度肿块影出现,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在肿块周围则有不同程度水肿情况出现。对患者行增强CT扫描,可对肿块部位进行探测,可见其中度均匀强化,且具一致性。在行CT检查的过程中,若有以上情况出现,则可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这两者的鉴别诊断中,CT灌注成像可予以明确诊断。相关研究指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血流量相较于高级别胶质瘤呈明显的低水平趋势。

CT检查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捷、扫描速度较快且影像清晰度高。通过CT扫描获得的影像可以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重建,如多平面重建,从而获取更全面且清晰度更高的图像,重新组建完整的组织器官,对病人病变位置、形状及大小更加明确[6]。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纳入的150例病人中,CT检查结果提示所有患者中发现弥漫性大B、小B和混合细胞淋巴瘤分别为65例、35例和4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CT检查诊断率是69.33%(104/150)。此外还发现胶质瘤22例,脑膜瘤19例,转移性肿瘤5例。CT诊断率较高,可作为该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

综上所述,CT检查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判断,结合病人病史,可以准确诊断病灶位置、形状和大小,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十齐,封元清,廖曼甜,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16,22(10):1642-1642.

[2] 尹亮,林志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ET/CT影像表现[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35(24):1416-1420.

[3] 郝兰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45(12):1011-1012.

[4] 景治涛,崔启韬,李连翔,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6):690-692.

[5] 王雁.CT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检查的对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8):2653-2656.

[6] 谢祖礼.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MR诊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40,248.

猜你喜欢

CT检查原发性诊断价值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CT与X线诊断比较分析
CT与MRI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
益气养阴祛瘀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