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研究

2022-04-28娄国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工科教学创新黑龙江省

[摘 要]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速兴起,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并加速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国家对俄全面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龙江丝路带”建设过程中,急需高质量、高素质的俄语人才做保障。黑龙江省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立足于世情、国情、省情,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形势,在俄语人才培养上,不断拓宽战略视野、对接发展需求、提升师资素养、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为科技强国战略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卓越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黑龙江省;俄语人才;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4-0061-02

高校“新工科”建设是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及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而提出和发展的。为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 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重大举措。近年来,教育部和各高校也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不断探索和升级新工科育人标准、内涵特征、培养路径等核心要素。相继达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和“湘浙倡议”。黑龙江省高校也积极响应,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适应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接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加快推进黑龙江省俄语人才培养。

一、新工科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俄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结合度不高

大多数的高校俄语专业没有进行“俄语 + 学科”或培养方案加“特色”的课程设计,或者是改变不全面、不彻底。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课堂教学多以填鸭式为主,全程教师讲授,学生社会实践机会较少,或者课上学生不积极参与、思考、互动,只靠死记硬背。部分高校开设“俄语 + 学科”专业,但“特色”课时安排过少,并未针对社会俄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仅仅是开设商务俄语、商务俄语口语等课程。

(二)培养模式单一

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俄语专业课程内容单一,以语言技能课程为主,使学生的外语专业知识与复合的专业课程不能有效融合,结果只能停留在用俄语阅读一些历史、法律等方面的资料,导致学生培养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拓展战略视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黑龙江省高校要充分认清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深刻理解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政治占位、拓展战略视野,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推进新工科建设提档增速,为国家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二)对接发展需求,打造龙江品牌

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人才培养,要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和“龙江丝路带”建设的需要,结合黑龙江省在推进对俄全面开放合作中的重要产、学、研布局,围绕龙江自贸区发展、哈尔滨新区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对俄贸易、产业合作、科技创新、资源开发、人文交流、旅游养老、生态环保等各领域需求,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精准规划和科学设计培养方式,倾心打造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教育品牌,确保黑龙江省俄语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满足社会需要,服务经济建设,促进对俄开放,真正打通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最后一公里”,逐步探索形成一整套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俄语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丰富知识储备,提升师资素养

新工科倡导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作为文科的俄语教学,既要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教学相融合,又要突出新工科理念下多学科、跨学科的特点,这对教师队伍素质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开拓工科信息视野。俄語教师队伍要持续关注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动向,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各领域的信息资讯。要注重兴趣培养和知识积累,把既往仅仅关心俄罗斯及俄语世界的历史、文化、语言等专业领域,逐步拓展到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信息、工业、人文等各领域,不断拓展工科视野。

2.在课程中渗透新工科意识。黑龙江省高校要逐渐渗透新工科意识,比如可通过基础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跨文化类等课程来体现。教师可以在课前演讲部分以中俄合作领域为背景,向学生渗透新工科领域简单的科普类知识;俄语视听说及口语则以主题融入的形式在正常教学内容中加入新工科知识,重点锻炼学生各种领域的听说能力;我们还要培养学生与俄语相关工业领域资料的文献阅读及撰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俄语专业表达能力,为培养具有新工科意识的俄语复合型人才铺路。

3.要补齐工科知识短板。工科理论知识匮乏是俄语教师普遍存在的短板,严重制约了新工科模式下俄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俄语教师,要在夯实本专业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工科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自身对工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工科模式下俄语人才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跨学科学习交流、交叉代教、科研合作、文献翻译等活动,进而丰富多学科知识储备,形成“全面+专长+专业”的知识结构。还要转化科研学习方式,以研究所为依托,把新工科与教学团队及科研项目相融合。从文章入手过渡到课题,逐步培养教师新工科与科研结合的实操能力。

(四)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

新工科模式下俄语教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也对整合教育资源提出了新要求,对创新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舞台。

1.探索开设多领域专业教学的新课程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主动适应俄语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调整俄语教学课程设计,在专业俄语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方向,开设公共俄语、外贸俄语、科技俄语、工业俄语、旅游俄语、医用俄语等亚专业教学,探索开展个性化、个体化的定制式教育,培养俄语专业学员的复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求职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探索建立多学科联合教学的新机制

把工科或其他学科教师带入到俄语专业教学的课堂之中,围绕同学们感兴趣的领域和热点话题进行专题授课和辅导交流,不断拓展俄语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工科素养。也可以适当引进具有俄罗斯留学经历或俄语运用能力的工科教师开展工科双语教学。遴选优势特色工科作为试点,探索与俄语系或教研室联合编制双语教材,实施联合备课、联合授课等新模式,使师生之间充分磨合并找准契合点,将俄语语言运用能力逐步渗透到工科教学之中,为复合式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3.探索形成多渠道融合教学的新模式

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整合课上与课下、必修与选修、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际的教学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开设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俄语选修课或举办俄语沙龙,利用微信群、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开辟俄语学习交流专栏或开展直播教学活动,丰富学习手段,浓厚学习氛围。

本文以“新工科”为背景,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目标,围绕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特点,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打造龙江品牌、提升师资素养、整合教育资源四种策略。新工科培养模式对俄语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要积极应对新时代的变化趋势,主动顺应工程人才多元化培养层次要求,以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继承与创新为主要路径,为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俄语人才助力。

参考文献:

[1]宁琦.中国俄语教育70年回顾与展望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7(5).

(责任编辑: 王义祥)

基金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策略研究”(2020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语言服务研究”(GJB1320294)。

   作者简介:娄国祎(1980—),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新工科教学创新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