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构建职业培训长效机制研究

2022-04-28董金凤张欣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董金凤 张欣

摘  要:基于博弈论视角,对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构建职业培训长效机制研究,结合利益关联方展开阐释,把握职业院校实施企业职业培训利益关联方的诉求、冲突及博弈策略,提出职业院校实施企业职业培训的长效机制建构策略: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构建员工职业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从政策支持激励出发,构建职业人才培养内生性发展动力机制;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构建完善有效的职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职业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2)01-025-06

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职业劳动技能人才的专业教育机构,积极面向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教育也是服务社会,充分发挥专项教育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2020年教育部等国家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要求国内职业院校要积极承担校内职业学历教育和校外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双重责任,最大限度地向校内外的学生及社会劳动者实施职业培训,力争实现职业院校年培训人次达本校招生规模的2倍以上[1]。由此可见,国内职业院校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对企业员工有序实施职业培训是契合国家顶层设计、推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学历教育与社会在职教育双向融合的重要途经。文章基于博弈论视角,界定职业院校实施的职业培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相关利益关联方积极推动参与的有益活动。有效识别相关利益关联方,并博弈其诉求、冲突及策略展开深入分析,从而厘清和优化相互间的利益关系,推动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建构面向企业员工实施职业培训的长效机制。

一、职业院校实施企业职业培训利益关联方的关系剖析

1.利益关联方的分类与识别

校企间实行深入合作、协同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而职业院校在此大背景下积极面向企业实施职业培训的利益关联方是一张紧密围绕企业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与供给关系的生态网络。基于细分关联方合作博弈的视角,综合运用二维象限分析法,依据细分关联方的利益紧密性与社会权力责任性,对不同利益关联主体展开有效分类与识别。其中第一象限为一级首要社会性利益关联主体,即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培训的职校供给主体与企业消费主体,两者直接在此过程中获取利益与承担责任,拥有最强的利益紧密性和社会权力责任性[2]。第二象限为二级次要社会性利益关联主体,即政府部门、行业管理协会,二级次要社会性利益关联主体拥有较高的社会权力水平,但利益相关度相对较低。第三象限为一级首要非社会性利益关联主体,它们主要为企业员工、职校老师、参与职校企业培训的社会第三方机构,该利益关联各方社会权力责任水平相对较低,但直接经济利益关联度相对较高。最后第四象限为二级次要非社会性利益关联主体,主要构成为同类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业,它们主要以市场竞争的关联参与者为主,对职业院校企业职业培训活动的参与关联方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益相关度和社会权力责任水平显得更低[3]。

2.利益关联方的界定与剖析

第一,一级首要社会性利益关联主体为职业院校及企业自身。职业院校为校企合作背景下为企业提供员工职业培训的主办方,对应的企业就自然地成为参与职校培训的消费者。两者都是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活动的直接受益方,在整个活动流程中拥有最高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职业院校根据校企合作的程度、企业合作方的需求以及自身办学资源、职业培训的特色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员工职业培训的课程内容与形式,推动职校企业职业培训的品牌建设。从商品经济视角审视,职业院校是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服务的供给商,企业为购买服务的消费方,两者处于利益交易的核心位置,职校职业培训的品牌及质量只有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企业才能通过校企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凭借更好的人力资本赚取更多的利润[4]。

第二,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作为二级次要社会性利益关联主体,在校企合作实施职业培训过程中主要发挥顶层政策引导、制度设计、监督调控、咨询服务的效用。尤其是行业协会,其直接聚集相关产业领域内的多家企业,可以对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活动设计层次标准,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并为校企双方的具体合作搭建平台,为政府部门的政策顶层设计提供宏观方向性的建议。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有着较强的社会性权力责任,但因为两者都非职校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市场利益关联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第三,一级首要非社会性利益关联主体是企业员工、职校教师和参与职校企业培训的社会第三方机构。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本,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职校教师属于职校的核心人力资本,其教學质量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和品牌创建。参与职校企业培训的社会第三方机构主要在校企合作的职业培训中承担部分关联项目,如仪器设备的采购供给、职业培训的实施评估等,三者社会权力责任承担水平相对较低,但属于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的利益直接关联主体[5]。

第四,二级次要非社会性利益关联主体中的其他职业院校和其他企业主要是积极参与相关职业培训市场竞争与合作,持续推动职校企业职业培训的质量提升和品牌的打造。相对于校企直接合作的利益关联主体来说,利益获取水平和社会权力责任承担的水平显得非常低。

二、职业院校实施企业职业培训利益关联方的博弈

文章引入博弈论视角,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权衡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决策均衡问题,即职业院校实施企业职业培训各利益关联方均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从而在不同的程度上产生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当然各方也会采取各自的博弈策略,从而获得相对理想的博弈效果。

1.利益关联方的诉求

企业的角色定位为职业培训的消费者与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其付出的成本为员工参与继续教育的成本,主要的利益诉求为通过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从而进一步获得政策的扶持,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职业院校的角色定位为职业培训供给者,付出的成本参与企业职业培训的师资培训与职业培训活动设计管理费用,主要的利益诉求为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提高职业院校的品牌声誉,获取更多的校企合作机会。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为职业培训的宏观统筹设计与监管,付出相应的公务成本,主要的利益需求为促进产业的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是政府、职校、企业三方推动职业培训实施的指导者和协调者,付出的是信息协调、传递以及管理成本,主要的利益诉求也是促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6]。企业员工的角色定位为职业培训的接受者,付出的是个体的努力,主要利益诉求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职院老师的角色定位为培训教育者,其利益诉求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教育劳动付出,获取满意的劳动报酬,获得企业、校方及社会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参与职业培训的第三方机构主要的付出为培训教育项目支出的工具成本,利益诉求就是经济获利,巩固和扩大自身参与校企合作的资源网络。其他企业的角色定位为企业竞争者,主要的利益需求为挖掘人才,尽可能降低自身人力资本的投入。其他职校主要是作为本职校竞争者而存在的,其利益诉求为提升本校职业培训的质量,获取更多企业合作的机会。

2.各关联方的冲突

通过分析,可知校企合作实施职业培训的进程中,各利益关联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其必然呈现为以利益博弈标的为核心的冲突关系,主要呈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企业有无必要选择职业院校展开员工职业培训。企业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职业培训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然而企业在选择员工职业培训方的时候,不一定会选择职业院校。因为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目的是要能够在短期提高员工的实用职业技能,从而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最不愿意的是将财力和人员放置在职业院校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此外,企业还要衡量自身实施人力资源培训的优势与成本核算。正是因为企业职业培训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就容易导致其在员工职业培训方的选择上充满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 企业员工职业培训需求与职业院校办学理念上存在一定的“错位”。职校办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寻求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推动产教融合,提升职校职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实用度。而企业推动员工职业培训的目的在于短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寻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三,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可能在各自利益诉求协调上存在一定冲突。对于政府来说,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支撑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升级。而行业协会长期以来在校企职业人才培养上的关注度不高,其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并未得到充分地发挥。第三方机构主要还是以经济利益获取的社会企业组织为主,三者在指导、融入和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职业人才培养上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和博弈。

第四,企业、职校以及市场中的同类竞争对手均存在利益上冲突和博弈。企业要想获得好的职业技能人才,除了人力资源培训,还可以通过社会招募、同行挖人来实现。而数量众多的职校也要通过各自职业人才培养的品牌建设,获取更多企业合作以及社会资源来寻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院校、企业以及市场中的同类竞争对手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

3.各方的博弈策略

职业院校实施企业职业培训中各方的博弈策略是各关联主体所采取实际可行的行动策略,即参与积极与否。为此,我们重点考虑参与各方的行动次序,而博弈属性自然被界定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首先,政府部门作为推动校企合作培养职业人才的顶层战略设计者和支持者,社会角色定位始终是不会变化的。它的行动次序应该是排在首位的。而剩下的博弈参与者均为拥有利益偏好的理性经济人。只有利益获取的存在性,博弈参与者才会有相应的参与动机。其次,职业院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需要持续寻求与社会中优质企业的接触与合作,以此来提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因此,它的行动次序排在第二[7]。再次,因为第三方机构和行业协会均有自身经济利益上的获取需求,两者都选择推动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并实施企业职业人才培养净利润最大,因此,行动次序排在第三位。最后,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职业培训不选择校企合作方式是无法获益的,但也没有任何损失,因为其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和途经来完成职工的培训。因此,企业的行动次序排在最后。但是综合考虑校企合作产学研的融合发展的需求,初级员工输送上的关联利益,以及自身组织员工职业培训成本核算和高级职业人才同行挖掘的难度,企业往往会以被動不情愿的方式委托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进行员工职业培训,而企业实际上更愿意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选择合适的职业院校或以内培的方式实施员工职业培训。

三、职业院校实施企业职业培训的长效机制建构

1.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构建员工职业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

从职业院校实施企业职业培训中各方的博弈策略看,企业实际参与积极性并不高,而且行动次序排在最后。为此,职校在推动与维系校企合作的进程中,首先必须从企业自身实际需求出发,依据市场逻辑来建构适合企业职业人才培训的标准,通过定向调研、协调和沟通,精准分析企业岗位技能和工作流程,有针对性的设计岗位人员职业培训课程内容,转变职校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标准,建构合乎企业生产经营的岗位职业技能培训运行机制。其次,在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上,职校不能沿用职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传统模式,需要在遵循职业培训各学科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围绕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为核心,聚焦企业岗位实际工作素养需求,帮组企业员工提炼工作内容,总结工作经验,端正和调适工作心理态度,重点关注岗位工人的职业心理,提高他们参培的学习效率[8]。最后,职业院校要结合企业职工的岗位适应需求,创新职业培训方式,将传统被动式、学科逻辑性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依据员工岗位工作流程为先后顺序实施的指引式,操作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帮组员工明确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领域的目标,有针对性的改善自身在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有效帮助企业职工熟练掌握和持续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从而使其在经历短时期的职校职业培训后,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从政策支持激励出发,构建职业人才培养内生性发展动力机制

政府部门作为持续推动校企合作培养职业人才顶层战略设计者和支持者的社会角色定位始终是不会变化的。但是在支持激励的政策制定实行上,更多要偏向企业,而不是职校,重点在于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以激发校企深入合作为动力源,鼓励职校和企业加强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事宜的沟通与协调。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选择有校企合作意向的职校来实施员工职业培训是一个不确定的决策。一方面,企业会考虑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本核算,另一方面,企业考虑的是员工职业培训的实效问题。为此,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职业院校展开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机制及市场拓展初期,通过给予政策性补贴的方式激励企业购买职业院校的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协同行业协会组织职业院校建构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平台,利用更多的校内校外资源为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提供更多的资源,同时为企业、职校和第三方机构提供关于员工培训的税收减免和融资优惠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此外,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要持续优化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市场环境,不断激活市场相关参与主体的活力,并为职校、企业、第三方机构协同开展职业培训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同时,充分利用政府宏观指导与调控这张“无形的手”实现职校内外关于企业员工职业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企业职业培训市场的执法与监管,推动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市场的良性发展。最后,职业院校要积极发挥自身职业办学的特色,打造专业服务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品牌特色,深入推动校企间产学研创新合作的模式[9]。

3.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构建完善有效的职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背景下职校企业员工职业培训重在改善和提升相应的职业培训能力,确保职校企业职业培训的质量。而职业院校面向企业实施职业培训活动涉及诸多利益主体,能否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确保职校职业培训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过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提升职校对于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质量,关键就是加强职校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以及职业培训的评估体系建设。

首先,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特点集中呈现为实用性、可操作性,这就决定职校从事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教师要主动适应这一特点。从事企业职业培训的教师除了掌握职业教育的学科理论知识之外,还要与时俱进地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深入企业工厂挂职锻炼,在生产管理一线了解与企业员工岗位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真实需求,吸取学历教育经验之外的实践培训知识,具备从事学科理论研究与企业生产管理岗位相匹配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自身从事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能力[10]。其次,职校要深入推动自身与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的保障机制,一方面职校可以从企业直接聘用职业培训师,让其进入职校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培训的专业学习。一方面鼓励职校教师以季度和年度为周期在企业挂职锻炼,真正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再次,职校要以为从事职业培训师资提供相应的晋升通道和物质激励,鼓励更多的专业技能教师能够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面向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能力,提高针对一线生产管理者从事职业培训的教育服务质量,让企业在短期内获得自身满意的实效。最后,职校、企业、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机构要携手构建专业化的职业培训评估体系。这其中包括从企业职工培训前的个体职业能力评估到其培训终结成效评估体系。主要是参培者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这能为参培各方提供科学的企业人才能力识别模式,从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人力资本的实力。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开展企业职业培训机制构建,首先要准确地分析职校职业培训活动中不同利益关联主体的利益诉求、内在冲突以及博弈策略。基于此,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实施企业职业培训长效机制建构,需要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构建员工职业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从政策支持激励出发,构建职业人才培养内生性发展动力机制;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构建完善有效的职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职业院校企业培训效果最大化,推动职业院校、社会企业、产业发展、人才价值等获得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志琴.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职业培训体系构建[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8(3):47-50+54.

[2]熊艾莎,盛湘君.基于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18):27-34.

[3]李梦卿,余静.德国"双元制"大学的运行逻辑、机制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1(17):26-33.

[4]陈华,何少庆.国家资历框架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21(16):36-42.

[5]陈玉欢.育训结合背景下职业院校职业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2):50-53.

[6]陈新忠,康诚轩.德国以教育发展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提升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评论,2021(7):18-28.

[7]刘莹,王雪,李桃.农民合作社与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路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7):23-26.

[8]陈明建,屠明将,王汉江.职业院校开展老年教育的价值与策略探索——以重庆市中职学校老年教育试点项目为例[J].教育理論与实践,2021,41(21):15-19.

[9]张青,刁哲军,孙青.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3):38-44.

[10]洪月明,胡炜骏.终身学习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的主线、问题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0(21):36-4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Mechanism for Vocationa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DONG Jin-feng1, ZHAMH Xin2

(1. Hef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efei 230036, China;

2.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zhou Anhui 23400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this article studies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idering the relevant parties and their interest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method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lement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by analyzing the demand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that implement the training, their conflicts, and game theory. The methods include: based on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 interactive mechanis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mployees' professional talents should be built; supported by policies, a dynamic mechanism that drives the inner motivation of vocational talen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iming for improving vocational skills, an effectiv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hould be constructed and improved.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Vocational Training; Mechanism

编辑 郑晶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