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策略探索*

2022-04-27李海东

教育信息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电子书信息化培训

李海东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龙中学,广东广州 511450)

在信息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成为教师和学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使得教学环境更加理想可控,也使得教师学习成长更加方便快捷。教育部办公厅2014年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信息化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1]。目前,教育信息化还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应用)的问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足,新的信息化设备使用效率低下,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基于新技术应用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广州市番禺区大龙中学是广州市智慧校园实验学校、广州市番禺区电子书包实验学校。学校配置了6间智慧课室,每一个课室都配有学生平板电脑。该校从2013年开始开展电子书包实验,实验过程中面临如何开展教师培训,如何在培训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而促进电子书包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笔者提出了基于电子书包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策略,并在该校开展实践,促进了参与实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基于电子书包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策略

一、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指导理论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人类活动的过程,是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以及社会群体与自然环境之间所从事的双向交互的过程,是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实践过程与结果[2]。活动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应用电子书包对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环境的构建上。包括教师个体与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交互作用、教师个体与群体的交互作用以及交互规则、交互设计等。

(二)协作知识建构

协作知识建构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制品的过程[3]。它包括共享、论证、协商、创作与反思等五个过程要素。在本研究中,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要素对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很多的启示。首先体现在资源和教学反思的共享方面,电子书包网络平台为共享提供了条件,教师在电子书包网络平台中进行学习资源的教学反思的共享,为共同体中各个个体观点碰撞和交流创造条件。其次在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方面,教师在电子书包网络平台中就各个知识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会不断积累知识和完善知识,从而通过知识创新得到新的知识和观点。

(三)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大方面,即:社会方面的特点、能力方面的特点和心理方面的特点。因此在培训活动中,可以大胆地采取“问题中心”的架构,结合成人的生活经验,从而刺激成人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指导原则

(一)问题导向原则

笔者认为,利用“电子书包”解决的问题一定是在常规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须要使用“电子书包”,它应遵循效率原则和最小代价原则。对教师技术的培训要简洁,突出重点和教师最需要掌握的方法,其他可以通过边学边用。

(二)教研引领原则

要想电子书包应用恰当,必须通过教研引领。通过区域的统一组织,由区域或者学校的教研室组织电子书包教研活动,电子书包应用能够更为有效地开展。加强对电子书包实验的领导和干预,可以将教研学习贯穿到理论培训、教学设计、技能应用、评价实施等各个环节,涵盖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流程。实验教师获得多方的支持帮助,更容易成长。

(三)技术支持原则

教师初步接触新的技术,会碰到各种问题。这时候技术支持力量是否足够,就影响着教师使用新技术的信心。只有给予教师足够的技术支持,才能帮助教师快速融入到新技术应用的教学中。

(四)信息化培训评价原则

信息化培训的评价要求被评价教师参与其中,是被评价教师、学科专家、同行教师以及学习者之间共同交流、协商的活动,所有参与评价的成员包括学习者都有机会表达个人见解,分享自身的经验。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进行分析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三、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策略

根据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指导理论和指导原则,课题组提出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策略(如上图)。策略可以概括为“产、教、研”,产为信息技术,教为教师教学,研为研究教研。也即是构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共同体,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实践,并通过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师教学,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基于电子书包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培训引导:教师进行信息化理论学习,信息化课堂案例观摩学习。

2.助教支持:通过助教一对一支持,教师使用电子书包等新技术手段上课。

3.同伴互助:组织同一科组教师的观课评课,对电子书包应用课堂效果进行初步的评价。

4.协同教研:开展区域的公开课,教研员组织区域的学科教师对电子书包课堂应用效果进行观摩和指导。

5.专家引领:邀请专家来观摩课堂,通过专家的点评和示范,提升电子书包的应用水平。

6.自我研修:教师根据专家和同行的指导意见,改进教学,提升电子书包应用课堂效果。

四、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实施

基于这种培训策略下,广州市番禺区大龙中学通过电子书包应用培训与实践,提高教师信息教学意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与评价能力,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一)教师应用电子书包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方案

本行动研究选择12位广州市番禺区大龙中学电子书包实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实行三轮行动研究。为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了三轮行动研究的总体实施方案(如下表)。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二)教师应用电子书包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行动研究与效果

1.第一轮行动研究

(1)行动

实验开展之初,学校邀请了多位专家参与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信息化意识。如邀请学科专家讲授如何应用电子书包来进行学科教学,邀请高校专家进行信息化教学理论培训。同时开展电子书包课堂应用观摩活动,展示一些教师应用电子书包的课例。在观摩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实际,分析电子书包应用学科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他们分析教学内容,思考哪一块适合用电子书包,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相关的流程图。

(2)效果

通过信息化教学理论培训和电子书包应用观摩,他们对电子书包的应用有了比较新的认识,对电子书包的态度也从犹豫转变为接受电子书包这个新事物。特别是看到电子书包应用解决了一些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如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资源推送、学生自我展示等,激发了教师教学中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教师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如建构主义、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在线学习、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理念,信息化意识得到提高。

在第一阶段行动研究中,电子书包培训策略实施对教师信息化意识提高等有较大的帮助。同时,也发现参加研究的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不足,会对后续的研究产生不利的影响。

2、第二轮行动研究

(1)行动

在电子书包培训策略指导下,通过助教一对一技术支持,应用讲解,教师能够初步掌握电子书包应用方法。实验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通过实验团队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QQ群讨论组为他们进行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他们在这个平台能及时地交流一些观点、分享一些知识。

(2)效果

根据学习共同体理论,由于参与信息化教学教师的人次增加及共享、交流的日益频繁,他们对信息化教学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其参与程度。从实践结果来看,通过培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从课堂数据的分析和访谈情况可以得出培训策略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是有帮助的。在研究中,课题组非常重视参与实验教师知识的分享交流。他们彼此听课的次数明显增加,他们通过评课和互相交流来学习新知识。例如由区教研室同一主题同时推荐两节课,一节采用电子书包教学,另一节没有采用电子书包的教学,引导他们观摩和对比。组织教研专题讨论,讨论两种教学方式的不同,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第二阶段的行动研究中,教师掌握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撰写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设计;其次开展电子书包应用学科教学活动。他们掌握了多种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如微课的制作,视频的加工制作,网络平台的使用等,并承担了不同级别的电子书包公开课。

3、第三轮行动研究

(1)行动

在电子书包培训策略实施第三阶段中,实验教师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学校制定教师应用电子书包的量化评分表,从教师的应用时机准确度,学生使用时间合理性,研学问题(或检测题目)设计科学性,教学目标达成度等维度设计评价指标。同时邀请专家对电子书包公开课进行评价指导,指出电子书包应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仍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创新应用。

(2)效果

学校的评价激励教师应用电子书包来开展教学。在本轮研究中,采用公开课交流的形式,专家和同行评价也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进行分析反思,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评价水平。参与实验的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撰写论文并发表,成果多次在区域内和省内外进行了交流。

五、结语

广州市番禺区大龙中学在开展电子书包应用培训中,采用了本文的培训策略。实践证明,此策略在学校电子书包应用培训实施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师对电子书包应用的认识得到提高,教师初步掌握了电子书包应用的方法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信息化技能得到锻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电子书包应用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学校开展电子书包应用教学实验以来,从学校回收的课堂评价表发现,实验教师使用电子书包六个模块的时间和频率都有15%至20%的上升。相比传统教学手段,课堂效率有提升的人数明显比以往增加。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开展有效的培训,帮助更多的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电子书信息化培训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谈谈电子书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