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特派团服务黄精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例

2022-04-27李红兵寇伟锋刘玉军

安徽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特派团特派员黄精

文/李红兵 寇伟锋 刘玉军

[1.安徽省农村与社会科技发展中心;2.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

黄精在我国拥有2300 年药用历史,是一种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药用的中药材,在安徽省皖南山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广泛分布。由于缺乏科技支撑,以往安徽省黄精以野生中药材采收售卖为主,未能形成相关产业。2008 年以来,陈龙胜研究员带领的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团队(以下简称“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深耕黄精产业链,采取以“科技引领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带动产业”的示范推广模式,将培育的适用型多花黄精新品种、研制的配套新技术与新装备,迅速推广至全省8 个多花黄精产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科技特派团支撑黄精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以种子为基础,开展黄精资源调查保护与新品选育

为做好黄精新品种选育,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对安徽多地进行黄精野生资源普查,建立多花黄精多性状综合评价体系。首次系统收集、评价国内10 个省份多花黄精主产区的种质资源52 份,构建了安徽首个多花黄精种质资源库,为有效保护利用多花黄精种质资源、开展多花黄精适用型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综合运用现代育种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创制多花黄精育繁种新技术,选育出九阳黄精、祁源黄精、尚红黄精、皖黄精1 号等4 个适合皖南山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区域种植的多花黄精新品种,均已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国内多花黄精适用型新品种培育的空白。

2.以技术为核心,创建多花黄精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体系

针对黄精品种老化、栽培品种混杂严重、育苗率低、繁育周期长、栽培费工、质量安全隐患多、初加工不规范、新产品少等瓶颈问题,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黄精绿色高效关键栽培技术新体系。综合运用推广多花黄精集约化快速育苗、稻壳覆盖防草技术、设施化栽培监控、采后处理与初加工等新技术、新装备,不仅有效降低了农药化肥施用量,提升了多花黄精育苗发芽率、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改变了多花黄精栽培基本“靠天收”的状况,显著增强了多花黄精抗灾能力,大幅度提升了多花黄精标准化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通过规范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将多花黄精亩产由1500 千克提高至1850 千克,实现亩产提高23.3%,黄精多糖含量达到12.7%,符合并高于国家药典标准(国家药典标准多糖含量为≥7%)。目前,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分别在金寨果子园镇、青阳陵阳镇、旌德白地镇、黄山区三口镇、绩溪板桥头乡、祁门仙寓山建了11820 亩涵盖100~1000 米海拔高度的种植示范基地,为当地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据初步统计,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2000 余户。

3.以产业为抓手,推动新产品开发与标准化生产

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编制简便易行的安徽省地方标准《多花黄精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在安徽省多花黄精主产区推广应用。开展黄精速溶茶新产品开发及研制工作,实现黄精速溶茶批量生产。进行九华黄精茶加工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编制并发布省级地方标准《九华黄精茶加工技术规程》,在安徽池州等地推广应用。开展黄精雪梨膏、黄精祁红茶产品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等工作,合作开发的黄精雪梨膏、黄精祁红茶新产品已在金寨、祁门等地批量生产。截至2021 年底,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与地方企业联合承担黄精类科研项目7 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5 项、开发出黄精精深加工产品7 个。十多年来,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在黄精产业上持续发力,针对黄精产业中优良品种、规范化栽培、趁鲜加工、精深加工和产品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进行全产业链攻关和成果示范推广,全方位支撑了黄精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指导建成“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6 个、省级龙头企业5 家,指导种植推广黄精新品种11000 余亩,有力推动特色黄精小镇和产业聚集区等乡村振兴新载体建设。

4.以人才为根本,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

近年来,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在省内霍山、青阳、旌德、祁门等县和池州市面向种植户和企业等开展相关技术推广培训20 余次,培训1000 余人次。科技特派团成员应邀在湖南新化黄精高峰论坛、安徽金寨黄精产业发展研讨会、广西药用植物学会、江西铜鼓、安徽生态学青年学术论坛等处做专题报告5 次。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了全社会对安徽黄精产业的认识,提升了农技人员及从业人员的黄精种植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徽省黄精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 万余亩,精深加工能力占全国食用黄精市场80%以上,黄精产业已经成为安徽践行“两山理念”的一张亮丽名片。2017 年,“九华黄精”获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性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九华黄精”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皖南山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多个县、区将黄精产业纳入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5.以企业为主体,不断提升科技综合服务能力

2018 年、2020 年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先后协助金寨森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4 家黄精种植企业成功申报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2021 年,参与组建安徽省植物学会池州市科协服务站,积极组织专家对池州市黄精种植、黄精制品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企业进行科技服务。2021 年夏,省内持续强降雨形成水灾,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成员在灾后第一时间并先后四次前往灾情严重的六安、安庆,以及皖南山区的池州、黄山、宣城,组织开展中药材黄精等道地中药材救灾减损等工作,为全省黄精等中药材企业复工复产做好服务,有效促进了黄精等中药材的灾后恢复生产。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心系企业,以企业为主体扎实做好科技综合服务,对做大做强安徽省黄精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经验与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振兴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关键抓手,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黄精是安徽省皖南山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紧紧围绕黄精产业发展,加强品种培育推广、技术研发应用、专业人才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有力推动了安徽省黄精产业创新发展。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团的成功做法,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要把科学研究同生产需求紧密结合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工作要面向经济主战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一贯要求。2021 年3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科研与生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脱节。科研成果只有应用于生产,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生产的发展,又会出现新的需求,从而又促进科研进一步发展。要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特别是科技特派员,带着技术和成果,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助力科技特派员实现“从专业到行业、从项目到产品、从理论到效益”的三个转化,有效解决科技成果到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要把科技人才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特派员是按照市场需求和解决“三农”问题,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遴选出的一批自愿长年深入农村一线、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的科技人员,他们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人才不足是发展县域富民产业面临的重大制约因素,像安徽省皖南山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科技人才匮乏问题尤其突出。要进一步创新科技特派员的选任、服务和支持方式,让更多的科技特派员扎根农村、服务基层,为县域富民产业的发展与振兴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3.要把特派服务与特色经济紧密结合

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相互关联,从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优势和特色,这就决定了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必须走因地制宜的特色经济之路。当前,针对安徽省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困难,要大力支持科技特派员,积极开展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加快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集成示范,助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小镇和专业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特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方案。

猜你喜欢

特派团特派员黄精
景宁县黄精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黄精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农村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科技特派员网建设座谈会”
黄精药酒 助男性补益脾肾
黄精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