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才少女的飞驰人生

2022-04-27孙巍巍

蒲松龄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蒲松龄

孙巍巍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

故事名曰《小二》,寡淡,俚俗,不辨雌雄。开篇说滕县一个富户赵旺,素来信佛行善,“一女小二,绝慧美,赵珍爱之”。几个字,女孩子的优秀和家庭的优渥一目了然。赵家富裕且开明,让六岁的女儿跟哥哥一起进学,“凡五年而熟《五经》焉”。小二不仅书读得好,还与年长三岁、“文采风流”的同窗丁紫陌暗生情愫。丁家向赵家提亲,“赵期以女字大家,故弗许”。两小无猜的同窗之恋无果,读者自然也不甘心,但蒲松龄却果断另起一笔,“未几,赵惑于白莲教,徐鸿儒既反,一家俱陷为贼”。讲故事的高手,总是在读者有所期待时迅捷另起话头,多半是截然不同的画风,人物境遇骤变,更加福祸未卜,讀者怎能轻易释卷?

小二跟随着家族卷进时代的一股乱流,但她有别于寻常市井女子,“知书善解,凡纸兵豆马之术,一见辄精”,很快脱颖而出,父亲也因此得到重用。再看那边厢,“时丁生年十八岁,游滕泮矣”,已经考取了滕县的秀才,但他念念不忘小二,干脆从学校偷跑出来,也入了白莲教。“女见之喜,优礼逾于常格”,一个“喜”字,情义都在,其时小二以徐鸿儒高足的身份主持军务,早已今非昔比。但丁生心念更明确:“小生此来,卿知区区之意乎?”他只想带心上人离开:“我非妄意攀龙,所以故,实为卿耳。左道无济,止取灭亡。卿慧人,不念此乎?”小二听进去了,但父母却执迷不悟,“女知不可谏,乃易髫而髻,出二纸鸢,与丁各跨其一。鸢肃肃振翼,似鹣鹣之鸟,比翼而飞”。分明是逃离险境,却写得充满童话色彩,笔触细腻、温柔,连女孩垂髫改发髻的细节都关照到了。夜色中,两人乘纸鸢比翼而飞,寓意再美好不过。

天亮到了莱芜地界,“女以指捻鸢项,忽即敛堕,遂收鸢。更以双卫,驰至山阴里,托为避乱者,僦屋而居”。两人匆忙出逃,行装无多,生活没有着落。但小二不急,她典当了随身的首饰,每天与丁生在家,“猜灯谜、忆亡书,以是角低昂;负者,骈二指击腕臂焉”。输了要挨对方并指打手腕,仿佛还是在学堂课间,嬉笑打闹都清新可人,充满童趣和书香,彼时一个十五,一个十八。蒲翁的后世知音冯镇峦评:“一对小夫妻,小窗呢呢尔汝,琐琐幽事,如话如画。”就是这样的画面感。

从此他们就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蒲松龄的小说才不会就此打住,这才哪到哪?西邻翁氏是个绿林大盗,这天又打劫回来,“女曰:‘富以其邻,我何忧?’”面对丁生的质疑,她称可以使他自愿奉上,说着用纸剪了个判官放地上,又在上面扣一个鸡笼。“然后握丁登榻,煮藏酒,检《周礼》为觞政:任言是某册第几页、第几人,即共翻阅。其人得‘食’傍、‘水’傍、‘酉’傍者饮,得‘酒部’者倍之。”觞政:酒令。如此诗酒少年,做个法术都文艺潇洒,冯镇峦又赞:雅韵极矣。蒲松龄继续描摹,把具体细节呈现给读者。不一会,小二翻得“酒人”,丁生给她斟大杯,初占上风。“女乃祝曰:‘若借得金来,君当得“饮”部。’”但丁生翻卷得“鳖人”,小二依旧笑着慢慢给他斟满杯,“丁不服,女曰:‘君是水族,宜作鳖饮。’”丁:亦指蚌、蛤蜊壳里的小肉柱。清周亮工《闽小记》卷一《江瑶柱》:所谓柱亦如蛤中之有丁,蛤小则字以丁。小二以“丁”姓开玩笑耍赖,实在风雅可爱,耐人回味。这个极小的细节足见蒲松龄人物设置、谋篇布局的缜密,丁生的姓名都不是随便取的。两人正争执间,鸡笼里却有了动静,“启笼验视,则布囊中有巨金,累累充溢”。这场酒喝得妙趣横生,一嗔一闹都别有情致,但有声有色的谐趣中始终藏着悬念。

此时的读者和丁生一样不明就里,只能等蒲松龄解密,看他怎么圆承这个悬念。过几天翁家佣人来串门,讲了那晚的怪事:“主人初归,篝灯夜坐。地忽暴裂,深不可底。一判官自内出,言:‘我地府司隶也。泰山帝君会诸冥王曹,造暴客恶录,须银灯千架,架计重十两……’”蒲松龄借佣人之口交代得明明白白,这就是小说家的职业素养,为故事情节给读者挖坑,后面的叙述就要填坑,填得是否周全流畅就各见高下了。蒲松龄的文字实在高级,就像从墨汁里自然长出来的,不刻意、不突兀,水到渠成,正如冯镇峦语:“看他补叙无痕。”

“夫妻听其言,故啧啧诧异之”,这里要留心了,作者第一次称他们“夫妻”,这并非随意改口的,只是我们要到后文才明白。两人渐渐置办起家业过日子,不料很快因富惹祸。乡里无赖纠集起来,翻墙入宅,“丁夫妇始自梦中醒,则编菅爇照,寇集满屋”。强盗抓住丁生,还想非礼小二,“女袒而起,戟指而呵曰:‘止!止!’盗十三人,皆吐舌呆立,痴若木偶”。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点,其形如戟,谓掐诀念咒的手势。小二不惊不慌,先用法术控制住局面,才穿衣下榻,招呼家人把匪徒一一绑了,然后审训:“缓急人所时有,窘急不妨明告,我岂积殖自封者哉?财狼之行,本合尽诛……”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小二初次展示了法术以外的过人之处,遇事沉稳,绵里藏针,拿捏有分寸,与之前的少女气判若两人。

“居无何,鸿儒就擒,赵夫妇妻子俱被夷诛”。丁生赎回了大舅哥三岁的儿子,改名丁承祧,视若己出。由此,乡邻也知道了他们与白莲教有瓜葛,又赶上闹蝗灾,“女以纸鸢数百翼放田中,蝗远避,不入其陇”。众人眼红,联合起来告官,官宰同样觊觎小二的财富,抓走了丁生。丁生重金贿赂官府,得以释放,但小二果断贱卖家当,搬离此地。她再一次显现出睿智和果敢,钱财来得太容易,合该散去,但“蛇蝎之乡,不可久居”。

他们来到益都西郊,开启了新生活。益都西部的颜神镇即今淄博市博山区,自古陶琉产业发达,“经纪过于男子”的小二,投资开了家琉璃厂,“每进工人而指点之。一切碁灯,其奇式幻采,诸肆莫能及,已故直昂得速售。居数年,财益称雄”。冯镇峦再赞:若处处以术取财,便同儿戏,此为大雅。小二有技艺,懂市场,更擅于管理,手下几百口人各尽其职,工坊产销井井有条。她还不是工作狂,“暇辄与丁烹茗著弈,或观书史为乐”,能力和情趣一样不少。这已经迥异于普通民女了,蒲松龄似乎意犹未尽,继续呈现小二的才干,工坊每五天一次业绩检查,小二持账本,丁生点名,小夫妻变身职场最佳拍档。更妙的是这天放假,“夫妻设肴酒,呼诸婢度俚曲为笑”。蒲松龄信笔写来,没有修饰、渲染,从全面到细部平铺直叙,塑造了一个有智慧,更有行动力和协调力的凡人女性,成为别开生面的“这一个”。

当年小二的父亲奉佛茹素,有“善人”之称,但经历了更多艰险的小二对“行善”有更明白的见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村里二百多户人家,“凡贫者俱量给资本,乡以此无游惰”,穷乡僻壤变成了和谐村庄。遇到大旱,小二设坛作法,果然方圆五里甘霖遍及;每到秋天,她便让儿童采拾野菜,二十多年收购了满屋满仓。“人窃非笑之”,终于有一天,大家明白了!那年山东闹饥荒,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人吃人,小二拿出积存的野菜,配上粮食,从容赈灾。“近村赖以全活,无逃亡焉”。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呈现了一幅相对安稳的乡村画卷。蒲松龄没有说小二的终了,也没再提丁生,他们除了收养兄长的遗孤,似乎也没有自己的后代。我想,不是他偷懒,小说是写了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少年不惜以“身入虎穴”的情意挽回天赋异秉的少女,但作者在主人公的身后铺开了真实的时代背景,让他们在世事中的磨炼前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具有了现实意义。蒲松龄的小说多是架空的朝代,但这篇小说有明确的时代背景,有历史事件,有世态民情,尤其是客观再现了当地的特色手工业生产。我们今天回头去看,可以称作是封建社会末期新经济形式的萌芽,但于作家不过是他对其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就像他在前文关涉的民间宗教法术、强梁猖獗、天灾肆虐等等。作家总会记录他的时代,有意无意地为后世留下他的“当代”,即便是“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的聊斋先生也不例外。

小说以爱情为开端,逐渐铺陈丰富的社会风貌,呈现出清初鲁中地区的城镇和乡村面貌,除了文学审美,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这是作家的脚力、眼力、笔力所致。但篇末“异史氏”曰:“二所为,殆天授,非人力也……使人恨不遇丁生耳。”一不留神,又流露出了他的男权思想,这是他的时代局限性,我们不必太较真。要知道,蒲松龄字里行间对小二的不吝笔墨才是真爱,就在故事接近尾声时,他又加一笔,“女出未尝障面,村人皆见之。或少年群居,私议其美;及觌面逢之,俱肃肃无敢仰视者”。这是在开篇的“绝慧美”之后,小说第二次写小二“美”,起先是小女孩天生的美,后来是历练过的美,美得自由、洒脱,美得有力量。作家不知不觉塑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凡间女子,她的身上没有男权的影子,她不考虑子嗣,不拘于妇道,在炎凉乱世中拥有独立的人格。创办企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慈善扶贫,小二的所做所为放在今天也是业内翘楚,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小二后来的故事自然会更精彩,那就留给读者续写吧,《聊斋》不时留给读者想象补充的空间,这也是它的迷人之处。

至于男主人公丁生,以主角的身份和配角的戏份,挽救女主,配合女主,作者也是喜爱他的,所以把他们的两情相悦用灯谜、酒令和诗书来勾勒,写得温雅、诗意,春风十里。

后世的另一位知音但明伦亦另有看法:“异史氏以丁生一言之悟小二,为小二幸;余更以小二之跨鸢而出丁生,为丁生幸。”他的理解有了男女平权的进步意义,好看的小说阅读体验因人而异,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对于抒写着的小二和要总结的小二,蒲翁未必没有自我矛盾,这是作家才情和救世婆心使然。无论怎样,这篇小说都是值得重视的,也是耐读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这是《红楼梦》里探春的不平、不甘。早几十年的蒲松龄已经突破了这个边界,成就了一个平民女子,给了她超越时代的思维和气质,使小二成为《聊斋》中不可多得的女性艺术形象。

(责任编辑:朱  峰)

猜你喜欢

蒲松龄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蒲松龄哀民生 普及医药
蒲松龄
STRANGE TALES INDEED
蒲松龄
蒲松龄妙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