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实践探究

2022-04-27刘军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9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文化内涵双减

刘军兰

【摘要】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针对文化教学中存在的肤浅化、碎片化、单一化和模糊化的问题,介绍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增强文化感知、比较文化异同、探究文化成因、践行文化价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文化内涵;阅读教学

一、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目标的内涵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课程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些跨文化知识,如,国外主要节庆活动等,形成对于世界文化、主要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一些理解及对中外文化异同的理解,促进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形成自信、自尊、自强的品格,促进他们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阅读语篇则是文化意识培养的载体。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存在肤浅化、碎片化、单一化和模糊化的问题。

肤浅化是指教学只关注表层的文化现象。缺乏对文化现象背后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的思考。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不满足于对文化事物的简单表述,要注意理解其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张伊娜,2018)。

碎片化指教师孤立地看待文化现象,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化知识之间的关联,缺乏对文化现象之间关系的系统分析,更谈不上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单一化主要指文化教学活动的形式单一。有的教师仅以大段的文字解释说明文化知识,而没有利用视频、图片和实物等教学资源或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与感知,亦没有采取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发挥学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英语课缺乏趣味性、互动性与生成性,导致学生对学习文化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模糊化是指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对文化知识的补充解释不到位,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文化现象,对文化感知的能力较弱。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文化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理解文化现象。

三、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

(一)增强文化感知,深化情境体验

文化感知是文化教学的起点。对不同文化的分析与比较需要在感知中外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应用需要情境的支撑。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情境的基础上,在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文化,使学生对文化现象有深刻的感受、感悟,实现文化情感的迁移。情境创设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生活化。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且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强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完相关内容后,能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体会和理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文化认知现状、地域差异和时代差异等因素。

2.直观化。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对直观的文化现象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依托视频、图片、实物等教学素材与资源,尽可能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打破因时代差异、地区差异造成的文化隔膜,让学生对文化现象有清晰的认识。

3.趣味化。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猜、角色扮演、实物操作等,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知文化,激发其学习兴趣。

案例1:以人教版PEP英语六年级下Unit 4 Then and Now C story time为例,在导入环节,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Bob's change”,用视频引出本节课的视频,在非常自然的情境中直观地引出本课的主题。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真实的情况,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changes。这一导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知文化,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探究文化成因,促进深度思考

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应透过文化现象,分析、推理、赏析、评价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度思考。

1.学会换位思考

文化现象是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此要从多元的角度去理解文化现象,对不同文化持有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要考虑古今中外的差异,从作者的文化立场和时代背景换位思考。

2.挖掘隐性文化

文化教学不应仅关注显性的、静态的、系统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应该关注特定社会群体成员的所感、所思、所言、所为等隐藏在显性语言和文化知识之下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探究隐性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解决文化教学肤浅化的问题。

3.关注思维习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关注语言背后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习俗。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从语言角度观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的思维方式,并分析他们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维习惯层面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案例2:还是以案例1中的语篇为例,在读中环节,让学生观看整个故事视频,理解表达故事三个changes,并归类属于哪个方面。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线索引出故事,粗读文本大致理解整個故事的结构和每个部分所表达的核心内涵。接下来在教学第一大段时,了解cooking的变化,解读cavemen和raw meat,在演一演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领会cooking在以前和现在的变化区别,更好的从深层次理解故事,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三)践行文化价值,树立家国情怀

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需要落实到价值观层面,并通过一定的行为表征表现出来。在实践中着重培养“知一情一意一行”的道德养成,培养文化品格,增强文化自信。践行文化价值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1.内化意识品行

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落实在行为,行为的变化和价值观的闸释是文化意识提升的标志。教师要挖掘语篇中的育人价值,在读后环节或者课后环节设计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行为和价值观层面,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人文素养。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以学生自已如何看、怎样做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意义等为切入点。学生应学会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改善自身行为,同时积极影响身边的人。

2.开拓实践渠道

教师可以创设真实语境,采取开展角色扮演、录制宣传视频、绘制海报、写倡议书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也是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深刻影响其价值观念的过程,体现出英语学科育人的价值导向。

3.提升传播能力

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因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外在表现”的一个观察点就是具备一定的“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这涉及学科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学生要想用英语流利、准确、得体地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需要较强的语言能力(包括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案例3:还是以案例1中的语篇为例,在教授第二大段时,让学生欣赏一个关于地球变化的视频,让学生理解help the earth的原因,理解change所带来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对应的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引导学生要爱护地球,在行为和价值观层面,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人文素养。最后创设真实的情景changes in Lechang,学生小组内采访讨论,学生就采访发表自己对乐昌变化的观点,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唤起学生对乐昌的热爱之情,向世界展现一个自信、自豪、自尊的乐昌人。

四、文化意識培养的启示

阅读课中教师应重视文化意识培养的主动性、过程性和关联性。主动性是指学生为文化内涵探究的主体,在文化内涵探究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探究的主体。过程性是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关注文化探究的过程,以提升思维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对于某一文化现象的解读往往答案不唯一,探究的主要价值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关联性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普遍关联的眼光看待文化现象,将个体文化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炼共性的特质,构成文化学习的整体性,避免碎片化。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小学英语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凌旭群.初中英语拓展性课程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

[4]武和平.作为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培养及文化教学[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

[5]喻侯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实践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

[6]张伊娜.文化意识培养是实现英语学科价值的关键[J].江苏教育,2018.

[7]周大明,应玲.英语文化教学3C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文化内涵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