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022-04-27张丽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个性尊重预设

张丽静

【摘要】根据现实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预设过多,从而背离了新课标对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这一要求。开放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快乐高效的课堂;把语文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才是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关键词】语文课堂;预设;生成;尊重;个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不断深入,“预设”与“生成”是频率出现比较高的两个词语。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预设却远大于生成,更有甚者,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预设没有生成。于是出现了整节课都是教师预设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的现象,出现了由于教师在备课时忙于问题的设计,而忽略了对文本的研读和对学生的考虑,致使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也就成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一步步给学生设的“陷阱”“圈套”而已的现象。换言之,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只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环节罢了,根本不是从学生这一主体本身出发。

一、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可是我们也发现,在一些语文课堂中,有的教师预设的问题很多也有难度,当他们把这些预设像绣球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抛给学生时,基础好的学生还能勉强配合着教师,而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思维只能陷于停滞或阻隔状态。这些在教师看来很符合文本要求的问题只不过是一个成年人对文本的解读而已,令人遗憾的是教师却把学生当成了假想的对象进行预设(表演课多是如此)。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冥思苦想思考教师抛给的问题时,也就一步步地走进了教师预设的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钟启泉教授曾做过精辟的阐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先设定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之所以说是“封闭”的环境,因为学生是顺着教师的思路一路走来,即使有生成也是教师所设问题的“子生成”,根本不是学生自己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来生成的东西。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在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展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因此,笔者认为教学问题的设计重心应该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及时巧妙地提出问题。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产生智慧火花的能力。

三、语文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不应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绎,而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相吻合。随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来设计问题、调整教学节奏的教学是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的。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从“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的转变,即从“训练法”向“人本法”的转变。

四、语文课堂教學应进行更充分的预设

当然,笔者强调教师问题的设计放在实际的课堂上,并不是否认教师预设的问题,不但不否认,我认为教师的预设更应该加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新课标所要求教师的预设是让教师站在文本和学生的角度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高屋建瓴的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并不是部分老师认为的课前先把所有问题都设计好,课堂上抛给学生。笔者认为,老师的预设要尽可能少的给学生,给学生的预设则必须能把学生带进文本中去,而非成为紧箍咒。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充分地进行预设才能更好地化解课堂上学生的生成。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在语文教改的路上,只有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种动态的有效的教学才可能成为令人欣慰的现实。

猜你喜欢

个性尊重预设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语言表达重“个性”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