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里娃登上冬奥会开幕式 背后有位可敬的老人

2022-04-27

党员生活·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马兰音乐节乐队

2月4日晚,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登上了他们乐队成立以来最大的舞台,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为全球观众献唱《奥林匹克颂》。

马兰花合唱团来自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前身是组建于2006年的“马兰小乐队”。这群孩子之前还有过多次高光时刻:参加2011年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欄目、2012年北京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演出。

将他们带出大山的是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邓小岚。79岁的邓小岚是曾担任《晋察冀日报》主编邓拓的女儿,她和马兰村的缘分,从刚一出生就开始了。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岚在炮火中出生后不久,便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老乡家生活了3年。

“马兰村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不仅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更是父辈们战斗的地方,马兰村在我生命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邓小岚说。为了改变马兰村贫穷面貌,2004年起,退休后的邓小岚开始奔波于北京和马兰村之间。

用音乐播撒美的种子

北京到马兰村距离300多公里,路途虽不遥远,但并不便捷。

以前先从北京乘火车到定州,再从定州乘汽车到阜平,最后从阜平乘班车到马兰。早上8点出发,晚上七八点才到。这段路,邓小岚从2004年起,每年往返20多趟。直到2010年10月,阜平通了高速路,路程才缩短为5个多小时。

这段路,邓小岚一走就是18年。当问她为何能坚持18年时,邓小岚说,“我要教孩子们音乐。”问她一路累不累时,她说,“不辛苦,我坐车不晕车,在车上就能休息。”

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回马兰村扫墓时,碰巧遇见了同样在扫墓的一群孩子,发现马兰村的小孩连一首歌都不会唱。

“你们会唱什么歌呀?给爷爷奶奶们唱首歌吧!”邓小岚说出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少先队队歌》等歌名,她一首一首试探,孩子们直摇头,只有一两个孩子会唱国歌,还有些跑调,这深深刺痛了她。

“我心里咯噔一下,说不上悲凉,但空落落的。”邓小岚说,她从小就爱唱歌,喜欢音乐。在她看来,马兰村的孩子们没体会过音乐的乐趣,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

邓小岚刚开始到马兰小学教音乐课时,简陋的学校只有4间危房。为了建音乐教室,她不仅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而且动员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捐钱,共凑了4万块钱,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大大改善了马兰小学的办学条件。

后来,邓小岚又四处“化缘”,将亲友家闲置的乐器要过来,并寻求相关部门支持,陆续置办了架子鼓、电子琴、钢琴、长笛、黑管等乐器。村里人没人会这些乐器,邓小岚就手把手地教孩子们。

每个月来两次,寒暑假更加频繁,邓小岚风雨无阻。“教这个得有连续性,今天教了明天就走,那学生可学不会呀。”邓小岚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音乐唤醒了这个沉睡的小山村。经过邓小岚悉心指导,孩子们已经能够演奏复杂乐曲,唱功也明显提高。

音乐不仅带给马兰村的孩子们快乐,更给他们插上了梦的翅膀。2006年,邓小岚成立马兰小乐队,带领孩子们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让他们走出大山,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2013年,70岁的邓小岚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全国的成人音乐节不少,儿童也应该有音乐节,就从我们马兰村开始吧。”邓小岚说。

筹备过程中,邓小岚不慎骑车摔进坑内,造成左腿小腿骨裂。她没告诉家人,偷偷养伤,通过网络“指挥”进度。

仅仅休息了半个多月,邓小岚拄着拐准时来到音乐节开幕式现场。乡亲们十分感动,都竖起大拇指:“邓老师,刚强咧!”

2015年,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把小学校旁边的荒土坡打造成一座三层“音乐城堡”。“孩子都向往童话生活,城里有少年宫、迪士尼乐园、公主城堡,马兰的孩子也可以有。”

“山里孩子们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邓小岚说,她真切地看到,音乐让山里的孩子们更乐观、更自信了。

在学生家长杨念琦看来,是邓老师给孩子们播下了音乐的种子。“我们这边不像大城市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教,这些年孩子一直跟着邓老师学,感谢她一直对孩子的无私付出。”

2月4日,乐队的孩子们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他们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向世界献唱了一曲《奥林匹克颂》。11岁的席庆茹是此次演出的乐队成员,她说:“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鸟巢很壮观,很兴奋能有这个机会让全世界听到我们马兰的歌声。”

用音乐改变一座村庄

18年来,邓小岚从北京往返马兰村的行程超过20万公里,大约能绕地球赤道5圈。

“最初,爸爸和我们都很担心妈妈的身体,但看到她发自心底的快乐,只好不去‘扯后腿’。”邓小岚的女儿刘明明说,“近几年我一直在想,妈妈是用行动诠释了梦想与坚持,她很了不起!”

邓小岚自己却不乐意提这些,她说得最多的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

18年如钉子一般,邓小岚的坚守感动了很多人。音乐人阿里来了,把邓小岚的故事拍成纪录片《马兰的歌声》,让马兰的名字传得更远。2012年6月,马兰村作为乡村素质教育的典型,成为保定市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阜平县政府派出特岗老师,支持马兰村音乐教育。河北大学艺术系教师联系邓小岚,把这里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定期派学生过来讲课。

至今,邓小岚已经协调捐赠了近500件乐器、数千册图书,培养了200多名学生,有10多个学生在大学里读艺术专业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

音乐成了马兰村的一张名片,邓小岚用音乐改变了一座村庄。

近年来,得益于邓小岚的努力,社会各界对马兰村高度关注。在阜平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下,随着惠农扶贫政策的落实,马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马兰村,只见村南一座新落成的灰色圆形舞台背靠青山,碧水环绕,远远望去犹如一轮明月挂在天空。这是由邓小岚筹资新建成的月亮舞台。今后,马兰儿童音乐节有了真正的舞台。

“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邓小岚说,未来她还会在这里坚守,做一名真正的“马兰后人”。

猜你喜欢

马兰音乐节乐队
花的乐队
迟到的贺卡
音乐节
花的乐队
我帮爷爷放绵羊
乐队指挥
巴西 音乐节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乐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