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与对口升学“双轨”背景下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04-27侯健英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物流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基于职业教育就业与升学的发展情况,论述推进会计与物流专业就业与对口升学下跨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提出从职业教育“双轨”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转变单专业观念、跨专业设置课程,革新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增强跨职业就业与升学指导,增加中职教育的实训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以期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就业升学 会计实训 物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2-0028-04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将决定其人才升学与就业的水平,因此,准确掌握现今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真实客观地分析学生升学和就业的过程,才能得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职业教育就业与升学发展情况

职业教育具有非常特殊的教育地位,其不仅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与普通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承担着技能型人才培育及选拔的教育责任和社会责任,特殊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过程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定压力。在升学方面,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不过普通教育的热度依然高于职业教育;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职业教育升学质量较差、模式单一。在就业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及应用型人才,而企业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元化的,这就要求学生能力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吻合度要高。但在现实中,一些调查数据表明,中职毕业生就业存在不少问题。

根据国家教育学2018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约有54%的初中生在毕业之后进入中职学校进行深造。中职学校对初中毕业生的升学贡献率已经超过了84%,但是近些年,我国高校的录取率稳定在85%左右,由中职学校升入高校的学生占比仅约9%。以2018年山西省为例,全省约有105万考生,高校录取新生为39.82万,录取率为34.76%,其中本科录取率为29.5%。从广西钦州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北职校)近五年的毕业学生动态数据中可以看出(如表1所示),2016年到2020年,学生的就业率为98%到96.8%,比率起伏不大;而2016年到2020年的对口升学率由72%增长到73.5%。另外,中职就业与就读比率都比较稳定,但升读本科的人数近四年都不太理想,录取高职对口类学生只有5.62万人,其中中职贡献率仅为9%,本科录取率约为3%。从教育升学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就业导向下的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升学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95%的中职学生因政策问题和自身问题,无法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国家要求中职学校推进“双轨”课程体系改革,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利好政策接受高等教育。

二、职业教育“双轨”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在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急需寻求能够平衡就业与升学、符合未来需求,并能够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由此,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其是在保证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另增加一门专业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升学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以物流和会计专业为例,在当今交通运输发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物流行业中的会计人才较为稀缺,物流企业本身的特点导致许多专业会计人员要在上岗后从头学习物流行业的金融财务知识。因此,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注重第一专业和辅助专业的协同配合,以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升学渠道和就业面,达到“升学水到渠成,就业如虎添翼”的效果,充分發挥职业教育“双轨”跨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优势,使学生在升学与就业中保有更高的竞争力,使更多学生能够或进入高校继续深造,或在步入社会前有一技之长。

三、会计与物流跨专业人才培养的困难

(一)专业的定位培养不够明确

许多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是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没有从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专业的定位出发,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不够全面,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这种模糊的定位会影响学生对就业和升学的看法,使其把握不准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学生只注重物流仓储管理知识,而对物流成本知识了解不多,使学生在就业后只能从事快递行业,无法在港口贸易或国际运输行业企业中工作。造成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定位不够准确,很多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定上都是依据现有职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来设计的,没有针对就业质量或部分岗位的特殊要求来进行设计,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解不够,无法准确做出就业或升学的判断。

(二)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

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是现阶段职业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现今企业会计正处于由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阶段,如果依旧按照传统财务会计要求实施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就业无法满足现今企业的管理会计要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外,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中,物流课程没有向会计课程进行延伸,且只是浅显地讲解了一些物流金融知识,这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足,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降低。

(三)传统实训基地与现代人才培养的冲突

当前很多物流专业都配备实训基地以便于教学,不过传统的实训基地更像是一个“花瓶”,功能不足,运行管理制度也不健全,不具备真实生产或流水加工的性能,很容易沦为摆设。就算部分设施能够操作,也多是滞后于时代,学生操作这类设备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操作不当等问题。

(四)实训内容和实训基地缺乏

实训一直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而会计和物流专业的实训内容较为缺乏,一方面是因为会计和物流行业本身都会接触大量的信息内容,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往往不会将重要、关键的信息透露给学生用来进行实践操作,使得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当前会计与物流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经济状况无法与高职、高校相比,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也较为匮乏,没有专门配套的会计和物流实训基地,致使学生很难通过实训习得专业知识及提升实践能力。

(五)校企合作意义不明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岗位的真实要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企业借此吸引人才。但在实际校企合作中,由于双方业务繁忙,学校将学生派到企业后便不再理会,任由学生“自力更生”;而企业人员也没有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只能通过观看、观察来加深对岗位的认识。这种意义不明的校企合作只会导致就业质量下降,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也会迫使部分学生另寻他路,放弃原本学习的专业。

四、基于就业与升学的“双轨”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转变单专业观念,跨专业设置课程

职业院校应当适时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院校须重新制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并定期前往物流及其他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现代会计与物流行业的用人需求,革新教育发展理念,及时掌握会计与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使教学模式、专业课程跟上会计与物流行业的发展脚步。并且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就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同时,要向学生明确专业核心课程与核心技能的重要性,以及其他课程对未来就业和升学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其他课程的重视程度。例如物流金融专业就需要学生注重对会计财务和管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清楚跨专业课程是为了后续学生就业和升学时拥有更多的选择,使学生以专业课程为核心,以其他课程为动力,转变单一专业学习观念,提升跨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二)革新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者,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应当以就业质量为导向。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用户,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产品,而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内容决定了学生的体验感和培养质量。为使学生符合社会需求,职业院校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改革。

首先,学校可以从区域经济的广阔视角来设置专业课程的方向。例如沿海城市的港口贸易较为频繁,在沿海城市的职业院校就应当注重国际运输和沿海贸易的课程设定。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成了就业方向的风向标,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应当顺应经济转型规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适应经济发展。人才的发展会带动经济的发展,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非制造工具,应满足学生个体价值的需求,不仅能够升学,还要为其就业提供稳定性和发展前景,进而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实现高质量就业。再次,是课程内容的创新,传统的教学大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而跨专业教学内容难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在保证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学校应改变课程内容,例如目前人工智能在快递服务中得以推广,物流专业可以与信息技术、智能化配送等专业相结合,寻找跨专业之间的协同点,不断明确课程方向,才能使学生的就业目标清晰可见。最后,是跨专业课程的实施,跨专业课程的实施应注重与小微企业的合作,由教师带队让学生在小微企业中实现课程教育,既帮助学生熟悉企业的运转过程,也能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而小微企业相比大型企业也更容易接受学生的就业请求。

(三)增强跨职业就业与升学指导

很多学生对升学与就业的迷茫来源于淡薄的职业意识感,这就容易出现学生缺乏发展规划、岗位就业稳定差的现象。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流行业中快递、外卖的发展让人意想不到,职业的分工也在不断细化,就业与升学的指导不能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要使学生能从职业指导中获得价值感。职业指导应从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着手进行,伴随着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增加,结合社会职业需求的变化情况,定期为学生开展职业与升学指导,让学生清楚未来可以选择的专业方向,明确跨职业就业与升学的优势,使学生能够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化较强,跨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学生能从教师或学校了解专业发展前景、相关的就业政策。教师和学校也应清楚职业指导不是就业指导,就业与升学指导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稳定性和升学质量的问题,要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基础进行跨职业指导。此外,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变化发展,会计专业中的传统会计将会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跨职业指导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清楚就业和升学的形势在不断变化,要规划好自己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

(四)增加中职教育的实训内容

学生的专业能力是保证升学和就业的基础,而会计和物流专业的技术能力很大程度上依靠实训、实践经历,学生要从实际的训练课程中,以会计身份全面了解基础理论、会计学知识的作用,分析并解決相关财务问题,通过实训练习来增强学生解决后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的能力。而物流专业会计实训课程则要考虑物流专业的特点,结合物流专业的需求以及学生升学就业的基本要求,来提升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与会计学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多方面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实训最好的方法是到企业进行实践,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推动学生在物流企业中进行实践,可以采取订单式或项目式实训,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项订单任务,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岗位实际情况,还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合作精神,为后续物流会计工作提供经验及帮助。此外,学校内部的实训课程也应模拟企业实际情况,让学生加深对物流和会计专业知识的了解,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做出保障,突出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

学生的就业离不开校企之间的合作,为避免上文提及的意义不明的校企合作情况发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借助第三方机构实现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难点在于两者的需求不同,第三方机构则可以从中调解,帮助校企合作解决其中存在的障碍,减少因校企关系松弛、合作渠道不成熟、双方参与动力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利用第三方机构协调两者需求的优势,打通学生实践的障碍。另一方面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类校企合作需要学校与企业有良好的关系或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学生配备实际工作所需的设备,让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学习岗位技能和感受职业精神,实现工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加深校企合作的层次,深化合作内容,将过往模拟、模仿的实践合作模式改为实际、实践的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跟随时代脚步,选择以就业与对口升学为基础的“双轨”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设置跨专业课程,革新教学内容,增强跨职业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模式,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进职业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洋州,王浩东,谭湘德.开展就业与升学“双导向”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16).

[2]侯健英.现代职业教育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20(2).

[3]黎珊仪.基于现代职业教育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以会计与物流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1).

[4]孟燕荣.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就业问题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5]陈全宝.新时代中职学校教育发展应明确为就业与对口升学“双轨”[J].职教通讯,2017(32).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就业与对口升学‘双轨’并进的中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GXZZJG2020B01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侯健英,广西桂林人,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会计与物流专业及教育教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物流人才培养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