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素量化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2022-04-27董少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量化要素语文课堂

董少强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实际包含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两个要素。教学设计中的知识点分布和核心素养提升训练是教师讲授的两大要素。学生学习所得来自习得与自得两个要素。习得来自听讲,自得来自思考和练习。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掌握着教与学的时间分配,学生学习要素量化实为对教师讲授时间和学生所得时间两个要素的量化,即教的时间量化和学的时间量化,应弱化“教”的时间而强化“学”的时间。

关键词:要素 量化 语文课堂

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可以解读为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等在获得程度的要求,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有效提升,是否可以通过量化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如果可以量化,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否也可以进行量化?量化的标准应该怎样制定?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而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对于学生而言,存在多种学科交替频繁、学习强度大的特点。这就有必要对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要素量化,达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目标明确,实现教师主导有方,学生学习有效,实现高效课堂。课堂要素量化要基于教学实际。尽管国家已经在大力度推进新课程改革,而各地区学生的学情差异大,教师教学理念参差不齐,教学模式不尽相同,应针对传统型教学模式和创新型教学模式分别探讨。

一.基于传统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要素量化

迄今在中小学教学中仍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五个基本步骤: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作业[1]。这是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结、布置作业。他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为区别新课程改革后的创新教学模式,将其界定为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注重教师的讲授,其在特定时代具有其显著的优越性,但已不适应我国目前的主体教学现状。然而在教学改革的探索和过度阶段,因不同地区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仍广泛存在并将持续存在一段时间,对此不可否认更不可无视。应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尝试进行课堂要素解构。这种基于五步骤教学的传统模式从宏观层面为完整的课堂教学设定了框架。具体到课堂微观层面,遵循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可将课堂教学解构为教师教、师生互动、学生学三个层面。教学设计为“教师教”的主要依据,师生互动为“学生学”的主要实现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实际包含教师讲授、学生学习两个要素。

(一)知识技能量化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设计是教师讲授的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掌握知识和技能即教师讲授量化的两大要素。因语文知识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课堂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驾驭难度相对较大,在此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线性”教学法是一种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特点为表面上看起来“环环相扣”,实则知识点糅杂散布。学生回顾所学时,若因一环缺失,便会导致全链断裂,反而思路不清,杂乱混沌。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将一篇文章的讲解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和对应的习题,再根据学情将知识点安排在不同课时逐一解决,如此便目标明确,着眼点集中,针对性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思路清晰。余映潮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即课堂教学知识点量化的一种,“板块式”教学将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拆分,将知识点“块状”化,并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重新有序组合,分层推进。教学板块清晰,构思精巧,从语言品读到情感体悟层层推进,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阅读活动中获得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是一种使得课堂教学状态自然美好的设计思路[2]。这种教学方法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合理有序,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明朗。在课堂总结环节回顾知识点并依内在逻辑串联綜述,学生所获如珠链,既颗颗明晰又有序统一。目前流行的“小微课堂”,也是对课堂教学所应掌握的知识点量化不同方式的尝试。

(二)时间管理量化

课堂时间管理主要由占主导地位的教师进行,教师掌控着课堂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时间分配,时间管理量化即对教的时间和学的时间进行量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对时间资源的合理组织和调控,使其利用率达到最高,从而实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3]。教育研究者普遍认为教师应增强课堂时间意识、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并重视课堂时间的调节[4]。教师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注重对课堂教学时间的调控[5]。对课堂教学的40分钟,曾有不同学校提出教与学时间比为“20+20”“10+30”等模式,但时间分配过于笼统和武断,缺乏理论依据。郭道生和袁致伟提出按照黄金分割比例来分配课堂教学时间[6]。中小学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40分钟,将其进行黄金分割后可以分成24.72分钟和15.28分钟两段,前者为一节课的黄金时间。因此,教师主导课堂的时间应处于20.44-30.52分钟之间,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应不少于9.48分钟。课堂教学基本包括导入、讲解、提问、板书、总结等环节,而在授课时间管理上不能简单依据各教学环节进行划分,而应根据课堂教学要素的内在逻辑进行规划。依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论,一节课40分钟,学生学习时间应为24.72分钟,教师授课时间应为15.28分钟。

依黄金比例分割理论进一步对教师所得时间进行细化。因教师授课时间主要分配在讲授、提问、评价三个方面,故讲授时间应为9.44分钟,其余5.84分钟应分配给提问、评价、布置作业、课堂总结、维持课堂秩序等环节。而提问、评价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时间,应占3.61分钟,其余2.23分钟用于布置作业、课堂总结、维持秩序等活动。师生问答互动行为是学生习得知识的重要活动。在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回答之前,应确保留给学生足够而合理的思考时间,即“教师提问等待时间”。教师提问等待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回答问题时的话语输出量及学术规范性。不同学者对此时间段的长短有不同结论,然而此时间段既受不同学科、地域、学情等宏观因素影响,又与教师设置问题的类型及难度有关。因此将3.61分钟按照黄金比例分割,教师提问等待时间应为2.23分钟,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间应为1.38分钟。

依黄金比例分割理论对学生所得时间进行细化。学生所得主要来自回答教师的提问和课堂练习巩固。回答提问是学生课堂习得的主要活动,练习巩固还可延伸到课外,或在特定的自习或练习时间继续完成。故回答提问时间应为15.28分钟,课堂练习巩固时间应为9.44分钟。

事实上,黄金比例分割的时间管理办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缺乏可操作性,无法施行。课堂教学过程是活泼的、生动的,而不是死板的、教条的,受教师的讲授风格、学生的学情、问题的多寡难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将每个环节精确到分秒,而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该也不可能时刻盯着钟表以确定讲、问、答的时间。黄金比例分割时间只能是理论上的一种“理想”状态,且因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依据,在理论层面也难以立足。然而,并非就说这种时间划分法毫无可取之处,虽然教学过程中实施各环节的时间段无法精确掌握,大体时间的分配是正确的,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二.基于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要素量化

传统型教学模式中,“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俱针对教师该如何做进行。新课改之前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面对教师和学生能力的共同提升,其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面向学生的提升,而“过程与方法”仍主要面向教师的讲授过程。这都有悖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具有主体性、差异性、民主性、尝试性、求异性等特点。民主性是课堂教学应该具备的基本特点。课堂民主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平等,课堂氛围的轻松,对学生的充分尊重等方面。现当代教学中,虽然教学组织形式没有发生大变化,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内在要求实则发生了变化,如教学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在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语文核心素养囊括了学生的内在提升、外在表现、思维发展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旨在提升整体语文素养。体现了创新型教学原则中的学生主体性。

(一)素养提升量化

创新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为主,而非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一方,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忽视、减轻教师的作用,而课堂教学仍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课堂的主导者仍是教师。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导向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尝试性、求异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预设、分解、引导、完成等环节,首先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决定教师的教学效果,承担着将新课程的理念切实转化为具体一堂课中的教学行为的重任。教学设计要宽视野、大设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支配时间。设计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总体要求着眼,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要素。素养提升离不开听、说、读、写、析、写五种能力的训练。五种能力训练于思维的内在过程是相互融合、交织渗透、同时进行的,但仍可细化分析授课内容所侧重的素养,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提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侧重说、读训练,提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侧重读、析训练,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侧重听、析训练,提升“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侧重读、写训练。对素养和能力分解对应并在课堂中精选、量化授课内容,有助于达到一点一针对,课课有收获的效果。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是贯穿于整个学段的长期过程,须依据教材整体安排的内在逻辑循序渐进。教学计划应分学段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将全学段知识点统计量化,统筹分布在每一节课中,并分析每个知识点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对不同要素的侧重,从而尽可能达到精准训练能力,有效提升素养的目的。以余映潮老师讲授的《散步》为例。余老师将整个教学过程量化,分解为“初读浅说、再读品情、深读赏景、美读析意”四个板块,即四个知识点,对应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要素及“听”“说”“读”“析”“写”五种能力。每种能力再次细化分解,以“读”为线索和重点,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再将“读”细化为初读、再读、深读、美读,“说”细化为“浅说”“品说”“论说”,“写”细化为评写、仿写、补写、编创。读、说、写的过程同时也是细心聆听、深刻分析的过程。学科的核心素养之间并非孤立并存,而是呈相互交织融合状态。听、说、读、写、析的训练也正是在循环往复中通过多次有意和有序重复使各种素养得到强化训练。

在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创新型教学的教学设计中,素养量化要相对自由、宽松,在把握固有结构框架的基础上,每个教学活动都应纳入预期范围,每个学生的问题都应被认真对待。尽量达到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的差异在课堂尝试差异化教学,以达到使学生的素养提升效益最大化。

(二)时间管理量化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诸多教育方面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大量研究,在概念、理論等层面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然而并未探讨出一种切实有效的、具有普适性的、经过实践检验能够发挥出最佳效果的时间管理方法。的确,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受教师的专业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主动性等诸多条件、因素的限制和影响,需要因材施教。但教学活动需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规定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行为也需要量化。对以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量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以实践角度出发将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有关教学设计的一切都是基于课堂实践行为在教师层面的理论假设,将理论付诸实践,在教学行为中重要的体现之一即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无论是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都是基于教师层面进行尝试,是教师在思考如何去教,怎样才能教好。内部逻辑是教师讲,学生听,听了就会。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教育制度、教学规定之下的“作为学生,就应该学习”的被动学习状态。面对一门学科,面对一堂课的内容,教师醉心于如何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更完美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最大化吸收。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对学生引导、牵拉、扭转、掌控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在教师预设的状态下进行调动。如此便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未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便是如何让学生自发地产生求知欲望,并在思考中主动产生问题,即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出有正确价值导向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最后在学生的自发思考讨论中解决问题,唯有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讲授,需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以实践角度出发的课堂活动,将最大限度地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思维的训练是覆盖于各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对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体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不吝惜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要将课堂中的80%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只需要利用课堂时间的20%,在关键时刻引导和启发学生即可。有一项心理学研究是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成效的比例关系,其中认为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能掌握的知识仅占5%,通过学生实践,学生能掌握知识的70%,而通过学生教给他人知识,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的95%。可见,将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实践为基础引导教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21.

[2]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64.

[3]王清蕾,关艳.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概念界定及其特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54.

[4]谢小英.从时间管理谈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J].亚太教育,2015,000(006):56-56.

[5]吴析宸.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时间管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49-53.

[6]郭道生,袁致伟.黄金分割规律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J].教学与管理,1997(5):40.

(作者单位:西藏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量化要素语文课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