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凤凰县拉豪村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

2022-04-26

山西建筑 2022年9期
关键词:庭院民居村落

陈 健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1 概述

传统民居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在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等方面有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经验。原始人类为了躲避禽兽虫蛇、适应地理环境出现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居住形式——“穴居”与“巢居”。正如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说,“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地理,非着意创新形式,更无所谓派别。”[1]建筑形态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中地域气候因素对传统民居的多样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以拉豪村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对村落选址布局、建筑空间形态的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运用进行分析,总结特定自然环境的气候适应性的特点,以期对当地住宅建设有所启示。

2 拉豪村的地理气候环境

拉豪村是湖南凤凰县都里乡的一个村落,位于凤凰县的西北部,是南到湘黔、西经川黔的交汇口,东与全石营相邻。地理位置为东经109°26′55″,北纬 27°55′50″,海拔高度为487 m。村落背靠高峰,周边地势开阔、群山蜿蜒、地形复杂,山多地瘠,喀斯特地貌明显。该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条件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当地气候特点为水热同季,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凉湿润,年降水量1 254 mm,年日照165 d~195 d,年均气温为22.5 ℃,海拔平均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0.5 ℃。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表现为最明显的季风环流。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当地居民创造出了适应特定地理气候环境的传统民居。

3 民居的选址与布局

3.1 民居的选址

古人的村落民居选址注重“风水”,从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并结合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一门分析人类居住选址、规划、营造的实用技术,俗称“相地术”[2]。民居根据当地气候和具体地形特征来进行选址布局,建筑应背山面水,具有充足的日照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起到调节微气候的作用[3-4](见图1)。拉豪村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形成开阔的视野,房屋利用山体自然坡度而建,使得整个村落的建筑都能够拥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来看,三面山体环绕,东侧有较为开阔的谷底,有效组织气压与风压,避开了冬季寒冷的偏北风,接受夏季的偏南风,利于小气候的营造,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村落山脚下有两条小河,水系满足生活与灌溉用水,使得植被保持水土,利于气候环境的改善。

3.2 民居的布局方式

拉豪村传统民居总体布局顺应地形,平面呈椭圆形,村落结构东西长南北短,民居建在山坡上,垂直等高线分布[5],除了军事化防御的原因,更多的是利用起伏的地形,形成看似发散,实则内聚的布局,借用山势的屏障,建筑层层升高,层次丰富,取得更大程度的立体空间,使住宅获得很好的日照条件,利用向阳的坡地形成前低后高的排列形式,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的实现,同时减少土方量的填挖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村落民居分布结构采用密集式,村内有一条自下而上的主街,大部分房屋都集中在主街两侧,呈鱼骨式排列状,两边设有很多狭小并且两侧有房屋遮挡的巷道,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使街巷呈现出良好的遮阳效果,利于室内外热环境的营造。

4 建筑空间形态的气候适应性设计

4.1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1)民居庭院设计。当地民居是由主屋、辅助用房以及较高的围墙围合成院落空间,通常为平面规模较大的住宅采用,有一字型大屋式结合院墙形成的庭院布局模式,以及渐进式民居由正房、厢房、厨房等辅助用房形成通透的庭院空间,庭院形状有长条形与方形(见图2),庭院大小与建筑高度形成适宜的比例关系,使住宅空间获得更多的阳光,满足采光与日照要求。而院内较少种植树木,开阔的院落空间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充分利用夏季风来通风纳凉,利用风压和热压的协同效应将风引到室内,从而适应室内热舒适性的要求。

2)民居门窗开口设计。在民居营建过程中,门窗开口设计对于气候适应性也尤为重要,拉豪村处于四季分明,降水量充沛的区域,民居大门一般采用“凹入式”门屋,将门退入建筑形成灰空间,成为连接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不仅可以遮阳挡雨,而且能够保护门扇不受雨水侵蚀,在夏季还能利用门洞收风,促进室内外空气流动。民居立面开窗洞口较小,满足基本的通风采光要求,通常二楼或者阁楼为了满足村寨防御性的需要,一般不开窗或者开小窗,建筑气密性较好,减少建筑对外散热,更好适应冬季寒冷的天气(见图3)。门窗开口比例小,建筑立面呈现出较为封闭的基本特征(见表1),采用“闭而不死”的处理手法。由于大部分建筑坐南朝北,门窗大多为南北向,而少量东西向,根据季风与太阳辐射等因素,大门朝北向、巷道、庭院方向开启,便于通风采光,窗户朝南开,减少西晒对房屋的影响。

表1 拉豪村住宅门窗开口的基本特征

3)民居挑檐设计。凤凰县夏季炎热,容易形成室内外高温环境,而冬季寒冷,需要充足的太阳光照射,所以有效的组织通风和采光的构筑方式也是该地区民居建筑的特点(见图4)。夏季太阳高度角高,太阳辐射大,利用挑檐形成的遮阳空间可以有效减少强烈的太阳光照入室内;冬季恰好与之相反,太阳高度角低,刚好让室内得到充分的阳光,大大提高室内温度以及舒适性,很好的做到了夏季遮阳,冬季纳阳。民居北侧檐口比南侧檐口低,将夏季偏南风引入庭院,进入到正厅室内,庭院气温升高使热空气上升,不断带走室内的热量,缓解室内炎热潮湿等不利因素;在冬季由于南侧檐口高,可以减少冬季偏北风的侵入,避免民居过于阴冷潮湿。

4.2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1)民居平面形式。拉豪村住宅的建筑类型有独栋式和院落式两种,建筑平面采用的布局形式多样,有回字形、一字形和U字形,建筑的功能组成大体相同,通常有正厅、卧室、阁楼、储藏室、厨房和厕所等(见图5)。传统民居主屋多采用“一堂两屋”的平面形式[6],面阔大多为三开间,正中一间向内退形成凹口,称为“虎口”或“吞口”[7]。中间一间为堂屋,堂屋两边为卧室,卧室前部设有火塘,主要用于取暖和熏制食物,冬季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建筑层数一般为一层或两层,一层主要作为居住、起居等日常生活,二层主要作为储藏使用,利于组织室内通风。建筑朝向坐南朝北,房间分布合理,既能得到充分的太阳辐射,又能使屋内通风透气,获得更好的宜居环境。规整的平面布局虽然有些简单,但是可以减小建筑的体型系数,对生态节能十分有利,并且合理组织通风能够避免出现紊流现象。2)民居室内空间。民居为石木结构,内部采用木构架,外部用石头砌筑墙壁,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为了祭祀活动的需要,室内空间大多不做分隔,形成大而开敞的内部空间,使得在潮湿闷热的气候条件下尽可能做到通风除湿。建筑层高不高,火塘的作用可以使房屋成为主要采暖空间,冬季可以用较少的热量获得更舒适的环境,为了大大降低建筑能耗,还运用了阁楼空间作为热缓冲空间,提高建筑保温性能。

图5 拉豪村住宅平面特征

5 建筑材料与气候的关系

拉豪营盘寨为典型的石头寨,当地石材资源充足,易于采集,石材本身材质具有坚固耐用,防火性能好,防御性强,加工工艺简单等优点。村内民居建筑多采用当地产的变质页岩的剥片造房,不仅把石材用于墙体砌筑,还作为屋顶、台阶、院墙、城门等建筑材料(见图6)。石材硬度高,作为防御性的村寨来说是一种极佳的建筑材料,不但能抵御侵略者的袭击,而且具有防风的特点。建筑墙体利用石材的重力和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建筑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石墙厚实,具有不易透水的特性,热导性强,不仅能够防潮隔热,而且能延长室外温度到达室内的时间,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6 结语

通过对拉豪村传统住宅的选址与布局、室内外空间形态以及材料的应用分析,研究其与气候适应性的关系,从而得出村落结合地形依山而建,沿等高线分布形成高低错落感,利于夏季自然通风。在进行室内外空间形态设计时充分考虑气候特征,利用庭院通风纳凉,并结合立面门窗与墙的比例、挑檐来采取降温防潮的方式,室内空间与火塘结合,在冬季可以增强热舒适度,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石头性能良好,使屋内常年保持冬暖夏凉的状态,减少人类对建筑设备的依赖,为当地今后民居设计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策略。

猜你喜欢

庭院民居村落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回到庭院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