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白介素-6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2-04-26张宏燕尹健杨青陈竹雨贾儒渊

河北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细菌性病毒感染抗生素

张宏燕 尹健 杨青 陈竹雨 贾儒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最主要的儿科感染性疾病,占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10%~20%[1],其主要由细菌与病毒感染所致。而不同感染类型的早期临床症状特异性低,不利于临床诊断、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2]。目前,病原学检查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检测耗时长,指导临床用药时效性较差[3]。研究显示,血清PCT、IL-6为重要炎症指标,在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4,5],但笔者发现目前二者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选取7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探讨血清PCT、IL-6在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7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咽拭子培养分离出致病菌,病毒血清学检测阴性)、病毒感染组(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 咽拭子培养无致病菌),其中细菌感染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2.25±0.61)岁;病程0.5~4.0 d,平均(2.30±0.41)d;病毒感染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2.20±0.59)岁;病程0.5~5.0 d,平均(2.42±0.50)d。同期选取我院体检科健康志愿儿童40例为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12岁,平均(6.41±1.28) 岁。3组受试对象性别比、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学》中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6];年龄6个月~3岁;白细胞计数(WBC)<10×109/L;入组前未接受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呼吸系统感染,持续发热>7d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实质性脏器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及未能完成治疗方案者。

1.3 方法

1.3.1 临床治疗:所有患儿参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7]予以抗生素治疗,同时行吸痰、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体征及相关临床参数的变化。

1.3.2 PCT、IL-6检测:采集对照组儿童及患儿就诊当日及治疗后外周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层,采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etein1600型)测定血清中PC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水平,检测试剂由美国eBioscience提供。其中PCT≥0.5 ng/ml为阳性,IL-6≥20 pg/ml为阳性。

1.4 疗效标准 显效:咳嗽、发热等症状消失,肺部无阴影;有效:咳嗽、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肺部阴影缩小但未消失;无效:咳嗽、发热等症状无明显变化,肺部阴影未见明显缩小。总有效为显效+有效。

2 结果

2.1 血清PCT、IL-6水平比较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PCT、IL-6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受试者血清PCT、IL-6水平比较

2.2 血清PCT、IL-6与细菌感染组的疗效的关系 细菌性感染患儿予以规范化治疗后,显效22例(61.11%)、有效8例(22.22%)、无效6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其中显效、有效患儿血清PCT、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无效组患儿血清PCT、IL-6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2 细菌感染组不同疗效患儿血清PCT、IL-6水平比较

2.3 血清PCT、IL-6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以细菌感染组患儿入院时血清PCT、IL-6为预测指标,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CT、IL-6水平测检测的AUC依次为0.753、0.709、0.848,PCT、IL-6最佳截断值取0.836、20.461时1.238时,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7.46%、72.37%,特异度为76.40%、85.61%,二者联合检测对临床有效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为88.94%、91.43%。见表3。

表3 血清 PCT、IL-6对细菌性感染组临床有效的预测效能分析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以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为主要症状,好发于秋冬季,与环境污染、免疫力低下、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的特点,不及时予以治疗易引发支气管肺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疾病[8,9]。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80%以上为病毒,其余为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10]。因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因此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鉴别尤为重要。但目前鉴别致病菌为病毒与否主要依靠病毒分离,该方法检验时间长,不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本研究中,细菌感染组血清PCT、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毒感染组,且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PCT、IL-6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外周血PCT、IL-6可用于早期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文献报道结果[11]一致。PCT为降钙素前体,是由甲状腺C细胞的氨基酸蛋白糖,生理状态下外周血PCT水平很低,细菌侵入机体后会诱发炎性反应而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在2~3 h内可刺激PCT分泌增加,并于12~24 h 达到峰值[12];研究显示,PCT仅应答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对病毒感染弱应答[13]。并随着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14]。而IL-6为重要的急性期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其可通过放大、加速机体炎性反应,造成组织器官损害,同时IL-6还能参与免疫调节,诱导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刺激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15],因此PCT、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鉴别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目前二者在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估中报道较少。

本研究结构显示,显效、有效患儿血清PCT[(0.26±0.08)ng/ml、(0.96±0.13)ng/ml]、IL-6[(12.31±2.06)pg/ml、(18.37±1.34)pg/ml]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而无效组患儿血清PCT、IL-6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动态监测血清PCT、IL-6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从而指导医师临床用药。并已有研究发现,基于PCT≥0.5 μg/L指导抗生素药物使用的治疗,可提高降低抗生素使用率,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16]。笔者认为,通过联合检测PCT、IL-6可能能获得更佳的指导效果,值得深入探讨。此外,本研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CT、IL-6水平检测的AUC依次为0.753、0.709、0.848,PCT、IL-6最佳截断值取0.836、20.461时1.238时,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7.46%、72.37%,特异度为76.40%、85.61%,二者联合检测对临床有效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为88.94%、91.43%,提示PCT、IL-6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这对指导小儿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时长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当下细菌耐药和抗生素耐用环境下,检测PCT、IL-6对指导抗生素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本研究受样本量限制,可能导致结论产生偏倚,故有待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来明确。

综上所述,血清PCT、IL-6可用于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二者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应答良好,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细菌性病毒感染抗生素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抗生素的故事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