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科创赋能 推进全域创新 为高质量跨越发展添加澎湃动能

2022-04-25甘人杰

今日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规上南湖科创

嘉兴市南湖区是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的核心区,也是G60 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目前拥有“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中国创新百强区”四项国字号荣誉。一直以来,南湖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开创了省校(院)合作共建创新载体的典范;探索新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了“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深化区域科技合作协同创新,首推了“双创券”在长三角跨省域推广使用;深耕高端人才改革实验稻田,营造了“近悦远来”的高层次人才双创聚集高地。

筑牢根基 激发创新动能

研发投入持续发力。近年来,南湖区大力实施科技企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大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全区规上工业企业R&D 支出从2016 年的13.71 亿元增加到2021 年的30.44 亿元,占GDP 比重从3.04%增加到4.1%。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12 年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6 年的70.92 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75.14 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2.17%增加到70.38%。嘉兴科技城作为全省主要科技创新平台之一,是南湖区研发投入的主阵地,过去五年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10%以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86 亿元增加到385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87%。

平台能级稳步提升。南湖区不断深化院地合作新模式,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大院名校合作,引进高水平创新平台,形成“2+2+X”创新载体体系。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成功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入选2021 年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四家研究院入选2020 年度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占全省认定总数的1/9。中电科南湖研究院、JKY 南湖实验室研发设施快速推进,科研大楼、人才星天地和酒店学校等生活配套设施已启用,科创湖区生态效应逐步显现。

人才引育保持领先。2019 年,南湖高新区挂牌嘉兴首家浙江省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累计引进培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逾200 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入选3 个,省海外工程师41 人次,在职高层次人才指数列全市第一。2021年度,国家引才“火炬计划”入选5 人,全市第二;国家引才“海外优青”项目入选1 个,全市唯一;省“引才计划”入选5 人,市优才计划先锋团队入选2 个,“拔尖人才”入选4 人。依托上海大学科技园嘉兴域外孵化器和澳大利亚悉尼海外创新孵化中心等创新飞地,引进落地一批高端科技人才项目。

锚定目标 推进全域创新

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人才“智立方”

“十四五”期间,南湖区科技创新工作将锚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总目标,实施科创赋能、推进全域创新,为高质量跨越发展添加澎湃动能,构建具有长三角影响力、区域样板性产融结合示范区,打造具有示范性的科技金融数字化应用场景、标志性的一流科创载体和重大科技成果。

打造区域样板性产融典范。推行“一园一院一基金”全覆盖,探索“基地+基金+机制”模式;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场地10 万平方米以上,累计孵化面积达200 万平方米;组建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科创基金规模10 亿元以上,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支付新模式。

打造金融数字化应用场景。建立科技企业“科技积分贷”金融产品、科技企业科技保险险品、科创项目股权基金三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科技金融服务事项系统重塑和流程再造,构建数字化科技金融三大应用场景,力争在全省推广使用。

打造全国标志性科创载体。构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架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创建取得重大突破,创建省级以上重大科创载体1 家,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进入全省高新园区排名前五。

打造结构矩阵型创新主体。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保持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保持9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收入比重达3.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0%以上。

五大行动 助力科创赋能

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实施科创赋能五大行动,重点突破制约区域发展的科技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全域创新,为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科技支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科创平台能级跃升行动。构建科创平台磁吸高端产业项目的“强磁场”,加大科创平台项目输出能力,形成技术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科创项目孵化链条闭环。一是助推高新园区晋位争先。推动嘉兴南湖高新区整合提升,将省级创建高新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拓展高新园区管理范围,创建“一区多园”模式,加快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园区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保持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0 亿元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达6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35%以上。国家级孵化器在孵企业数量、场地面积等核心指标提质争优,提高高新区亩均产出。二是加速科创湖区建设进程。推动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争创国家、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加大科研攻关,承担省级以上项目2 个以上,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15 个,建成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5 家以上。打造集“科研、办公、文体休闲、生活配套”四位一体的科研综合体并放大服务功效,完善高端人才生活保障,解决落地人才住房安置,建立并推行以绩效为目标导向的考核体系。三是推进南湖科创走廊加速崛起。整合湘家荡科创湖区、南湖高新区科创资源,优化创新要素布局,完成产业和空间规划编制。新引进、落地一批创新载体,加快在廊道沿线集聚重量级研发机构、一批领军型科技企业、一批高端人才团队,打造成连接南湖高新区、湘家荡区域两大主平台的科创大道,提升“2+2+X”科创平台能级,成为南湖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产融结合数字提升行动。构建“三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探索“贷、保、投”联动机制。一是制定“科技积分贷”金融产品,给予承贷企业贷款利息补贴。先行启动嘉兴银行、宁波银行、禾农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6 家首批金融机构推广使用,向符合信贷支持条件的科技企业和人才项目投放意向性融资额度60 亿元以上。二是推广“科技保险补”专项险品,给予参保企业保费出险补贴。重点关注初创期、成长期在孵企业科技研发风险补助,纳入科技风险补助意向企业200 家以上,实现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三是扩大科创基金规模,构建基金快速发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搭建基金投资供需平台,推动基金与科创项目无缝对接。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发数字化科技金融服务系统,实现科技金融服务事项全程网络办理,争取进入全省共同富裕数字化轨道,适时面向长三角地区推广。

科技成果转化攻坚行动。推行“一园一院一基金”全覆盖,探索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基金+机制”模式。一是加大科创孵化基地建设。推动各镇建立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一批两创中心、小微企业园向高新技术园区转型;实施创新回归老城区,推动街道建立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加快建设一批创业街区和创业楼宇,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基地10 万平方米以上。二是建立产业基金直投模式。在柔性电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三个领域,组建产业导向型直投基金,以资本入股和技术参股混合模式支持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其中2022 年组建1 亿元规模的柔性电子产业基金并投入使用。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鼓励科研机构以技术授权、有偿使用和技术参股形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按照“一院一策”模式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法人机构,实体化运作科技大市场,开展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和落地转化推广,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支付新模式。

创新主体活力激发行动。构建区域矩阵型科技企业,培育科技型企业的热带雨林,形成数量上“铺天盖地”、质量上“顶天立地”的规模体量。一是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计划。坚持定期遴选入库、定向培育帮扶、定时审核推荐的培育发展模式,形成“雁阵”创新企业梯队。进行定期蹲点指导,构建“一企一策”工作机制。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中高科技企业占比达到六成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5%以上。二是驱动研发强度提质增效。加快大中型企业研发能力提升,持续推进落地项目跟踪服务。加快企业研发活动投入及研发机构设置,实施部门联动,采取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机制,对当年度没有研发活动或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低于3.5%的规上工业企业,按实际评定结果下降一档(D类除外),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研发机构设置率、发明专利拥有量三个覆盖率。三是加大领军型高科技企业培育。大力实施“雏鹰计划”,培育行业龙头和“科技小巨人”,力争全区认定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雄鹰企业”“隐形冠军”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凤凰行动”,以上市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梯度式培养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力争每年新增上市企业1~2 家。

科技招才引智赋能行动。加大高端科创人才招引力度,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提供动力源泉。一是强化高端人才引育。加速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促产业、以产业引人才的可持续态势。强化对新型研发机构高端人才引育考核力度,每年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不少于40 人,硕博人才1000 名以上。二是提升人才保障能力。构建科技人才信息系统,对人才进行分类赋分梯队培育,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人才服务机制。开展专业化培训、组团式服务、个性化指导,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实施“二十项人才实事”,一揽子解决高端人才医疗、安居、就学等生活保障和创业创新问题。三是持续开展科研攻关。开展产业链创新链技术断供风险摸底,鼓励科研人员在生物医药、数字安防、芯片传感器、医疗成像等领域征集梳理和组织实施企业进口替代应急攻关。建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和重大标志性成果库,持续深化“揭榜挂帅”“赛马”活动,通过科研项目实施吸引一批高端人才团队落地。

猜你喜欢

规上南湖科创
南湖之春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