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LC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25张爱英王明清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机电控制器电路

张爱英,王明清

(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山东 淄博 255400)

0 引言

科技进步使机电控制系统中涌入了更多先进技术,其中,PLC技术应用优势较为突出,作为一种可编程控制技术,其不仅性能强大,可操作性良好,还具有运行状态稳定的特点。当前,各行各业均有PLC存在的身影,通过将该技术应用到机电控制系统中,能够在优化系统内部储存结构的同时,有效完成数据调整以及分析工作,进而保障控制系统运行效果。

1 PLC技术概述

1.1 原理

PLC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一个扫描周期,需要在严格控制速度基础上,完成扫描周期。具体而言,进入输入采样阶段,工作人员应借助PLC扫描技术,对存储数据进行读取,并统一将数据放入I/0地址符号中;进入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工作人员应根据扫描程序,完成数据逻辑计算;在计算完成后,工作人员应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完成数据刷新工作,在确定得到相应的运行状态后,即为工作流程顺利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扫描周期运行速度将会直接影响CPU执行指令执行情况。

1.2 特点

PLC技术具备数字化模拟功能,操作具有较高的便利性,但是因为技术有限,PLC技术研发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使PLC技术得到显著发展。通过将其应用在机电控制系统中,能够有效简化操作流程,并且该技术对操作人员专业性要求较低,确保工作人员能够顺利上手完成各项工作。PLC技术能够在不改变原硬件设备的情况下,有效开展系统调试工作,能够进一步降低设备应用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减少机电控制系统运行成本。同时,PLC技术可为机电控制系统提供调试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系统中潜在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稳定性。与传统机电设备相比,PLC技术具有性价比高的特点,并且因为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借助内外系统,可有效实现各项控制功能。同时,该技术系统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有机协调系统内部的平衡[1]。

2 机电控制系统下PLC技术应用

2.1 应用意义

2.1.1 有利于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

PCL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可靠性良好,通过与机电控制系统相结合,能够有效保障设备控制能力,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设备受到的干扰影响,确保设备运行效果。借助集成电路技术,PLC技术内部电路稳定性较高,与继电器相比,PLC技术能够减少接触触点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因为接触触点引发的故障问题。同时,PLC技术硬件具有一定的自我检测能力,能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发出警告,对问题部件进行记录,并生成具体数据,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另外,借助PLC技术软件,并配合故障自断程序,能够有效提升机电设备自保能力,与传统机电控制系统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可进一步提升设备抗干扰能力[2]。

2.1.2 有利于提升系统可操作性

对比传统机电控制系统,在应用PLC技术后,能够在降低系统控制难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系统可操作性。PLC接口相对简单,编程语言也易被工作人员接收,其表达方式与继电器电路图基本一致,建立在有效逻辑运算组合基础上,可有效保障程序运转水平,进而降低系统工作难度,在工作人员对编程知识了解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为系统运行创造诸多便利。并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科学技术发展将会有效简化程序设置,并进一步提升系统可操作性,确保各项复杂程序均能够以自动化方式完成操作,在降低工作人员工作难度以及工作量的同时,有效提升程序运行精准度。

2.1.3 有利于提升系统功能性

科学技术进步使PLC出现了更多衍生产品,能够进一步满足程序运行需求。借助PLC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完成逻辑运算程序,还可以有效提升数据运算水平。近年来,行业内涌现了诸多PLC运算单元,通过有效应用PLC运算单元,能够进一步优化系统指标监控水平,有效提升系统环境适应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系统功能性。

2.2 PLC技术设计

2.2.1 硬件设计

工作人员应以实际出发,有效保障PLC技术应用规划工作科学性,进而全面提升系统运行质量。在设计前,工作人员应明确系统控制对象,并根据系统运行需求,在了解系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任务目标。在控制器设计方面,工作人员考虑到系统结构,选择西门子PCL作为控制器。该部分设计重点主要为伺服连接电路设计工作。借助驱动器端口,能够使主电路顺利与电抗器相连接。经端口连接,运动控制器可与驱动器相连。控制器设计电路包括以CPU为核心电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电路、打印机接口电路、显示电路、电源电路等。其中,以CPU为核心电路需要借助电磁阀通断、电动泵调速,完成相应的控制以及管理工作。在电源设计方面,因为PCL控制器运行要求电压应处于较低状态,但是该控制器外部控制部件需要处于强电状态,这也会导致控制器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应做好电源稳定性控制,并为电源提供相应的强弱电力供控制器[3]。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加强隔离工作,不仅将外部控制部件有效与供电电源相分离,还要将控制器电源与供电电源相分离,确保隔离有效性。本研究要求驱动器电源电压保持在12~24V。在其他硬件方面,借助传感器,能够使模拟量向电信号转变,并利用变送器,完成数字量信号采集工作,以确保系统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能够顺利发布机械动作命令,使各项操作顺利开展。

2.2.2 软件设计

在明确具体PLC控制器的基础上,借助电路硬件设计,并配合相应的软件设计,经特殊运算指令,能够准确完成系统程序编译,并建立在有效硬件连线调试基础上,实现系统自动化控制。在这一过程中,经软件模块化,做好子程序归类工作,并围绕主机,对整个控制过程进行集成处理,在控制系统中模拟各子系统运行情况,对系统可靠性进行验证[4]。

2.3 PLC技术应用

2.3.1 硬件方面

因为机电控制系统涉及到多个方面,PLC技术用途也存在明显不同,但是在设计思路方面基本一致,而这也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工作量,从而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管理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PLC技术不仅对系统硬件要求严格,对环境条件要求也较为明确,需要工作人员格外予以关注。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应做好环境温度控制工作,确保温度适宜性,以免受到温度过高影响,导致系统运行以及转换速度不足,使PLC技术应用效果受限。以硬件角度出发,在安装PLC过程中,应避开发热严重的元器件,以免影响PLC正常运行。同时,安装位置还要避开阳光直射区域,要求区域内通风良好。在控制柜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应借助强通风设备,有效促进控制箱温度控制。同时,PLC应远离具有腐蚀性的气体,还要远离可燃性气体,以免腐蚀PLC元器件,引发爆炸事故出现[5]。

2.3.2 软件方面

正常而言,外部环境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往往无法避免外部环境对PLC应用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可以软件着手,通过优化PLC软件功能,提高PLC技术配合度,在优化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有效强化PLC控制系统运行能力。对于机电控制系统而言,PLC技术应用控制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过程、逻辑控制。

针对过程控制,PLC监控能力较强,能够实现对系统运行的全方位、实时性监控,以温湿度、流量作为监控重点,可确保工作人员能够随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并确保各项运行数据被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借助1/0模拟控制器,能够确保模拟量顺利向数字量转换,进而使A/D逐渐变为D/A,且建立在有效闭环控制基础上,可确保模拟块均得到有效控制。在上述工作完成后,PLC可实现设备运行监控工作,并实时性监控各项运行数据,记录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风险,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该类数据同样可以用于日常维护使用,有利于促进保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确保各项内部维护工作均能够得到有效数据支持[6]。例如,在系统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借助强通风装置,能够有效控制柜温,确保温度始终处于要求范围内,使PLC控制系统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针对逻辑控制,借助相关逻辑运算符号,能够有效完成电路逻辑运算,且建立在有效电路串联基础上,可进一步结合并联、触点,作为继电器的替代品,有利于提升逻辑组合控制水平,既能够满足定时控制需求,还能够满足顺序控制需求,可提升线路可操作性,在整体上降低系统操作难度,使电路运行时间得到最大化缩短,进而优化系统内部工作效率。同时,借助PLC技术,还能够进一步改善程序控制灵活性,使程序控制能够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有效调整,有利于保障系统控制效果,并且在电路转换过程中不需要重新对电路进行启动、断开处理,在改变逻辑运算组合基础上,就可以启动、运行维修程序系统,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满足,可确保控制系统成熟化,优化系统整体运行水平。

2.4 有效性验证

本文进一步对机电控制系统工作效率展开分析,并完成实验验证。为有效对比传统机电控制系统与PLC机电控制系统管理效率,本文进一步引进第三方软件负责系统,完成相应的验证工作,确保验证准确性。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因为机电控制系统不同,在控制方法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为有效确保验证结果准确性,工作人员需要统一实验条件,并做好参数控制。其中,要求实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电压应保持在24℃,共选取数据12个,需要进行20~220次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应用传统机电控制系统,系统管理效率在30%,而在应用PLC机电控制系统,管理效率可达到60%~70%,管理效率提升显著,可有效满足现阶段行业对机电控制系统实际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机电控制系统中应用PLC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机电设备管理效率,并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设备抗干扰需求,有利于确保系统运行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可有效优化机电系统设备整体运行质量。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区域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以PLC技术原理出发,有效促进PLC技术与机电控制系统相融合,进一步优化系统运行效果。

猜你喜欢

机电控制器电路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电路的保护
工商业IC卡控制器改造为物联网控制器实践
PLC可编程控制器相关外置的选择计算研究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及MATLAB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