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022-04-25于明

科技与创新 2022年8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构件装配式

于明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500)

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化建筑中十分常见且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建筑形式。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装配式建筑的环保、节能等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这也是其得到快速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如今装配式建筑逐渐朝着工业化方向前进,这对于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大有裨益。为了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应用,相关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不断改进创新,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1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意义

预制装配式建筑以建筑预制装配加工工艺为基础,提前在工厂预制构件并且运输到施工现场完成组合、拼装,可以高效地建立建筑工程项目。传统的施工中容易受到配件等因素的限制,生产工艺和所用设备较多,在施工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物料分析和安装工艺的设计。传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缺乏足够的效率,投入的成本也较高,为了进一步优化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需要改进创新,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水平,减少预制构件种类,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范性,实现标准化生产。在现代装配式建筑构件加工生产中,需要分类处理构件,在预制阶段需要在工厂预制加工建筑所需构件,并且要做好预制加工工艺流程改革。基础预制加工主要预制构件包括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等。创新和改良升级技术主要是在预制装配式施工中将预制装配基本施工规范要求明确,按照技术标准要求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合理地确定预制组装配置,保证合理、顺利地完成装配式建筑的安装建设[1]。

2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优势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装配式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对装配式建筑实际承载强度和设计要求进行科学的判断,就空间中的不灵活因素按照分割设计标准进行科学的调整。在预制建设施工方面要充分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按照墙体操作要求创新技术空间。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将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预制楼板墙体、地面、屋面等结构中,有效提升预制加工的节能环保水平,保证合理科学地开展装配式建筑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节能价值。工作人员要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规范要求整合建筑材料、装配材料,采用批量生产加工工艺处理建筑外墙,保证合理地控制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工作人员要加强创新,改善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减少装配式建筑对地基的压力,优化实际操作流程,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整合内部消防、机电等工程,保证安装配置合理[2]。

3 预制装配建筑施工技术

3.1 剪力墙预制

在安装预制装配式建筑剪力墙时,要合理选择连接方式,做好预制构件的设计和生产工作。在连接构件过程中,要按照连接规范要求做好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控制。通常在实践中选用螺栓连接的连接方式,工作人员要保证构件连接的紧密性,在保证操作精密度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在实际安装中为了便于拆装钢筋,在建筑下层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保证螺栓能够充分固定剪力墙,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合理性,实现预制建筑施工质量的优化。在预制装配操作中还要合理选择连接剪力墙和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保证螺栓能够牢固地固定两者,有效地提高剪力墙和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工程中发生墙体移动等不良现象[3]。

3.2 窗体预制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窗体结构时要从建筑通风、透气、挡光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尽量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通风、透光性能。在装配式窗体预制中,要结合设计方案充分考虑窗体尺寸、数量、位置、朝向等因素。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以通过螺栓固定窗体。工作人员要提前预留好固定窗体的位置,在窗体运输到现场后根据设计规范确定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在完成初步连接后,合理调整窗体朝向位置,保证空隙处于规定范围内[4]。

3.3 预制叠层板

在安装预制叠层板时要注意控制安装误差,严格控制安装位置。在安装中要将叠合板安装的位置、方向确定好,用吊架吊装起叠合板,保证各点受力均匀,在起吊距离地面50 cm 后暂停,由工作人员对叠合板受力是否均匀进行细致的检查,然后继续吊装到作业层上空后停顿,在叠合板稳定后从上向下缓慢下放,施工人员调整叠合板的位置对准其位置后下放,然后将桁架上弦钢筋和楼板层钢筋绑扎牢固,叠合板与梁连接安装节点如图1 所示。

图1 叠合板与梁连接安装节点

3.4 预制构件连接管理

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合理确定预制构件连接方式。在机械加工中需要提高预制构件管理水平,用大量低强度收缩混凝土灌注预制件,保证有效连接各个构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对工程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有着较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选用较高质量的钢筋,提高浇筑连接合理性。湿式连接技术是当前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连接方式,主要包括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和浆锚搭接技术。

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工作人员在预埋套筒中放置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然后将高强度灌浆料灌注在套筒中,保证力可以在构件中顺利地传递。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施工质量、操作空间、施工效率等因素。如果装配式建筑构件连接中不方便采用机械连接或者焊接连接等方式,可以考虑应用该技术,在约束纵向受力钢筋的同时传递钢筋应力,将现场焊接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时保证预制构件连接部位承载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在应用中对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施工中难以检验连接点的质量,且成本较高,这是未来需要改进之处[5]。

浆锚搭接技术。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在构件上预留好搭接所用的孔道,然后在现场安装时插入搭接钢筋,灌浆后形成牢固的整体。当前常用的浆锚搭接技术主要包括螺旋箍筋约束的浆锚搭接技术、NPC 浆锚搭接技术、墩头钢筋预留孔的浆锚搭接技术和套筒约束的浆锚搭接技术。在具体施工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搭接技术。NPC 浆锚搭接技术如图2 所示。

图2 NPC 浆锚搭接技术

3.5 混凝土浇筑

技术人员检查确认预制构件安装质量,做好预制构件查验和调整,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后均匀地涂刷防腐材料,保证预制构件不会发生腐蚀问题,然后可以浇筑混凝土。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材料前需要润湿泵送管道,注意控制灌注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冲击预制构件位置,引发变形、位移等问题。技术人员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检查预制构件是否出现位移情况,如果发现存在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如果有必要,可以暂停浇筑,在混凝土终凝前处理好异常问题并继续浇筑混凝土[6]。

4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优化

4.1 采用高精度垂直传感技术评测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施工中应用垂直精度标准化控制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安装的精准度。技术人员使用高精度垂直传感测定模式不但能够减少工作量,还可以显著提升垂直测量的精度和效果,突破了传统人工测定垂直度误差大的难题。采用高精度垂直传感测定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情况,利用无线传感功能和无线测试传感器、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施工过程,可以将测定精度控制在1/1 000,精准地评估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情况[7]。

4.2 预制墙板支撑体系测评

预制构件的装配安装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支撑装配结构和方法可知,想要保证施工质量,就要明确预制装配构件的实际情况。在使用临时支撑结构时,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构件提高预制装配式结构安装的稳定性。在具体实践中,技术人员要分析支撑构建和连接方式,当前常用的连接方式为挂钩和圆环模式,能够实现快速连接、合理安装固定端头的效果。在完成连接杆施工后,可以充分使用支撑构件,既可以节约成本,同时也能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8]。

4.3 无脚手架多功能防护体系评估

传统建筑施工中采用的是搭设脚手架和墙体外挂护栏的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式投入的钢材量较大,需要设置悬挑围栏、固定脚手架等装置,还要将预留的孔洞封闭处理。这样不但会增加工程建设成本,还会导致建筑美观性和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

无脚手架多功能防护体系突破了传统脚手架操作方式,主要使用多功能操作围栏完成安全防护工作。工作人员预埋好预制墙板,用螺栓将其固定并做好调整工作和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墙体发生开裂问题。在施工中,工作人员要调整好围栏连接钢板的位置,确定下阶段墙体安装位置,保证整体安装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工作人员还要合理调整施工角度,利用新型脚手架多功能防护技术,发挥材料质量轻的特点。在工程完工后,还可以拆除重新整理好材料,再次投入到其他工程中,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

5 装配式施工技术优化的展望

5.1 加强技术完善

中国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还相对较短,很多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改进完善。当前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建筑行业应用装配式建筑的规模仍然较小。很多企业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只有少数企业有着较多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所以说,在未来想要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这少部分的企业加强分享施工经验,积极带动装配式建筑发展。首先,要加强交流施工经验,保证装配式施工方法进一步完善优化,实现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全面推广,建设符合行业标准的高质量产品。在标准化工作规范形成后,具体实践中也要加强落实相关规范,严格监督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并修正实践中的不足。各个企业在具体实践中也要加强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成果,加强对成熟经验的借鉴,及时完善自身技术方面的不足。企业之间通过分享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能够提升整体行业水平,有助于未来中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5.2 重视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建筑历史,曾经建设出经久不衰的建筑物,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没有对建筑施工技术改进创新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十分不利于个人、企业乃至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未来必然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创新,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借鉴和发展,积极采取调整优化办法,探索适合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路径。同时,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理论,加强检验先进技术的应用效果。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对其他行业技术发展情况的关注和了解,积极借鉴先进的技术,探索是否可以与建筑行业相挂钩,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

5.3 科学应用预制构件

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从很大程度上受到预制构建制作和应用效果的影响。为此,在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需要通过科学地制作和应用预制构件达到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水平优化的效果,将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负面影响及时消除,按照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进行最终结构体系的构建和使用。

5.4 加强人员专业能力培养

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两大影响因素,为了保证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落实自身工作职责,施工企业可以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技术,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设置并且落实奖惩机制,将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出来,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同时,要积极选聘能力出众、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和管理,聘请专业的监理人员指导施工现场作业,高效处理施工现场各项问题,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计划严格落实,为提高装配式施工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5.5 做好施工管理

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管理的重要价值给予充分的重视,保证管理者能够在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基础上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尽可能地消除可能影响施工质量安全的不利因素,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状态,从而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还要全面分析和检测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施工质量等,保证充分利用并且控制相关资源,全面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改善优化。

6 结语

总之,预制装配式技术具有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朝着标准化生产方向进步,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水平的效果。只有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才能保证装配式结构进一步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建筑行业的改进创新。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构件装配式
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预制构件的需求与供应策略研究
伞式模具在大型预制构件中的运用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