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扎国门教育之根:探索广西边境学前教育发展之道

2022-04-25黄琼仪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民办边境

黄琼仪 李 静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边境亦是国门,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门面通道。广西作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窗口,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起点,“幼有所育”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七有”民生问题之首,关注广西边境的学前教育发展成为保障边疆安稳、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密切关注的焦点。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91%,顺利完成了“十三五”规划2020年达90% 的目标。随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扩大,幼儿园数量与幼儿园师资队伍也在持续不断地增长。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 远景目标纲要的开局之年,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广西作为后发展区域,底子薄、投入有限、改革动力不足等客观条件,制约了边境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先天不足:广西中越边境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广西边境地区8个县市(区)分别为东兴市、防城区、凭祥市、宁明县、大新县、靖西县、龙州县、那坡县,居住有壮、汉、苗、瑶、京、彝等12个民族。截至2019 年底,广西边境地区户籍人口数为569.5万人,城镇化率42.21%。广西边境地区集少数民族聚居区、石漠化片区于一体,部分地区呈现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特点。截至2018年,边境8县(市)农村自来水仍有两成家庭未普及,边境自然村联网率仅为2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仍有9.3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5%。其中,那坡县仍为国家极度贫困县,靖西市仍有5000以上的人口处于贫困。综上,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制约了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学前教育发展滞后。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低

2019 年,广西8个边境地区的经济总量小,人均生产总值偏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边境县(市、区)生产总值为712.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31432元,仅为全国人均生产总值70892元的44.34%。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仅东兴市35936 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县(市、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那坡县以13783元居于最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30733元的44.85%。人均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地区间差异明显。东兴市、凭祥市、防城区等口岸基础条件、边境贸易发展形势较好的地区经济总体水平较高。而那坡县、宁明县、靖西市等自然资源环境等先天条件不足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

(二)经济发展优势不足

广西边境地区整体资源环境没有独特、突出的资源禀赋,与东盟之间的传统贸易往往局限于农产品、纺织品及部分电器,主要形式集中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没有建立完备发达的商品加工基地,无法充分利用沿边沿海优势,或者靠近东盟国家能够较为方便地获得基本原料的优势进行加工贸易,更多充当东盟国家与我国其他省份间的管道和物流中转枢纽。经济发展的优势不足导致了教育等基础设施发展受限,尽管近年来广西财政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但由于学前教育历史欠账太多,偏远地区农村,特别是边境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面貌未能够彻底改变。办学条件不完善、公共设施落后、教师不足且流动性大等问题妨碍了当前广西边境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关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针对相关问题展开实证考察与学理分析,通过探讨当前边境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困境,以期推动兴边富民行动的快速发展。

二、现实考察:广西中越边境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证依据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靖西市、宁明县三个边境地区,随机抽取了36所涵盖县(市)-乡-村不同办园性质的幼儿园(见表1),每个幼儿园随机抽取小、中、大班各1 个(小学附设幼儿班除外)。

表1 样本数量与构成

调查发现,东兴、靖西、宁明学前教育发展已开拓出“覆盖城乡、公益普惠”的新格局。截至2020 年,三个边境县(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2%、95%、91%,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85%及以上,公办幼儿园占比达50%。通过建立普惠性幼儿园,将更多的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边境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倾斜。具体表现在: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前儿童、孤儿和残疾学前儿童均得到减免保教费(最高750元/生/学期)的资助。东兴市为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的稳定性,将幼儿园教师的生活补贴纳入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中。从总体上看,广西边境地区学前教育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的公共体系。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体制不健全,幼儿园教师严重短缺,保育教育质量不高。

(一)边境地区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分配不均衡

维护教育公平,实现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稳边固边的基本途径,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基本目标。当前广西边境地区学前教育优质资源集中于城区示范园及乡镇中心园,根据边境地区教育局提供的数据表明,进入城区示范园的学前儿童,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占比不超一成(7.6%)。“公办园入园难”依旧是边境地区幼儿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020年兴建的大批小学附设幼儿班是为了响应“边境地区‘一村一幼’建设,人口在1500以上的村要独立建设1所村级幼儿园,人口不足1500人的小村办分园或联合办园”的要求,为边境偏远农村学前儿童能更好适应小学教育的补充,所用教材为学前班段的适应性课程,每班设立两名教师,一名教语言,一名教数学,这些教师大多为小学转岗教师,享受教育局控制数待遇(不办理入编手续,社会保险、薪酬待遇、职称评定、按照《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有关工作的通知》执行)。研究者走访发现,实际上每个班都有3~5名学前儿童在进入小学附设幼儿班之前没有接受过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从财政投入看,2018年广西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经费支出仅占广西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的5.5%。由此可见,广西边境偏远农村的民办幼儿园与小学附设幼儿班的设立重心在于保障学前儿童享有公平教育机会,还未能将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纳入其中。

(二)边境地区幼儿园教师留住难,专业化发展程度低

目前全国幼儿园教师缺口仍达52万人。师资作为广西边境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也在制约着边境学前教育的发展。首先,边境地区教师流动性大,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民办幼儿园,一学期少则流失3~4名幼儿教师,多则流失6~7名幼儿教师。研究者访谈了解到,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工资待遇差(见图1),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集中于1000~2000元之间,处于教师群体的最低水准,走访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还存在教师工资“一学期一结”的现象,加之农村偏远地区配套设施跟不上,直接导致边境地区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其次,广覆盖过程中以师资数量补充为导向,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接近一半为大专(见图2),其中三分之一为非师范专业和中小学转岗教师,由此可见边境地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1 广西边境地区专任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基本情况

图2 广西边境地区专任幼儿园教师学历基本情况

(三)疫情冲击下边境地区民办幼儿园发展后劲不足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边境贸易、旅游等活动被严重限制或禁止,边境口岸城市的经济受到了严格冲击。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一直在利益空间与质量提升间寻求平衡。调查发现,广西边境地区民办园招生规模普遍缩减了8%~22%,三分之二的民办园表示,从疫情暴发开始,园所运营经费极度困难。当前,广西边境地区民办学前机构与公办学前机构数量各占一半。如此艰难的大环境下,政府财政投入的成本分担在民办园中极低,要在利益和提升质量中寻求发展和保持平衡,对于民办园来说略显疲态和后劲不足。

(四)家长参与度低,边境地区学前儿童隔代抚养问题突出

家庭是边境学前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场域。边境地区应为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提供及时、便利、优质、包容的幼儿园教育和早期教育的照顾服务和指导支持。家庭面对边境地区学前教育机构既是获得者也是参与者。作为获得者,家庭应该且有权获得来自政府与机构的最大限度支持;作为参与者,家庭是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36所边境幼儿园园长访谈中发现,75%的乡镇园园长表示,家园沟通是家园共育环节的最大阻碍,主要原因在于,超过半数的学前儿童均为隔代抚养或亲属寄养。由于隔代抚养、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造成边境地区农村学前儿童家长参与家园活动率低,从而影响边境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

(五)边境农村地区学前儿童体质体格发育和社会交往能力偏弱

在边境地区学前儿童的体质体格和社会认知方面,经测查发现:一方面,边境农村地区学前儿童的总体体格发育水平偏低,特别是3~5岁男、女童的身高、体重显著低于全国均值,生长滞缓和低体重问题凸显。另一方面,边境学前儿童的灵敏素质、爆发力、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总体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边境学前儿童交往行为、交往品质、行为控制能力总体偏弱。以上种种问题,不利于边境地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面向2035年:构建广西边境地区学前教育有质量发展的一体多元化模式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边境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将沿着“普及而有质量”的目标不断前进。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窗口,广西边境地区学前教育既要保障城乡间质量均衡,又要向发展中国特色优质学前教育的目标大步迈进。

(一)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重构边境地区学前儿童培养目标

回归现代经济社会的要求,随着中国-东盟信息港在广西的落户,指向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高新产业的人才培养变得尤为关键。在学前期,自主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实践的终身学习能力是培养边境地区走向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向。对边境地区学前儿童来说,除了关注五大领域早期经验的学习与发展,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锻炼体能体魄、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形成基于兴趣和愿望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国家领土和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情怀的重要价值。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生活得到安稳的保障才是大力发展边境地区学前教育的最终指向。

(二)合理调配优质资源,构建公平高质量的边境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破解城乡资源调配不均,需要政府出台精准有效的政策。在当前“幼有所育”的大背景下,政府应加快脚步补齐边境偏远农村地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短板和欠账,完善针对边境学前教育发展的各项薄弱环节的监督监测机制,增强问责和干预功能,守住质量底线,保障边境地区所有学前儿童平等公平地接受优质公平的学前教育。同时构建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一体多元”式社会参与机制,以满足大众对边境学前教育的层次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要通过政策宣传引导、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租金减免、派驻公办教师等多种方式,扭转当前边境民办园发展萎靡不振的态势,以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导向推动边境学前教育供给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三)聚焦制约边境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课程和师资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师资和课程在国际上被认定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师资和课程同时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提升质量的关键和薄弱环节。

当前边境地区幼儿园课程还未建构出适切边境地区学前儿童身体体格—认知—社会交往发展的课程标准,缺乏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可以根据边境地区的特点,将边境地区独特人文景观、优势物产等资源融入边境学前儿童教育的主题课程。其次,做好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课程连续衔接,促进目标、内容和方式的发展适宜性和连续性,课程设置应注重贴近边境地区学前儿童的生活体验和真实需求,既要注重知识经验的有机衔接,也要关注情感与边境社会背景的衔接。

针对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薄弱环节应出台相关政策。第一,出台支持学前教育教师到边境地区服务优惠政策,编制、职称评定、待遇、培训机会等方面给予倾斜;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保障民办园教师的基本权益,规范民办园教师的工资待遇。第二,构建边境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精准一体化培训体系。在现有的国培项目基础之上,建立起满足幼儿园教师个体发展需求和强化专业标准的精准培训体系,特别是在国培计划与区培计划中要适当增加边境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名额。第三,与各高等院校进行对口支援学前师资培训合作,打造一支稳定的优良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第四,在社交媒体中,加大对幼儿园教师正面形象的宣传报道,在舆论环境中创造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尊重幼儿教师的良好氛围,提升幼儿教师群体的幸福感与使命感。

(四)建构边境地区满足多样需求的科学育儿家庭指导体系

针对边境地区学前儿童家庭缺位的现象,应考虑合理满足不同家庭的多样需求,特别是对边境偏远农村贫困家庭实施精准帮扶。联合卫生部门、教育部门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互动、入户家访等方式开展育儿指导服务,并对科学育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咨询指导和模拟训练。多渠道搭建科学育儿知识媒体传播平台,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传播作用,增强育儿科普知识的传播效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学育儿指导服务,鼓励相关机构定期开展家庭回访,及时跟进家长诉求。

四、结语

边境地区既是维系国防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区域,同时也是国家践行民族政策的重要场域。发展边境地区学前教育对提高边境经济水平、巩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有着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存在的学前教育质量不高、优质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从长远看,这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除了需要政策机制的保障,也需要来自边境地区“内源性”力量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为推动兴边富民行动的全面开花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民办边境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严阵以待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时政
民办高等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