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启示

2022-04-25黄宇黄露邓莉谷佳芮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本化隐性教育科学化

黄宇 黄露 邓莉 谷佳芮

摘要:西方思想道德教育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尤其是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向,构成了蕴含着明显西方文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西方近现代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进行探究,取其精华,结合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情况,走适合中国的思想道德教育路程。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人本化;科学化;隐性教育

一、探究意义

党在19大报告中,明确的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部则提出建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可见思想道德的建设问题得到了国家、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的主体,加强了思想道德的建设,增设了德育课程,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有许多,就其方法而言,多采用授課的形式,老师讲学生听,具有灌输性,还具有传统的思想动员改造的痕迹,依靠这种单一的传统的方法想要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是难以成功的。为了达到德育的目标,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方面需要纳入新的元素。在现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德育和西方的德育在理论和方法上必然会有一些相同点,但也具有差异性。西方的德育已经历经多年,尤其是在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向,构成了蕴含着明显西方文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西方近现代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进行探究,取其精华,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走适合中国的思想道德教育路程。

二、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

(一)西方近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西方现代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理论上得到了发展,这离不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中世纪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围绕着基督教和宗教展开的,教育具有神学性,神识至高无上的,这时根本就不存在道德一说,道德就是宗教,道德还未从宗教中脱离出来,方法就是一味的讲道、忏悔、祈祷等。经过文艺复兴运动,人们的思想有所变化,直到夸美纽斯将道德从宗教中分离,道德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夸美纽斯在打开了西方近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大门后,各种新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纷纷涌现,如:洛克的经验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卢梭的自然教育德育方法、杜威实用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等等

从这些流派的思想中我们不难发现,德育更加的人本化和科学化,不再是灌输性的德育,而是关注于受教育对象自身,更多的考虑了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人权,考虑受教育者自身的感受。在近代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更加人本化科学化的方法。

(二)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1.从神化到人化

中世纪时期的神的至高无上,经过文艺复兴,人们在思想上虽然得到进步,神的地位却没有改变,依旧突出神的重要,人性被压制。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进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象人得到了关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和有完善品质的人,人性得到发展,随着中世纪以来学校的兴起,思想道德教育也进入了学校,学校中的德育具有灌输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德性,促使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发展。做人始终是德育的中心话题,德育的发展趋势必然与之有关,所以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从最初的“唯神是从”到现在的“以人为本”是必然趋势。

2.从灌输到人本

西方近代的思想道德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宗教教育基本上都是采取的灌输性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到后来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向于关注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不论是柯尔伯格提出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这种更加科学的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顺序进行的道德教育,还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德育模式,都是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德育的批判。西方现在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改革朝着突出儿童主体性,自我教育、尊重人格等更加人本化的趋势发展。

三、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将德育建设提上行程,落实学校德育工作

要加强对于思想道德的建设,首先在思想上的重视起来。学生在校时间占一大部分,所以学校在学生的道德建设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落实德育工作,将德育课程真实的展开,加强对于教师的思想教育,建立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严禁教师私自占用德育课。规划开展德育活动。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重视德育的建设。

(二)单一性和多元性,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才是事实教育的场所,只有学校才承担教育的任务,这是一种落后的思想。各国在教育实施上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形成辐射全社会的全方位思想道德教育网。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多元化。

(三)注意灌输和隐形教育相结合

灌输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学生在身心发展还未完全成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还存在缺陷,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不能够完全离开至上而下的灌输,因为有些关于道德的认知学生并不是能够完全的理解,但是又是他们需要知道。要让受教育者对课堂中的内容形成自我的认知,就要注意课后的体验,即课堂中所讲的内容在生活中得到了实际事件的训练而形成正确道德认知或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而这些实际的具有教育功能的但却无计划的事件则是一种隐形的教育。隐形教育有机渗透于各科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比直接的灌输收益更大。

(四)活动为载体,注重道德实践

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大多采取授课的方法,强调对学生进行主流思想观念和价值形态的灌输,这一点上,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强。而西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隐形的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获取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十分注重道德实践。因此,建议课堂中融入实际生活情景,以及开展一些活动进行德育。

(五)优化学校的文化和环境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整个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等。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我们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得学生体验到环境的美丽,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六)借助科技,进行网络教育方法

仅仅依靠课堂教育的短短时间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是不现实的,德育课需要突破这种局限性。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突破了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差距,有助于建构多元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系统。

参考文献:

[1]吴娇娇.二十世纪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启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2]王妍.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

[3]胡建.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对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借鉴[D].西南大学,2006.

[4]李怡.中西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

[5]王丹丹.中西德育方法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人本化隐性教育科学化
现代国际法的人本化发展趋势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以“人本化”管理模式促学校高效运行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论国家主权维护与投资者保护的适当平衡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