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丁兴旺”的BAR轻机枪家族

2022-04-25王泽琪

轻兵器 2022年4期
关键词:轻机枪柯尔特勃朗宁

王泽琪

装备绍沙M1918轻机枪的美国远征军士兵

使用哈奇开斯M1909轻机枪进行训练的美军士兵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向德国宣战。同时,美国也加入了协约国阵营,并且向英、法等盟友承诺要向欧洲派遣远征军。美国政府的宣战非常仓促,美国军队并未做好参战准备。当时美国现役部队的人数仅有13万人,武器储备也不充足。作为当时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美国虽然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但由于国内各大枪厂受海外订单高额利润的刺激,都在忙着为英国代工P-14步枪和为沙皇俄国代工莫辛-纳甘步枪等,根本顾不上为本国军队生产枪械。在机枪方面,美军更加紧缺,只能靠英、法两国的支援。美国远征军装备的重机枪为法国的哈奇开斯,轻机枪则是五花八门,既有法国的绍沙M1918和哈奇开斯M1909,也有英国的刘易斯。

绍沙轻机枪原本就问题多多,法国仓促之间为美军生产的绍沙M1918就更是雪上加霜。为了配用美军制式7.62×63mm步枪弹,法国人在自用的绍沙M1915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改膛后,设计出了绍沙M1918。为了赶工,在各大军工厂生产线已经排满的情况下,法国政府直接從民间找了几家毫无军工生产经验的小厂代工,这又进一步降低了绍沙M1918的可靠性。美国远征军机枪手曾经抱怨,没有一挺绍沙M1918可以在不出故障的情况下打完一个弹匣。

勃朗宁M1918 BAR轻机枪

其实,美国不是没有自己的轻机枪。譬如,英军装备的刘易斯轻机枪就由美国退役军官刘易斯设计,但由于刘易斯本人与美军高层的矛盾,只能被迫远走欧洲。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早在1915年就着手设计轻机枪,1917年开发出BAR轻机枪的原型,以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美国军方的认可。美国军方很快就赋予该枪“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M1918B rowning Automatic Rifle)的正式名称,简称为M1918 BAR。M1918 BAR采用长行程活塞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

轻机枪的概念在当时并不成熟,早期型轻机枪可以说是风格各异,其主要特征就是能够连发和使用全威力步枪弹。BAR是自动步枪还是轻机枪,长期以来在枪械研究领域存有争议。M1918 BAR连两脚架都没有,应称为自动步枪。但BAR家族人丁兴旺,后期的改进型号,越来越偏向于轻机枪。同时,M1918 BAR在无依托自动射击时很难操控,也绝非称职的自动步枪。因此,将BAR称为轻机枪更为合适。本文将各型号的BAR统称为轻机枪。

约翰·勃朗宁(左)手持M1918 BAR轻机枪

M1918 BAR轻机枪无依托射击时难以操控

美国政府在1917年7月向柯尔特公司采购了12000挺M1918 BAR轻机枪。但是当时柯尔特公司多数生产线都在给英国代工生产维克斯重机枪,没有空余的产能。于是该枪的生产任务又转交给了温彻斯特公司,直到1918年2月,M1918 BAR轻机枪才开始正式量产。后期,柯尔特公司和罗克韦尔公司也投入到了M1918 BAR轻机枪的生产任务中。三大军火商的生产潜能全部释放出来后,M1918BAR轻机枪的产量节节攀升,在顶峰时期能达到日产700挺。到一战结束时,M1918 BAR轻机枪总产量近10万挺,这也反映出当时美国工业能力的强大。

首批M1918 BAR轻机枪在1918年7月才运抵欧洲战场,此时已经接近战争尾声。即便如此,仍然有近5万挺M1918 BAR轻机枪装备美军部队。在短暂的实战中,M1918BAR轻机枪受到士兵的欢迎,和其他型号的轻机枪相比,该枪质量更轻,射击精度也很不错,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能稳定工作。

一战结束后,美军取消M1918 BAR轻机枪的后续订单。柯尔特公司失去最大的客户后,一方面向美国国内市场推出民用型号,另一方面向海外市场推销M1918BAR轻机枪。由于国内民用市场对于轻机枪的需求极其有限,内销陷入停滞。同时,柯尔特公司在最重要的欧洲市场影响力非常有限,外销成绩也很不理想。

为了提升销量,柯尔特公司不得不在1920年选择与比利时FN公司合作。这和设计师勃朗宁有一定关系,勃朗宁只负责枪械的设计工作,枪械的销售则交给枪械制造商负责,其本人只收取专利费。和勃朗宁合作最多的枪械制造商就是柯尔特公司和FN公司。勃朗宁的设计会有一定的重复性,比如说勃朗宁设计的多款手枪,其定位和功能都会出现重复,而两家公司手上都有相关专利,势必会造成直接竞争。于是为了避免出现恶意竞争,柯尔特公司和FN公司签订了一系列商业合作协议,勃朗宁枪械在北美市场的销售由柯尔特公司负责,欧洲市场的销售由FN公司负责。

由于柯尔特公司买断了M1918 BAR轻机枪的专利,因此FN公司原本是没有机会销售该枪的。但由于柯尔特公司在欧洲的影响力实在有限,在反复尝试都失败后,两家公司再次达成协议:FN公司作为BAR轻机枪的欧洲代理商,每售出一挺轻机枪将会分给FN公司一定的利润,FN公司不能销售和BAR轻机枪同类型的产品。

在苏芬战争时期装备KG M21轻机枪的瑞典志愿军

在苏芬战争时期装备KG M21轻机枪的瑞典志愿军

柯尔特公司和FN公司达成协议后很快就有了收获,1921年瑞典通过FN公司采购了703挺BAR轻机枪。为了发射瑞典军队的制式6.5×55mm步枪弹,瑞典要求对BAR轻机枪进行一定的改进,采用可拆卸式手枪型握把,并加装两脚架。瑞典将该枪命名为KG M21轻机枪。经过2年的使用,瑞典对该枪非常满意,又在1923年購买了该枪的生产授权,在本土的古斯塔夫兵工厂自行生产。

KG M37轻机枪左右视图

采用弹链供弹的试验型KG M37轻机枪,并未量产

KG M21轻机枪的性能非常出色,这也得益于瑞典的6.5×55mm步枪弹。其自动机结构并没有做出很大的调整,仅是针对6.5×55mm步枪弹进行了兼容性改进,KG M21轻机枪采用20发弧形弹匣,其枪托和护手上制有防滑纹,提升了摩擦力,KG M21轻机枪在保险位置还增加一个弹簧卡扣,进入保险状态后弹簧卡扣会将保险档位卡紧,而打开保险需要先按下弹簧卡扣后才能打开,这个功能旨在避免出现误触导致打开保险而产生走火事故。KG M21轻机枪的手枪型握把很大,持握手感非常舒适,这款握把也可以装到其他BAR轻机枪上使用。KG M21轻机枪采用觇孔式照门,和M1918 BAR轻机枪的非常类似。

瑞典军队在1935年开始对KG M21轻机枪进行改进,于1937年开发出了KG M37轻机枪。该枪采用枪管快拆设计,可以快速更换枪管,进一步强化该枪的轻机枪职能。同时瑞典还开发了使用弹链供弹的KG M37轻机枪,但是这种型号并未正式量产。瑞典军队参照KGM37轻机枪的标准,将KG M21轻机枪返厂改造,升级成KG M37轻机枪。KG M37轻机枪在瑞典军队中服役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50年代才退役。

瑞典KG M21轻机枪的客制化要求,使柯尔特公司受到很大启发。柯尔特公司在1922年参考KG M21轻机枪推出加装两脚架的M1922 BAR轻机枪(M1918A1 BAR),BAR从此走上了轻机枪的正确道路。但是M1922BAR轻机枪依旧没有采用手枪型握把。M1922 BAR轻机枪的枪托和机匣连接部分较长,对于手小的使用者很不友好,持握过于靠前会被拉机柄硌手,持握靠后又不好操控,使得士兵的手感和舒适度很差,影响人机工效。M1922 BAR轻机枪的销量惨淡,只有美军骑兵部队采购了一批,算是帮柯尔特公司“捧了捧场”。

1925年,柯尔特公司又开发出了面向国际市场的M1925 BAR轻机枪(R75 BAR)。该枪在兼容性方面进行了改进,开发出了多种不同口径的版本以供客户选择。相较于早期的M1918 BAR,M1925 BAR轻机枪的变动很大,在枪管上安装了散热环以提升散热效率,并且采用手枪型握把。

在华沙起义中使用Wz.1928轻机枪的波兰地下军战士

1923年波兰公开招标一款性能出色的轻机枪作为制式装备。FN公司带着M1925 BAR轻机枪参加了波兰军队在1925年的测试,并击败一众竞争对手。1927年年末波兰决定正式采购1万挺BAR轻机枪,并且对波兰版的BAR轻机枪进行一定的改进:使用7.92×57mm步枪弹,枪管加长,采用缺口式表尺照门。该枪改进后被命名为Wz.1928轻机枪。

在1927年之前,FN公司并不生产BAR轻机枪,其销售的产品都是由柯尔特公司制造,FN仅作为代理商。在当时BAR轻机枪的销量始终不温不火,单独为其开设一条生产线风险过大,不一定能收回建立生产线的成本。而波兰方面的大订单利润非常可观,FN公司在与波兰签订协议后,便立即开设了一条BAR轻机枪的生产线,于1928年开始正式量产。波兰也通过FN公司购买了Wz.1928轻机枪的生产授权,于1930年开始在本土的华沙国营兵工厂生产Wz.1928轻机枪。在二战爆发前波兰军队共装备了近2万挺Wz.1928轻机枪,多数Wz.1928轻机枪被苏德两国军队缴获。苏德瓜分波兰后,Wz.1928轻机枪便停产。

FN公司在1930年为比利时军队开发了FN M1930轻机枪。该枪使用的是7.65×53mm步枪弹,并采用手枪型握把和带有散热环的枪管。为了扩大FN M1930轻机枪的销路,FN公司指定迪厄多内·塞佛带领的设计团队对该枪做进一步的改进。迪厄多内·塞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枪械设计师,也是勃朗宁在FN公司最得意的门生,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最后设计工作就是由他完成,在战后还开发了FAL自动步枪。

迪厄多内·塞佛带领的设计团队在FN M1930轻机枪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升级版的FND型。FN D型采用快拆枪管,火力持续性有很大的提升。FND型轻机枪的快拆枪管设计得非常巧妙,其枪管采用断隔螺纹连接方式,按压其枪管释放卡笋后,提拉提把就可以将枪管卸下。

FN D型轻机枪解决了BAR轻机枪的很多缺陷。BAR轻机枪拆卸步骤非常繁琐,其零件数量偏多,分解保养非常耗时。FN D型轻机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枪托和机匣设计成铰接方式,取下扳机组件后,拔出机匣上的销钉枪托就能向下弯折,然后就能将自动机等部件取出,这使FN D型轻机枪的勤务性得到大幅提升。

FN D型轻机枪

FN D型轻机枪配件图

FN D型轻机枪减速装置内部结构图

FN D型轻机枪的扳机组件

FN D型轻机枪的扳机组件是该枪的设计亮点,其扳机组件内有一个精密齿轮组成的减速装置,这个装置通过齿轮来调节扳机压杆的运动行程,从而使FND型轻机枪的射速可以调节。FN D型轻机枪有高速和低速两种射速模式,在低速档位下射速为350发/分,而高速档位的射速为600发/分。FN D型轻机枪没有半自动射击模式,在低速模式下单发射击也很容易操作。轻机枪短点射的难度较大,对于士兵的要求较高,FN D型轻机枪开发低速射击模式就是为了便于短点射,便于训练程度较低的士兵能够快速掌握。

FN D型轻机枪的结构较为精密,为了提升该枪的可靠性,FN D型轻机枪在抛壳窗和弹匣座上都设有防尘盖板,在携行中可以用防尘盖板将外露的缺口遮住,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枪身内部,显著提升了整枪的密封性。

FN D型轻机枪可以说是最为完美的BAR产品,最初的M1918 BAR轻机枪是一款未经雕琢的美玉,经过FN公司的细心雕琢才趋于完美。从FN D型轻机枪也能看出FN公司在商业运作上的成熟,以最低的成本和风险收获了最大的利润,BAR系列产品能够出口多国,FN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二战期间,比利时被纳粹德国占领,FN公司不得不停止了FND型轻机枪的生产。二战结束之后,FN公司才又恢复该枪的生产,并开发出使用北约枪弹的FNM1930A1轻机枪。但是该枪在1950年代已经不具备竞争力,市场反应冷淡,只有建国之初缺少武器的以色列少量采购了一些。

FN D型轻机枪分解状态

FN D型轻机枪也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作为通用机枪使用

M1918A2 BAR轻机枪

相比于欧洲各国对BAR轻机枪如火如荼的改进,原产地美国则显得不温不火。美国军方对改进M1918 BAR轻机枪兴趣不大,毕竟仓库里还有近10万挺的库存。只有美国执法部门要求柯尔特公司开发过一些特殊版本的BAR轻机枪。

1930年代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美国也开始重视起了轻武器装备的发展。与1930年代新出现的轻机枪相比,老式的M1918 BAR轻机枪已经毫无性能优势,在1922年开发的M1922BAR轻机枪性能不够完善,装备数量也很小。1938年美国军方决定对BAR进行改进,最初美国军方决定直接采用FND型轻机枪成熟的减速装置和手枪型握把。但考虑到这种改进难以应用到库存庞大的M1918 BAR轻机枪上,无奈之下只能让斯普林菲尔德公司重新开发一套减速装置,M1918A2 BAR轻机枪就这样诞生了。

美国人对于M1918A2 BAR轻机枪的改进过于保守,依旧没有采用手枪型握把和快拆枪管。自视甚高的美国军队丝毫没有重视欧洲各国对于BAR家族的改进,FN D型轻机枪、KG M37轻机枪、Wz.1928轻机枪等的成功经验丝毫没有应用到M1918A2 BAR轻机枪的改进中。换句话说就是M1918A2 BAR抄作业都没有抄好,反而還开了倒车。以致于参加二战的美军大兵还要扛着落伍的M1918A2 BAR上战场,对于不差钱、不差技术、不差时间的美国来说,实属尴尬。

编辑/刘玉珍

柯尔特公司提供给美国执法部门的特殊版本BAR轻机枪

猜你喜欢

轻机枪柯尔特勃朗宁
柯尔特蟒蛇转轮手枪
柯尔特:没落的传奇
柯尔特:没落的传奇
全能家族勃朗宁
美军在雪地实弹射击M249轻机枪
勃朗宁的爱情
手持M249轻机枪的美军士兵在烟幕弹的掩护下行动
勃朗宁的爱情
勃朗宁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