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游游记散文研究

2022-04-25武煌

青年文学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临安陆游游记

武煌

《入蜀记》是陆游一部著名的日记体游记,共六卷,陆游每日一记,记录了从家乡山阴到任职地夔州一百六十天内所经过的全部行程。游记中既有对山川、景物的描写,又有对前贤诗句的考证,充满了对南宋社会现状的愁思,饱含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陆游出生于1125年,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在这样动乱的时代中创作出近万首诗篇,其诗浪漫超脱、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充分结合了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和李白纵横洒脱的浪漫主义,深刻再现南宋社会现实,犹如时代的镜子,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陆游正是由于诗歌成就过于显著,导致其散文的研究价值被人忽视,而近些年陆游散文的研究逐渐走向大众的视野,我们发现陆游的散文成就亦十分巨大。本文从陆游的散文游记《入蜀记》入手,通过分析文中描写的景物、反映的南宋社会现状以及深层内在含义,为陆游游记散文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寄情山水

乾道五年十二月六日,陆游被朝廷任命为夔州通判。陆游由镇江而南昌,由南昌而夔州,虽然表面上官职没有发生变动,路却是愈走愈远了。因为久病不堪遠行,于是陆游决定待到第二年的夏天赴川。陆游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功名颇为向往,此次远调看似官职没变,但实则乃贬,路途遥远,且官职卑微,陆游定然担心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历时一百六十天的远行,陆游每到一处便付诸笔墨,将所见的景物挥洒自如地记录下来,这一路的山川风景无不记载于《入蜀记》之中,在文中陆游摒弃了长途入蜀的无奈,着眼于入蜀所遇的山川景物以及人文景观,描写语言清新明快,言语中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可见陆游的豁达乐观。陆游在《入蜀记》中寄情山水,我们可以对优美风景进行记录以及引先贤诗文入词来考证。

(一)自然景观的记录

乾道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午陆游过瓜洲,“江平如镜。舟中望金山,楼观重复,尤为巨丽。中流风雷大作,电影腾掣止在江面,去舟才丈余,急系缆”。此段瓜州江水描写得惊心动魄,初写瓜州水流平缓如镜子一般,从船上看金山十分壮观,忽然间电闪雷鸣,急忙系上缆绳。陆游对瓜州江水的变幻无常进行描写,虽惊险刺激,但记录笔法仍清新明快。七月四日,“岸下舟相先后发者甚众。烟帆映山,缥缈如画。有顷,风愈厉,舟行愈疾”,陆游再次对江面的景色进行描写,呈现出重山叠影,如画般的美景,刹那间,风越来越大,船只速度也快来越快,只用短短几个字便可体会到天气变化之迅速。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夕阳西下,陆游开窗观溪山,看到鱼儿似银刀般争相跃出水面。这样一幅美好的画面被他记录下来,他对自然美景的善察以及热爱不言而喻。十六日夜,“月白如昼,影入溪中,摇荡如玉塔”,塔影倒映在溪水中,随着溪水的流动伴着阵阵涟漪,恍如白玉塔一般。陆游寥寥数笔便将在道院亭中所见勾画出来,此句颇有王维“诗中有画”之感。二十二日,“风日清美,波平如席。白云青嶂……终日如行图画”。这是陆游在进入丁家洲时江上所见美景,风和日丽,水面上没有一丝波澜,青山白云交相辉映,这一整天都像在画境里行走一般,这如画的世界,让远行的劳累顿失,陆游秀丽的笔触让人为之向往。八月十一日,陆游到江州,“秋高气清。长空无纤云。甚宜登览。亦客中可喜事也”,江州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正适合登高远望,陆游看到这一自然美景心中顿然生喜,可见陆游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二十六日,“山缭绕如伏蛇,自西亘东,因其上为城,缺坏仅存”,陆游仅用数笔便将石城山的山脉走向,形似伏蛇般的盘旋山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可见陆游观察之细致,刻画功力之深。陆游一路走来一路描写所见景物,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静谧小院,他都一一记录,虽然一路上历经艰难险阻,笔触却时刻清新明快,没有大段铺排,即使是壮丽美景也是简略带过,给人呈现的却是一幅跃然纸上的画面。从上述《入蜀记》中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陆游一路历尽艰险却始终饱含热情地面对,将身心沉浸于大自然的秀美之中,也可看出他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

(二)人文景观的考证

闰乾道六年五月十八日陆游出发,十九日到达柯桥馆,见前来送别的客人,文中记载“食亭中,凉爽如秋”可见陆游此时心情还是较为愉悦,并且对“浮桥”进行描写,指出浮桥乃史丞相所建。六月二日陆游宿临平,对临平进行介绍:“太师蔡京将其父葬于此,钱塘江为水,会稽山为案,山形如骆驼,葬于驼之耳,而筑塔于驼之峯。”而苏轼乐府诗中早已有对临平之塔的描写,可见临平之塔早就存在,应是蔡京葬父后筑或是搬迁于临平。从此处可以说明陆游在途中对人文、景观以及前人之诗有自己的考证,也足以说明陆游做学问是十分严谨的。六月十日陆游夜宿枫桥寺,体会到了唐人诗中“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感觉。在过新丰时,陆游引李白诗“南国新丰酒”,由引唐人诗“再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并对此进行考证,认为此处的“新丰”并不是长安之新丰,长安之新丰在王维的诗中有描写。七月九日陆游到达保宁凤凰台,引用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现如今凤凰台早已废弃被当作大军存放铠甲的仓库。十一日早陆游过三山矶,提到南朝谢灵运、李白皆在此山作诗。十八日陆游到天门山,亦引李白、王安石、梅尧臣、徐师川等人的诗,可见陆游知识渊博。二十二日,陆游到达丁家洲,过铜陵县,晚上停泊早水洪口,又引诗“东江木落水分洪”。可见陆游引诗入文不仅与自己见闻相契合,又将景物描写得切到好处。八月十六日,陆游过新野夹,到西塞山时看到石壁高达数百尺,竹树茂密交错,故想到李白的诗“西塞当中路”,认为李白此诗定然是在荆楚所作,只有真正地看到这种景物才会写出李白那样优美的诗句。十八日,陆游抵达黄州,发现黄州穷困偏僻,但是此处却是诸多士人的谪居之地,如杜牧诗云“平生睡足处”是以黄州偏僻事少,所以杜牧在此可以睡足。秦观在此处也有诗云“门外数步即大江”,陆游看到此处正如秦观描写一般,渺渺烟波浩然升起,也算是对秦观诗作的考证。二十八日,陆游同友人访黄鹤楼故址,日记中记载了黄鹤楼之名的传说,并且对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提出新的解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世人往往认为此句是写李白的所见所闻,而陆游经过实地体验发现如若要看到此种景色,“非江行久,不能知也”,明确指出李白诗中所云应该是船上的人看到的景象,而不是岸上的李白所看到的。陆游在实地体验过后对前贤的诗句进行了考证,可以看出陆游做学问的独特视角以及陆游细致严谨的品格。陆游游记中对人文景观的描写,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描写方式,而且结合前人的描写,在日记中大量引用前人诗句,对前人诗句进行考证,从而对景物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由此可以看出陆游游记具有真实性,是他的切身体会和真切见闻,也可看出陆游写游记时更为注重凝练、简洁,而当我们读《入蜀记》时同样能真切体会到陆游在描写壮丽美景时也只用简短的几笔便可刻画出来,并且如画般呈现在我们面前,至此对陆游的敬佩更添几分。

二、对自身处境的忧思

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陆游“读书三万卷”,自小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绍兴十三年,十九岁的陆游到临安考取进士,未果。绍兴二十三年,陆游再次去临安应考,此时的陆游已经有很大的声望,但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也一同应考,陆游虽然省试第一,次年殿试却被黜落。陆游虽然充满了从政报国的理想,但无奈的社会现实给了他重大打击,空有报国之志。此次入蜀虽是官职卑微,但终归看到了报国的希望,虽然满心欢喜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壮志难酬、羁旅漂泊之感。《入蜀记》中陆游绝大部分是对山川美景进行描写,很少有直接抒發自己内心的愤懑和抵制情绪,但是从一些对景物的描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包含在内的一丝情绪。如五月二十八日,陆游泛舟西湖到达临安写道“予不至临安八年矣”,前文说到绍兴十三年陆游赴临安考取进士,绍兴二十三年,陆游再次去临安应考,两次在临安应考都未果。此时陆游已经四十五岁,所以陆游说距离上次到临安已经八年矣,陆游泛舟西湖,西湖美景依旧而旧交多已散去,为之绝叹。临安可以说是陆游仕途道路上的伤心之地,两次应试未果,再至临安,却是过路者,这样的伤心往事再上心头,八年过去自己仕途依旧渺茫,一句为之绝叹更加体现出陆游心内的不甘和无奈。六月二十五日陆游在金山寺庙中遇到王秀,写道王秀从河朔起义军,数次战斗取得了很大的功名,但是朝廷对有功之臣王秀却一直没有招录,王秀自言是因为自己距离京师较远,自己也没有门路,只能唏嘘不已。行程偶遇和自己经历相似的王秀,再结合一路的颠簸跋涉,陆游的委屈之情顿上心头,如今自己穷困潦倒,只能陪王秀一起唏嘘,仰身长叹。

三、对社会现状的担忧

徽宗时期,北宋政权昏庸腐朽,从表面上看如《东京梦华录》序中所言:“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但实际上腐蚀的力量已经把北宋的“大厦”蛀空。陆游正是伴随着国难出生,注定了陆游所作诗和文的主题离不开“爱国”二字,其所作的爱国诗不胜枚举,朱自清也对陆游大加褒扬,认为在诗人中只有陆游才是真正爱国爱君的诗人。陆游的散文虽然表现思想情感较少,但是《入蜀记》中处处彰显着陆游对社会的忧思。陆游入蜀虽然对山川湖海描写较多,但是在对山川景物的描写中处处体现着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七月十一日,陆游过三山矶泊太平州江口时写道:“然隋终不能平高丽,国朝遂下南唐者,实天意也,若冰何力之有!”陆游认为南唐的灭亡是南宋君臣的昏庸造就的,并不是樊若冰的原因,并在此处加以论证。宋代文人喜欢以南唐来比南宋,引南唐的灭亡来警示统治者励精图治,不要重蹈南唐覆辙。陆游在此处看到战争古迹自然想到朝廷的命运,北方同胞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南方小朝廷却偏安一隅并未意识到危机即将来临。陆游在此处引南唐事迹正是希望统治者居安思危。又如七月七日:“……然大江天险,都城临之,金汤之势,比六朝为胜,岂必依淮为固邪?”陆游登上石头城来到采石矶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此处是保障建康城西部安全的军事重镇,认为南宋朝廷应该注重这里的江防。陆游对社会的担忧不仅表现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且还表现在对万千百姓的担忧和同情。如“建炎兵火后,废坏涤地,漕司租与民,岁入钱数千。昔之闳壮巨丽,复为荆棘荒墟之地者四十余年……而百亩之园,废为蔬畦者,尚过半也,可为太息”,对战争的破坏性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进行刻画,可见陆游心系国家和人民,是一名真正的爱国志士。八月四日陆游游览天庆观“苏、黄诗刻,皆不复存……观皆古屋,初不更兵烬,而遗迹扫地”也描写了战争的破坏性,饱含对深受战争破坏的百姓的同情。

陆游的《入蜀记》是一部游记散文,主体上是描写行程途中的山姿水色,但是其中对于前世诗人李白、苏轼等诗文考证也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一路的行程,陆游每到一处便有一处的思考,每每看到历史古迹想到的是当下人民和国家的命运,这不仅仅是一部游记,而是陆游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统治下,心系国家安危、渴望民族复兴的真实之作。

猜你喜欢

临安陆游游记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超市游记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