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权主义视角下男性时装设计中性别流动形象研究

2022-04-24游力

西部皮革 2022年6期
关键词:认同感男装时尚

游力

(广西艺术学院 影视与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近年,品牌Louis Vuitton、J.W.Anderson、Gucci 等,通过引入典型的“女性化”元素,连衣裙、蕾丝、荷叶边、花朵等到男性时装系列中,使得无性别化时尚已经有上升的势头。然而除了秀场之外,时尚圈里已经认可了性别模糊化的穿着,Harry Styles、Lil Nas X、Troye Sivan 等明星都非常乐意在各类时尚场合穿着连衣裙、厚底高跟鞋、礼裙等亮相。对 于Bianca Saunders、EgonLab、Casablanca、Ahluwalia 等新兴品牌来说,传统的性别固化的服装样式已经不再适合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Z 世代的审美观念。随着现代社会中消费人群对男性、女性和非二元性别的评估,服装设计系列中的性别概念重组代表了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社会观念的转变。

时尚是设计师创造性工作与商业运作的结合体,时尚设计师创造的价值和意义以商品的形式向消费者传递,并由消费行为进行传播。时尚设计师创造的新价值和新意义来自于对人的个性观点和对社会变化的洞察,时尚不仅表现性别认同感,而且强化性别认同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时尚商品的消费都是他们对社会认知和主体变化的接受。时尚产业是开发能够满足身体特性和感性的产品和服务的重要领域,随着社会环境和认识的变化,与性别认同感相关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性别身份作为一个社会话题,不但一直是时装设计师的灵感和品牌策略,也是为性别身份的认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女权主义作为一个政治话题,主张理解内心主观和精神上的性别认同,而非整齐划一地客观化的性别认同,并承认各种个体的个体认同,后女权主义者(post-feminists)强调本质隐含的差异和异质性,考虑到阶级、种族和文化背景不同所产生的各种差异,关注了性别的交叉性;酷儿(Queer)理论使用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手段打破了男性和女性传统二元性别建构的界限,提出了新的性别认同立场。其中流动穿梭于两性之间的性别流动(gender-fluid)概念成为运用于时尚设计的新趋势。

对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持女权主义视角的设计师在男性时装设计中性别流动的表现特征倾向,并对形成的形象进行以性别认同为中心的分类,以此分析作为时尚趋势而提出的性别倾向表现特性,并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对性别认同感的变化作出解读和对男性服装设计提出多元化的观察视角。

1 时装设计中表现的性别认同感和男性形象

性别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的感知情况下,对性别认识的表现或表达方式来源于内心感受到的基于个人性别体验的的一种感受。性别表现通常反映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1]。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提出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女性和男性的性格,认为这两种特性结合共存,这与以往认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相反或矛盾的观点不同[2]。根据贝姆提出的双性化(Androgynous)概念,人的性心理类型是有男性导向特征和女性导向特征且均具备两性性,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的测试中,人的性别角色被分为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人格,这个划分与性取向无关,得出的研究结果大都主张:“因为这反映了社会形成的固定观念,所以随着社会的变化,性别角色会发生变化,因此现代人越是有能力,就越具有两者。”[3]

传统表达性别认同的服装设计元素如表1 所示,以往相较于女性性认同感表现为展现在胸部和腰部曲线的曲线轮廓、柔软的材质、飘逸的裙子,男性性别认同的表现则以西装和裤子为代表,附加直线型轮廓和暗调配色体现扩肩扩胸的视觉效果,被解读为展现权威和力量的符号。19 世纪末,女性时尚开始使用男士西装、皮鞋、粗花呢帽等男性服装元素,这样的举动成为了女性表达政治愿望、抵抗性别压迫、寻求男女平等的手段。随着女性权利运动和同性恋者权利运动的成功、酷儿理论的确立等,家长制性别体系的理论基础被打破,性别、性取向、性别气质等制约边界逐渐解除,人们对性别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进入消费时代,男性的支配优势逐渐消失,女性成为消费主体,男性也开始实践更加多元的气质属性,这就导致了男性时尚的急剧变化。

表1 传统表达性别认同的服装设计元素Tab.1 Traditional clothing design elements expressing gender identity

2 关于性别流动的概念

性别流动(gender-fluid)在牛津词典中被定义为形容词“指的是一个固定性别无法识别的人”。认为自己的性别认同是动态变化的,并非局限于特定的一种,而是在两者或以上的状态之间流动。这一流动是在连续的性别认同光谱上变化的,不一定是传统性别。相比性别光谱中的其他性别认同,流性人内心对自我性别的认知可以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性别表达范围更广,甚至有的流性人可以经历所有的性别认同[4]。据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杂志报道,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ED)将性别流动列为新词。如果说Unisex 是“男女皆宜”的概念,Androgynous 是“同时包含男性和女性”的概念,即雌雄同体,其性取向是在性的模糊边界上不具有性别认同感的无性别(genderless)概念,作为一个新的、没有性别特征的性别者,接近于agender 概念。这是随着社会氛围的形成而产生的性别认同感的概念,社会氛围不再是单纯使用二分法进行性别区分(gender binary),而是逐步承认了个人的多样性。

在《性别是流动的吗?》一书中,利兹大学的社会学和性别研究副教授萨莉·海因斯为我们重新审视了作为社会性别理论中的“性别”概念。海因斯指出,关于性别的理解和实践,不仅从历史的或跨文化的角度来看是多变的,即便在同一时段同一国家也可以截然不同[5]。回顾不同时代和社会对性别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发现性别绝不是独立存在的问题,而是与阶级和人种等社会议题密切相关,会伴随于各种历史、社会、文化框架的变化而变化。

最初的中性服装品牌多数是通过消除服装上的性别元素,例如在色彩方面运用无彩色系,满足各类体型的宽泛的服装尺寸等,以达到一种模糊视觉性别的状态。没有明显的性别设计元素就意味着,这些服装能够被人们随性穿着,实现消除性别差异化的目的。在21 世纪的今天,传统男性气质面临逐步的瓦解,在女权主义和多种性别判断理论的发展带动下,男装设计比女装设计作出了更为先锋的改变,大胆呈现出更多元的气质表达。随着大众对传统性别认同的刻板印象减少,性别多样性逐渐显现,女性不再认为穿夹克和裤子是借用男装达到变装的目的,男性穿着粉色或花色衬衫甚至化妆都已经被认为是个人喜好或风格定位,不再受到社会非议。性别差异不再意味着区分男性和女性,也不再意味着特定的性别认同,而是无论是谁,无论何时,如何穿着才是是重要的取向和风格多样化的新的表现方式。

3 男性时装系列中性别流动表现特征

20 世纪初,因战争和经济不景气等原因,在物质上受限的男性服装在单一的着装要求内追求结构和细节的微妙变化,颜色维持在低饱和度的色彩范畴。战后婴儿潮出现的年轻人们占据了社会人口的半数以上,这些青年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逐渐流露出对意识领域多元化属性的向往。为了反抗和扭转被上一辈人掌控的社会文化观念,在20 世纪60 年代年轻人们掀起了嬉皮士文化、朋克文化、性别解放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和青年文化浪潮。在这样的社会运动和青年文化的影响下,年轻人远离都市生活,向往田园和自由,蓄长毛发搭配编织发带,不修边幅的皮革制的外套搭配金属饰品,穿破洞牛仔裤套上长靴……男性形象开始变得丰富起来。此外,同性恋权利运动的发生使脱离了性别二元论制约的当代男装设计,对性别流动群体(其中包括但不限LGBTQ 群体、酷儿群体以及跨性别者)的重视,引领了又一波时尚风潮的到来。

根据英国Stonewall 网站2019 年的统计报道,全球超过五分之四的跨性别青少年经历过言语上的辱骂,五分之三的人受到过威胁,而近40 %的人曾直接遭受人身攻击。性别既是个体客观存在的本身,如今更是一种深层次表达自我的途径,无论是在设计作品还是在日常生活,重新定义性别是一种需要被看到和被听到的行为。因此,原本被排除在霸权男性气质之外的“女性化”要素出现在男装设计中。闪亮面料的连衣裙、高腰公主外套和法兰绒、蝴蝶结等装饰品开始出现在男性服装身上,借用女装脆弱、柔情的服装轮廓线条,细窄的肩部,贴身的裁剪,柔美的花纹与清瘦的男性着装风格……都在强烈的塑造一个充满恐惧需要被关怀的男性形象,性别的多元性与流动性逐渐在时装设计审美中有所体现,是对多元文化人群给予必要的发声和帮扶。

持女权主义视角为设计出发点的时尚男装设计系列通常会将女性化的设计元素融入到男性时尚中,通过穿着时装登场,设计师提出了消除性别区分的风格。在展示过程中,不仅提出了将女性设计元素运用到男性时装上,而且还会启用生理性别模糊的模特,或者女性模特和男性模特同时穿着相同的款式服装出现,从而达到典型的解构性别认同感。设计师Alessandro Michele 将Gucci 2017SS 系列将男装和女装整合为一,设计元素涉及荷叶边、蕾丝、印花……将女装设计细节如蝴蝶结等运用到男性时装上,让女性模特佩戴与男性模特相同的饰品设计登场,男性模特和女性模特雌雄莫辨,让外貌特征倾向于女性化的男性模特来表现时尚的性别中立性或性别不对称性;在Balenciaga 2017SS 系列中,象征女性的粉色、橙色、红色等颜色运用到了尺寸超大的力量型套装上,短发、自然妆容的女性模特和长发淡妆的男性模特是难以区分彼此的;Tom Ford 2018FW 系列采用泰勒夹克设计,运用柔软材料呈现身上流淌的轮廓,正面为男士西装设计,凸显男性形象,背面露出背部,在彰显男性魅力的同时,也展现了女性曲线的风采,突出了性感;Channel 2015SS 系列通过展示裤子上叠穿裙子的风格模糊男装和女装的界限。

女权主义视角被认为是一种有意识的“时尚手段”,以女权主义视角为主题的男性时装设计系列的表现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男装设计中使用女性化设计元素,直接表达了所要传达的性别认同信息;

(2)启用外形性别特征模糊的模特展示服装,表达身体肯定和作为个体主体的差异,重塑美的价值,传递着对性别多样性的尊重;

(3)提出了男性系列与女性系列集成展示的形式,模糊男性模特与女性模特的服装搭配特征。

这些男装时尚设计的表现特点已经超越了男女性别二分法,与作为个人主体表达自己选择性性别认同的性别流动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男装时尚设计系列中所表达的性别认同传递的信息是,性别流体的形象已被划分为表达社会权利和尊严的形象;表达性别灵活转变可能性的形象;表达消除时尚边界的理性和实践特征的形象;表达新的性别认同的形象。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应该对性别认同的变化所带来的时尚价值变化和表现进行重新定位,对人们感知时尚变化和消费倾向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时尚项目策划和服装设计开发。

猜你喜欢

认同感男装时尚
陈海露服装设计(作品)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男装面料解析
男装风格与细节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