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孙震生的《冬至》看藏族题材在人物画中的审美特征

2022-04-23梁杉

艺术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唐卡藏族色彩

□梁杉

藏族题材是人物画中的重要表现内容,也是许多画家尤为钟爱的绘画题材。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追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孙震生把创作视角放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上,描绘藏族人特有的形象特征,进而表现人们的精神生活及文化特色。

本文通过对孙震生的作品《冬至》进行探究,分析其作品中的藏族题材在人物画中的重要价值。藏族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不同,藏族地区的自然气候与罕见的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和服饰。独特的藏族文化和习俗,吸引了许多艺术家进行创作,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藏族题材对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藏族题材创作特色元素

(一)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藏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貌独特。藏族地区的地形以山脉为主,重峦叠嶂,地貌丰富,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3000 米以上。虽然藏族地区环境恶劣,空气稀薄,常年发生地震、雪灾等,但藏族人民有着对信仰的忠贞,造就了其勇敢刚强的性格特征,这是对生命的礼赞。西南部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特有的人文景观,并赋予其特殊的艺术语言形式。

在藏族地区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含义,而藏族人民最常用的颜色主要有白色、蓝色、红色、黄色和绿色。这五种颜色是藏族原始宗教中“苯教”起源的象征性颜色:白色代表云朵,蓝色代表天空,红色代表火焰,黄色代表土地,绿色代表江河。

在西藏高原随处可见一座座形状不同的玛尼石堆。玛尼石是由虔诚的藏民将赋有五种色彩装饰的佛教造像和吉祥图案刻在普通的石头上,其中图画的内容特别丰富,包括佛院、人物、宝塔和一些昆虫等。当他们需要“神明”的指引时,就会拿着写有祈祷经文的石头敬拜“神明”,表现了藏族人民心中美好的祈愿。

藏族人最明显的面部特征是鼻骨高、鼻孔大,这是高原地区缺氧、寒冷所致。由于风吹日晒加之紫外线强烈,他们的脸多呈栗色,且皮肤比较粗糙。其中,男性脸部棱角分明,颧骨高,下颌咬肌发达;女性多为圆脸、国字脸,鼻子比较尖挺,嘴唇较薄。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少氧气,无论男女行动都很缓慢。

(二)服饰的独特魅力

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条源远流长的亮丽文化风景线。藏族地区地势高、紫外线强、早晚温差大,为适应高原寒冷的天气,藏族人在服装上更注重保暖,所以衣服比较厚重。比如,藏族人冬天穿长袖长袍,到了夏天就穿无袖的长袍,里面是绘有彩色图案和花纹的衬衫。藏区的服装饰品种类数不胜数,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藏袍是最能体现藏区风貌的主要服装款式,用呢料、动物皮毛等面料制成。由于气候寒冷,藏袍大襟广袖,便于牧民夜宿在外时当棉被用。藏袍上面的藏式花纹装饰尤为讲究,通常是由蓝、绿、紫、青、橙、米、黄等色作基调,使用红配绿、白配黑等互补色,中间夹金色和银色线条,从而产生和谐、明亮的艺术效果。藏族吉祥图案的寓意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是民间和宗教信仰寓意,其中民间寓意主要是表达人们对生命健康的祝愿,宗教信仰寓意主要体现在佛教的兴盛时期,寓意着皈依佛门。由于藏族服饰文化含义丰富、结构繁复、变化多样、特征鲜明,成为民族服饰特色与差异的主要表现之一。

藏族人特别注重装饰品,大多以发饰、耳饰、胸饰、腰饰和手饰为主。藏族人非常注重银饰的镶嵌功能,银饰由金、银、珍珠、玛瑙等制成。藏族配饰艺术在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化。

(三)藏族绘画元素在创作中的运用

佛教传入西藏后,佛教绘画开始兴起。唐卡(如图1)和壁画(如图2)是藏族绘画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唐卡所用的颜料是不透明的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全部取自天然物质,再加上少量的动物胶和牛胆汁,按一定的配比混合而成,即使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颜色依然鲜艳夺目,就像一件新出炉的艺术杰作。唐卡除了明亮丰富的色彩外,图案也有很多种,通常用金丝、银线,将珍珠、玛瑙、翡翠、红珊瑚等串在图案上,使所绘制的图案形象逼真、色彩绚丽,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唐卡的题材内容多以宗教信仰为主,也涉及一些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统等领域。唐卡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一般在唐卡的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每幅唐卡都刻画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画面上的人物不因远近透视关系而受到限制,采用鸟瞰式的散点透视法,构图饱满完整,十分壮观。由于唐卡的艺术价值非常高,艺术家通常通过学习、借鉴藏族地区唐卡绘画中独特的题材、颜料和材料,表现自己的艺术作品。

图1 唐卡

壁画是指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在墙壁上的绘画,勾线多以铁线描为主,除了灵活用笔的墨线外,还运用了多种色彩的双线,尤其是有创造性的金线的发挥,题材内容大多选取劳动、狩猎的场景,画面比较丰富,在图案和一些饰物上采用“描金”的手法,使画面色彩饱满鲜艳、美轮美奂,体现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壁画和唐卡是藏族特有的元素,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灵感。

由于藏族题材绘画作品的题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画家积极深入藏区,挖掘藏区文化,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运用矿物质材料,表达主观情感,绘制出具有个人性格特征的绘画作品。

二、关于孙震生藏族题材作品《冬至》的技法分析

(一)人物造型的表现形式

图2 壁画

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传统工笔中的线是必须继承下来的,线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在孙震生的《冬至》中,人物关系明确,作品采用横式构图,画面构图饱满,在人物组合的疏密节奏上更加完整。从作品可以看出早晨的天空有些明亮,清晨有淡淡的雾气。初冬,藏区的早晨特别冷,远处山路上有几个人影匆匆赶来,她们走到江边后停了下来,把身上的水桶放下,一勺一勺地装起水来。孙震生通过在人物前面放置水桶来间隔空间关系,人物面部用赭石加淡墨均匀勾勒,衣服用稍重些的墨线,基本上采用铁线描,这样可以表现藏袍的厚重。

(二)画面的整体设色分析

设色在工笔人物画中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的工笔人物画受到西方光影与日本绘画的影响,已经大胆突破传统“随类赋彩”的观念,整体画面趋向于装饰色彩。《冬至》这幅作品是用矿物质颜料的特性绘制出来的,将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综合运用,并加入感情色彩,巧妙取舍,整体追求壁画的冲击感。

从这幅作品的色彩搭配来看,对于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特征,色彩的搭配是不同的。孙震生在这幅工笔人物画中既表现了藏族人物的特点,又表现了绘画作品的工整细腻。作品色彩搭配丰富,装饰感很强,尤其是素雅的下摆花裙和暖灰色底的头巾,更增添了画面古典、传统的气息。这幅作品用的几乎全是矿物色,在传统工笔技法基础上融合壁画和岩彩,使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淳厚、朴实。这幅作品在绘制前花了很长时间来制作底色,运用矿物质颜料的特性使画面看起来厚重、丰富。整幅画面无论构图形式还是色彩的搭配都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特点。

色彩是画面中重要的表现形式,颜色搭配好了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孙震生的作品里,不论人物形象还是色彩搭配,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纯洁、雅致的气氛,将人带入比较纯粹的艺术境界。

三、笔者创作的藏族题材表现

(一)特色元素的表现

笔者创作的作品是《信仰》,主要描绘了一名藏族女子在玛尼石堆前远望的情景,该人物身穿藏袍、手拿串珠、腰间系着腰巾与奶勾。藏袍是藏族人民的日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图案元素穿插在藏袍上面,既突出了藏民的服装特色,又在画面中形成一种美感。奶勾是藏族妇女的一种流行配饰,流行于西藏各地,多以铜、银为主。玛尼石堆在上色后用反复擦洗、点涂的方法来表现石块的质感。念珠作为藏族人民的信仰经常在画面中出现,是一种虔诚的象征。藏族人民可以随时随地地捻手串、念经文。

(二)画面设色的表现

在创作时,笔者认为,一幅画只有明确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画面才有层次感。在《信仰》中,人物是最主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所以把整张画面的主色调定为赭墨调,这样画面不会轻浮,色调显得沉稳、厚重。整张画面制作一个底色,好的底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物是一名清秀温婉的少女形象,画面设色比较清新雅丽,洋溢出一种静谧、深远而恬淡的氛围。

人物所穿藏袍上面的图案用色线勾勒,再淡淡分染颜色。由于藏袍比较厚重,先用积墨罩染,局部用毛笔擦洗形成肌理,反复罩色擦洗,这样一方面可以形成变化,另一方面不会造成“不透气”。奶勾在色线勾勒的基础上用淡墨线与银色涂色,适时用蛤粉提点,以此表现其金属质感。玛尼石堆在上色后用反复擦洗、点涂的方法来表现石块的质感,远近不同的玛尼石堆的表现方式也不相同,体现出层次变化。经幡采用传统的平涂法,主要用五种浅彩色调来实现赋色,用来突出前面的主体人物,既将背景融于整体画面中,又要前后关系层次分明,形成“人物为主,背景为辅”的虚实对比。不同质感的物体采用不同的设色技法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以将画面完成得更好、更写实。

可以说,孙震生的《冬至》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当代中国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典范,一方面,它体现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则展现了画家擅于通过工笔画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那些简单的生活,并给予审美上的升华,使其充满古典美学精神,这也正是孙震生工笔画的艺术特色。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或许正是孙震生在画作里探寻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唐卡藏族色彩
The Light Inside
李雪:唐卡收藏进入理性阶段
西藏唐卡产业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
《演变》《藏族少女》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论藏族题材电影文化主体性之构建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